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浅谈如何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
2025-09-29 04:22:55 责编:小OO
文档
浅谈如何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

摘要:本文阐明作者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概念、内容的看法,并从校长自身与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培训考核两个方面探讨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途径。

关键词:校长 信息化领导力 提升

在刚刚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则是决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什么是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如何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是信息化环境下每一位校长应该清楚的两个问题。

一、什么是校长信息化领导力

1.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定义

领导本来是一个管理领域的概念,关于领导、领导力,不同的学术流派有不同的研究,出现过诸多定义。笔者比较认同的领导定义为:领导是由特定要素构成的统一体,是领导者影响、率领和引导被领导者在一定的客观环境条件下实现双方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的社会活动过程。领导力应被理解为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和智慧。

相应的,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是指校长或校级领导团队在实施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规划、建设学校信息化发展愿景,并影响、引领全校师生共同实现这个愿景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综合影响力和领导气质。

2.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内容

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是近几年教育技术学的热点问题之一,“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校长领导力的研究”被定为“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两届中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高峰论坛成功举办,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如北京电教馆的潘克明教授,谈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三力”:“洞察力、管理力、指导力”;华东师大祝智庭教授曾提到“信息化教育领导力包括教育信息化系统规划能力;信息化教学与课程改革领导能力;教师专业发展领导能力;教育信息化规制建设能力”。 

我国于2004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4个维度规定了校长应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具体而言,笔者认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至少应包括如下8方面的内容:学校信息化系统整体规划能力、学校信息化教学应用的领导能力、学校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领导能力、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的领导能力、学校信息化管理应用的领导能力、信息化校园文化的建设能力、学校信息化应用中的经验总结能力,学校信息化应用的经济效益评估能力。

二、如何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需要校长们自身勤奋努力,自我;也需要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培训、考核提供支持和培养。

1.自身: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基础前提

21世纪是一个提倡领导者自我的时代,校长要想提升自身的信息化领导力,就必须善于学习,善于自我反省和不断超越自我,成为学习型校长。具体地说,校长应做到以下3个方面:

增强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的意识

校长应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长有什么样的认识,就有什么样的决策和行动。

随着“校校通”“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等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全面实施,很多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应该让这些硬件设施物尽其用,发挥它们最大的功效。校长要清楚地认识到:在信息化时代,所有学校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原本的薄弱学校完全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改善教学方法方式,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提升竞争力,赶超其他学校。

此外,校长还应有信息安全意识。如某校校长发现学校有关科室将学生的身份证号码、家长联系电话等包含个人重要隐私的内容随意放在校园网上,每位教师和学生甚至是网民都可以轻易获取。因为有着较强的信息安全意识,该校长立即责成管理人员删除相关内容,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该校长还专门召集了一次专题会议就信息安全问题给全校教师上了一堂课。

追踪了解教育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

校长不是无所不晓的全才,也不一定是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但一定要对教育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有所了解。校长应定期关注相关的杂志、网站,或者组建学校信息化建设团队,经常性地与技术人员交流,以获得这方面的信息。校长不必掌握每项新技术、新设备的具体操作和使用,但一定要知道它们的大致功能,知道它们在改进教学方法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具体作用。譬如,校长可以不精通电子白板的具体操作,但要清楚它与传统黑板相比的优点何在;校长可以不知道魔灯(Moodle)具体的功能,但要知道它是一个可提供在线教学和学习的平台。

学习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

充分发挥校长的引领作用,校长要身体力行地使用信息技术工具,“举着旗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教师。对于一些常用的信息技术应用软件,校长应努力学习掌握,并在公开场合经常使用。如开会讲话时自觉应用PPT;建立并经常性更新自己的博客;经常光顾校园网络论坛,并对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予以回复;向全校师生公布自己的工作邮箱,利用E-mail与他们交流意见,接收建议等。

校长为提升自身的信息化领导力而进行的自我不仅要通过不断学习增强信息应用意识,还要通过思考内化为自身的信息素养,更要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2.培训考核: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关键途径

作为学校的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建立和健全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培训和考核制度,为校长们提升信息化领导力提供外部支持和条件。就培训的内容和形式,要考虑以下3个方面:

专家讲座——理念更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校长的管理理念、教学理念、课程理念都需要进一步更新。上级主管部门可以邀请一些专家,以讲座的形式,向校长们传递相关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校长可以结合自己平时的工作、学习,向专家提出碰到的问题和困惑,一方面可以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又可以为专家提供来自教学一线的鲜活的研究资料。

案例研讨——经验学习 

案例是别人在实际工作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富有多种意义的事件陈述。在案例分析过程中,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校长们自主地去思考、探索,并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研讨,可以从他人

成功或失败的经历中学习和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对多个案例的比较、思考和讨论,发现成功或失败的深层次原因。

课题研究——应用实践

校长在培训过程中,可以联系本校实际,以课题的形式研究信息技术对教学、教育、管理方方面面的作用。诸如基于网络的校本教研、学校的教科研管理信息化、学生成绩管理、校产使用登记系统、学校日常事务处理平台等,都可以当作是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实战练兵。校长在实践过程中,还可以得到专家的指导,信息化领导力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高。

要注意的是,每次培训后,要对受训校长组织一次考核,考核的形式可以是学习后的感想,可以是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考核可以让培训更富有成效。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则是决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校长要勇于迎接教育创新的挑战,明确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深刻理解公众对教育公平与质量的渴求,直面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命题与挑战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3.htm

[2]祝智庭,顾小清.突破应用瓶颈,关注教育效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N].中国教育报,2006-03-06

[3]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通知[S].教师[2004]9号

[4]杨蓉,王陆.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估指标体系初探[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2:47~48

[5]孙桢祥.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构成与模型[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2:3~7

[6]高建中.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自我认识与自我提升[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4:11~13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