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作文讲评
2025-09-29 04:22:49 责编:小OO
文档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8、写作指要

这是一则典型的材料作文,社会意义丰富,思想倾向鲜明。审题不难,但需要透视出所给材料的内涵,否则一着不慎就可能造成跑题满盘皆输。社会需要什么,就能在高考作文中找到什么,今年是雷锋逝世50周年,作文题与此不能说没有关系。当功利主义占据了人们心胸的时候,高考试题就是,给大家提一个醒。我们的民族是有着优良传统的民族,学习雷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时时律己,处处利人,做一辈子好事好人。

  审题立意从两个角度思考:船主和漆工。

从漆工的角度立意,可以围绕责任心、良知、善良、与人为善、敬业等切入;最佳立意:涂漆工所谓“顺便补的”,并非“无心”,而是一种不以善小而不为的“有意”——与“善良”有关,与金钱无关;即便非自己份内之事,也要尽责做好,人要有社会责任感。

  从船主的角度立意,要建立健全对好人好事、见义勇为者进行保护、奖励、表彰等机制,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导向,让好人不吃亏,让好人有好报,让好人有尊严,要懂得感恩等。

  写作时要想出类拔萃,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真善美的积极主题,因为材料对漆工和船主都持肯定态度;

2.选择最擅长的文体,例如议论文;

3.打造精彩文章,例如画龙点睛,闪亮开头,结构井然,前后呼应,卷面美观等。

4.要以良好的语言素养,写出健朗大气、饱含情感的文字,要杜绝那种做作忸怩、无病呻吟、故作高深、言之无物的文章。

5.要立足于读懂材料,抓住核心意思,确定最佳立意,联系实际,发挥联想想象能力,结合自身认识特点,以及掌握的材料,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叙谈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真实感受。切不可信马由缰,只看现象,不谈本质。

名师点评

今年是河北考生首次参加新课改高考,作文试题依然采用新材料作文,题目阅读量相比往年较小,叙事简洁,没有在材料的理解上给考生设置较多障碍。然而,难度不小。考生稍不留神就会偏离或部分偏离题旨。

根据材料作文审题的一般要领——由果溯因,审题的重点是小小事件的结果。

简单梳理材料,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入手,若干小的角度切入。

要想写好文章,首先要从材料的主角修船工入手。修船工的任务是给船主的船刷漆,在发现船底的漏洞后“顺手”将漏洞补好,并没有向船主索要额外的报酬,但是,结果却救了划船出海的船主孩子们的命。显然,修船工是一个普通人,平凡人,所做的事情在他自己看来微不足道,是顺手而为的小善举,然而,小小善举却彰显了大爱,举手之劳竟挽救了生命。

在面对“生命”“爱”这两个词时,每个人的心都会变得柔软。最美妈妈吴菊萍说: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与之相较金钱、荣誉和被关注都是次要的。“那是爱的冲动,只要心中有爱,做什么事心底都会是幸福的。”这话语不仅道出她道德行为之源,使她可以平静地面对涌向她的鲜花和掌声,更表达了她对社会的一种真切的呼唤。让漠视生命远离我们,生命至上归去来兮。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名字已传遍全国,在关键时刻舍生忘死救学生的壮举是一种正义冲动,源于平时的情感积累,形成于长年累月的行为习惯。

一个平凡的人,简单的举手之劳对他人却能有大贡献,平凡人做出大贡献源于爱心与善良的本性;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事后他并没有因额外的付出索取回报,当船主给他一大笔钱时,他同样是“平静地面对”,“工钱已经给过了”,“那是顺便补的”。他把自己的行为当做一种自觉自愿的利他式的无私奉献,“人活着是为了让别人活得更快乐,是奉献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这是一个无名英雄,平凡人的榜样,可以当之无愧被称为“最美漆工”。

其次,从船主的角度思考。

船主用“送红包”的方式来表达对漆工的感谢,是知恩必报,同样是一种美德。新时代的学雷锋活动怎样与时俱进,怎样将 “雷锋”留住?要让好人做好事有回报,要在全社会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而不必让做了好事的人做义务,甚至承担风险,承受压力。善良的人有善报,好心的人有回报。

命题者为什么会出这样的题(题目导向是什么)?如果说感恩的昨天叫明理,感恩的今天叫回报,感恩的明天叫传承。人性中的善就要赞美,就要重奖,道德良知要回归。

这样的题目是希望考生平时关注什么,主要考察了考生什么水平?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考作文,为了适应高中教育发展的趋势,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开放性、人文性的新课改精神。

一、“文章合为时而著”,考生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现实人生。

2011-2012上半年以来,太多的触碰道德底线的大小事件刺激着国人的感官,路在何方?高考目的是为国家选拔人才,把一个怎样的国家交给一群怎样的下一代,有责任感的人都会有所思考。

考场作文的本质是什么?

高考作文的本质就是“展示”,是考生向特定的读者对象——评卷教师的自我展示,而追求的目标单一而明确:获得高分。但作为为国选才的“裁判员”评卷教师的期待和需求是什么?是在浩如烟海的作文试卷中发现那些独具个性的作文。透过文字,能看到考生独特的思想见解和丰富的情感世界,可以与考生一道,去经历一个真理的发现过程和探寻过程,去重现一段情感生活的真实历程……据此,他们对考生的认识能力、思想水平、情感状态、人文素养做出自己的判断,并以分数的形式表达应该把这个考生推向哪一级高校继续深造的意愿。 透过作文认识人、评价人,这就是作文评卷的实质。

二、“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考生展示才情与才识,必须回归生活。

考生究竟应该向评卷教师展示什么?考场作文的最佳自我展示角度,就是情感和思想。展示才情,要对这种非理性的情感生活加以理性观照,再现一段情感生活的真实场景,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展示才识,要对自己独特的见解表现出捍卫真理的激情,完整呈现感悟人生、理解社会的认识过程,写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感悟。

成功的自我展示源于内隐的自我品格。作文即做人,写作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表达自我、展示自我的过程。成功的自我展示,考生必须“舍末逐本”,回归生活。关注社会,体察人生,积累才识,磨砺情感,高考作文的自我展示才会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一段时间以来,许多人不敢、不愿再见义勇为,怕好心没好报,怕做了好事反而给自己带来麻烦,一连串的负面新闻,让道德伤了元气,人们不再彼此信任,冷漠戒备人人自危,可为而不去为。我们眼睁睁看着道德在一天天下滑,我们无奈任由内心的良善随波逐流,我们宁愿是围观的一份子而伸不出那双良善之手,我们无助迷茫相问:我们真的集体丢弃了善意与义举?我们内心的爱和善真的已走远?

事实上,每一次痛心焦虑的背后,良善从未走远,更多的人在痛批黑暗的同时,努力地在用自己点滴的行动传达善、传送爱、传递希望。时下网络上最流行的,就是一系列感人的“最美”:在火场一线书写花样年华的“最美女消防警官”;面对素不相识的溺水老人,毫不犹豫地跪在地上为他做人工呼吸“最美女孩”;给盲人温暖牵引的“最美女大学生”;用双臂接住坠落女童的“最美妈妈”等等。他们用善良为我们托起了文明新标杆,不断丰富和更新了道德的新内涵,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爱,可以是一次举手之劳,也可以是长久坚持,更可以是接力传递,正是这些人身上的那种温暖、善良、正直、无私,照亮着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

很多时候,我们所要面临的并不是像女教师这样舍身救人,而是需要最基本的道义良知、与人为善,因为你伸出的一只手就是一根蜡烛,多一根蜡烛闪亮,社会就会少一点道德阴霾,土扶可成墙,积德为厚地。与其一味痛心道德缺失,还不如从自己做起,于点滴间改变我们的社会。有你有我有他的接力传递,爱和善才不会感到孤单,无力者才会有力量,前行者才不会止步,观望者才不会踯躅。

“普通人被身边的普通人不普通的美感动并凝聚在一起,织成一张景仰德行、传播美德的爱心大网。”

例文

诚心补漏手有余香,知恩图报懂得感恩

  有句话叫: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漆工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船主着想,顺便把漏洞补好。结果避免了一场海难,挽救了别人的生命和财产,得到了船主的酬谢。漆工诚心诚意去补漏,并没有想得什么回报,却遇到懂得感恩的船主,得到了巨额赠金,留下了一段“诚心补漏手有余香,知恩图报真心感恩”的佳话。

  生活中,我们就要做漆工和船主这样的人。要象漆工那样,真诚为他人提供服务,即使是分外的事情,也要尽已所能、为人着想,做真诚善良之人。又要象船主那样,懂得感恩,懂得回报,尊重他人的付出,感谢他人的付出,做知恩感恩之人。 

君不见,社会上的一些人,眼里只有利益没有责任,只有索取没有贡献。这样的人,常把自己与他人分的一清二白,把自己与社会分的清清楚楚。他们在自己的分内工作中,推推动动,支支转转,对分外的工作更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一幅“不管天摇地转,我自岿然不动”的样子。更有甚者,把一些事故隐患看在眼里,却如同无视,反怀着看人笑话、幸灾乐祸的心态处之,真是令人不齿。人与人之间,因此而冷漠,社会也因此失去热情和活力。

  君不见,还有一些人,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别人怎么对他好都好似应该的,对他人的付出没有一点感谢。这样的人,平时为人处事,总觉得自己亏,总觉得别人欠他似的。别人怎么对他好,都处之泰然,欣然接受,对得到的恩惠,却视若无睹。更有甚者,不但不感恩,还倒打一耙,把人家的恩惠当不是,甚至对簿公堂。报载某地街头,某人倒地,别人来扶,他却把对方诬为撞人者,这样的事情,真是令人唾弃。

  漆工的最美之处,在于他不计个人得失,尽职尽责做事的高尚情操;船主的最美之处,在于他知恩感恩,懂得回报他人回报社会的可贵品质。

  我们真诚的呼唤高尚情操与可贵品质的回归,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认真思索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认真反省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个世界需要的不仅是物质的繁荣,更需要美丽精神支柱的支撑。

  今天,我们听到了漆工和船工的故事,他们把这枝美丽的玫瑰传到我们这里,就让我们把这美丽的玫瑰传递下去,传遍整个社会,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充满醉人花香。

  让善举成为习惯

  有个小故事讲道,一个漆工为一艘船涂漆,顺便把船上的漏洞补好,不久,船主感激地赠予漆工一大笔钱。原来,船主的孩子们驾驶那艘船出海,船主忘记补船洞,料想孩子们会殒命海底。不料,漆工信手拈来的善举,拯救了孩子们。听了船主的感激之言,漆工淡淡地讲,那是我顺便补的。一句“顺便”,透出了漆工做善举的习以为常。

  由此可见,貌似微小的善举,一旦成为一种习惯,不仅会带给他人恩惠,还透出了感人肺腑的魅力。我们社会,正需要呼唤:让善举成为习惯。

  “顺便”而为的善举,一旦集腋成裘,成为行动的习惯,就会成为社会的亮点。数年前,天津老人白芳礼在74岁高龄之际,决心把蹬三轮车的收入全部捐献给贫困学生。他坚持到90岁,捐款金额高达35万元。对老人而言,捐助一个或几个贫困学生并非难事,但10多年如一日地积累善举,就是一种至高无上的道德风尚。 

善举成为习惯,长期坚持下来,就是一种壮举。全国道德模范林秀贞,30年来义务赡养6位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资助了14名贫困孩子上学。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民,林秀贞一两天、一两月地奉献爱心,并非难事,但她把善举当作习惯,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就为我们社会树立了一座不普通的道德丰碑。

  曾几何时,见义勇为、乐于助人,是我们这个民族爱心奉献的习惯。这些年来,随着南京彭宇案的发生,见义勇为的美德,有时会转化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在佛山,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过马路,两度被车辆碾压,18个路人冷眼漠视。在福州,83岁退休老干部摔倒路边,众人围观却无一施救。两名女子试图将其搀扶起来,旁人的“善意提醒”,让她们缩回了手。老人就这样失去了生命。一旦人心的冷漠替代了善举成为习惯,我们的社会风气便会阴霾密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善举的动力,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品质和善良。当它成为一种习惯,就凝结成对他人、对社会的真情。有一位先贤说:“人最可贵的品质可以用4个字概括,这就是智慧、善良。”当我们越来越多的人把善举视为一种习惯时,社会才会有秩序,更加和谐温暖。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故事中的漆工无意中得到了丰厚回报,但他更欣慰的,是对几个孩子生命的拯救——这种欣慰,是漆工把善举当做习惯的最丰硕收获。“勿以善小而不为”,一个看似信手拈来的善举,也许会改变他人的命运。在我们这个大家庭中,无论是还是打工仔,无论是白领还是小摊贩,都应该学习那位普通的漆工,满怀慈善之心帮助他人,从身边事、眼前事、平凡事做起,力所能及地扬善举,摒恶行。

  让善举成为习惯。一个人的点滴善举,在日积月累后可以汇集成爱的江河。一个民族的善举,历经岁月可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善举成为习惯,便是“人人献出一份爱”,此时,丑陋龌龊难以容身,世界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美丽之花开在分外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漏洞补好了。其实,船主只是让漆工涂漆,并没有让他补漏洞,修补漏洞纯粹是漆工的分外之事。可就是这“顺便”的分外之举,却挽救了船主几个孩子的生命。

  可别小看这“顺便”的分外之举,生活的美丽,社会的和谐,很大程度上就需要这些分外之举呀!

  前段时间,黑龙江佳木斯市出现了一位“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老师。张老师之所以最美,原因就是她做出了她职责范围的分外之举。2012年5月8日晚,正当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一群学生准备过马路时,一辆客车突然失控冲了过来,与前方停在路边的另一辆客车追尾相撞,被撞客车猛力冲向正要过马路的学生。危险瞬间,本可以逃生的女教师张丽莉,奋不顾身去救学生,自己被卷入车轮下,双腿粉碎性骨折,高位截肢,至今仍然躺在病床上。 

谁都知道,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没有法律规定教师必须舍身去救学生。张老师的伟大之举,纯粹是分外之举。就是这美丽的分外之举,挽救了学生,谱写了一曲美丽的教师之歌。

  无独有偶,2011年7月一位妈妈被网友誉为最美妈妈,她就是吴菊萍。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在杭州滨江区的一个社区内,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在楼下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左臂接住了孩子,小女孩得救了,可吴菊萍却身受重伤。

  救自己的孩子,是任何一个妈妈的分内之事。可是,吴菊萍不一样,她在最危急的时刻,不惜个人安危去挽救别人的孩子。这是多么伟大的分外之举呀!就是这美丽的分外之举,挽救了别人的孩子,谱写了一曲美丽的妈妈之歌。

  可是,生活中不乏这样的镜头,明明是自己的分内之事,却以种种理由当作了分外之举。大家还记得2008年汶川地震时候的一位老师吧。这位老师在地震来临后,奋不顾“人”地率先逃跑。他就是因此迅速窜红网络的范美忠,后被网友讥讽为“范跑跑”。危险来临那一刻,“范跑跑”也做了“分外之事”,他是把指挥学生有序避难的分内之责当作了不关自己的分外之举呀!

现实生活中,之所以我们感觉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程度越来越低,社会风气日渐趋下。很大程度上就是我们很少去做那些分外之举了,总觉得那些事情和自己无关。其实,只要我们在尽到分内之责的同时稍微地多做一些有益的分外之举,就像那位漆工;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和谐许多,美丽许多。要知道,美丽之花常常开在分外呀!

                      带着善良上路

  问世间什么最宝贵?雨果如是说:“善良。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称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使聋子“听到”。善良的心,像真金一样闪光,像甘露一样纯洁、晶莹。善良的心胸是博大、宽宏的,能包容宇宙万物,造福于人类苍生。

  涂漆工做好本职工作后, “顺便补了洞”,看似“无心”,实质是一种不以善小而不为的“有意”—他行善而不求回报,但他的善却得到意料之外的回馈—挽救了他人的生命,也得到了船主的感谢。善良之人经常造福于他人,实质上也是造福于自己。帮助了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2012年5月13日,沈星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为抢救一名落水少年,不幸壮烈牺牲,年仅31岁。沈星心中有爱,心怀大善,在生死考验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于担当。他身上释放出的那种人性的善良,却正在裂变出巨大的能量,修正甚至重塑着我们对世道人心的观感。“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面对车轮下的生死考验,她毅然决定牺牲自己保全他人,这样舍己救人的壮举,显然超越了一般人的行为境界。杭州“最美司机”吴斌生命垂危之际,心中牵挂的却是乘客的安危。

  他们的工作可能和酬金无关,但却和生命有关,和善良有关,和做人的底线有关,面对这样微不足道但却饱含大爱的义举,我们怎能不感谢,怎能不感动,怎能还无动于衷,怎能还冷漠?坚守善良的本性,不为外界所动,保持心灵的净土,彰显高尚的人格,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美好!

  然而在现实中欲望的膨胀,私心的滋生却成了挥之不去的阴霾,导致一幕幕悲剧的上演。小悦悦被碾,路过的18人无一相助,而救人的陈阿婆却被诬为想出名。人们善良的本性究竟去了哪里?也许“彭宇案”使得无数本想救人者袖手旁观,好心反被“咬”的社会怪圈让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感日益加深。善良的代价如此高昂!

  现在有很多人 为了不惹嫌事, 只管自己的事情,不是自己的事情一概不过问,人们甚至怀疑要不要行善,这是多么可悲的现象!

  尽管如此,我们却不能忽视身边依然存在的感动。那些“最美的中国人”依然在用自己的微薄之力,践行着善良的准则。不论外界的纷繁复杂,都要坚守善良的本性。这既是美德的传承,更是整个社会的期待!

  纵使沧海桑田,世事变幻,善良的本性始终是爱不变的代言。

  播种善良,才能收获希望。一个人可以没有让旁人惊羡的姿容,也可以忍受“缺金少银”的日子,但离开了善良,却足以让人生搁浅和褪色—因为善良是生命的黄金。

  让善良与生命同在,对于人来讲是莫大的福分。生命中有了善良,人生才能经常充满喜悦;生命中有了善良,人生才能幸福常在;生命中有了善良,灵魂才能不断的升华。善良是生命中的黄金,善良是人性中最为宝贵的生命之光。

  在人生的旅途中,请带着善良上路,因为善良就是你生命的守护神,她会为你带来幸运、友爱和人间最美好的祝福。

  【点评】这篇议论文有这样几个突出优点:

  一是切入点小,事例典型。大题是很难写出亮点的。只有从小的切入点入手,才能更好地展现主题。作者恰恰很好地处理了这一点。另外作者所用几个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是能够充分证明缺少善,社会就会缺少温暖,人就会道德沦丧,这些事例很有说服力和表现力。

  二是结构严谨,论证透彻。文章以名言起始,既是论点,又是论据,中间引用正反两方面事例论证,文章既摆事实,又讲道理,论述了一个人拥有了善良之心,对社会、对民族、对个人是多么的重要,带着善良上路,因为善良就是你生命的守护神。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