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教学设计
2025-09-29 04:23:13 责编:小OO
文档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作者及工作单位李众旺     和静高级中学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在遗传与进化部分指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调查、观察、实验和制作等活动,体验科学家探索生物生殖、遗传和进化奥秘的过程,学习有关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应用有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教材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的第一节内容,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四部分内容构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在初中时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的一般概念有所了解(遗忘程度很高,有必要稍作重复),而对于遗传规律是没有学习过的,因此要把握好这个梯度。教师可以以初中相关知识影片动画——自花传粉、向日葵的花序、异花传粉来说明孟德尔的杂交实验。

学情分析

1.学生已学习有关花传粉的知识,因此在介绍孟德尔的杂交试验,学生容易理解和把握,有对该实验的认知能力基础。同时,通过现代很多媒体,如报纸、杂志、电视、电影,个别学生也对一些基因、遗传、染色体甚至是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大部分学生还是没有这方面的知识。

2.由于没有学习过关于染色体、减数的内容,学生对基因的认识并不全面,没有细胞学的相关知识作为铺垫,马上要学生理解基因的分离定律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最好顺着孟德尔的假说,以遗传因子的形式出现较好,便于学生理解,等以后学习了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本质后再作说明。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能够阐述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设计思路;

(2)能够描述杂交的操作;

(3)能够叙述孟德尔1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和结果。

2.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2)通过课前的调查实验和课堂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整理归纳能力,学会科学的思维

3. 情感目标

(1)通过体验孟德尔1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科学方法,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坚辛,从而培养热爱科学和尊重科学家的情感;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逐养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3)运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设计思路。

教学流程示意

引言------孟德尔的初步介绍-------豌豆做遗传实验材料容易成功的原因-------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课下思考与讨论,有可能的话继续查阅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引言

生命的奥秘有很多,其中生生不惜,繁衍后代,这就涉及到遗传与进化。提到遗传问题,有位科学家——孟德尔我们需要了解。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孟德尔的初步介绍设疑:在100多年前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揭示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为什么能揭示这一科学奥秘?讲述:结合学生的了解,主要对孟德尔做以下简介。①孟德尔自幼酷爱自然科学,通过对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学习,孟德尔具有了杂交可使生物产生变异的进化思想,以及应用数学方法分析遗传学问题的意识。②在实践中孟德尔选用豌豆、玉米、山柳菊等植物,连续进行了多年的杂交实验研究,其中最成功的是豌豆实验。③当时科学界开展对多种动植物的杂交实验,孟德尔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创新研究方法,如从单一性状入手观察分析遗传结果;用前人从未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用过的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敢于挑战传统的观点,提出了颗粒遗传的思想等。

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交流对孟德尔的初步认识。初步了解孟德尔在遗传实验研究中方法的创新、思维方式的创新、敢于冲破原有观念的精神。
豌豆做遗传实验材料容易成功的原因设疑:为什么说孟德尔最成功的杂交实验是豌豆杂交实验?它具有哪些特点?孟德尔是如何揭示生物遗传奥秘的?讲述:结合挂图或幻灯片、课件讲述豌豆的结构特点:①豌豆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纯种;②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③具有稳定遗传的、易于区分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数据统计。

(结合上述内容,给出相对性状、自交、杂交等概念。)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讨论、回答。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分步骤展示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杂交实验过程,步步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并参与实验的设计。

1.豌豆在自然界中是纯种,若不进行人为异花传粉对它的遗传研究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孟德尔用高茎豌豆做母本,矮茎豌豆做父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代F1(子一代)的茎高度的性状可能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两种观点:①不高不矮,介于亲本之间的性状;②高茎的和矮茎的都有

针对提出可能界于高矮之间(介绍融合遗传)

2. 那么是否会出现大家所预料的结果呢?出示杂交结果:F1全部都是高茎豌豆!

3.(1)为什么全为高茎?

(学生讨论)可能是母本是高茎的原因。

(2)是这样吗?怎么去证实呢?

(介绍正交与反交的概念)

结果与正反交无关,全为高茎

4.F1中有无控制矮性状的物质?如何证实?

(学生讨论)两种方案:①用F1和矮茎豌豆杂交,看后代是否出现矮茎豌豆 ②让F1之间杂交,看后代是否出现矮茎豌豆。方案①后代若出现矮茎豌豆,可能是矮的亲本传下来的!要证实F1中是否有矮的遗传物质就因该只用F1作实验!

5.F2后代出现高茎和矮茎,矮茎的出现证明什么?

F1中有控制矮的物质,只是隐藏,(交代显隐性状/性状分离概念)

6.性状为什么会分离及其比例关系?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偶然还是必然?其他性状呢?

讲解:孟德尔8年一共做了很多种性状,其中非常有成就的是7对相对性状,(课件展示他做的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显性和隐性不是偶然的,它带有相当的必然性,另外它还带有普遍性,而且F2代还带有特定的比例,大致都在3:1左右。

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

围绕这些问题,进行短时间的讨论。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给予学生发散思维、启动已有知识的空间。使学生理解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设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结合学生讨论分析然后教师总结修正学生解释的内容,总结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所做出的四点假说要点。

1.遗传因子是存在的.互不融合

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 F1配子 :D d

3.F1在形成配子的时候成对的遗传因 子要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F1:Dd x Dd 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F2配子:D d D d F2: DD Dd Dd dd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D : Dd : dd 1: 2: 1

引出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概念

边听讲边掌握遗传图解的绘制要点,概述显性遗传因子与显性性状、隐性遗传因子与隐性性状之间的关系;说明纯合子、杂合子的概念;概述孟德尔对性状分离的解释要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给予学生发散思维、启动已有知识的空间。使学生理解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和解释
课下思考与讨论,有可能的话继续查阅相关的资料。设疑引导学生课后思考:假如雌雄配子的结合不是随机组合的能出现F23∶1的结果吗?孟德尔假说是否正确,是否有漏洞?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下一节课教学做铺垫。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

a. 自花传粉而且是严格的闭花传粉,能避免外来花粉干扰

b. 自然条件下都是纯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可靠

c. 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的植株做杂交实验,结果容易观察分析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教学反思
1. 本节安排了两个课时,但第二个课时要做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还要引导学生演绎推理设计测交实验,学生还要做课堂练习巩固知识,整节课的学生活动很多,所以时间有些紧张。可以设计成三课时,把课堂练习巩固和课本上的“技能训练”以及自交、杂交和测交等概念的区别及运用放在第三课时。这样会提高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分离定律的能力。

2. 本节课涉及到的基本概念比较对,可否通过构建概念图的方法梳理相关的知识网络,加深学生对概念以及概念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