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胃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2025-09-29 04:21:19 责编:小OO
文档
     胃癌的诊断 

 

胃癌的诊断依据 

 胃癌是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为了让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方案,就得进行详细的胃癌诊断,胃癌的诊断方法在临床上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男性居多,发病年龄以中年和老年多见,41~60岁之间占2/3。

  

   2.症状:早期症状不明显,中晚期可见胃脘饱胀疼痛,餐后加重,食纳乏味,体重减轻,咽下困难,胃疼无间歇性,不为食物或制酸药缓解,甚者出现胃脘剧烈性钻痛而放射至背部。亦可见恶心、呕吐、吐血、黑便、面色无华。如癌肿转移,可见黄疸、腹泻、骨痛、咳嗽、喘促、腹水等相应脏器受累的表现。  

   3.体征:中晚期可于胃脘部触及质地坚硬,呈结节状的肿块,有压痛,可移动,左锁骨上核肿大、质硬、推之不移,或有腹水征。

  4.  内镜检查(胃镜):目前胃镜已成为诊断上消化道疾病的最重要工具。临床上所使用的内镜主要有纤维内镜、电子内镜、超声内镜三种。胃癌的内镜及超声内镜特征对于胃癌内镜下主要观察病变的基本形态:隆起、糜烂、凹陷或溃疡;表面色泽加深或变浅;粘膜面粗糙不光滑;有蒂或亚蒂;污苔附丽与否;病变边界是否清楚及周围粘膜皱襞性状态情况。和正常粘膜对比的方法来区分辨别病灶。胃镜检查特别适用于:①怀疑胃部良性或恶性肿瘤者;②短期内动态观察胃的溃疡性病变,以鉴别良性或恶性;③锁骨区淋巴结转移癌找原发灶。胃镜能够直接观察胃粘膜变化,通过胃镜对病变组织进行活检,镜下应估计癌的大小,小于1cm者称小胃癌,小于0.5cm者称微小胃癌。从而提高胃癌的早期发现。而且对胃的癌前病变如胃息肉、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其是伴肠上皮中重度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活检确诊后予以积极治疗,确保了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目的。

 

  5.  X线钡餐检查:钡剂造影是胃肠道肿瘤检查的首选和主要方法,对胃肠道肿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对于老年人、儿童、脊柱严重畸形者,有心血管并发症者,以及恐胃镜者,胃肠钡餐X线检查应是除胃镜外的首选。但也有些病变是X线检查难以发现的,例如早期胃癌等。因此,X线诊断必须密切结合临床,对可疑病灶反复检查,严密随访,X线检查阴性不能排除病变的存在。钡剂造影推进了“胃肠动力学”的发展,胃肠动力学是研究胃肠道的运动功能,以及在钡剂造影中所发生的系列技术变化,它是发挥气钡双重对比造影优势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对早期肿瘤的检出,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6. B型超声检查:1.正常胃壁结构破坏:癌肿沿胃壁浸润生长,常侵犯胃壁各层,使胃壁增厚,层次模糊不清,粘膜面粗糙、不光整,①如隆起型胃癌,肿瘤由胃壁间突入腔内,表面凹凸不平呈菜花样,图像酷似“戒指样”改变。②溃疡型胃癌、因病变区表面有污浊或出血点,故回声较强,而且癌瘤常达肌层形成大而浅的盘状溃疡,其边缘有一圈堤状隆起,中间凹陷,常见回声失落现象,酷似“火山口”或“弹坑样”图像改变。③浸润型,因癌肿浸润生长累及胃壁各层,使胃壁局限或弥漫型性增厚,界线不清。2.胃形态异常,胃动力学发生变化:因上述原因肿瘤侵犯胃壁造成胃壁不规则增厚,致使胃腔狭窄变形。而且因癌肿生长,胃壁僵硬,蠕动减低或消失导致胃排空缓慢,胃液潴留。3.胃癌的转移表现:胃癌转移分直接扩散、血行、淋巴转移及种植方式转移。直接蔓延主要因肿瘤侵犯到浆膜层,常常波及邻近脏器。而且胃癌蔓延也有一定规律,如贲门癌向食管下段蔓延或直接侵犯邻近脏器如肝脏、大网膜、横结肠、胰腺及腹壁等;幽门部癌一般向十二指肠扩散。这些被侵犯的组织图像表现为:胃与周围脏器原清楚的界线被破坏,形成边界模糊不清或使受累呈“假肾形”改变。若胃癌沿淋巴管转移,常在肝门或腹主动脉周围见到圆形或类圆形肿大的淋巴结,为低回声、结节或肿块。所以胃及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肿大和典型的肝转移征象是超声提示胃恶性肿瘤的重要依据,同时有利于对肿瘤分期的判断。是胃镜和X线钡餐检查不可缺少的补充。

  7.CT检查:胃癌的CT征象:早期胃癌常规CT难以显示,主要依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及纤维内镜,最近Minami报告”01,采用动态cT可显示胃壁的多层结构和粘膜层破坏,而诊断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表现为:1.胃壁增厚,但胃壁增厚并非胃癌特有表现,需与胃淋巴瘤,慢性肥厚性胃炎等作鉴别诊断。2.胃腔内肿块,其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光滑,可伴有深浅不一的溃疡。3.肿瘤向外浸润时表现为胃周围脂肪层变薄,并累及肝、胰腺等邻近器官。4.胃大弯、小弯、腹主动脉旁等区域淋巴结肿大。 

  8.磁共振成像MRI检查:MRI对胃肠道肿瘤的诊断价值1.用造影钡充盈胃肠腔,直接显示器官的冠状、矢状、横断面和任意斜面的图像。2.对胃、食管和直肠区的实性或囊性肿块作诊断和鉴别诊断。3.显示胃、直肠恶性肿瘤的浸润深度,周围器官侵犯及区域淋巴结转移,对肿瘤的术前分期有重要意义。4.与CT相比,它所产生的伪影较少,但空间分辨率差,成像时间长。5其他检查技术如钡餐和内镜未发现明确病变或仅为可疑,应用CT作进一步检查。但CT只能作为一种补充手段,更不应该取代常规的钡餐和内镜检查技术。 

   9.脱落细胞学检查:由于纤维胃镜的应用,使一些不易取材的部位能准确地采集标本,得到有效治疗。特别是近数年来纤维胃镜及胃脱落细胞学检查技术的改进,大大地提高了胃癌的早期诊断率。目前胃的细胞学检查已常用于癌的普通检查,对胃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不少学者努力尝试将各种新兴的技术应用到脱落细胞学上,如应用透射或扫描电镜,免疫组织化学,单克隆抗体等方法观察脱落细胞,为胃癌的细胞学诊断,创造了广阔的前景。癌症患者早期常无临床症状或症状很轻,甚至经过各种仪器器械检查亦难作出诊断,而应用细胞学检测方法,由于癌细胞代谢比正常细胞高,繁殖亦较快,且癌细胞之间的粘集力较正常细胞低10倍,故即使在早期胃癌瘤还很小,仍可有较多的癌细胞从粘膜表面脱落,可以检出癌细胞。因而有效地防止癌症对人类的危害。

  10.大便隐血试验:多呈持续性阳性。胃液分析:胃酸常缺乏或减少,胃液呈咖啡渣样,乳酸含量增加。癌胚抗原(CEA)检测:胃液中CEA明显增高,超过100ng/ml有诊断意义。

 胃癌的鉴别诊断

主要是将胃癌与胃部其它疾病相区分,以达到更好的确诊,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胃癌的诊断在临床上主要与以下几种胃部疾病相鉴别:

  1.浅表性胃炎:胃痛胃脘部疼痛,常伴有食欲不振,或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发病多与情志,饮食不节,劳累及受寒等因素有关;常反复发作,不伴极度消瘦、神疲乏力等恶病质征象。做胃镜或钡餐检查很容易与胃癌相区分。

  2.功能性消化不良:饭后上腹饱满、嗳气、反酸、恶心、食欲不振,症状为主症,当借助上消化道X线检查、纤维胃镜等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3.胃、肠脉络受损,出现血液随大便而下,或大便呈柏油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可由多种胃肠道病引起,胃癌的便血常伴见胃脘部饱胀或疼痛、纳呆、消瘦、脘部积块等主症,大便稍黑或紫黑,甚至可呈柏油样,并且多持续发生,应用一般止血药效果不理想,即使暂时止住,不久即可反复,重者可伴有吐血。可以做消化道X线检查、胃液分析、纤维胃镜等检以明确诊断加以区别。胃巨大皱襞症:与浸润型胃癌均好发于胃上部大小弯处。良性巨大皱襞X线检查可见胃粘膜呈环状或迂曲改变,胃腔有良好的扩张性,而浸润型胃癌粘膜多为直线形增粗,胃腔常变形狭窄,另外,巨大皱襞症常伴有低蛋白血症,而浸润型胃癌可见恶液质。

  4.胃溃疡:由于胃癌先前没有特殊症,常容易和胃溃疡或慢性胃炎相混淆,应加以鉴别。特别是青年人易被漏诊误诊。一般通过X线钡餐可区分。进一步做胃镜活检可明确诊断。

  5.胃息肉:又称胃腺瘤,常来源于胃粘膜上皮的良性肿瘤。以中老年为多见,较小的腺瘤可无任何症状,较大者可见上腹部饱胀不适,或隐痛、恶心呕吐,有时可见黑粪。胃腺瘤需与隆起型早期胃癌相鉴别。需进一步经胃镜活检予以确诊。

  6.胃平滑肌瘤及肉瘤:胃平滑肌瘤多发于中年以上病人,临床无特征性症状,常见上腹饱胀隐痛等。约有2%可恶变成平滑肌肉瘤。胃镜检查可区别上述两种病变与胃癌。

  7.肥厚性胃窦炎:多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感染而引起,本病可引起胃窦狭窄,蠕动消失,但粘膜正常多有环形皱襞,胃壁仍保持一定伸展性;浸润型胃癌粘膜平坦或呈颗粒变形,尤其是胃壁僵硬,低张造影亦不扩张,两者区别不难。

  8.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疼痛多与吃油腻东西有关系,疼痛位于右上腹并放射到背部,伴发热,黄疸的典型病例与胃癌不难鉴别,对不典型的应进行B超或内镜下逆行胆道造影检查。

9.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占胃恶性肿瘤的0.5%一8%,多见于青壮年。临床表现除上腹部饱胀、疼痛、恶心等非特异消化道症状外,还可见贫血、乏力、消瘦等,有30%一50%病人可见持续高热或间歇热。胃镜下组织活检将有助于诊断。

10.慢性浅表性胃炎:即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与萎缩性胃炎不同,浅表性胃炎并不伴有胃黏膜的萎缩性改变,粘膜层以浆细胞及淋巴细胞等慢性炎症细胞为主。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靠胃镜及镜下病理活检。

11.功能性营养不良: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而无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主要表现为:餐后饱胀,早饱感,食欲不振,嗳气,恶心等,常与进食有关。不少患者还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实验室检查、胃镜检查有助诊断及鉴别。

  此外,胃癌需与胃粘膜脱垂、胃类癌、胃底静脉瘤、假性淋巴瘤、异物肉芽肿等病变相鉴别。当上腹部摸到肿块时尚须与横结肠或胰腺肿块相区别,有肝转移者与原发性肝癌区别。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