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葵阳
(宁波大学文学院,浙江 宁波315211)
摘要:我国新闻节目主持人是外来文化与中国的民族文化相碰撞的产物,因此,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就必须结合我国的政治文化特点,借鉴西方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发展经验,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新闻节目主持人; 文化; 发展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60(2006)01-00
我国新闻节目主持人是外来文化与中国的民族文化相碰撞的产物。要发展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必须立足于博大精深的本民族文化,同时又必须吸纳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为“我”所用。蒋孔阳先生说过:“一个民族的文化,包括美学与艺术在内,如果要得到发展,必须通过与外来文化的接触而相互交流,通过矛盾而相互渗透,然后再相互学习,相互融会,从而产生出一种以本民族的特色为基础的新的文化体系。这一新的文化体系的产生,说明这个民族取得了新的胜利,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1]
本文拟从西方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发展经验对我国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发展作些比较分析。
一、从西方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文化素质看我国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发展
新闻节目主持人是决定一档节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而新闻节目主持人素质的优劣又是决定一个节目成败的关键,在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诞生地美国,对于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要求也产生过误区,即误把播音员简单地转换成主持人,错把娱乐明星作为现成的主持人。经过不断的失败与尝试,他们确定了比较固定的标准。对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要求,应从两方面界定:一方面是学识能力方面的要求,即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具备新闻记者的采写编评能力;另一方面就是具有良好的个人品格和顽强的职业精神。
西方成功的新闻节目主持都具有多年的记者经历。美国名牌新闻杂志节目《60分钟》创始人和制片人唐·休伊特认为,该节目成功的原因有两条:一是它的哲学思想“讲给观众一个不知道的故事”;二是“它能吸收优秀的记者参加。”据资料介绍,美国三大电视网《晚间新闻》的15位明星主持人(其中包括6名“超级明星”)的新闻生涯(从进入新闻界到担任主持人以前这段经历)15人平均在20年以上,其中克朗凯特29年、斯韦兹和罗宾逊最短,也各有13年。[2]
具有新闻记者经历的主持人,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现并及时捕捉新闻,《60分钟》的制片人休伊特对主持人的素质作了这样的描述:“他们作为新闻记者,具有超群的能力。我认为,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报告员,必须兼有两种能力。……一是能够发现新事物;另一个是能够把发现的新事物通俗易懂地传达给别人。这两种能力兼而有之的人,也就是既能发现又能传达的人,实际上是很难找到的。”“电视报告员一方面必须是优秀的采访员,另一方面必须是能使自己的现场采访报道引起观众强烈关心的雄辩家,……” [3]休伊特这里所指的是作为一个优秀的新闻节目主持人,既要具有发现新闻的新闻敏感,又要具有现场采访能力。
收稿日期:2005-07-08
作者简介:张葵阳(1969-),男,河南中牟人,宁波大学文学院讲师,新闻学硕士,主要从事新闻学研究。
优秀的新闻节目主持人不光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还具备高超的现场采访能力。CBS名牌主持人华莱士,被称为“硬性采访专家”。里根在竞选总统时,经常回避他的种族主义倾向。一次,里根在谈话中无意中提到他的竞选班子,华莱士立即抓住机会发问,使里根节节败退。如果华莱士没有足够的新闻敏感,他就发现不了种族歧视在美国总统竞选领导班子中的体现,如果华莱士不具备一定的采访技巧,也就无法从总统竞选人的口里得到种族歧视的实证。
我国新闻节目主持人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以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节目主持人为代表的“新闻节目主持人群体”正在崛起、成长、壮大。从学识和实践经验上来看,《》的主持人白岩松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进入《》以前在《中国广播报》做编辑记者。敬一丹是播音学硕士,有过多年的新闻教育和新闻实践经历。水均益毕业于兰州大学外语系,先在新华社国际部任记者,后任驻埃及开罗记者。他们大都有多年的新闻记者经历,具备足够的新闻发现能力和新闻采写能力,在多次重大活动中表现出了作为新闻节目主持人应有的素质。
由于社会制度、政治、民族文化的差异,我国新闻节目主持人不能照抄照搬西方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经验。社会主义新闻要求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不能为了追求新奇、刺激而舍弃了党和国家及其人民的利益。1997年以来,我国经历了回归、三峡截流、九八年抗洪抢险、美国轰炸我驻南大使馆、国庆50周年庆典、澳门回归以及2001年的申奥成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大事,电视台几乎在每次重大事件发生时,都组织全程现场直播。众多新闻节目主持人不仅表现出了极强的新闻敏感、高超的采访技巧、严密的思辨能力,而且表现出了他们扎实的知识功底。
中国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应该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表现出自己的新闻洞察力。白岩松就多次表示:他所追求的是成为一个思想型的主持人——思想超前、感觉敏锐。就中国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现状来看,培养中国的优秀新闻节目主持人还任重而道远。从记者做起、从记者的基本功练起,这是做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最低要求。白岩松在《我们能走多远》中说:“曾经有一位老新闻工作者说:‘每天看到20多岁的俊男靓女在电视屏幕上预测经济前景,纵论国家大事,我就体会到在大街上遇到卖假药的心情。’”的确,中国的新闻节目主持人真的需要有一张“成熟与长大的脸”。
西方优秀的新闻节目主持都具备良好的精神素质,这种精神素质包括了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和为真理正义而献身的精神。克朗凯特对新闻有着近乎狂热的感情,每当重大新闻发生,他能几天几夜坐在编辑部,同行们觉得他就是“新闻的化身”,他穿的是“铁裤子”。拉瑟认为,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工作是可以将一个人“完全吞没”,但只要你热爱它,你就可以从中得到慰藉,永远产生极大的兴奋感。前苏联入侵阿富汗期间,他曾不顾生命危险化妆进入阿富汗采访。为正义真理而献身更是新闻节目主持人难能可贵的精神素质和人格情操。50年代初期,美国处在“麦卡锡时代”,参议员麦卡锡及其同伙以反主义运动为借口进行忠诚调查和实行清洗,大批无辜之士上了麦卡锡的“黑名单”,以至于美国国内知识界、文化界和政界、军界都人人自危,万马齐喑。此时,默罗决定牺牲自己在公司的地位与自由,仗义执言。他不但制作了美国电视史上具有轰动效应的《麦卡锡参议员的报告》,而且在评论中对麦卡锡的言行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鞭挞。像默罗这样为真理而斗争、为正义而呐喊的新闻节目主持人还有很多,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正义感、社会责任感应当超越媒体的经营。
中国的社会制度决定了中国的新闻节目主持人不会有像默罗这样的风险,但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各种现象沉渣泛起,黄赌毒、假冒伪劣屡见不鲜。为了坚持真理,为了维护新闻的纯洁性、正义感,新闻节目主持人也常常要冒很大风险。中国的传统文化崇尚英雄,崇尚为民请命、坚持正义和真理,自古就有“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古训。因此,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新闻节目主持人,除了能力和学识之外,人格修养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二、从西方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看我国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发展
西方广播电视受其社会制度、政治信仰、文化背景的影响,在新闻观念及管理上有自己的特点。
以私营的商业广播电视业的,必然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办台方针:政治上从维护一定的财团利益和维护大广告客户利益为主,节目制作以吸引广告客户,提高广告费出发。为了吸引客户提高广告收入,必须提高收视率、收听率,为此要千方百计地迎合受众口味。美国大众传播学者罗纳德·希克斯说:“是经济学,而不是美学,决定电视节目的内容……电视网是在做生意,目的是赚钱,而不是为了提高公众的文化情趣。”节目主持人自然要卷入这种商业竞争的漩涡,在他的节目与言行中烙下商业性的印记。所以各广播电视公司为了提高竞争力,极力培养自己的明星主持人,扩大明星主持人的权力,甚至不惜重金挖取竞争对手的优秀新闻节目主持人。当年ABC为了拉瑟能去ABC主持节目,许诺年薪300万美元,而CBS为了留住丹·拉瑟,做出许诺:拉瑟出任《晚间新闻》唯一的主持人,薪金为10年2000万美元,外加其它费用共计2500万美元。
在这种新闻及文化背景下,一些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成了个人化。如克朗凯特主持节目时,他对哪条消息感兴趣,就独自包揽,即使有其它新闻,他也置之不理,他几乎垄断了他个人感兴趣的题目。主持力、地位不断扩大不仅增长了他们的自我膨胀,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了节目内容。一些电视批评家认为:给一个人越来越多的权力让其决定在这宝贵的几十分钟里应该报道什么,不去报道什么,会导致这样一种危险:正在形成的重要问题会被搁置,重要的声音和观点得不到传播——只要它们不在主持人的“射程”内。
我们无意否认西方的广播电视,但以上弊端确实是制约新闻节目主持人及主持人节目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广播电视业属全民所有,是党和的宣传机构,是党和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我国的新闻节目主持人承担着党和人民喉舌的重任,他们的一言一行要代表党和人民的意志。
方宏进曾对主持人的个性有过这样的论述:“我们从来没有以个人的身份说过话,我们的说话方式有一定的个性,我们与新闻联播的播音员不同,他们对稿件的每一个字都不能改动,也不参与编辑撰稿,准确的把编辑写好的新闻稿念清楚给观众听是他们的任务。而我们这里大家可以自己写稿子,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观点,自己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编辑节目,在演播室里录节目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风格对稿子加以改动。这时如果意见太个性化或片面,就不能通过。比如去年(1995年--作者注)我们在做一个关于水灾的报道,台领导让我们在结尾的地方比较有感情地对灾区群众表示问候。当时我想出了一个很个性化的结束语。我是广东人,闹水灾的地方也包括我的家乡,我想以一种关注家乡的方式结尾。但是仔细想想,这样说话不合适,不符合电视台记者的视角,应该代表媒介去看这个问题,所以最后没有采用那个方式。我们的节目不是个人的,而是有个性的。” [4]
西方新闻媒介出于自己的商业利益,大量推行主持人明星制。而由于国情不同,社会文化制度不同,我国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却不宜提倡明星制,过分夸大主持人的权力,因为中国的文化传统强调“集体”的重要性,强调“团结就是力量”,强调在工作中各司其职,共同负责。但是我们可以借鉴西方“明星制”的做法高标准严要求地培养我国的思想型名牌主持人。思想型主持人,应该有追求真理、捍卫正义的精神;应该有说真话、道实情的勇气;应该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胸怀;应该有货真价实的文化底蕴;应该有像张承志所说的“永远有对人心、人道和对于人的本身的尊重;永远有底层、穷人、正义的选择;永远有青春、反抗、自由的气质。”应该有充满悲剧精神的人文关怀。
文化具有延续性,我们必须继承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文化具有地域性,我们必须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文化具有后天性,生活在中华民族文化背景中的我们,应该适应这种文化,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文化才能与时俱进,历久弥新。中国的新闻节目主持人,除了这些,别无选择!
参考文献:
[1] 蒋孔阳. 中西比较艺术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
[2] 陆锡初. 主持人节目学教程 [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3] 任远. 电视节目主持人学初论 [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4] 方宏进. 让人家注意听你说什么[J]. 现代传播,1995,(5).
On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chors in Terms of Culture
ZHANG Kui-yang
(Faculty of Liberal Arts Ningbo University,Ningbo 315211, China)
Abstract: The emergence of Chinese anchors is a product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exotic culture an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chor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e must combine the experience in evolution of western anchors with our cultural and political identity and probe into the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chor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cultural quality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western anchors.
Key words: anchors; culture; development
(责任编辑 陆经伟)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