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电大《经济学》网络试题四
2025-09-29 04:02:51 责编:小OO
文档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 分。)

1.  (  )是一国利用本国财政资金向另一国提供的优惠性贷款。 

A. 外国贷款

B.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C. 国外公债

D. 国际商业贷款

2.  房产税采用( )。 

A. 比例税率

B. 超额累进税率

C. 定额税率

D. 超率累进税率

3.  (  )部门负责制定预算外资金具体的分配和管理制度。 

A. 财政

B. 工商

C. 立法

D. 税收

4.  货币主义者认为,(  )的变化短期内对实际产量和价格水平两方面均可发生影响;就长期来说,则只会影响物价水平。 

A. 利率

B. 货币供给

C. 再贴现率

D. 国民收入

5.  投入预算与绩效预算是按( )对预算进行分类。 

A. 预算组织形式

B. 预算编制方法

C. 预算编制的重点

D. 预算作用的时间

6.  (  )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贷款银行或国际贷款银团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向另一国的借款人或国际机构提供的货币贷款。 

A. 外国贷款

B.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C. 国外公债

D. 国际商业贷款

7.  从(  )年起,我国开始实行双重汇率制度,同时为了鼓励企业出口创汇的积极性,还实行了外汇上缴与留成相结合的制度。 

A. 1981

B. 1980

C. 1982

D. 1985

8.  预算管理的实质,是财政资金分配上的( )问题。 

A. 集权与分权

B. 增加与减少

C. 计划与调整

D. 执行与监督

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A. 

B. 企业

C. 市场

D. 行业协会

10.  按照公债债务期限的长短对公债进行分类,可以将公债划分为(  )。 

A. 有期公债和无期公债 

B. 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

C. 强制公债和自由公债  

D. 货币公债和实物公债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50 分。)

1.  下列项目中性质属纯私人物品的是( )。 

A. 道路

B. 教育

C. 皮衣

D. 医疗卫生服务

2.  在我国,国防支出主要用于( )等方面。 

A. 国防建设

B. 国防科研事业

C. 正规化建设

D. 民兵建设

3.  ( )属于宏观经济管理工具的经济手段。 

A. 财政

B. 货币

C. 指令性计划

D. 实物控制

4.  按征税对象分类,消费税可分为( )。 

A. 一般消费税

B. 特别消费税

C. 直接消费税

D. 间接消费税

5.  目前国际上大多数税收协定是(  )。 

A. 多边国家税收协定

B. 单边国家税收协定

C. 双边国家税收协定

D. 一般国家税收协定

6.  研究组织收入的意义在于( )。 

A. 组织收入是管理经济的重要环节

B. 组织收入是进行公共支出的前提和条件

C. 收入是进行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

D. 组织收入有利于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与运营

7.  对于公共物品,( )把它作为市场失灵而必须由配置的对象。 

A. 亚当·斯密

B. 穆勒

C. 庇古

D. 萨缪尔森

8.  财政补贴的对象、补贴的数额、补贴的期限等都必须按照需要来制定。这体现了财政补贴的( )。 

A. 性

B. 灵活性

C. 时效性

D. 不变性 

9.  国家税收制度中不同税种区别的主要标志是( )。 

A. 课税对象

B. 纳税人

C. 计税依据

D. 税目

10.  失灵的原因包括( )。 

A. 决策信息的有限性

B. 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

C. 机构控制能力的有限性

D. 在决策过程中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

11.  根据货币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我们将货币分为(  )。 

A. 扩张性货币

B. 紧缩性货币

C. 均衡性货币

D. 选择性货币

12.  从历史的经验来看,一国执行什么样的贸易,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的(  )。 

A. 经济实力

B. 根本利益

C. 产业结构

D. 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13.  资源税包括( )。 

A. 一般资源税

B. 级差资源税 

C. 特殊资源税

D. 人工资源税

14.  我国在对外已经签订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中,列入协定的适用税种主要是(    ) 。 

A. 财产税

B. 流转税

C. 所得税 

D. 关税

15.  ( )是指纳税人将所承担的税款,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向前转嫁一部分,又通过压低商品购进价格向后转嫁一部分,以此将税收负担分散给多人负担的方式。 

A. 前转

B. 后转

C. 散转

D. 消转

16.  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包括( )。 

A.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B.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C. 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

D. 矛盾的分析方法

17.  下列措施中可有效降低货币供给量的是( )。 

A. 降低再贴现率

B.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 在公开市场上买进证券 

D. 放松对消费者信用的控制

18.  财政补贴从内容上可分为( )。 

A. 价格补贴

B. 企业亏损补贴

C. 职工居民生活消费补贴

D. 财政贴息

19.  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人们通常用( )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 

A. 帕累托效率

B. 洛伦茨曲线

C. 科斯定理

D. 价值规律

20.  (  )是指对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分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 

A. 风险识别

B. 风险分类

C. 风险估计

D. 选择风险管理技术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  货币主义者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化短期内只会影响物价水平。 

A. 错误

B. 正确

2.  部门或单位在编报预算的过程中通过利用“部门预算编报子系统”,编制和上报部门预算建议数,根据预算控制数编制和上报部门预算数。 

A. 错误

B. 正确

3.  根据公共物品原理,国防外交支出应属地方财政支出范围。 

A. 错误

B. 正确

4.  对个人的劳动所得征收的税收,一般只能降低个人的消费水平,个人也无法通过提高价格将税收负担转嫁出去。 

A. 错误

B. 正确

5.  所得税课税有弹性,能较好地处理国民经济发展、税源增长与税收的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6.  一般而言,对所得的课税比较容易实现税负转嫁,而对商品的课税一般不能实现税负转嫁。 

A. 错误

B. 正确

7.  企业和个人在选择投资项目时,一般选择投资规模较小、建设周期较短、回收较快的私人产品为投资对象。 

A. 错误

B. 正确

8.  房产税在房产所在地缴纳,房产不在同一地区的纳税人应按房产的坐落地点分别向房产所在地的税务机关纳税。 

A. 错误

B. 正确

9.  公债市场使得债券持有者在必要时能够通过债券市场迅速地脱手转让而获利,从而大大降低了债券的吸引力。 

A. 错误

B. 正确

10.  从动态角度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第二产业的增速趋缓,而第三产业增速急剧加快。 

A. 错误

B. 正确

11.  国际税收反映的是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脱离了这个本质特征,就不是国际税收。 

A. 错误

B. 正确

12.  从1978年一直到1995年,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 

A. 错误

B. 正确

13.  的职责范围越大,活动领域越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大,要求财政集中和支配的社会产品数量与比例也就越大,社会的税收负担水平也就越低。 

A. 错误

B. 正确

14.  收入的效应,也可以理解为收入的一种调节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15.  公共收费能够体现宏观经济的社会目标。 

A. 错误

B. 正确

16.  预算是履行职能的基本财力保证,主要表现的预算收支活动,在预算管理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 

A. 错误

B. 正确

17.  能否充分有效地利用其劳动力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能否健康有序地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A. 错误

B. 正确

18.  我国建国后形成的事业单位制度,是计划经济下以是否从事物质产品生产为理论依据建立的。 

A. 错误

B. 正确

19.  可以完全解决市场失灵,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 

A. 错误

B. 正确

20.   

A. 错误

B. 正确

四、名词解释(共 2 道试题,共 10 分。)

1.  印花税

参: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使用、领受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2.  充分就业

参:

充分就业是与失业相对应的一个经济范畴,是指凡是有工作能力的并且符合法律规定具有工作资格的人均可以找到有报酬的工作的一种社会就业状态。

五、简答题(共 1 道试题,共 10 分。)

1.  简述阿罗不可能定律的内容。

参:

在民主社会,集体决策规则应满足下列标准:(1)无论选民的偏好结构是什么样的,它必须能产生一种决策。(1分)(2)它必须能对所有可能的结果进行排序。(1分)(3)它必须对个人偏好做出反应。(1分)(4)它必须前后一致。(1分)(5)社会对A和B的排序只取决于个人对A和B的排序。(1分)(6)排除。(1分)阿罗经过研究后认为,一般来说,要找到一个满足所有这些标准的规则是不可能的。(2分)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做出一个前后一致的决策。该结论被称之为阿罗不可能定律。(2分)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