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某盖板涵技术交底
2025-09-29 04:02:46 责编:小OO
文档
施工技术交底

施工单位: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2017年7月30日

工程名称重庆潼南至荣昌高速公路分部工程路基防护工程
交底项目Z4K87+420~Z4K87+660
工程概况:K84+260钢筋混凝土盖板通道涵:尺寸6*4.5m,涵洞长度29.12m,最大填土高度1.27m。本涵洞为C30现浇钢筋混凝土盖板,台身、台帽基础均采用C25混凝土,帽石采用C25钢筋混凝土,进出口采用一字墙,一字墙墙身及基础采用C20片石混凝土,锥坡采用C20预制块施工,锥坡基础采用M7.5浆砌片石,涵内边沟沟身为C20混凝土、边沟盖板为C25钢筋混凝土。本涵洞采用两次分节(1、3、5、7节先施工,2、4、6节后施工)隔断浇筑基础、台身、盖板混凝土。本涵洞标准节为4m设置一道沉降缝,尾节为5米,缝宽2cm。

本交底书未尽事宜,请参照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

一、盖板涵施工方法及工艺

    盖板涵施工顺序为:清理现场→测量放样→基坑开挖→地基承载力检测→基础施工→涵身施工→盖板施工→一字墙施工→涵背回填施工→洞内及进出口施工→检查验收。

二、施工方案

  1、基础放样、基坑开挖

   1.1 基坑开挖前的测量放样工作 测量组用全站仪放出盖板涵基础开挖轴线和路中心线,用水准仪测量地面标高,结合图纸上基础底设计标高,计算出需下挖的深度,施工人员据此轴线和路中心线,结合基础尺寸,开挖的深度,按1:0.75坡度计算开挖上口长度和宽度,并用白灰撒出基坑开挖的平面尺寸。开挖时,须注意基坑四周宽放50~100cm,留出施工作业面;

   1.2 基坑开挖 采用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进行基坑土方挖掘,挖至接近基底标高时保留20~30cm一层,在基础施工前再采用人工清底,开挖过程中和开挖完后均须注意做好排水工作,基坑四周挖出集水沟,引至设置于基础外的集水井,用潜水泵抽出,以免基底被水浸泡,影响地基承载力。

  2、基坑检验,砂砾垫层和基础施工

   2.1 基坑检验 坑底标高达到设计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检验地基承载力、标高和平面尺寸、大小,做触探试验,如果大于、等于设计值150Kpa,基础可直接筑在地基上;若承载力小于设计值150Kpa,应将承载力不足的深度范围挖除并换填碎砾石3m,并浇筑10cm15混凝土垫层;标高须控制在规范要求内,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基础砼施工。

   2.2 基础采用整体式基础施工,基础厚120cm,采用C25钢筋混凝土,基础按设计要求绑扎钢筋,通过预埋钢筋与台身连结,注意其埋置深度满足设计要求,特别注意在绑扎过程中控制钢筋间间距要符合设计要求。基础立模前底标高和平面位置应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基础模板采用大块钢模板,拼装时,接缝处粘贴双面胶,防止浇注时漏浆,模板背肋采用钢管通过短方木或钢管支撑于坑壁固定,振动棒振捣一定要密实;标准节基础应每隔6m设置沉降缝一道,尾节5米设置沉降缝一道,缝宽2cm,填塞沥青麻絮或具有弹性的不透水材料,施工时按沉降缝的设置情况分块立模、浇筑,基础混凝土浇筑采用溜槽或天泵浇筑,边浇筑边振捣,直到表面冒气泡为止,一次立模一次浇筑时相邻块在沉降缝处用1~2 cm厚泡沫板隔开,基础施工完成后掏出泡沫板,填塞上述材料。

  3、台身、台帽施工

   3.1准备工作 

    台身设计混凝土标号为C25,涵台基础顶标高、轴线偏位等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台身施工。台身施工按沉降缝分段进行,与基础的分块相对应;施工前基础与台身结合部位应作凿毛处理,凿掉表面的浮浆和松动骨料,露出带棱角的坚硬粗骨料,凿毛后将表面清理冲洗干净,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严禁使用风镐等大型破除设备凿毛。立模前用全站仪在基础上放出台身的纵横轴线,施工人员据此轴线,结合图纸结构设计尺寸和规范要求,用墨线弹出台身的底边线,沿此边线立模。

   3.2 模板工程 

    采用尺寸标准、表面平整光洁的钢模板或竹胶板,具有足够的刚度、平整度、光洁度,满足施工要求。模板横竖向背肋采用Ф48,δ=3.5mm钢管,竖向间距80cm,横向间距80cm,扫地杆离地高度不超过20cm,顶部水平杆离盖板不超过70cm。内外模板通过对拉杆(两端套丝,螺母调节松紧)连接固定。模板拼装时接缝处加海绵条或双面泡棉胶,防止漏浆,接缝处的错台不能超过2mm;混凝土浇筑之前,模板表面一定要均匀涂刷脱模剂;台身模板分块拼装时,封头模板与两侧墙的钢模一定要接触良好,防止出现错台、漏浆、沉降缝不在平面上等问题。

   3.3 钢筋工程 

    钢筋混凝土台帽与台帽下的素混凝土同时浇筑。钢筋加工场地进行硬化处理,做到下垫上盖,搞好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钢筋在加工场地提前下料、绑扎成型,模板调好后运至施工现场准确就位,固定牢固。倾倒混凝土时对准骨架网眼,人工作业也不要站在骨架上,振动棒振捣时不要碰撞钢筋。

      3.4 混凝土工程 

浇筑台身混凝土前严格执行“三检”制度,经监理工程师检查,模板合格,钢筋合格,具备浇筑砼的条件,现场技术员填写混凝土浇筑申请单,通知拌和站开盘。现场采用人工配合吊车吊斗进行施工。浇注高度按30cm分层,分层捣实,直至混凝土表面不再有气泡,不再下沉为止;台身砼采用一次浇注到设计标高。注意严格控制顶面标高,盖板支撑面标高,防止两相邻板块高差超出规范要求; 砌体砌筑完毕要及时覆盖,并经常洒水保持湿润,常温下养护期不得少于7天。

    4、沉降缝设置

  沉降缝应垂直设置,墙身与基础上下对齐,端面应整齐、方正、不得交错,填塞物应具有弹性和不透水性材料嵌塞密实,不得有间断,裂缝、空鼓和漏水等现象。沉降缝应设在盖板的接缝处。以防止相邻段不同时下沉时,发生互相挤裂、折断、掐死的现象,浇筑时为保证宽度防止砂浆流入缝中,采用夹2cm厚泡沫板的方法,留在沉降缝中,用粘土将沉降缝填实,再继续上层砌筑,砌筑完毕后,要求用水泥砂浆封缝。

  5、盖板现浇

    当涵台帽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方可进行盖板施工,盖板为现浇盖板,设计为C30钢筋混凝土。

   5.1支架施工

采用满堂支架现浇施工,支架间距90*90cm为宜,支架搭设应在底部搭设扫地杆,应在板底支座处及板墙与背墙间铺设两层油毛毡。注:人员不得直接站于支架钢管上施工。

   5.2模板工程 

    采用尺寸标准、表面平整光洁的钢模板或竹胶板,具有足够的刚度、平整度、光洁度和稳定性,满足施工要求;拼缝处粘贴双面胶,防止漏浆、错台,使用前一定要打磨光滑并均匀涂刷脱模剂。

   5.3 钢筋工程 

    经试验检验合格并且监理工程师同意的钢筋才能用于本工程。钢筋加工按图纸尺寸准确下料,运至现场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绑扎。主钢筋尽量不设接头,如必须设置接头,接头采用双面搭接焊,其搭接长度、焊缝质量均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利用成品水泥垫块,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

   5.4 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要求严格按试验室提供的施工配合比拌制。浇筑时砼从搅拌运输车放入吊斗内,倾倒砼时应小心进行。严格控制好高度,一次到位,以保证盖板的结构尺寸,振捣时不得碰撞钢筋、模板,每次振捣时间不应少于30s,慢慢拔出,直到砼表面不再有气泡,不再下沉为止。浇筑完后表面拉毛处理,及时覆盖洒水养生,养生期不得少于7天。

  6、一字墙施工

   6.1 基础施工 

    盖板涵在进出洞口处设置一字墙挡土结构,为C20片石混凝土。一字墙基础埋深应该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一字墙基础浇筑前,基底应干燥,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其施工方案同台身基础。

   6.2 一字墙 

    基础经检验合格,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进入一字墙的施工;设计为C20片石混凝土,模板采用大块拼装钢模板,要求表面平整、光洁,无变形,一字墙浇筑前,基础顶面应凿毛并冲洗干净,以保证良好的结合。 

7、涵底铺砌施工

   涵底基坑按要求回填完后施工涵底铺砌。铺砌40cm厚C20片石混凝土;要求石块应分层错缝砌筑,坐浆混凝土挤紧,嵌填饱满密实片石掺入量一般不超过总圬工体积的25%,掺入时不可乱投乱放,石块应分布均匀,净距不小于100mm,距结构侧面和顶面的净距不小于150mm,石块不可直接接触基底、模板。片石手工植入后,用振捣棒边振边埋入砼,直到片石一半左右的部分埋入砼。浇筑时应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以起到支撑及承受冲刷的作用,

  8、附属工程施工

  8.1 帽石施工 

采用C25素混凝土。帽石施工在盖板施工完成后进行。帽石尺寸、规格符合图纸及规范要求,模板采用钢模板,根据放样位置准确就位,要求帽石线型直顺,平整、密实,无弯曲、空鼓现象,且满足悬出量,悬出部分应平顺整齐。

  8.2 沉降缝施工

 主体施工完成后,即可进行沉降缝的施工,台身、台帽、台身基础处的沉降缝内预留泡沫板人工掏出,填塞、灌满沥青麻絮或具有弹性的不透水材料,以防止渗水。

  8.3 锥坡施工 

锥心填土完后砌片石基础,锥坡用砼砌筑。要求砌体应咬扣紧密,嵌缝饱满密实;锥坡砌体表面平整,无垂直通缝;勾缝平顺,无脱落现象。 

  8.4 被交水沟施工

 涵洞进出口两端流水顺接,没有水洼积水,涵洞内外流水顺畅。

  9、台背回填施工

  在盖板涵各部位强度达到75%的设计强度以后,方可进行台背回填施工。

  9.1 材料要求 

采用透水性能良好的开山石渣或5%石灰土等填料,开山石渣要求最大粒径不超过5cm.含石量≥70%,含泥量≤2%。

  9.2 施工准备 

台背回填前,将台背范围,基坑内的垃圾清理干净,如果坑内有水,则先用潜水泵将水抽干,人工掏出被水浸泡过的淤泥、腐烂物,一侧原地面的坡口上的松散土全部应铲除,现场施工人员量取坡底宽度,要求最小宽度不小于2米,自下而上,开挖台阶,台阶规格为宽2米,高1米,台阶线型直顺,无松散浮土;填筑所用的材料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同意后运到现场,备料;填土所用的施工机械专门配置,专机专用,合理调配,保证能连续作业,两侧台背分层填筑连贯有序的进行。回填前用红油漆在台身上做好分层标示线,并标上层号,拍摄专门的工程照片。

  9.3 填土施工安排 

坑底抽水,清除完垃圾、淤泥等杂质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检验,达到规范要求并经得监理的同意后,方可进行填筑施工。填土要求两侧对称分层进行,先把合格回填材料运到现场,据坑底尺寸和分层松铺厚度15cm,计算每侧坑底每层所需材料数量,装载机铲料放入坑内,推土机均匀推平,注意留出2%的双向横坡,推土机推不到及推不平的地方采用人工配合进行整平,注意材料级配合理,整平均匀,不得有集料窝现象;超粒径颗粒,树根等杂质人工捡出。填筑至原地面或衔接段路基高度后,与路基填土同步进行,注意台背填土的宽度,填至涵顶高度后即与衔接段路基贯通,此时注意涵顶填土高度小于75cm时,严禁任何重车、施工机械通行,以免损坏结构物。

  9.4 台背压实

材料推平整型后检测含水量,一般在最佳含水量+2%左右碾压,否则应凉晒或洒水;压实采用YZ20压路机,先慢速静压2遍,后慢速振动碾压4~5遍,最后静压1~2遍,直到无明显的轮胎迹为止,碾压的过程中注意与台身留有20~30cm的安全距离,以免碰坏台身,碾压宜慢速进行,不得碰坏一字墙、台帽、帽石等;压路机不得在台背内调头,应到路基上调头再开到台背上;压路机压实不到的地方用人工进行,平板夯夯实,包括紧挨台身部位,八字墙的阴角部位等;碾压结束后,表面应平整、密实、无坑洼不平和集料窝等现象,不得有弹簧,否则应挖除换填。

   9.5 现场检验 

据规范及招标文件要求,每侧台背,每层填料应检查三点,厚度≯15cm,压实度≥96%,石灰土采用灌砂法检测;如采用沉降观测法,沉降量应≤1mm;严格执行“三检”制,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测,监理抽检合格后方能进行下一层的施工,否则,应重新碾压,直到达到96%以上为止。

三、施工注意事项及技术措施

1. 涵洞施工所用原材料经过试验满足要求后再进场使用。

2. 沉降缝宽度符合规范规定。涵洞(基础和墙身)沉降缝处两端应竖直、平整、上下不得交错,填缝骨料具有弹性、不透水,并填塞紧密。

参加人员:交底日期
交底人:负责人:接收日期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