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管理心理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2025-09-29 04:03:19 责编:小OO
文档
管理心理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冶金工程试验班  王麒羽  0505100124

摘要:在一个群体中,群体心理效应始终存在。尤其是在企业管理当中,有效的利用群体心理,高效的管理企业人力资源更是尤为重要。

关键词:群体心理;企业人力资源;群体心理效应;

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及实践中,人们较为重视管理技术、管理科学、虚拟管理的应用等内容,对心理层面的研究较少,并且在现有的研究中,多注重微观层面的个体心理研究,如绩效管理、情感管理、能力管理、素质等方面,而对于群体心理影响的研究较少。我认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群体心理效应是普遍的客观存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群体心理效应影响更为明显。

群体是人们彼此间有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彼此间存在相互作用,心里存在互相联系的两个以上的人构成的集合体。在一个群体中,群体规范、群体压力、群体决策和群体内聚力对人们的行为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我们称之为群体心理效应。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群体心理效应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是因为:

首先,群体心理是客观存在的。根据丹尼尔·贝尔的看法,社会是由许多社会关系织成的网络。在一个由众多相互交往的不同人际关系网络所构成的组织中,同一个人不可避免地会属于几个人际关系网络。组织遭受着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双重压力,人们往往以改变相互关系的方式来谋取对新形势的适应,其结果是导致了非正式的社会团体和新的联合体等非正式组织大量涌现出来,使人们同时隶属于不同的群体,不同的社会团体有其不同的运行逻辑,从而也形成不同的群体心理,也使身处其中的个体行为受到不同群体心理的制约。

其次,群体心理影响群体行为。梅奥认为,非正式群体所形成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群体成员对劳动和管理部门的态度,因而对劳动生产率有重大影响。苏联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证明,当非正式群体目标和正式群体目标一致的时候,会使劳动集体更加团结,并有助于群体目标的实现,但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发生矛盾,则会干扰整个正式群体达到既定的目标。第三,群体心理影响群体中的个体行为。在群体中的个人行为与孤立的个人行为常常不一致。如通常认为人多力量大,但实验证明群体工作绩效常常不是个体工作绩效之和;并且,人们在群体中的工作绩效,常常不一定能反映个体的工作能力,人们在集体中可能常常受群体氛围的影响,工作绩效超出自己的工作能力或者达不到自己的工作能力。一个胆小懦弱的人敢于参与集体,因为他感受到群体的力量;而一个善于冒险的人可能会变得很退缩,因为承受着群体的压力。群体心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既有积极效应,亦有其消极效应。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较有典型意义的群体心理效应表现在:

他人在场效应: Allport认为,当有他人在场的时候,人们的工作成绩会提高,但有些时候,他人在场反而导致成绩降低。但为什么他人在场会产生完全相反的现象, Zajonic提出了社会助长驱动理论,他认为,对我们的活动感兴趣的他人,会对我们起激励唤醒作用。随着唤起水平的增加,我们的优势反应——即,特定情境下最容易做出的那个反应倾向也随之增加。这种优势反应可能是恰当的,也可能不恰当。如果恰当的话,他人在场就可能有正向的效果,反之,则产生负向效果。在解释群体惰化的众多说法中, 目前最有说服力的应该是Karau和Williams(1993)提出的集体努力模型,简称CEM。他们认为,社会惰化效应可以用群体工作下的期望——效价理论来解释,即当个体和他人成为群体一起工作时,加入知觉到个人努力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比较弱,就可能出现社会惰化,也就是说,付出和得到之间的不确定状态是造成社会惰化效应的原因。根据CEM理论,社会惰化效应在以下情况会变弱:可以确认个人成果,提高个人对任务的责任感,认识到任务的重要性,确保个人贡献的独特价值。

群体冲突效应:冲突是起因于个体和群体察觉到自己的利益与另一方不一致的过程。很多社会因素也会引发冲突,比如,错误归因,不良沟通,自以为是的客观认识和个人特征等。群体中的人际冲突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其消极作用表现为,造成企业员工之间的关系紧张,互不信任,互不团结,内耗现象严重,缺乏沟通,拉帮结派等不良的人际关系,造成企业生产效率低下,凝聚力下降,一旦企业出现困难或危机时,员工不能同舟共济渡过难关;其积极作用表现在会使组织重新评价公司目标或对优先顺序重新排列,使管理者发现过去一直被忽视的重要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作出高质量的决策。冲突会给组织带来冲击,使组织不满于现状,走向更新。

群体凝聚力效应: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包括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对群体的满意程度。群体凝聚力会使群体更倾向于合作,给群体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增强群体工作的绩效。但同时,凝聚力太强的群体,大家普遍相信群体决策优于个体决策,常常出现群体极化现象,即群体受到群体思维的困扰,认为群体的决策不可能失误,所以不采纳任何相反的意见,经常支持最初决策倾向,直接导致群体比个体更容易出现极端决策,从而影响群体的正确抉择;表现在个体行为取向上则是从众行为。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合理的应用到管理心理学,会使得一个企业的整体实力上升,不仅仅表现在效益,还会表现在企业文化中。所以,现在的企业管理里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坚持这个原则不变,企业才会变得更加强大。

参考文献:

1、杨锡怀.企业战略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项保华.企业战略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

3、管理学原理 徐小平 叶晓峰 中国轻工出版社 379页 1997年5月第1版 7-5019-2044-3/F•1)

4、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室,《坚持国企改革方向,规范推进国企改制》,《人民日报》,2004年9月29日第六版。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