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2025-09-29 04:13:05 责编:小OO
文档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概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是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的精神设置的四门政治理论课其中的一门。根据上述文件精神,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材编写和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是:“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始终保持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在该书的编写过程中,南开大学发挥了重要作用。该书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首席专家(召集人)、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逄锦聚主持编写。南开大学李毅教授为该书的首席专家之一、何自力教授、寇清杰教授为教材编写组主要成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的特点是:

首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力求准确地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其次,力求站在21世纪历史的高度,反映时代和实践发展要求,结合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是无止境的,理论的创新也不应该停止在一个水平上。教材不仅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尤其是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还要反映世界各国人民的实践。只有充分反映实践的经验,教材才有鲜明的现实感。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人们对问题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只有充分反映时代特点,教材才会有鲜明的时代感。

再次,力求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150多年前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做出的科学判断。时代发展了,要求我们既要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断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来认识,同时又要紧密结合今天的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加深领会,防止生搬硬套,防止断章取义,防止片面理解。要努力做到“四个分清”,即努力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那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判断,那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基本内容要“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其中包括三个重大问题:一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二是如何突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三是如何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绪论中从不同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做出描述之后,尝试性地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了回答,提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社会生活、人类发展、自然界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丰富的。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立场、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既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又、、、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总称。其中,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具有根本的意义,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是在基本立场的基础上应用基本方法得出的。当然,基本立场、基本方法本身也包含有部分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是通过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体现的。

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关键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严谨的理论体系,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毋庸讳言的是,在过去比较长的时期内,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比较看中马克思主义单个组成部分的论述,这当然也是必要的,但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重视不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偏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的理解,比较集中地体现在绪论的第三部分,即关于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性的统一的论述中。在这一部分,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概括为四个方面:

其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

其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其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其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四个方面的概括,是当代中国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内容的整体性具有创新性的理解和把握。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逻辑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一个绪论加七章正文。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的科学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四、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

(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绪论开宗明义,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进而说明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马克思恩格斯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创新的结果,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再者明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内容;最后说明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绪论,有利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

正文七章: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五、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前三章集中讲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其中既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科学的认识论,有马克思主义一切从最关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的根本立场,还有马克思主义揭示的政治经济学和历史观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最基本原理,还有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第二节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四、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政党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第七章  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主义社会的展望

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二、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实现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二、实现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三、实现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第三节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

主义而奋斗

一、社会主义是走向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树立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后四章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世界观和方的进一步展开和应用,马克思恩格斯既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进一步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同时又发现了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家阶级剥削雇佣工人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为主义(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的必然性,从而为工人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第七章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在全书中具有重要位置。这一章旨在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深刻认识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树立主义远大理想,提高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自觉性。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