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路堤填筑施工作业标准
2025-09-29 04:13:10 责编:小OO
文档
路堤填筑施工作业标准

1. 4.1作业制度  

1.施工作业执行文件:施工项目部下发的有效设计图纸、技术交底文件、《路基基床表层及以下路堤施工作业指导书》。    

2.施工作业执行的强制性规范:《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3.作业队制订的《**作业队施工职责分工及岗位责任制制度》。

1.4.2适用范围

适用于铁路路基基床底层AB组填料或改良细粒土填筑施工。

1.4.3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图见图1.4.3

图1.4.3路基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工艺流程图

1.4.4施工要求

1.施工准备

(1)制订实施方案。路基试验段施工之前,项目部组织相关技术、试验人员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试验的目的、人员、机械设备及检测设备的需求计划、试验步骤、检测方法、相关数据整理分析方法。

(2)合理配置机械设备和检测设备。为满足路基试验段施工需要,选配性能状况好、满足施工工艺与质量要求的成套施工机械设备。为满足检测要求,工地中心试验室除配备各种计量设备、力学试验设备、核子密度仪等常规检测设备外,还新购置了K30、Evd、静力触探、动力触探等检测设备。

(3)确定料源。路基施工,填料是关键。按照对路基填料的特殊要求,对沿线路基填料进行调查,进行试验比对分析。从填料的质量、运输道路以及经济性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符合要求的取土场。经对选定的取土场土源进行土质取样、筛分检测,确定其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否需要改良。

(4)检测原地面承载力。项目部组织试验、技术人员采用静力触探法,进行全管区原地面承载力检测。按要求每隔100 m检测2处,测出承载力Ps值大于等于设计值(1.2 MPa)的原地面以下深度。原地面承载力达不到要求的,对于浅层软土根据软土深度分别采用碾压片石和级配碎石换填等方法进行加固处理。

 (5)测定基底土样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压实度。试验人员分别对试验段的基底土现场取样,进行室内标准击实试验,以确定该土的最佳含水量及对应的最大压实度,以便下一步对清表后的原地面进行翻挖、晾晒、回填、碾压、检测。

 (6)确定路基填筑检测方法。试验段路基基床以下部分采用K30和孔隙率双控检测。为取得足够的试验数据,基床以下部分每层检测孔隙率和K30,检测点数满足验标要求。

 (7)组织人员培训和技术交底。举办“新验标培训班”,使全体施工人员能适应施工要求,及时掌握路基施工相关标准,经过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人员才允许上岗。同时,为使全体管理、技术人员准确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项目部分别在总部、分项目部、施工现场组织“路基试验段施工技术交底会”,使其掌握试验工作程序和控制标准,并将各阶段质量责任分解到具体人员。

2.测量放样

由精测队对现场进行测量放样,放出路基两侧坡脚线、排水边沟线,并测出原地面高程。

3.基底处理

人工配合挖掘机将原地面杂草、树根及表层软土等清理干净,并将弃土用自卸车运至弃土场;对基底土进行晾晒,待含水量达到试验确定的最佳含水量时,再用推土机进行整平、碾压,以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地面横坡大于1:5时,原地面开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台阶高度不大于25 cm。当基岩的覆盖层较薄时,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当覆盖层较厚且稳定时,予以保留,即在原地面挖台阶后填筑路堤。对原地面进行碾压成形后,再对原地面进行动力触探检测其承载力。

4.路基填筑

填料合格、原地面处理满足要求后,进行分层填筑。填筑前,首先放出线路中桩和填筑边线,每10 m钉出边线木桩。为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边线比设计线每边宽出50 cm。填筑中,采用挖掘机挖装、自卸车运输,按放样宽度及松铺厚度控制卸土量。为便于比较,路基试验段先后以35 cm、45 cm、55 cm三种松铺厚度进行试验。填土厚度控制采取两种方法:一是量出每车土的方量,根据摊铺厚度,计算每车土所能摊铺的面积,并按此面积在填筑面上用灰线划上格,在每格内卸入一车料;二是在路基坡脚附近每隔10 m立上竹竿,在竹竿上用红布条标记好试验摊铺厚度的位置线,用以控制推土机作业厚度。

5.路基平整

首先采用推土机将填料按竹竿标示线初步推平,再用平地机进行精细整平,并将路基顶面做成两侧2%~4%的横向排水坡。

6.路基初压

当松铺厚度、平整度符合要求时开始碾压。碾压采用激振力35 t振动压路机。根据“先稳后振、先快后慢、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轮迹重叠”的原则,从两侧向中心纵向进退式碾压:先静压一遍,再弱振碾压二遍,再强振碾压一遍,完成初压。碾压时,行与行轮迹重叠0.4~0.5 m,横向同层接头处重叠0. 4~0.5 m,相邻两区段纵向重叠1.0~1.5 m,以保证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的均匀性。

7.压实检测

初压结束后,进行压实指标检测。检测采用K30和孔隙率双控指标。即用K30平板载荷仪测试地基系数K30、灌砂法检测孔隙率n。

8.续压检测

对试验段路基进行续压续检,每碾压一遍检测一次。检测方法同前。并认真记录松铺厚度、碾压次数、K30。和孔隙率检测值等相关数据。沉降观测点周围压路机压不到的地方应采用打夯机夯实。直到压实指标稳定后停止碾压。

9.沉降观测

软基处理地段设计有沉降、位移控制要求时,首层填料摊平后,在路基中心埋设沉降观测板、设置沉降观测桩。碾压结束后,进行沉降观测,沉降观测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标准。路基面形成后在路基面中心和两侧路肩设置路基面观测桩,纵向间距不宜大于100 m,每段路堤至少保证1个观测断面,路堤较高(大于8 m)地段进行加密,并且保证至少有6个月的沉降观测和调整期。测量频度:前15 d内每3d监测一次,第15~30 d每星期监测一次,第30~180 d每15 d监测一次。

1.4.5劳动组织

1.劳动组织模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2.作业工地应配备专职队长、技术负责人,技术、质量、安全、试验、材料、领工员、工班长,均应由施工企业正式职工担任。

1.4.6质量控制及检验

工班在作业时,按照下列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质检员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检验。

1.填料质量要求

(1)一般路基填料应为A、B组填料或C组中的块石、碎石、砾石类等填料,必要时填料需采取改良措施,必须符合验标有关规定要求。

(2)路堤填料中碎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5 cm,并且要求大小级配良好。

(3)路基施工必须加强全路段填料和填筑压实度的一致性控制,确保路基整体刚度的均匀性,以达到高等级铁路行车平衡性要求。

(4)路堤浸水部分应采用水稳性高的渗水性材料填筑,严禁填筑易风化的软岩石。

(5)填筑前应对取土场填料进行取样检验;填筑时应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验。当填料土质发生变化或更换取土场时应重新进行检验,检验的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 10102)规定进行试验。基床以下部分路堤填料复查项目及频次详见表1.4.6-1:

表1.4. 6-1基床以下部分路堤填料复查项目及频次表

填料类别试验项目、频次
颗粒级配液塑限
细粒土5000 m3(或

土性明显变化)

5000 m3(或

土性明显变化)

粗粒土、碎石土10000m3(或

土性明显变化)

10000m3(或

土性明显变化)

2.压实标准(表1.4.6 -2)

表1.4. 6-2压实标准

填  料

压实标准细粒土粗粒土碎石土
A、B组及C组填料(不含细粒土、粉砂和软块石土)或改良土

地质系数K30

≥90

≥110

130≥

压实系数Kh

≥0.90

————
孔隙率n(%)

<31<31
3.路堤边坡质量控制

(1)路堤边坡宜采用加宽超填方法,超填宽度不小于50 cm。

(2)路基刷坡采用刷坡机械。机械刷坡时根据路肩线用坡度尺控制坡度。

(3)路堤边坡应平顺、密实、稳固;边坡的坡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偏陡不得大于设计值的3%。

4.试验检测控制内容和检测方法

(1)原地面处理前,静力触探试验或动力触探试验,复核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报建设、设计、监理变更。

(2)原地面处理后,静力触探试验或动力触探试验,复核地基承载力。

(3)路基填筑前,取土场选择,现场取样,做室内土质分析试验,确定路基填料。

(4)路基压实度检验:基床以下部分,每压实层做孔隙率试验(灌砂法);每逢三层做K30及孔隙率试验;基床底层1.9 m部分,每压实层做孔隙率试验(灌砂法);每逢三层做K30、Evd及孔隙率试验。

1.4.7安全及环保要求

1.施工安全

(1)机械作业区内应设置安全标志,非机械操作人员应带安全帽,机械操作人员应服从作业指挥人员指挥。

(2)施工人员不得在机械行驶路线和作业范围坐卧休息。

(3)道路交叉口应设置施工提示标志。

(4)靠近边坡近处机械作业时,应慢行,并有地面人员帮助观察和指挥。

(5)禁止非施工人员进入机械施工场地。

2.环境保护

(1)取土后的裸露面应按施工图采取土地整治或防护措施。风景区或有特殊要求施工地段,应按施工图要求及时配套完成环保工程。

(2)取土场的位置、深度、边坡应符合施工图要求,并结合当地土地利用、环保规划进行布置,不得随意取土及在水下取土。

(3)车辆通行的道路应洒水降尘。

(4)运土车辆通过沥青混凝土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道路时,应覆盖车箱,防止泥土抛洒污染路面。

(5)履带式机械不得直接进入沥青混凝土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道路行驶。

(6)机械的废油料、废电瓶应收集处理,不得随意丢弃。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