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在县区项目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25-09-29 04:12:14 责编:小OO
文档
县区“项目建设年”

活动动员大会材料

狠抓工业经济 确保安全生产

为挺进全国前十强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在县区“项目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万惠明

(2012年3月9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大会安排,我就工业经济和安全生产工作讲两点意见。

一、关于工业经济工作

2011年,在全球局势错综复杂、宏观经济持续紧缩的背景下,面对生产要素紧张、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市场活力难以释放等诸多不利因素,县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依托产业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全年县区工业经济呈现高开稳走的运行态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工业经济持续高位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2011年,县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556.5亿元,同比(下同)增长30.2%;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420.9亿元,增长31.6%。工业占GDP的比重达到.1%,工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81.7%;工业企业实缴税金61.8亿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52%;规模工业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59.9亿元,增长40%;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53.2亿元,增长25.2%。工业企业安排就业人员超过15万人。经济总量与运行质量均大幅提升。

(二)优势产业支撑作用显著,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近年来,县区工业通过不断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实现了产业优化升级,形成了工程机械制造业和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两大产业集群,并成为了工业发展的支柱。2011年,两大产业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104.8亿元,突破千亿大关,增长38.9%,占全部规模工业总产值的77.8%。工程机械产业突破900亿元大关,实现产值904.1亿元,增长49.1%。其中,三一集团全年产值突破800亿元大关,达到801.6亿元,增长59.2%。全县88家亿元以上企业完成产值1297.8亿元,增长32.5%,亿元企业个数和产值分别比上年增加12家和377亿元。

(三)工业投资高速增长,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去年县区计划开工建设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18个,其中续建项目71个,新开工项目47个,计划总投资312.52亿元。全年实际完成工业投资171.4亿元,完成技改投资19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3%和62.4%,竣工投产的项目48个,达产后可新增年产值176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6550个。陕汽环通二期、广汽菲亚特、山河智能、住友轮胎、云箭集团、三一春华生态新城、蓝思科技、众兴新材料等一大批项目进展顺利。

(四)工业招商有序推进,重大招商项目进展顺利。2011年各园区在谈工业项目46个,总投资145.5亿元。已签约落户园区企业20家,包括山河智能、住友轮胎、云箭集团、三一春华生态新城、蓝思科技等,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其中上市企业4家,世界500强企业2家。特别是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汉德车桥已明确落户陕汽长沙产业基地;康明斯发动机、法士特变速箱已基本达成落户陕汽长沙产业基地的意向,3个项目总投资超30亿元。

(五)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技术带动能力得到加强。至2011年底,县区高新技术企业达95家,比上年增加11家,实现高新技术增加值348.1亿元,增长39.5%,高新技术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39.5%提高到44.1%。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482.4亿元,增长30.8%;提取技术开发费34.5亿元,增长32.8%。280家规模企业中,有12家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有60家企业获得湖南省著名商标,40家企业获得湖南省名牌称号;还有3家企业申报国家驰名商标、9家企业申报省著名商标。4家企业技术中心被评为国家级技术中心,16家企业的技术中心被评为省级技术中心,45家企业技术中心被评为市级技术中心。

(六)节能减排机制逐步形成,两型建设效果彰显。“十一五”期间,在市对县节能目标管理考核中,我县连续三年被评为超额完成等级。2010年万元GDP综合能耗由2006年的1.103吨标准煤下降至0.904吨标准煤,下降幅度达22%,年均降幅近5%。全县共有12条水泥立窑生产线和1条日产1000吨水泥旋窑生产线已实施拆除,淘汰造纸企业4家、制革企业2家,1家冶炼企业成功实施转产。

同志们,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县区工业经济从渡危机到抓机遇,从抗压力到增活力,主要得益于县委、经开区、县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县区和乡镇(街道)主要领导的直接推动,更得益于全县工业战线全体同志的艰苦努力。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连续跨越式发展的态势之下,县区工业经济管理水平、生产要素、配套服务能力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断层与空洞,资金、人才等要素已处于“超负荷”状态,同时企业规模偏小、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技术瓶颈突出、创新能力不足、要素市场发育滞后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今后一段时期,全球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经济增长动力减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要素成本压力增大、区域竞争更趋激烈、转型升级任务加重,将使县区工业在管理、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迎来更为严峻的挑战。如何探索新路径、采取新举措,全面夯实基础,全力破解瓶颈制约,是确保县区工业迈上更高台阶的关键所在。

2012年县区工业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挺进全国前十强”的奋斗目标,全面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通过“调整、创新、融合”,逐步建立制造与创造相互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配套,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融合,科技、文化、人才互为支撑,以创新、开放、融合、集聚、可持续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使工业经济进一步承载起实现“三个共同”的引领重任。

2012年县区工业经济的目标是:实现工业总产值1760亿元,增长16%,力争1820亿元,增长20%;规模工业总产值1635亿元,增长16%,力争1690亿元,增长20%;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4%。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做优工业板块,推动园区经济发展。坚持科学规划、特色集聚、两型发展的原则,突出重点产业和产业链的集聚建设,实现园区精细化、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一是不断增强园区承载能力。科学、合理进行园区规划修编,加快形成共享型、一体化的基础设施网络,逐步完善生活、商业等配套设施,努力提升园区的要素吸附力、资源转化力和内生增长力。二是加快园区托管步伐。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全力支持经开区发展,接受经开区产业辐射和带动,加速星沙产业基地和榔梨、黄花工业园向工业经济大板块融合,实现园区规划、招商、产业发展无缝对接。三是突出园区产业特色。通过准确定位园区发展路径和方向,形成以经开区为中心,以暮云、榔梨、黄花、星沙、干杉、江背、安沙、金井等八个乡镇特色工业园区相配套的经济核心区。形成经开区的“两业(先进机械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业)为主、多元推进、物流配套”产业发展格局。四是不断增强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密度促发展,大力推广标准厂房,严格控制园区规划指标和新入园项目土地供应,提高建筑密度和经济密度,建立工业闲置用地处置流程,对闲置用地、投资强度达不到规定、停产企业或长期达不到设计产能企业用地予以收回,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

(二)做大产业规模,助推产业优化升级。在相当时期内,工业结构调整仍然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必须把产业优化升级作为工业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一是要做强做大主导产业。要突出主机抓提升,实施主机带动战略。重点抓好三一集团、中联起重机和山河智能三家工程机械主机企业建设和做大做强广汽三菱、广汽菲亚特、北汽福田、陕汽环通、众泰江南、梅花汽车等六大汽车整车企业;要突出配套抓完善,实施产业链发展战略。围绕本地主机企业零部件配套这一主题,重点引进目前区域内缺失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核心零部件项目,强化产业引导和支持,以骨干企业为龙头,组建产业联盟,实现抱团发展,以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条;突出产业抓升级,实施提质增效战略。科学整合主导产业已有资源,鼓励技术创新,调整产品结构,着力推动现有工程机械和汽车零部件企业技术升级。真正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程机械之都”和“汽车产业新板块”。二是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改造提升建材、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振兴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新材料、电动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工业产业多元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三是推动两型产业发展。鼓励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和创新,淘汰落后的设备和工艺。加大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实现技术节能和结构节能。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鼓励高耗能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计划到2015年,我县将建成一批具有较高资源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污染排放率的节约型清洁生产企业,使我县规模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在现有基础上降低25%左右。

(三)做实工业项目,不断增强发展后劲。项目多少、大小决定经济总量,项目建设力度决定发展速度,项目建设水平决定发展质量。因此必须着眼长远规划项目,科学合理布局项目,全力以赴推进项目。一是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充分利用区域现有基础和优势,抓住产业梯次转移机遇,吸引大企业、大集团来投资兴业,共谋发展。要密切跟进广汽三菱配套园等一批战略投资者,积极争取汉德车桥、康明斯发动机、法士特变速箱等产业配套项目。二是要全力推进在建项目建设。对山河智能、住友轮胎、三一春华生态新城、陕汽环通二期等一大批在建的重大项目,要“一企一策”研究制定措施,解决建设过程中的企业实际困难和问题,争取早日投产达效。三是要不断加大工业投入。通过积极优化信贷环境来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引导和鼓励各金融机构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建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尽快形成较为成熟的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市场;加强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协调和沟通,搭建银企交流合作平台;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支持企业开展租赁融资,为企业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四)做强内生动力,优化工业发展环境。工业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特别需要加强引导、扶持和服务。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一是要加强研究。认真研究吃透国家,帮助企业找准与国家支持的结合点,帮助企业加强对上的沟通与衔接,最大限度地用好用足用活,把更多地转化为企业的项目、企业的投资、企业的生产力。二是加强协调调度。落实好经济运行的跟踪调度制度,抓好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重点产品价格的监控,千方百计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三是加大扶持力度。出台资金奖励、贷款贴息等优惠,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引进新设备、开发新产品。工业发展资金、科技三项经费原则上全部用于支持企业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建立产学研基地和工程技术中心,开展品牌创建。要重新梳理现有措施,进行重申和落实,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关于安全生产工作

2011年,县区各级各部门各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坚持预防为主,强化监管,落实责任,县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和各分项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市下达的考核指标以内。全年主要抓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牢固树立安全发展意识。县委、经开区、县多次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及时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县4次召开重点隐患整改专题会议,促进了隐患的整改。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建立和落实了一把手负总责、其他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制度,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强化。企业主要负责人抓安全的社会责任意识普遍增强,安全投入持续增加。

二是不断加大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力度。组织开展了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集中行动、非煤矿山整顿关闭专项行动、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行动、“清剿火患”战役行动、烟花爆竹打非治违“亮剑”行动、电梯和幕墙专项安全检查等,严肃查处了一批严重非法违法行为。水上安全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开展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共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3000余条,县对卜蜂莲花超市、星沙亚龙湾大酒店、华星商厦存在的重大火灾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得到了有效整治。启动了暮云南托岭铁路跨线桥和三星村铁路交通涵的整改工作。

三是大力开展安全宣传和安全达标创建。安监部门组织举办安全培训班8期,各类安全管理人员共700多人参加培训。安全生产月期间,重点开展了放一场安全电影、上一堂安全课、读一本安全知识手册的“三个一”活动。北山镇开展了创建省级安全生产示范镇活动,高桥镇、湘龙街道成功创建市级安全生产示范单位。启动了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开展了安全达标试点,北汽福田创建了一级安全标准化企业,湘江关西创建了二级安全标准化企业,一派数控、顶立科技等一批企业通过了三级安全标准化验收,望新集团等一批建筑企业通过了安全质量标准化认证,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

四是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加强日常安全检查,高危行业企业执法检查率达100%,其他工业商贸企业计划执法率达100%。严格安全生产许可,不引进不审批“三高”企业,县决定在2年内引导8家造纸、制革等重污染、重职业危害企业退出生产。依法组织对5起生产安全死亡事故进行了调查,查清事故原因,认定事故责任,对22名相关责任人依法进行了处理。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县区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一是安全发展意识不够强,部分企业还存在发展与安全生产不同步、不协调,存在一头重一头轻、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安全投入标准较低。二是少数企业安全管理措施不落实,违章作业导致工伤事故较多。三是化工、建材、冶金、机械等行业职业危害防治意识不够强,防治措施不够到位。四是安全监督不够严,和部门还缺少有效的监管手段和方法。

2012年县区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总要求,以深入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为载体,以强化预防、落实责任、依法治理、基础建设为主要措施,切实把各项责任落实到位,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县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一)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贯彻国发40号文件精神,引导人民群众特别是党政干部、企业负责人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主题,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落实党政干部进党校、学校新生入校和企业新员工进厂安全生产“三个第一课”制度。全面开展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创建活动,力争创建1个省级示范乡镇、2个市级示范乡镇(街道)。不断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要借助媒体的力量,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及其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进行报道,在企业中树立典型和榜样;加大对违反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相关法律,逃避社会责任企业的曝光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切实强化安全监管执法。强化计划执法和日常监管,安监、、国土、住建、交通、质监等部门要按照“有计划、全覆盖、规范化”的要求,认真抓好安全生产日常执法、重点执法和跟踪执法。深化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切实解决重点行业领域非法违法现象比较严重和安全隐患治理难的问题。鼓励群众举报,将非法违法企业列入“黑名单”,定期向社会公布。从2月下旬开始,在全县开展为期3个月的打非治违集中行动。加大隐患整治工作力度,对重大事故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三)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继续抓好非煤矿山、道路和水上交通、建筑施工、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民爆物品、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开展“道路客运安全年”活动,严厉整治超速、超载、超员、酒后驾驶、疲劳驾驶、非营运车辆载人等非法违法行为。以高层地下建筑、人员密集场所、“三合一”场所为重点,集中整治重大火灾隐患。全面开展城市工业灾害防治工作。强化源头治理,严格执行安全许可制度,对不具备安全条件的不准投入生产和建设。

(四)全面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等相关规定,总结推广去年开展企业安全达标试点工作经验,在高危行业企业和其他规模企业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企业通过开展安全达标活动,加大安全投入,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加强班组安全建设,严格落实全员培训、现场管理、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等制度,提高事故防范能力。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制定具体实施工作方案,加强指导协调,确保规模企业在2013年全部达标。

(五)严格落实安全监管责任。一是完善监管机制。各乡镇(街道)按要求设立安监机构,配齐配强安全监管人员。各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明确负责科室,配备相关工作人员承担安全监管工作,确保安全生产有人管、能管好。二是严格考核和问责。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按照属地监管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履行监管职责。严格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实行黄牌警告和一票否决。三是严格事故调查处理。对于生产安全死亡事故,要按照“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进行调查处理。四是加强安监队伍思想建设。引导安监人员依法行政、爱岗敬业、廉洁自律。

同志们,抓好工业经济和安全生产工作,对促进县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更加严肃的态度,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加有力的措施,为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全面完成工业经济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