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新形势下院校警务化管理的科学内涵及意义浅析
2025-09-29 04:12:06 责编:小OO
文档
新形势下院校警务化管理的科学内涵及意义浅析

摘要:对警务化管理的科学内涵进行研究,赋予其科学的内涵,并成功地运用于警校学生管理工作当中,解决了管理效率低、管理手段少等诸多问题,提高了警校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创新;管理;育人;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8-0138-04

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云南职业学院是监狱局为主管单位的全日制高职院校,自建校以来经历了军事化、半军事化、警务化的学生管理制度。每一次学生管理制度的变革都能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学生警务化管理的整体框架已经搭建形成,主要是以《学生警务化管理规定》、《学生干部工作职责及考核规定》、《学生奖励管理办法》、《学生违纪处分办法》、《学生分值考核实施办法》、《学生一日生活制度》等一系列完善的制度框架。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警务管理出现了执行力支撑体系缺失、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意识缺乏等日渐突出的实际问题,导致学生管理工作出现管理效率低、管理手段少等诸多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学院学生招录的改革进程不断加快,面对市场考验的严峻程度日渐加大,探讨学院学生的优势所在,深入研究警校学生的自身特点,通过对警务化管理内涵问题的探讨寻找学院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树立独特的院校品牌,真正使警务化管理制度得到良好的执行,做到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纪律、严格训练,培养思想政治化、作风战斗化、生活制度化、行为规范化的高职高专优秀人才。

一、警务化管理的由来和科学内涵

1.警务化管理的由来。我国的和同宗同源,院校不少领导和教职员工都是军人出身,因而在学生管理甚至教育训练中采用军事化管理方式。和都是武装性质的纪律,这种认同心理大大强化了在院校的学生工作中实行军事化管理的信念。因此,在很长时期内院校的学生管理都采用军事化管理方式。直至2003年第二十次全国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院校比照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制定的《院校警务化管理规定》的出现,才对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的具体目标、要求等提出了明确的标准。警务化管理与军事化管理一样,试图通过以下三种主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整体性管理,即《内务条令》管生活、《纪律条令》管行为、《队列条令》管训练,最终实现学生令行禁止、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纪律作风。随着警务化管理理念的诞生,全国院校掀起了对学生实行警务化管理的热潮,同时在院校警务化管理领域兴起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

2.警务化管理的科学内涵。全国院校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依照《人民法》、《人民内务条令》、《警务化管理条例》精神,以培养优秀预备为目标,建立并不断完善了区别于军事化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它立足于特点、汲取军事化管理模式的优势,同时与培养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了一套严格、规范、科学的管理和量化考核制度。

这段考核制度具体包括:请销假制度、一日生活制度、警容风纪条例、内务卫生条例,集合会操制度、升旗仪式规定、值班和就寝制度等诸多方面。通过这些制度在教学过程中、日常生活中的有效贯彻和实施,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化、作风战斗化、生活制度化、内务标准化、行为规范化的全面培养,以达到政治育人、培养意识、强化职业素养、发挥行业优势,最终成为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合格预备人民的目的。

二、警务化管理模式是院校学生管理与培养的必然选择

人民是国家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担负着维护社会治安、保障国家政治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使命。院校作为培养和输送人民后备力量的专业教育机构,其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培养目标都区别于普通高校,院校所实施的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育,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它在对学生进行管理与教育时也需要采用一种独特的模式,警务化管理模式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经过不断的完善与发展,如今警务化管理模式已逐步成为院校对学生进行管理与培养的必然选择。

1.警务化管理是院校正规化建设的必然需要。人民是一支纪律严明、分工明确的正规化队伍,每个警种都有自己独特的责任,每个都有自己的分工和职能,针对不同种类、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在分工协作上都进行了具体的、明确的规定,这也充分证明了是一支正规化的队伍。同时,院校作为培养预备警官的基地,其软硬件的正规化建设也是必然。警务化管理模式是建立在军事化管理模式和工作实际基础上的一个科学创举,是推进院校正规化管理和建设的有效模式。警校大学生政治素质是否坚定、作风是否过硬、纪律是否严明、警容是否端庄、精神是否饱满、技能是否娴熟、校园秩序是否严肃活泼等都体现着一个院校警务化管理水平的高低,也体现着其“从严治警、从严治校”的正规化水平。

2.警务化管理是培养合格预备警官的必要手段。警务化管理模式依据《人民职业道德规范》、《人民内务条令》、《人民着装管理规定》、《警务化管理细则》,以及具体的《一日生活制度》、《内务卫生制度》、《警容风纪规定》等一系列综合性的规章制度,使警校大学生接受严密严肃严谨的纪律规章制度的约束锻炼和培养。从入学的警政训练、一日生活制度、行为养成到课堂纪律都在警务化管理内容涵盖之内,使他们经受严格的锻炼和院校独有的文化氛围熏陶,最终培养成为政治信仰坚定、意识合格、技能娴熟、专业素质过硬的优秀预备警官。

三、警务化管理对警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人民的基本素养主要体现在政治素养、专业素养、文化素养、身体素养等方面,类院校对警校大学生的培养与教育也主要集中在这些方面。通过实施警务化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教育,能有效地提高警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1.警务化管理与政治素养培养。人民是维护社会治安、保障国家政治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武装力量,特殊而光荣的使命要求人民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服从党的绝对领导,服务社会,听党指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政治素养关系着国家稳定和社会安宁,是院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院校的警务化管理模式坚持把培养学生过硬的政治素质放在首位,从新生入学起,就开始通过政训、主体班会、宣传,政治理论教育,以及队列会操、内务检查、值班站岗等多种形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纪律意识和“令行禁止”的作风,在课堂学习中也通过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精品马列课程对学生加强政治观念和理论教育,强化了学生的政治思想观念,使学生牢固树立了“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于法律、忠于职守”的意识,牢固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意识。

2.警务化管理与专业素养培养。人民的专业素养主要是指人民依法履行职务,完成各项任务的实际本领和能力,主要包括对专业素质知识结构、意识、技能技巧等各方面的职业专业技能知识,警校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较高的专业素养才能在今后工作岗位中胜任工作、保证任务完成质量。

警务化管理模式有效地将学风建设与课堂纪律结合起来,将学习成绩与行为操勤、课外活动、实践实训相结合。通过课前列队点名制度、课堂抽查点名和就寝制度等,保证学生的到课率和课堂效率;通过早操列队点名制度保证学生按时参加训练;通过对学生学业情况跟踪,进行个别指导,以及与任课教师的沟通交流,促进和帮助个别学习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通过开辟第二课堂,促进社团交流,举办队列会操和各项比赛,组织实地参观考察等实践实训活动丰富学生的专业视野,拓宽思维,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热情,努力营造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良好环境。

3.警务化管理与文化素养培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是对当代警校大学生的一项重要要求。它要求警校大学生不但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还要求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当代科技经济知识、政治法律知识、国际国内形势等有一定深度的了解和掌握。在警务化管理的过程中,通过警校高效率的组织方式积极引导学生会、社团的建立和发展,指导社团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有效加强了类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之间多方位的交流互动,进一步地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课余文化活动,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4.警务化管理与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人民是统治阶级的暴力工具,其性质决定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身体素质强健与否,是能否胜任工作的基本保证,因而要求人民必须具备强健的体格和健康的心理。警务化管理模式注重对警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训练,通过实行早操制度督促学生积极参加训练,如组织拳击队、散打队、射击队等各类警体技能训练。同时,将体育课堂训练和社团文体活动相结合,让学生有效掌握格斗散打技能,并让学生养成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通过组织长跑训练、各类小型运动会和技能竞赛等提高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的热情,在丰富学生课外活动的同时提高身体素质。

四、新形势下警务化管理的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结构复杂、矛盾尖锐,社会治安状况复杂多变,国际国内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给人民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难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职业素养的新要求,警务化管理模式为培养新时期的人民承担着艰巨的责任,同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警务化管理模式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诚信和信仰是现代社会最为缺失的宝贵精神财富。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立身之本,人民作为法律的捍卫者与执行者,更应该具有诚信的基本道德品质的保证。只有真正做到诚信,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新形势下,人民往往受到金钱、利益等诸多诱惑,是否能坚定地保持对法律诚信、对人民诚信、对党忠诚的品质,不仅关系着人民的个人品质风尚,还关系着整个人民队伍的形象品质,更关系着整个社会、党、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发展,因而对警校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培养是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

在警务化管理的过程中,类院校非常重视对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不仅通过警政训练和《礼仪》等课程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而且在学生的量化考核中也突出强调对诚信的考核,并通过量化考核奖励来鼓励学生发扬诚信的品质,同时通过社团活动营造诚信的校园文化氛围。

2.警务化管理模式对学生法治理念的培养。依法治国是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针,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人民在执法的过程中,只有坚持依法行政才能更好地践行法治理念。当前我国队伍特别是西部地区队伍执法素质低下、法治观念淡薄,严重影响了执法水平的提高,提高人民的法治理念是人民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

在警务化管理过程中,对警校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是类院校教育工作的重点。警务化管理与教务教学科学结合,有力地保证各项教学任务的完成。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将课堂教学和课下活动相结合,课上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刑法》、《民法》等法律课程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课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模拟法庭、模拟执法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对法律知识的运用,也有助于加深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对法律的认识和法律素养。通过开展校园法制文化建设、组织学生到相关单位观摩学习,在校外开展普法宣传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治理念,为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3.警务化管理模式对学生应变能力的培养。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不法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日益多样化,犯罪方式日益隐蔽,人民所面对的斗争形势日益复杂多变,面对不同的犯罪方式和手段,提高人民的随机应变能力显得至关重要。

警务化管理模式不是一个死的模板,并不是要求我们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和课堂上的讲义死记硬背,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下灵活运用。为了着实提高警校大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技战术课堂上教师认真详细地讲解了各项基本应对手段,并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加深对各项应对技能的了解和掌握,组织学生观看技战术教学片,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构想,指导学生参加实战演练并通过实战点评引导,分析成功的原因、汲取失败的教训,切实提高了学生实战应对能力。

4.警务化管理模式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和高负荷的工作压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健全的心理状态成为人民胜任工作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之一,培养警校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警务化管理模式的应有之义。

警务化管理模式注重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罪犯心理矫治》等一系列心理学课程的开设让学生对心理学有了整体的认识和了解,对自己的心理状况也有了准确的定位,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了排解心里忧患、维护心理健康的场所。专业教师的指导也为学生走出心理困境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平时的艰苦训练和严格管理,对学生树立顽强的意志和战胜挫折的信念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样的管理模式不仅让警校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也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警务化管理模式目前在我国类院校中得到了普遍实施,为培养优秀的预备人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警校大学生未来从警的职业素养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不仅能保证对警校大学生从警的基本素养的培养,也满足了新形势下对人民职业素养的新要求,是院校培养优秀人民的必然选择。我们相信,通过进一步的实践、发展和完善警务化管理制度,类院校一定能在培养优秀人民的道路上有更先进、更科学的发展。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