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的比较及对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影响
2025-09-29 04:12:20 责编:小OO
文档
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的比较及对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影响

李西营1,2

(1.西南师范大学教科所,重庆400715;2.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河南新乡453007

摘要:通过对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比较,探讨了他们的异同之处及其对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启示。

关键词:认知主义;人本主义;比较;启示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2093(20050420069202

  认知教育心理学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首创,经布鲁纳、奥苏贝尔、加涅、维特罗克等人在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加以推进和深化,形成了包括认知发展论、认知结构论、认知同化论、信息加工论、建构主义等多种思潮。认知主义对教育心理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认知主义强调认知结构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学习是一个内部发展的过程,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导致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个体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对信息符号进行分阶段的加工过程,这些加工过程主要包括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提取等,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认知主义认为教学是为了促进学习者的生成,强调启发式教学和讲解式教学,强调教师的教学要和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发生作用从而促进学习者的建构。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和60年代,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在教育领域中的贯彻和应用,其发起人是马斯洛,影响最大的是罗杰斯。人本主义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促进个性化和发挥潜能,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创造性,培养积极、愉快、适应社会发展和健康的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强调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强调创造一种自由、和谐的学习气氛,强调学习的过程和让学生学到真实的和有意义的东西。

1 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的共同点

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都是在反对行为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都反对把学习看作是形成刺激反应的机械联结,因此这两个学派有许多共同的地方。

1.1 都强调学习的内发性和主动性

认知主义认为学习是头脑中的认知结构的发展和完善的结果,学习不决定于对刺激-反应的强化,而决定于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人本主义学习是学生在适当的环境和学习氛围中自身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结果。这两个学派都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追求的内部心理变化的结果。

1.2 都强调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

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也重视学习的结果但更注重学习过程。美国教育心理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识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人本主义也认为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1]

1.3 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早期的认知主义无论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还是奥苏伯尔的接受学习都认为只有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才是学习效果和效率的直接因素,因此提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主张。建议教师在创造学习的外部条件时,必须以内部的认知规律为前提。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意义建构的过程,学习是否发生,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而不在于教师的教,因此提倡“以学为中心的教学”;[2]人本主义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习者,认为教师的作用是助产师、催化剂。

1.4 都强调有意义学习

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都反对把学习看作是一种刺激和反应的机械的联结。认知主义认为认知结构的发展和完善是同化和顺应的结果,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实质的和非认为的联系,没有“生长点”的知识是不能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的;罗杰斯所说的意义学习不仅仅是理解记忆的学习,而是一种学生自主、自觉的学习,为什么说这种自主、自觉的学习就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呢?因为

96

第13卷第4期 2005年07月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Hena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 ollege

  V ol.13№.4

July.2005

收稿日期:2005203202

 作者简介:李西营(19772,男,河南伊川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心理素质教育和教学心理学。

依靠机械记忆进行的无意义的学习,通过学生的自由选择,就可以转化为有意义的学习。[3]

2 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的共同点

两个学派无论是从哲学背景还是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也都存在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1 两个学派强调的教学模式不同

认知主义认为虽然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不同但每个人的信息加工过程基本上是一致的,仅存在量的差异,因此可以按共同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人本主义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独特个体,我们不能按照同一个教学模式去促进所有个体潜能的充分发挥。而且人本主义的教学目标是使每个学习者都成为“自我实现”的人,而不同的“自我实现”的人绝对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人本主义提倡“自主、自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去制订学习方案、自己去评价学习结果。

2.2 两个学派对非智力(特别是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看法不一致

罗杰斯认为学习过程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重视对学生价值观、态度、情感等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塑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虽然认知主义也强调学习策略、元认知等非认知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但认知主义对情感、人格、意志等方面的研究更侧重与这些因素的认知方面。这和人本主义对非智力因素的看法完全不同。“与行为主义强制、强化来塑造认得行为,认知结构主义强调知识结构的同化、发现法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同,人本主义强调情感作为基本动力。”[4]

2.3 两个学派对认知结构在学习和教学中的作用有不同看法

认知主义注重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在学习和教学中的作用,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上对新知识的一种主动建构;而人本主义则相反,他们强调非结构的教学,忽视原有知识经验的作用,认为学习是学习者潜能的一种自然发展,只要条件合适,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3 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理论对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启示

当代教育心理学主要受这两个学派的影响,在许多具体问题的讨论中都能看到人本和认知主义的痕迹。而且从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认知和人本主义将继续对教育心理学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这两个学派在对许多问题的看法越来越趋于一致。下面我们回顾一下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简单总结一下这两个学派对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启示。3.1 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作是认知加工过程

以前人们把学习看作是联结,而认知主义强调信息在大脑里的流程,用信息加工的过程来解释人的各种心理现象。这种观点对教育心理学的影响就是把学习看作是新信息的输入、编码、贮存、提取和使用的工程。

3.2 掀起了教育心理学对知识研究的新高潮,形成了一种新的知识观

传统的教育一直认为发展学生的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然而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知识在解决问题中至关重要。这就引发了教育心理学去研究人类的知识是如何获得的?获得的知识是如何表征的?大脑中什么样的知识对解决问题才是有效的?大脑中大量的知识是如何组织的?等等。现代心理学表明“知识在头脑中的表征,必须做到条件化、结构化、自动化、策略化才能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才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效地提取和应用这些知识”[5]。

3.3 促进了教育心理学对教与学的策略研究

教与学的策略对提高学习效率是至关重要的,但在行为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时代,一贯忽视有机体内部的心理过程,从而忽视对这些策略的研究特别是对学习策略的研究。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有机不再是一个不可打开的“黑箱”,只要方法得当,人的内隐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是可以研究的,从而促进了对教与学策略的大量研究。

3.4 促进了创造性教育的发展

姚奇杰[6]等人认为人本主义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有四方面的启示:(1突出学生的主体性;(2创设宽松和和谐的环境;(3做自己感兴趣的事;(4自我实现的高峰体验。

3.5 人本主义提出了“整人”教育

人本主义认为人是整体的、不可分割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情感和人格,因此“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就是一种对完整的人性或人格的构建,在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都必须将知、情、意、行的教育贯穿其中融会贯通,以促进学生整体发展,更要注重学生的情绪、情操、态度、道德、信念、价值观的培养”[7]。所以说人本主义提倡的教育是“整人”的教育,这和以往的教育观是不同的。

3.6 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养

传统的教育更注重科学教育,忽视人文教育。但科学教育有他本身的缺陷,降低了人的精神境界,人文教育则是对科学教育的有效补充。完整的教育是追求物质丰富和精神愉悦的统一,也就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统一。而人本主义强调的人文教育则是对传统教育过于强调科学教育的弥补。(下转第73页

07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4期

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确保群众当家做主的完全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尤其支部应当具备宽阔胸怀,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真正地支持群众当家做主。目前农村正处于利益矛盾凸显期,社会利益矛盾不协调是产生群众集访的主要根源,要在制度建设上寻找解决信访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使群众疾苦有地方诉、意见有地方提、怨气有地方出,同时群众问题还要得到合理解决。

三是建立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的实现机制,靠党组织凝聚力和党员模范作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先进性是无产阶级政党获得执政地位的基本条件,也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第一要素。为保持先进性,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努力做到两点:一是党员应是农民中的先进分子,支部成员应当是党员中的优秀分子。二是努力为群众谋利益,不能为个人或小集团谋利益。为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当努力抓好党员的学习制度,不断提高党员的素质;抓好群众中优秀分子吸收入党的制度,不断增强党组织活力;结合党章和农村实际,制定不同类型党员实现先进性的具体标准,并且严格要求党员努力实践先进性。只有这样,党员整体素质才会高于一般群众,靠党员模范作用就会赢得广大群众信任和支持。

(责任编辑 杨文忠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4

-9-27.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

日报,2002-11-8.

Construction of G rass-roots P arty-organization

in Countryside and the people’s I ntertrusting System

ZHANGJing2min

(X inxiang C ommunist Party school,X inxiang453002,China

Abstract:Whether a Party can s olidify its ministerial status is whether it can get the people’s trust and support.An im portant problem in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Party-organization in countryside is constructing the intertrusting relationship with the people.The Party needs the people’s trust when realizing the people’s interests.S o the base of the relationship construction is to fulfil the idea that the party is for the public,the politics is for the people.The key point is to construct a whole system.

K ey w ords:the country Party-organization and the people;ministerial status;intertrusting system

(上接第70页

  综上所述,人本主义和认知主义虽然在具体的问题上看法迥异,但是随着这两个学派的发展,他们互相影响,许多观点逐渐趋于融合。例如,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动机及情感等多种智力因素在认知学习中的作用”[2],而人本主义也开始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等等。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应该是人本主义和认知主义的一种融合。(责任编辑 杨文忠参考文献:

[1]杜雪兴.论人本主义教育观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J].苏州

教育学院学报,2002,(2.

[2]杨开城.关于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启示的思考[J].电化教育

研究,1999,(2.

[3]张庆林.当代认知心理学载在教学中的应用[M].西南师范大学出

版社,1995.

[4]刘琨.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述评[J].江西教育科研,2001,(12.

[5]张庆林.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

社,1995.

[6]姚奇杰,唐焕芳.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创造性教育的启示[J].教育

探索,2002,(9.

[7]彭钢.从行为主义、认知加工走向人格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3.

Comparison of H um anistic and Cognitivistic Theory on Education Psychology and implication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 psychology

LI X i2ying1,2

(1.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 outhwest N 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

2.Department of Education,Henan N ormal University,X inxiang,453007

Abstract:C om paring with humanistic and cognitivistic theory on education psychology,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nd im plication of contem porary education psychology.

K ey w ords:cognitivistic;humanistic;com paring;im plication

37

张敬民:关于创建农村基层党组织与群众互信机制的思考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