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高一化学学法指导
2025-09-29 04:12:28 责编:小OO
文档
谈高中化学习方法

武岭中学2010级保送生班学法指导  徐哉芳

同学们好,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高中学习阶段,接触了新的教材、体验了新的学习生活和新教学要求,不知同学们有什么体会?同学们可能会觉得高中化学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高中化学知识总量的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增强,理论性知识的比重增大,对我们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大家都知道,工欲善必先利其器,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使你的学习事半功倍,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叶圣陶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当今时代里,文盲已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为使大家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就大家进入高中阶段化学学习的特点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比较及对策

    1、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比较

1.1概念抽象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注重定性分析,以形象思维为主,从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入手和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我们掌握一些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很大程度上是记忆型,欠缺思考能力的培养,习惯于被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而高中除定性分析外,还有定量分析,除形象思维还侧重抽象思维,在抽象思维基础上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我们能主动地接受和自觉获取知识,发展智能。

如: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既抽象,理论性又较强;第二章摩尔概念一个接一个,我们可能会一时不适应,这是学生进入高中所面临的挑战,给教与学带来一个十分尖锐的矛盾。

1.2进度快,反应方程式复杂

初中进度相对高中较慢,要领定律学习巩固时间相对较长,在学习中有较充裕的时间加以消化。而进入高中以后,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难度显著增加,进度加快,化学方程式增多,多数反应失去了初中掌握的反应规律,这在理解和掌握上都增大了难度,如果不及时消化,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相当被动。

如:高一Cl2的实验室制法,Cl2与水、碱的反应,NaCl与浓硫酸微热与强热制氯化氢反应的不同情况等,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深感难掌握、难记忆,不太适应。

高二的《化学反应原理》三个专题(化学反应与能量(原电池一与电解池)变化、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电解质溶液)内容难点集中、理解要求高。如沉淀溶解平衡中的沉淀的生成、转化、反向转化。必须要在掌握平衡常数、Ksp等概念的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

1.3内涵深,联系广 

如摩尔使微观与宏观联系起来,渗透在高中教材的各个章节,对整个中学化学计算起着奠基的作用。再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学得好可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并能使学生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为理论指导,探索、研究后面的化学知识,培养分析推理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好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1.4抓典型,带一族 

初中化学只是具体介绍某一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了解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用途,而高一教材以氯、钠、硫、氮为重点,详细介绍它们的物质及重要化合物,通过分析同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研究它们在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运用归纳、对比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这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初中不同的一个特点。

    2、初中向高中过渡,关键是转变观念

     从上面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初中化学是感性的认识,而高中更多的是理性的东西。初中化学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使你的成绩有明显的提高,这是因为初中知识相对比较浅显,更易于掌握,通过反复练习,提高了熟练程度,即可提高成绩,即使是这样,对有些问题也有理解得不够深刻甚至是不理解的。高中课程的理论性、抽象性强,就需要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下功夫,要多思考、多研究,以探究的观念对待问题。

二、高中化学学习需要注意的问题

2.1重视学法指导

改变初中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重视学法指导,使我们由以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转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上来,对于进行如何联想、如何归纳、如何总结等要进行学法指导。

2.2新旧对比、深入浅出

以旧引新,承前启后。注意在复习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深入讨论;以旧导新,以新带旧,新旧对比是解决新旧衔接的有效途径。

如:学习物质的量时可联系物理量来帮助理解,弄清什么是“物质的量”,什么是“摩尔”。再如学习物质的量浓度时,可从百分比浓度入手,百分比浓度是一个比值,应用有限,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取用溶液时多是量它的体积,较少称它的质量。在学习中,如果能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深入浅出,就能从本质上透彻理解。

2.3加强实验、深化概念

高一化学安排了相当数量的化学实验,同时还有相当数量的图片、模型等。通过实验和实物的展示,培养观察能力,从大量感性认识中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对于安排大家做的实验一定要认真完成,探究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进行新概念学习时,教师会根据具体内容,采用不同引入方法,如:气体摩尔体积会利用直观图形,直观教具将抽象概念形象化;再如: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可通过实验,可使我们获得感性认识来加深理解。实验可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2.4抓住关键,精做精练

在高中的练习过程中,除了做必要的习题以外。关键要搞清概念、原理、公式的来龙去脉,透过表面现象,抓住本质属性,弄清内在联系;练是对概念、定律的巩固和应用,培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如:物质的量浓度一节,一是要弄清定义、导出数学表达式;二是要做好演示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三是要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几种基本类型,精选习题,通过练习加深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及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5抓住典型,探索规律

要学好高中化学,重要一环是要抓住典型,总结归纳。这能使我们在点多、面广的化学学习中自己去获取和掌握知识。

如:通过一题多解或多题一法总结规律,把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学会,使思维逐渐发散开来,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3.1课前预习,坚持积极主动学习

化学和其它所有的功课一样需要进行课前预习,但预习不仅仅是把课本内容通读一遍,而要加入自己的思考,注意预习方法。

预习的方法是把下次课要学习的内容(文字、化学用语、图表、例题等)通读一遍,在不懂处作记号。概括起来就是"读、划、写、记"。

"读",就是要有课前预读的习惯,尽量读懂教材,归纳含义;

"划",要划出重点、要点、关键词、句;

"写",把自己的想法、疑点写下来,带着想不通的,不理解的问题去听课;

"记",要把重要的概念、定义、性质、用途、制法多读几遍,记在脑子里。

古人说,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课前预习的好处是可以通过预习可以发现难以理解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课,可以提高听课效率。

3.2课内学习,要注意提高课堂效率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具体地说要做到。

第一,要在自学(或预习)的基础上带着问题来听课,在急于想找到问题答案的欲望的驱使下你的听课效率一定会很高。

第二,如果你感到上课之前这节课的内容都会了也要认真听,这时要听老师是怎样对这些问题描述的、解释的,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分析的,这样下来你一定会感到这节课的确受益匪浅。

第三,听课要全神贯注。如何做到全神贯注地投入课堂学习?

必须要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耳到:就是专心听讲,听老师如何讲课,如何分析,如何归纳总结,另外,还要听同学们的答问,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

眼到:就是在听讲的同时看课本和板书,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和演示实验的动作,生动而深刻的接受老师所要表达的思想。

心到:就是用心思考,跟上老师的思路,分析老师是如何抓住重点,解决疑难的。

口到: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回答问题或参加讨论。

手到:就是在听、看、想、说的基础上划出教材的重点,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若能做到上述"五到",精力便会高度集中,课堂所学的一切重要内容便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听化学课的方法是"耳勤、眼勤、脑勤、手勤"。就是钻心用耳听老师的讲解,用眼仔细观察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看清楚实验现象和老师的实验技巧;用脑去思考、分析和判断。作为笔记,要学会巧记,记笔记有助于增强记忆、巩固知识,通过自已的语言记下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复习起来可事半功倍;记笔记有助于扩充新知识,及时扩充化学领域的新进展,补充自已的不足。课堂做笔记要防止两个极端:一是一点不记呆听傻看,这样的后果就是要么睡觉要么走神;第二是将老师讲的例题一字不漏的抄下来,而同时忽略了老师精辟的分析。笔记是要记的,但记什么?化学笔记主要记思路,记重点、难点,记问题,善于重点记录。要提高书写速度可利用简单的图形、符号、箭头连线,把教学主要内容绘成关系图或列表说明。同时记好课堂"导言"和"结束语"等。总之把听课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简单扼要的记。

有的学生课堂上忙于记笔记,课后忙于对笔记,课上听得不真切;有学生在课堂上只听不记,课后复习没有依据,遗忘得快。这两种听课方法效果都不好。

课内学习是搞好学习的关键。同学们在学校学习最主要的时间是课内。在这学习的最主要时间里,有些同学没有集中精力学习、有些同学学习方法不讲究,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学习水平的发挥。 

3.3课后复习,落实巩固课堂所学 

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需要。常有同学这样说:课内基本上听懂了,可是做起作业时总不能得心应手。原因在于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或全部理解。这正是课后复习的意义所在。 

    课后复习的方法如下:

   (1)再阅读:上完新课再次阅读教材,能够“学新悟旧”,自我提高。 

   (2)“后”作业:阅读教材之后才做作业事半功倍。有些同学做作业之前没有阅读教材,于是生搬硬套公式或例题来做作业,事倍功半。

   (3)常回忆:常用回忆方式,让头脑再现教材的知识主线,发现遗忘的知识点,及时翻阅教材相关内容,针对性强,效果很好。 

   (4)多质疑: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多问些为什么? 能够引起再学习、再思考,不断提高对知识的认识水平。 

   (5)有计划:把每天的课外时间加以安排;把前一段学习的内容加以复习;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 

3.4有心有意,识记系统掌握知识

有意识记的方法:深刻理解,自然识记;  归纳口诀,便于识记;

                比较异同,对比识记;  读写结合,加深识记。 

有意识记是系统掌握科学知识的途径。有意识记的方法因人而异、不拘一格。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意识记方法,从而系统掌握科学知识。 

3.5课外阅读,增加和适应信息时代

 同学们要能够从不同的途径来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就化学学科而言,我们要具有化学学科的科学素养,对各中事件、新闻等信息,能够从化学的角度加以分析,领会,并且传播。

3.6科学归纳,注意归纳方法

知识学习过程可完整分为三个阶段,即知识的获得、保持和再现。

归纳方法之一:点线网络法。这个方法在总结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相互转换关系法最常使用。如“硫”的一章就以H2S→S →SO2→SO3→H2SO4为统领。

归纳方法之二:列表对比法。对比的方法常用于辨析相近的概念,对比的方法也最常用于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通过对比,找到了新旧知识的共性与联系。 

归纳方法之三:键线递进法。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多,一些重要概念又是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分散在各个章节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及时集中整理相关概念。按照一定的理论体系,弄清基本概念之间的从属或平行关系,在归纳整理中,可以牺牲一些具体细节,突出主要内容。 “勤”和“巧”是到达知识彼岸的一叶方舟。这个“巧”字就是善于总结。

特别提醒:现今我省的高考和会考要求,既要体现国家教育部的《新课程标准》,知识范围还应在《苏教版各化学教科书》中,更要遵循浙江省的《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相关说明。鉴于我们使用的苏教版教材的特点,建议大家要选用好一本与教材相对应教学参考书,要是配套苏教版的浙江专版。

总之,高一是高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的关键年级,希望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学们,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我相信在你们不断的努力下,一定能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做到触类旁通,事半功倍。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谈高中化学习方法

一、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比较及对策

1、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比较

1.1概念抽象

1.2进度快,反应方程式复杂

1.3内涵深,联系广 

1.4抓典型,带一族 

    2、初中向高中过渡,关键是转变观念

二、高中化学学习需要注意的问题

2.1重视学法指导

2.2新旧对比、深入浅出

2.3加强实验、深化概念

2.4抓住关键,精做精练

2.5抓住典型,探索规律

三、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3.1课前预习,坚持积极主动学习:   "读、划、写、记"。

3.2课内学习,要注意提高课堂效率   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3.3课后复习,落实巩固课堂所学 

(1)再阅读  (2)“后”作业  (3)常回忆  (4)多质疑  (5)有计划:

3.4有心有意,识记系统掌握知识

"有意识记的方法:深刻理解,自然识记;  归纳口诀,便于识记;

                      比较异同,对比识记;  读写结合,加深识记。 

3.5课外阅读,增加和适应信息时代

3.6科学归纳,注意归纳方法  点线网络法   列表对比法   键线递进法。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