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查矿区成果数据库评审验收内容
一、审查验收步骤
1.将以每个核查矿区为单位的ACCESS数据库及图件、图层文件存放到规定的标准数据库汇总目录结构,根目录及ACCESS数据库均按“核查矿区编号_核查矿区中文名”方式命名;
2.使用数据库查错程序(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建库辅助程序)的“数据迁移到另一数据库”功能将ACCESS数据库数据拷贝到“数据检查专用库”、改名后替换原ACCESS数据库;
3.重复使用数据库查错程序的“各表数据检查”功能及“目录结构及文件编码检查”功能,分别检查ACCESS数据库中每一个数据表录入错误及图件图层结构、编码错误,反复修改,直至全部通过查错程序的检查;
4.输出18张数据表、对照原始数据进行人工核对检查修改;使用“矿区成果数据库录入系统”导出核查报告所需各种附表和吨位-品位模型图,进行人工核对检查修改;绘出全部图件、对照原始图件进行人工核对检查修改;
5.再次使用数据库查错程序检查ACCESS数据库及图件,并确保通过查错程序的检查。
二、审查验收内容
核查矿区成果数据库的评审验收从ACCESS属性数据库、MAPGIS空间数据库和成果数据库质量监控及成果汇交三个方面来进行。评审时请直接在各要点旁的“□”中打√或打×。
(一)ACCESS属性数据库
1.18张数据库表数据结构均与“数据检查专用库”的数据结构一致、数据填写均符合ACCESS数据库填表说明要求的规定; □
2.已经填写了18张原始数据表及原始资源储量分割数据表,并均有责任人签名; □
3.完成录入的ACCESS数据库中18张数据表均已输出EXCEL数据表、对照原始数据表进行人工核对检查、确认无误,并有责任人签名; □
4.核查报告所需各种附表和吨位-品位模型图均通过“矿区成果数据库录入系统”导出,附表经专家检查确认数据库中储量数据(核查矿区、采矿权、矿体的累计查明量、保有量、消耗量)与报告中相应数据一致,并有责任人签字。 □
5.从ACCESS数据库中统计得出的各种主要矿区资源储量统计值(如累计查明量、保有量、消耗量)均与原储量库对应统计值进行了对照分析,并找出不一致的原因; □
6.完成录入的ACCESS数据库中18张数据表最终均已通过数据库查错程序(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建库辅助程序)的检查并修改无误; □
(二)MAPGIS空间图形数据库
1.图件空间坐标均为北京54坐标系,1956黄海高程基准; □
2.图形投影方法均为高斯-克吕格投影、投影分带(3度带或6度带)均与技术要求规定的比例尺范围相适应; □
3.图层文件已经按技术要求的规定完成图形配准,图形误差校正及投影转换是否正确使用; □
4.图层划分及图层内容均符合技术要求的规定,图层文件已经按技术要求规定的5大图层类(地质地理图层类、套合图层类、工程图层类、资源储量图层类、图件整饰图层类)正确归类和存放; □
5.矢量化图件格式及图形相关图元制作均符合技术要求规定的图式、图例标准,主要图形内容在图件中均有对应图例; □
6.每个核查矿区均编制了如下核查成果图件:
(1)矿区平面套合图; □
(2)工程分布图; □
(3)开采前原始资源储量估算图; □
(4)核查后资源储量估算图; □
(5)资源储量利用现状图。 □
7.核查成果图件图层组成内容符合附录规定的内容; □
8.图件属性挂接、拓扑查错、文件命名编码及汇总目录结构均通过了数据库查错程序(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建库辅助程序)的检查; □
9.全部图件均已经输出纸质检查图件对照原始图件进行了检查修改; □
10.核查报告所有附图与入库图件完全一致。 □
(三)成果数据库质量监控及成果汇交
1.成果数据汇交目录结构及内容符合技术要求的规定(参见表1);□
2.已经提交如下数据质量检查验收表:
(1)原始资源储量分割数据表; □
(2)18张原始数据表; □
(3)18张入库结果数据核实表; □
(4)18张数据表及图件的质量自检、互检、抽检表(表2、表3); □
3.自检、互检、抽检表均填写了“错误内容描述”。
表1 资源储量核查成果数据库汇交目录结构
| 区核查成果数据库 | 三级目录 | 四级目录 | 内容 | 文件名 | 
| 核 查 矿 区 编 号 | 地理地质图层类 | 各图层文件 | 按技术要求 | |
| 核查矿区套合图层类 | 各图层文件 | 按技术要求 | ||
| 探采工程图层类 | 各图层文件 | 按技术要求 | ||
| 资源储量图层类 | 各图层文件 | 按技术要求 | ||
| 图件整饰图层类 | 各图层文件 | 按技术要求 | ||
| MAPGIS电子图 | 中段平面图、勘探线剖面图、综合柱状图及煤岩层对比图点、线、面图层文件 | 按技术要求 | ||
| AUTOCAD 电子图 | 中段平面图、勘探线剖面图、综合柱状图及煤岩层对比图 | 按技术要求 | ||
| JPG栅格图 | 按技术要求 | |||
| ACCESS属性数据库 | 图层属性表及资源储量数据表 | 按技术要求 | ||
| 资源储量核查报告 | 报告正文及附表、附件 | 按技术要求 | ||
| 评审表格 | 原始数据表 | 原始储量分割数据表 18张原始数据表 | ||
| 自检互检抽检表 | 18张结果数据核实表 属性库数据表质量检查表 图件质量检查表 | |||
| 修改说明 | 新增图式图例说明(WORD 文件) | 新增图式图例 | ||
| 修改字段建议说明(WORD 文件) | 修改字段建议 | |||
| 各种MAPGIS的工程文件 | 按技术要求 | |||
表2 矿区属性数据库数据表质量检查记录表
核查矿区编号:
数据表名称:
| 检查内容 | 检查结果 | 
| 检查内容(直接在检查结果列“□”中打√或打×): 1)数据表数据结构均与“数据检查专用库”的数据结构一致 2)数据表填写均符合ACCESS数据库填表说明要求的规定 3)数据表中关键数据项内容(核查矿区编号、原矿区编号、采矿权编号、矿体编号、块段编号、图元编号等)均完整、无误,符合技术要求编码规定 4)已经填写了本表对应的原始数据表,并有责任人签名 5)数据表通过了数据库查错程序(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建库辅助程序)的检查并修改无误 6)完成查错的数据表已经输出EXCEL数据表与原始数据表进行了核对检查,并确认无误、有责任人签名 错误内容简述: | □ □ □ □ □ □ | 
2、错误内容简述:每张表必须填写,包括具体出错内容描述及改正情况描述
3、审核人:自检时为本人,互检、抽检时为他人
填表人: 审核人: 日期: 年 月 日
表3 储量核查成果数据库图件质量检查记录表
核查矿区编号:
| 图件名称 | 检查内容 | 检查结果 | 
| 检查内容(直接在检查结果列“□”中打√或打×): 1)图形坐标系为北京54坐标系 2)图形高程为1956年黄海高程基准 3)图形地图投影方法为高斯-克吕格投影 4)图形投影分带(3度带或6度带)与比例尺范围相适应 5)图形坐标已经配准、图形投影正确 6)图形图框四个角点坐标均与纸质原图角点坐标对照检查无误 7)图层组成符合“四类成果图图层组成”中的规定 8)图层划分是否正确 9)图层内容是否符合技术要求的规定 10)图例符合标准(重点检查图例是否符合附录中的规定) 11)主要图件内容在图件中均有对应图例并且完整 12)属性挂接检查已经通过 13)拓扑查错已经通过 14)文件命名编码检查已经通过 15)已经输出纸质检查图并检查无误 错误内容简述 | □ □ □ □ □ □ □ □ □ □ □ □ □ □ □ | 
2、错误内容简述:每张表必须填写,包括具体出错内容描述及改正情况描述
3、审核人:自检时为本人,互检、抽检时为他人
制图人: 审核人: 日期: 年 月 日
附录
四类成果图图层组成
一、矿区平面套合图
1.地理点图层、地理线图层、地理面图层、等高线线图层,必须有对应图例;
2.地质点图层、地质线图层、地质面图层,必须有对应图例;
3.核查矿区、原上表矿区、勘查工作区、采矿权、探矿权5种对象各自的线图层及面图层:线图层按规定线型,面图层为无色透明,并挂接属性;
4.套合图注释点图层(包括各种文字注释。如采矿权名称、勘查工作区名称、拐点标记等);
5.钻孔、各种井口子图点图层;
6.勘探线线图层文件;
7.探矿工程线图层(包括探槽、平硐、浅井等);
8.矿体线图层及面图层(可用不同线色区分不同矿体);
9.可加采空区线图层(可用不同线色区分不同采空区);
10.可根据情况加采矿工程线图层(主要为掘进巷道)。
二、井上井下工程对照图
1.简化的地理点、线、面图层(有对应图例,可不要等高线线图层);
2.简化的地质点、线、面图层(有对应图例,一般去掉地质面图层);
3.钻孔、各种井口子图点图层;
4.勘探线线图层文件;
5.探矿工程线图层(包括探槽、平硐等);
6.采矿工程线图层(包括不同标高开采巷道);
7.采空区线:用采空区线图例上线型;
8.工程注释点图层(包括工程图层各种文字注释,如勘探线编号、钻孔编号、探槽编号、井口编号、坐标等);
9.核查矿区线图层、原上表矿区线图层、采矿权线图层;
10.矿体线图层;
11.如果资源储量利用图分多张,可在此放全部采空区线、面图层:面图层为无色透明,并挂接属性。
三、资源储量估算图
水平投图及垂直纵投影图都适用。
1.块段面图层:对不同资源储量类型分布区域造区,并用资源储量类型图例上颜色;
2.块段线图层:所有块段边界线的集合,外边界为矿体边界,线型为普通线型;
3.储量估算标注圆(点、线图层);
4.资源储量类型界线图层(用资源储量类型界线图例上线型);
5.钻孔、各种井口子图点图层;
6.勘探线线图层文件;
7.采空区边界线图层(按规定采空区线型);
8.矿体顶、底板等高线图层;
9.重要地质构造线(煤);
10.核查矿区、原上表矿区、采矿权线图层;
11.可根据情况加探矿工程、采矿工程线图层(包括探槽、平硐、开采巷道等);
12.可根据情况加简化地形地质底图内容(一般不要地质面图层)。
四、资源储量利用现状图
按占用保有、占用采空、占用压覆、未占用保有、未占用采空、未占用压覆、未占用残留7种利用类型分类。
(一)水平投影资源储量利用现状图
缓倾斜矿体,包括如下图层:
1.资源储量利用面图层:按7种类型对每个矿体进行划分、造区,用7种储量利用图例上颜色及图案,并挂接属性;
2.资源储量利用线图层:线图层用普通线型;
3.资源储量类型界线图层:用资源储量类型界线图例上线型;
4.采空区线、面图层:用采空区线图例上线型;面图层为无色透明,并挂接属性 ;
5.矿体线、面图层:生成矿体水平投影边界线,用边界线造区。面图层无色透明,并挂接属性;线图层为普通线型(可以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矿体);
6.压覆区线图层;
7.核查矿区、原上表矿区、采矿权线图层。
(二)垂直纵投影资源储量利用现状图
陡倾斜矿体,包括如下图层:
1.垂直纵投影资源储量利用面图层:按这7种类型对每个矿体进行划分、造区,用7种储量利用图例上颜色及图案,并挂接属性;
2.垂直纵投影资源储量利用线图层:线图层用普通线型;
3.垂直纵投影资源储量类型界线图层:用资源储量类型界线图例上线型;
4.垂直纵投影采空区线、面图层:用采空区线图例上线型;面图层为无色透明,并挂接属性;
5.垂直纵投影压覆区线图层;
6.垂直纵投影采矿权线图层;
7.另做水平投影相关图层,包含:
(1)水平投影矿体线、面图层:生成矿体水平投影边界线,用边界线造区。面图层无色透明,并挂接属性;线图层为普通线型(可以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矿体);
(2)水平投影压覆区线图层。
(三)特别说明
1.如果核查矿区资源储量利用现状图全部为垂直纵投影图,则以上生成的水平投影矿体线、面图层及水平投影压覆区线图层直接加到套合图或工程分布图中,垂直纵投影利用现状图内容保持不变。
2.如果核查矿区资源储量利用现状图既有水平投影图,又有剖面图,则将剖面图生成的水平投影矿体线、面图层及水平投影压覆区线图层与水平投影图中的水平投影矿体线、面图层及压覆区线图层合在一起,直接加到套合图或工程分布图中,这时水平投影利用现状图中不要矿体线、面图层及压覆区线图层,垂直纵投影利用现状图内容保持不变。
3.重点检查图例
(1)核查矿区、原上表矿区、勘查工作区、采矿权、探矿权、采空区、压覆区边界线均为专门线型;
(2)核查矿区、原上表矿区、勘查工作区、采矿权、探矿权、采空区、矿体面图元均为无色透明;
(3)储量利用类型7种面图元(占用保有、占用采空、占用压覆、未占用保有、未占用采空、未占用压覆、未占用残留)均为专门填充面色及图案;
(4)图件不同资源储量类型面图元均为专门填充面色;
(5)不同资源储量类型界线线图元均为专门线型。
4.矿体相关图层被引用图件
(1)线图层:出现在套合图、工程图、利用现状图;
(2)面图层:出现在套合图、工程图、利用现状图。
5.采空区相关图层被引用图件
(1)线图层:出现在套合图、工程图、估算图、利用现状图;
(2)面图层:出现在利用现状图或工程图。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