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时间不长,知识结构新,专业基础好,思想活跃,创新思维强,接受新事物快,富有朝气,精力充沛,但教育教学经验少,教学技能不高,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离专业化还有很远的距离。那么,青年教师怎样才能加速专业成长呢?
关键词:青年教师 专业化发展 途径
一. 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容
学校的发展要靠教师,办学的高质量要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高素质的教师除了在职业道德上高标准之外,专业素养也是其中重要指标。教师专业成长既是目标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师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自主发展、自我超越的过程。专业成长简单的说包括三个方面:1、掌握丰富的知识,包括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跨学科的综合知识;2、培养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包括较强的班级管理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运用意识,也包括较强的教科研能力;3、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它包括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服务学生的工作态度,以及人人平等,关注每个学生发展的工作理念。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时间不长,知识结构新,专业基础好,思想活跃,创新思维强,接受新事物快,富有朝气,精力充沛,但教育教学经验少,教学技能不高,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离专业化还有很远的距离。那么,青年教师怎样才能加速专业成长呢?
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
1.要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
每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都是踌躇满志,目标远大,但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当初的志向、目标被平凡而艰辛的工作冲淡了,甚至被冲得无影无踪了。一个人如果没有目标就会迷失,就会被淘汰。一个真正的乞丐,当他看到别人开着小汽车的时候,他绝对不会想到,我也要开小汽车,因为他没有这样的目标,所以他不会改变他的命运。目标是人生成功的前提!
学校优秀教师,县教坛新秀,县、市优秀青年教师,县、市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出色的教育家,这些就是我们不同层次的教师的目标。
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的前10年是打基础时期,青年教师要认真规划好这头十年,规划的目标内容主要有:一是品格修养要达到什么目标:包括爱心、信心、进取心、恒心、耐心、自律心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是为师者最基本的条件,也是底线。二是知识结构上要达到什么目标:(1)本体性知识,即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英语知识等。(2)实践性知识,即教师在面临现有目的行为时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或者更具体地说这种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3)条件性知识,即教师具有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条件性知识是一个教师所成功教学的重要保障。教师的条件知识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即学生身心发展知识、教与学的知识和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因此,青年教师要把条件性知识的丰富与完善当作重点的内容规划发展。三是教育教学成效要达到什么目标:包括课堂教学取得什么成效、班级管理取得什么成效、教育教学研究取得什么成效等。教育教学成效是教师不断成长发展的成就动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2.要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一个人如果经常处于积极的心态中,他在每一个困难与问题面前看到的将是机会和希望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因此,积极的心态有助于人们克服困难,使人看到希望,保持进取的旺盛斗志,激发人的潜能,也才能很好地实现专业的发展。消极心态使人沮丧、失望,对生活和人生充满了抱怨,自我封闭、,也就扼杀了潜能的发挥。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吧!比如:上公开课,我们每个人每学期都会遇到。面对公开课、教研课,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心态。一些人积极争取,而也有一些人会作为负担。如果怀着这种应付的心态,你不会在执教公开课的过程中悟出教学的真谛,不会在教学研讨中捕捉新的问题……,
3. 要养成读书,反思的良好习惯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教师应有渊博的学识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我认为教师要追求卓越,就必须勤学进取、不断开拓,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泉水,这样在教育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驾轻就熟要达到教育中游刃有余的境界,向书本请教,应该是我们拓宽视野最廉价、最普遍的一种方式。
反思是教师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反思能使教师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使教师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在教育教学中有时候觉得“山穷水尽疑无路”,通过反思、探究,常常能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因此,青年教师要从踏上工作岗位就尽早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习惯成自然。
4. 要学会合作学习,
教育教学的本质是人与人的沟通与交流,教师的成长发展是在合作交流的文化下进行的。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学习提高过程。学习从本质上说是社会性的、合作性的。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人的心理(当然包括学习)是在人的社会活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且首先是作为集体合作活动出现的,然后才是个体内部的思维活动。教育教学的本质是人与人的交往,是对话。有学者在研究教师合作学习时说: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也存在着重大的差异,即使是教授同一课题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明显的。这种差异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师们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在思维、科研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更加完善科学。促进专业成长。
5.学写教育日记,梳理杂乱的思绪。
思想犹如风中的纸屑,其中有一些落在了幸运的手上,大部分随风飘散了。做教师每天都会有很多点滴的感受:有成功的欢愉,也有失败的痛苦,有棘手的无奈,有扰人的烦恼……这些随风飘逝的思绪,犹如颗颗散落的珍珠,如不及时抓住,就会从我们的指尖划落、消失。叶澜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教学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三.总结
因此,要想成为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教师,就必须通过精读教育教学理论专著,从中吸取养分浇灌自己的专业之树;就必须有方向有意识地研读专业报刊,从中寻觅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就必须经常浏览专业教育网站,利用互联网的巨大优势,从中获取教育科研前沿的信息和成果。读书使人变得睿智,书中自有教师专业成长的营养素。向同事学习。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别之处和独到见解,每个“先入行”的同事都经过了一段时间实践的磨练,也有着与我们不一样的教学经历。应该说,我们年轻的教师不缺工作激情,也不缺前行的动力,最缺的就是教育教学实践经验,首先要主动走进同事的课堂,你可以从中感悟到他人对教材不一样的处理方法,你可以从中借鉴别人不一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你也可以通过对照自己课堂来审视教学行为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其次要时常和同事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你可以慢慢跨越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挑战,你可以吸取到别人的教学智慧并融入你的工作过程之中,你更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最后要敢于暴露自己的不足,请同事走进你的课堂,向同事阐述你的观点,以利于避短扬长,收获面对面的指导和帮助。善于向同事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良方,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捷径。向书本寻觅,向同事学习,是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如果做到了,相信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能够走得更快、更好!
参考文献:
[1]季丽英.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1).
[2]刘萍.爱坐前排的孩子更易成功[J].基础教育参考,2006,(1).
[3]毕田增,赵敬春.走进校本学习与培训[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10).
[4]李建,谢泽源. 校本教学研究论略[J].江西教育科研,2003,(10).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