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谈修道与仙道之区别
2025-09-29 04:10:45 责编:小OO
文档
谈修道与仙道之区别

 我们在谈修道与仙道之前,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道”?

 道”,原本是先秦道家思想的最高哲学范畴。老子认为:道是先天地万物而生的宇宙本原,大道无形,不可以言说。庄子继承并发挥了老子思想,也主张“道”是虚玄妙通的宇宙万物之根本,并认为“道”是虚无之实体,提出了“坐忘”修持;即物我两忘的精神法,以便做到游心于物外,不为世俗所累,与道合一。

 隋唐时期,道教义理思潮兴起,许多道教学者又把“道”解释为“虚无之理”。如《道教义枢》、李荣的《老子注》中,都说“道者理也”。认为此“虚无之理”变通无碍,化生万物,永恒不灭。修道者若能体悟此理,就能忘去一切幻化假相,超凡入圣,修真得道。

 现代易学大家田合禄先生依据古老的《周易》天文学得出结论,所谓的“道”,其原生形态实际上是指太阳周年视运动的轨迹。我国古老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素问·五运行大论》载:“候之所始,道之所生”。所谓的“侯”,《说文》解释为“伺望也”。《字汇》载:“侯,证候”。由此可见,“候”是观察事物客观征象的意思。观象察候是古人研究自然,总结客观规律的根本方法。正如《素问·五运行大论》所说:“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这说明自然规律只能以天体之象进行推测,决非臆测而来。只有明白了自然规律,才能明道,才能入道。《系辞传》说得好:“一阴一阳之谓道。”日为阳,月为阴,日和月的运行规律就是道。太阳纳于地支化为六气,月亮纳于天干化为五运;五运六气来源于天体之象的运动变化,天体之象便是“道”的客观基础,并非是什么“虚无实体”或“虚无之理”。

 《黄帝内经》认为:天地之间万象纷纭,但日月星辰对地球的作用并非千头万绪,而是有着统一的环节和原理,这就是日月:月化五运,日化阴阳六气。所以,《黄帝内经》反复强调:“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并以此为纲,阐述了天地关系、日地关系月地关系以及五星等天文因素對地球的影响,描绘出一个主宰生命活动的日月星辰的巨大的宇宙系统。从《黄帝内经》中还可得知,世间万物生长壮老死的过程,皆取决于太阳的右旋与左旋运动。而月亮的盈亏变化,对生物体的影响,远比太阳大了很多。

 道教是以“道”命名的民族宗教,而太极图则是道教所崇拜的图腾。所谓的太极图,太指太阳而言,极者中也。太极图即是以太阳为中心的宇宙运动规律图,反映的是“日月星辰、弦望晦朔、寒暑推移,万物生育皆复始”的圆道规律。这个圆道周期的循环规律,《系辞传》称作“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人类掌握了此变化规律,就能“乐天知命,故不忧”。孔颖达解释说:“顺天道之常数,知性命之始终,任自然之理不忧也。”“原始反终”概括了圆道运动的特点,圆道运动任何两点都为因果,原因和结果可以互为转化,始点就是终点,终点就是始点,首尾相接,循环往复,但不是机械论。从“原始反终”而“知死生之说”,可知太极图蕴含着宇宙的生命规律,而生命的本源则是太阳。

 在太阳系中,太阳的光气主宰着万物,万物生长靠太阳;昭示出太阳光气为天地间的元始之气。东汉刘歆将太阳的光气称为“太极元气”,即古人所讲的“天元之气”或“天之元炁”;实际上指的就是太阳辐射的“光气”。

 道教既然是以“道”而命名的宗教,修持老子之教的人,即为“修道”。《太清玉册》卷六载:“《中庸》曰:修道之为教,即言修道,即是修老子之修也。”《太上老君内观经》:“道者有而无形,无而有情;变化不测,通神群生。在人之身则为神明,所谓心也。所以教人修道,则修心也;教人修心,则修道也。”由此可见,道教以老庄的“无为心法”为依据,以“清静无为”为要旨进行修持,这就是所谓的“修道”。

 然而,在道教初创之际,虽然将老子奉为教主,称为太上老君,但却没走“无为心法”的修持之路。而是以春秋战国三大神仙流派中的房中术,作为主要的方式;从而发现了人体潜在的万有能量——性能量(元阳真气),为后世仙道(双修丹法)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修道与仙道之区别

 如果从内丹术的形成发展来考证,东汉魏伯阳所著的《周易参同契》,虽然是以炉火炼丹的化学反应过程来暗喻房中术,但其所探讨的理论则尽依日月的运行规律。如用十二辟卦代表太阳周日的十二时辰及周年的十二月以进退火候;用月体纳甲法代表月亮运行一月30天而用60卦,均是“天人合一”的理论应用。又如唐代道士刘知古所著的《日月玄枢论》,也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隐喻了内丹的过程。这些著作对唐末五代钟吕派丹法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

 如果我们再从效果来看,钟吕派一系的双修丹法发展至宋元时期时,全真道金丹南派的各代祖师,平均寿命高达一百三十多岁。而以老庄“无为心法”为修持理论的全真道清修北派,各代祖师的平均寿命仅有六十多岁。

 《黄帝内经》认为,自然界中的万物,包括人类在内,都是天地气交的产物。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所说:“天复地载,万物悉备,其贵于人。”日月星辰的运转,五运六气的阴阳运动变化,塑造出人体精密、完美、复杂而又具有两重性的生理结构。如大脑的左右半球结构、食管和气管在咽喉部位的交叉重合、男性尿道与射精管的互用、躯体神经与内脏神经的内外分布、武当道医祝华英道长所揭示的“手足三阴三阳经的双向回旋运动”;这些人体生理结构上的两重性(或谓之矛盾的统一体),从仙道学术的研修角度来看,正是“造物主”(自然界)赋予人类的神秘启示和契机。而藏密大乘佛法的“三脉七轮”气脉学说,又进一步揭示出人体生理结构中,蕴藏着巨大而神奇的特异机能。

 以下是思唯同修在大周天贯通后的功态总结:

 我在去年10月3号初步通了大周天,每天还是坚持动静,一直坚持静功一个半小时,动功半个小时。通的初期百会总有一种加压力,而且气流往下运行时略带痛感。随着不断地加强,百会气流运行顺畅,如潺潺流水,注入丹田,加压力也消失。丹田及四肢在练功过程中基本保持热状态,从大椎分流发散的气流一部分下丹田,一部分从两臂到手心再到腿脚心逐步趋于明显,全身热乎乎,麻酥酥的。功态好时全身如泡温泉,舒服无比,整个人被真气冲刷、洗涤,感觉到清新舒服。尾闾关往上输送的气流也逐步增强,每次练功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震动感,力度大时,整个人都在抖动。几个月来一直在这种状态下,功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增进。今年阳春三月初,又有了新的功态,练功中感觉到宇宙中的微粒,从百会而入,一次次冲刷着身体,气感很强,感觉到宇宙间的能量,如电磁波般层层推进。推动力很强,人有一种过电的感觉,顷刻间,我感觉到我好像不存在,任凭这种力作用着,这种状态大约持续10分钟左右。好几次呼吸变慢,气从百会跳动到丹田,好像与心脏跳动同步。这几种现象都是自发的不带任何意念觀想,不受自我控制。不知道后来还会出现什么功态,只有在默默的中感悟。

奇异景象

 月16日。练功最后忽然感觉天目好像装了一个水龙头,水哗哗地流到丹田,很清爽,瞬息消失。

 月19日。看见菩萨手拿着反光镜照射我丹田,丹田及全身烁热,功态很好,大约持续10分钟.

 月3日。眼前出现密密麻麻的流星雨弥漫整个空间大约持续两分钟左右。

 月3日。眼前一片金黄,受一种力作用着,感觉不到自我存在。

身体变化

 通大周天前一两个月排泄功能增强,几乎每天两次排泄。

 小腿发痒,持续两个月,后来小腿肚子乃至全身发痒,随后症状自然消失。

 期间感冒两次,两天后不治自愈。

 全身皮肤变细腻光滑,尾闾部位也开始由粗糙变细腻。

 精神状态越来越好,繁忙劳累的工作休息后身体就能卸下疲惫。

 白头还未出现变黑现象,这也是我最关注的问题,期待白发变黑。

 点评:思唯这篇总结写得很好,详细、真实,大家可从中得到启发,也是很重要的实修体证资料。

 从思唯反映的功态体验来看,一切均属正常,在接下来的过程中,会逐步进入到自然胎息和自然辟谷的功态境界,但时间都不会太长,毕竟还只是命功的阶段。这期间还会出现奇异的内观景物,但不必太关注。

 头发与肾脏的关系密切,仙道是以开发性能量和强盛性能量为主,故白发转黑是必然的生理现象。从我个人的体验来讲,白发转黑主要是在大周天的修持阶段。

 继续刻苦,争取更大成就。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