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级指标 | 二级 指标 | 建 设 标 准 | 分值 | 评价等级 | ||||
| A | B | C | D | E | ||||
| 1.0 | 0.8 | 0.6 | 0.4 | 0.2 | ||||
| 一、 课 程 开 发 10 分 | 1-1 课程 定位 | 1.课程符合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1分)2.公共基础课开足课时;专业技能课进行本课程开设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分析,并形成报告(1分)。3.课程定位和功能正确(1分)。 | 3 | |||||
| 1-2 课程 设计 | 1.开展市场调研,通过职业能力分析,形成人才培养度目标(1分)。2.依托行业企业,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1分)。3.改革传统课程学科本位知识体系,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模块化、项目化、综合课程(1分)。4.建立课程修订机制,定期对课程进行修订(1分)。 | 4 | ||||||
| 1-3 课程 方案 | 1.公共基础课严格执行国家教学大纲;专业技能课制定实施性教学大纲,包含课程标准、内容、课时分配、实施条件等。(2分)。2.制定科学健全的课程管理制度,教学文件和教学档案完整规范(1分)。 | 3 | ||||||
| 二、 课 程 内 容 25 分 | 2-1 内容 选取 | 与职业标准对接,符合学生实际。公共基础课内容应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专业技能课内容应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 10 | |||||
| 2-2 内容 组织 | 1.公共基础课具职业教育特色;专业技能课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工作任务(5分)。2.公共基础课注重综合活动;专业技能课教、学、做结合,理实一体,突出实践教学,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5分)。 | 10 | ||||||
| 2-3 表现 形式 | 1. 公共基础课和核心专业技能课教材应选用规划教材,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可采用地方教材或校本教材(3分)2.运用多种媒体或方式呈现教学资源,提倡构建立体化教材体系(2分)。 | 5 | ||||||
| 三、 课 程 实 施 25 分 | 3-1 教学 设计 | 1. 教学设计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及教学设备实际(2分)。2.操作性强,能指导具体的教学活动(2分)。3.重视学生在校学习和实际工作一致性,有针对性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及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2分)。4.设计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中的职业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分)。 | 8 | |||||
| 3-2 教学 方法 | 1.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采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2分)。2.公共基础课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专业技能课高度重视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强调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应用(2分)。3.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2分)。 | 6 | ||||||
| 3-3 教学 手段 | 加强多媒体辅助教学,专业技能课要广泛运用虚拟仿真教学技术,建立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训)等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取得实效(6分)。 | 6 | ||||||
| 3-4 课程 共享 | 1.建立课程网站,有效共享课程资源(3分)。2.提倡构建网络课程(2分)。 | 5 | ||||||
| 四、 师 资 队 伍 20 分 | 4-1 主讲 教师 | 1.课程负责人为本校专职教师,具有高级或中级教师职称,且近3年主讲此门课程不少于2轮。(2分);2.参加过省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培训(2分)。3.主讲教师近5年获得或指导学生获得过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奖项,或获得过省级及以上教学比赛奖项(2分)。4.执教能力强,教学效果好(4分)。 | 10 | |||||
| 4-2 教师 团队 | 1.精品课程教师团队整体素质较高,结构合理。公共基础课教师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专业技能课教师团队应具有“双师型”结构(3分)。2.教师团队参与和承担教育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成果显著(2分)。3.与企业联系密切,参与校企合作或相关专业技术服务项目,成效明显。落实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公共基础课教师也应有企业见习经历(3分)。3.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承担适当比例的课程教学任务,特别是主要的实践教学任务(2分)。 | 10 | ||||||
| 五、 实 践 条 件 10 分 | 5-1 校内 实训 条件 | 公共基础课实习实验条件专业好;技能课实训条件能够满足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教学的需要,设施、设备利用率、完好率高(6分)。 | 6 | |||||
| 5-2 校外实习环境 | 校外实训基地功能明确,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能够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 | 4 | ||||||
| 六、 课 程 评 价 10 分 | 6-1 教学 评价 | 校外专家(1分)、行业企业专家(2分)、校内督导评价(2分)结果优良。 | 5 | |||||
| 6-2 社会 评价 | 1. 企业对学生综合素质及综合职业能力评价好(2分)。2.课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能水平证书获取率达85%以上(2分)。3.学生参加相应技能竞赛获奖率高(1分)。 | 5 | ||||||
| 特色及支持 | 特色与创新 | 在课程整合、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以及师资培养、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等方面积极创新、形成特色。 | 10 | |||||
| 支持 | 学校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在教师培养、经费保障、设备支持、激励机制等方面有完备的制度和措施。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