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高层双排钢管外脚手架钢丝绳分段拉吊卸荷施工
2025-09-29 04:12:32 责编:小OO
文档
高层双排钢管外脚手架钢丝绳分段拉吊卸荷施工

【摘  要】高层落地式双排钢管外脚手架利用钢丝绳分段拉吊卸荷可保证架体整体稳定性,且当架体高度在70m以内时,效益明显。

【关键词】落地式;拉吊卸荷;稳定性;效益

1、引言

钢管脚手架各项性能优越,在建筑施工中广泛采用,其中落地式作为传统搭设方式,因操作简单,在结构与装修施工阶段可全封闭管理,做到了良好的围护作用,但随着架体的升高,材料的周转性能越差,占用时间越长,费用越高,且底部立杆受力越大,规范规定双排钢管脚手架允许搭设高度为50m,当架体高度超过时,工程实践中,通常采用吊、挂、挑等施工技术减重卸荷,以满足架体整体稳定性要求。

2、钢丝绳拉吊卸荷

①立杆

②纵向水平杆

③横向水平杆

④剪刀撑

⑤钢管护栏

⑥密目阻燃式安全网

⑦脚手板

⑧挡脚板

⑨钢吊环

○10钢丝绳,根据设计计算选取

○11索具螺旋扣

○12钢丝绳套环

○13钢丝绳

○14钢丝绳夹

○15连墙件,由紧固拉杆和钢管回顶两部分组成

拉吊式脚手架剖面图

钢丝绳具有高强度、高韧性的性质,作为一种柔性杆件,上拉预埋在结构内钢吊环,向下缆索大横杆、小横杆和立杆汇交点,中间以索具螺旋扣连接,内外排架各设1组,当索具螺旋旋紧至一定程度,钢丝绳轴向产生应力,将脚手架荷载传递给主体结构。架体上升一段便拉吊一段,以达到分段卸荷的目的。综合考虑成本、安全性,专家组建议30m以上架体分段卸荷,卸荷段间距选取4层。因架体在拉吊点处未断开,荷载分配不明确,受拉钢丝绳宜按其承载能力的一半分配上部荷载且不超过上部荷载的1/3,每拉吊段架体剩余荷载通过立杆向下传递。

以此为计算模型,按概率极限状态验算,重点验算底层立杆稳定性,当架体高度至70m时,钢丝绳拉吊卸荷仍可满足要求,同时采取以下构造措施,加强架体整体稳定性。

2.1 扫地杆

为避免或减少架体不均匀沉降,在立杆底部加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固定在距底座下皮200mm处,横向扫地杆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2.2连墙件

为保证脚手架成为一个稳固的结构,设置与主体结构连接的刚性连墙点,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与架体和结构立面垂直,不准向上倾斜,下倾角度不宜超过15°,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30cm。

2.3剪刀撑

在脚手架外侧全立面连续设置,斜杆与地面夹角宜在45°-60°范围,联系3根立杆,并与主杆和大、小横杆的交点连结,斜杆两端扣件与立杆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200mm,最下面的斜杆与立杆的连接点离地面不宜大于500mm,斜杆的搭接需满足规范规定要求。

2.4增设扣件

因单只扣件的抗滑承载力较小,且施工控制较难,尤其在拉吊层钢丝绳缆锁住节点的扣件受悬吊反向拉力作用,扣件容易滑动。施工中在节点上增加一个扣件顶托,加强立杆摩阻力和扣件的抗滑承载力。

3、施工过程控制

3.1施工准备

在施工前编制科学可行的施工方案,安排投入周转材料及相关机械设备,按规定验收合格后进场,合理配置持证架子工数量并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顺序及注意要点,夯实架体基础土方并浇筑混凝土垫层。

3.2搭设

双排架宜先立里排立杆,后立外排立杆,立杆下设垫板,垫板面积不小于0.09㎡,内外排立杆的连线与墙面垂直,用大横杆连接纵向排列的主杆,并与主杆互成90°,同一步大横杆四周交圈布置,在大横杆与立杆的交点处设置小横杆,与内、外排立杆连接,并与大横杆卡牢。立杆接长时,宜先立外排,后立内排。脚手架各杆相交伸出的端头,均大于100mm,以防止杆件滑脱。随时校正杆件垂直和水平偏差,避免偏差过大。

接头交错布置,两个相邻接头避免出现在同步同跨内,错开距离不小于500mm。

对接扣件安装时其开口向内以防进雨水,直角扣件安装时开口不得向下,以保证安全。装螺栓时应注意将根部放正并保持适当的拧紧程度,控制扭力在45-60n.m。

满挂全封闭式的密目安全网,用网绳绑扎在外立杆里侧。作业层脚手架立杆于0.9m处设防护栏杆,底部侧面设180mm高的挡脚板。

钢吊环使用一级钢,随主体结构施工时埋设,位置与纵向立杆同步对应,并尽量避开结构梁跨中最大弯矩处。

当预埋钢吊环层结构混凝土强度达到75%时拉设钢丝绳,进行卸荷施工,每根立杆均须拉吊钢丝绳,拉吊点为立杆与大横杆、小横杆交点处,底部由横杆兜紧,该处小横杆顶紧结构,并加垫背契。拉吊点距离钢吊环2、3步距,以使钢丝绳尽可能接近垂直状态,减少钢丝绳所受水平力,防止立杆与小横杆连接发生滑移引起立杆向里弯曲变形。使用索具螺旋旋紧,并测定大、小横杆的水平度,保证同排钢丝绳拉紧程度基本相同,避免受力不均匀。

钢丝绳绳夹按要求设置3个,间距为钢丝绳直径的6至8倍,卡鞍压住绳头,一溜顺扣而不得正反扣,松紧程度为把绳头压扁1/3以上,并设安全弯,最后一个绳夹离绳头的距离不小于150mm。

3.3验收、监控及维护

脚手架在搭设过程中,按规范规定要求检查验收,重点验收钢丝绳松紧情况及底部立杆的垂直度情况,合格后方可使用并继续搭设。

架体全部搭设完毕后,根据巡检制度,采取信息化管理,对脚手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监测,保证钢丝绳处于拉紧状态,注意维护,特别是脚手架垂直度偏差超过规范要求时,应及时采取加固措施。

3.4拆除

拆除架体前,全面检查待拆脚手架,划分作业区,周围设围栏或竖立警戒标志,地面设专人指挥,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

所有连墙杆等必须随脚手架同步拆除,不允许分段、分立面拆除,拆除高差不大于2步,卸荷钢丝绳也应随着脚手架的拆除而拆除,不得在拆除脚手架前将卸荷钢丝绳全部拆除。

4、效益分析

4.1安全效益

在原有刚性连墙件基础上,钢丝绳作为增加的柔性连墙件,加强了架体稳定性。

因搭设较简单,持续搭设,可有效保证施工期间的围护,对建筑物形成全封闭,减少了安全事故发生概率,满足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4.2工期效益

落地式脚手架随主体结构进度逐层向上搭设,搭设1层约需1至2天,相比悬挑脚手架型钢架设须待结构楼板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要求,钢丝绳拉吊卸荷不影响架体继续搭设,结构施工期间围护不受影响,可缩减结构施工工期。同时因架体全封闭,砌体结构也可提前穿插施工,为装修施工提供作业面。

落地式脚手架在外墙装修施工期间,作为装修脚手架,无需再次搭设,外装修可全面开工,有利于外墙装修工期的保证。

外墙完成装修后即可由上至下逐层拆除,塔吊配合倒运,拆除1层约需1天,当架体高度在70m以内时,拆除架体所需时间较短,有利于底层架体周边作业面的尽早开展。

4.3质量效益

钢丝绳分段拉吊,每段分配荷载较少,沿结构周边均匀分布,且楼层混凝土强度已达到75%以上,对主体结构产生的影响较小。

落地式脚手架仅在建筑结构外围预埋钢吊环及连墙件,无其它构件深入建筑物内,外围墙体可一次性完成施工,所需后补洞口较少,减少了外墙渗漏风险,有效地保证了质量。

4.4经济效益

与悬挑脚手架相比,落地式脚手架减少了型钢的投入及固定型钢所需预埋钢筋架,故所需人工量及机械配合台班也减少较多。套用现行定额进行测算,测算结果见下表。

通过对比发现,架体高度在70m以内时,采用落地式脚手架较为经济。当落地式脚手架高于70m时,所需周转材料较多,且占用时间较长,经济性较悬挑式脚手架差,不宜采用。

5、工程实例

中国十五冶金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广州番禺盛泰花园工程,外脚手架架体高度65m,采用落地式,利用钢丝绳分段拉吊卸荷,施工过程中架体稳定性良好,未出现安全事故,顺利完成了主体结构及外墙装饰施工任务,受到了甲方及监理单位的一致肯定。

另有南通五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连云港市某宾馆工程、广东省八建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广东湛江某商住楼工程等高层项目均采用钢丝绳拉吊卸荷,保证了架体稳定性,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6、结语

利用合理的计算模型计算,并通过效益分析,结合大量工程实践检验证明,落地式双排钢管外脚手架架体高度在70m以内时,选用钢丝绳分段拉吊卸荷,整体稳定性有保证,各项效益明显,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广泛采用。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手册编写组  建筑施工手册【k】.4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孔凡民(1985-),性别:男,籍贯:山东省菏泽市,工作单位: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学历:本科,职称:无,研究方向:xx

刘盛盛(1984-),性别:男,籍贯:湖北省黄石市,工作单位:广州珠江房地产开发中心有限公司,学历:本科,职称:无,研究方向:xx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