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木门制作、安装施工技术交底
2025-09-29 04:12:46 责编:小OO
文档
技 术 交 底                    

工程名称:XXXXXXXXXXXX建设单位:XXXXXXXXXXXX
监理单位:XXXXXXXXXXXX施工单位:XXXXXXXXXXX
交底部位:木门制作、安装施工交底日期:
交底人签字:接受人签字:
交底内容:

一 施工准备: 

1、 材料: 

(1)面层料:进场应检查饰面板厚度不小于3mm,颜色、花纹尽量相似,木纹流畅,薄厚--致。木饰线,实木收口规格、颜色、花纹尽量相似,不得有腐朽、疤节、劈裂、扭曲等缺陷,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基层料:应检查木龙骨(30*25木方)含水率不大于12%,薄夹板(5mm以下),厚夹板(9mm以上),不得有扭曲、裂缝、变色、脱胶(层),潮湿、表面凹凸等缺陷。应表面平整,薄厚一致,应符合材质要求。 

(3)辅料:铁钉、钉、码钉、蚊钉、合页、门锁、乳胶应满足使用及材质要求。 

2、  机具:

气泵、气带、T50、电园锯、曲线锯、压刨、角度锯、螺机1.3   

二、作业条件: 

1、 土建施工完毕并清理现场卫生。 

2、 施工现场水、电源齐备。 

3、 已弹好500mm线(或墙裙上部100mm处水平控制线)。 

4、装饰木门没计(或样板)经认可同意施工。    

5、必须经熟悉图纸,现场勘察、技术交底,材料及人员计划等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均已完成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施工材料及机具齐备。

三、质量要求

  

 符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的规定。

    

项目

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材料质量有材料产品合格证和检验报告
木材含水率木材含水率走符合要求
防火、防腐、防虫按规范和设计要求对木门进行防火、防腐、防虫处理
木节及虫眼结合处和安装配件处无木节和木塞
榫槽连接门扇连接符合设计规范规定要求

木门表面应洁净,不得有刨痕、锤印木门表面洁净,无刨痕、锤印
木门的割角、接缝应严密平整。门框、扇裁口应顺直,刨面应平整木门割角、接缝严密平整,门框、扇裁口顺直,刨面平整
木门窗上的槽、孔应边缘整齐,无毛刺木门槽、孔应边缘整齐,无毛刺
翘曲2
2
对角线长度框、扇2
表面平整度2
高度、宽度0;1
1;0
裁口、线条结合处高低差框、扇0.5
相邻棂子两端间距1
四、工艺流程: 

现场复尺--选料配料--制作--安装 

五、施工工艺: 

1、现场复尺:根据图纸尺寸对现场门套尺寸进行认真核对复尺,检查门套尺寸是否正确,作好的门套,平整、垂直和制作位置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检查后确定各种门扇制作尺寸并编号,将所需门扇根据编号按规格数量分项(全部)列出,填写分项材料加工明细表,及时上报于工程部。施工时如有变动,及时与营业部和设计部沟通作出确定,并及时填写《工程洽商记录》,以确保工程造价,设计要求,施工进度,材料供应正常运行。 

2、 选料、配料: 

    a.选料:应符合1.1要求。 

    b.配料:配料前应认真看懂图纸,领会工艺结构、规格、数量等技术要求,应先配长料、宽料,后配短料、窄料,禁止长料短用,好料乱用等浪费现象。首先对饰面板进行严格挑选,先将颜色、纹理相同(或近似)的面板分别码放,为保护面板不受污染,划伤等,应立即刷封固底漆两遍。待底漆干燥后,可进行划线裁料,划线时注意木纹方向,划出的线条必须清楚,划完后应进行校对,检查划线规格尺寸,数量是否准确,如有差别应立即纠正,并确认无误后可进行裁料。基层料可直接进行划线裁料,裁料后必须按分项材料加工明细表的名称部位、规格尺寸分别写在各自面板背面并编号,以便贴面时对号入位。 

3 、制作: 

    a.装饰门结构: 

    (1)木龙骨或厚夹板龙骨基层外贴五合板面层(混油门)。 

    (2)木龙骨或厚夹板龙骨三合板基层外贴饰面板(清漆门)。 

    (3)厚夹板(9mm以上)造型基层外贴饰面板和木饰线(清漆门)。 

    b.材料核对: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及分项材料加工明细表,对进场材料进行认真核对(对号入位),经核对无误后可进行基层制作。 

    c.基层制作: 

    (1)木龙骨或厚夹板龙骨基层: 

    ①刨料:为保证龙骨架制作质量,应用压刨将挑选好的30*25木方或厚夹板条刨料,刨料时应顺纹刨削,不要戗槎,刨削尺寸应满足制作要求,不要刨过量。 

    ②下料:下料工作技术性强,要精心操作,不能疏忽,否则会造成损失。根据复尺确定好的门扇制作尺寸(一般门扇龙骨架竖向为三根龙骨,间距均分,横向间距不大于300mm)减去四周收口木方厚度lOmm,为骨架(高*宽)下料净尺寸。下竖向三根长料时,两边为  高的净尺寸,中间一根为高的净尺寸减去上千两个龙骨厚度50mm。下横向短料时宽的尺寸减去两边龙骨厚度50mm(厚夹板龙骨按实际尺寸计算)。 

    ③开咬扣槽和变形缝:下料后将龙骨按尺寸分别整齐排放在平整的地面上,根据骨架尺寸,划出咬扣开槽位置中心线(也就是骨架交岔中心线),以中心线为准向两边均分量25mm划出开槽位置线,15mm深,用小电园锯将咬扣凹槽开出,并用偏铲修整。开出的咬扣凹槽应尺寸正确,深浅一致,平直方正,表面平整(骨架四边龙骨不用开槽)。为预防骨架变形(厚夹板龙骨除外),必须将龙骨双面错位锯15mm深的变形缝(俗称:断木筋,其中包括凹槽),其间距150mmm左右。所有横向龙骨应打①8-10孔2-3个,均在竖向龙骨之间,并错开吱扣及变形缝,门上、下边打①8-10孔3-4个,以便空气疏散流通,减少门变形。 

    ④拼装:开槽和变形缝完成后,即可进行骨架拼装,将凹槽龙骨互相咬合,并用1寸园钉或F30钉固定,再将四周龙骨用2寸园钉或T50钉固定(固定处应刷胶)。夹板龙骨四周辅加一层龙骨。拼装完成后应检查,规格尺寸是否正确,是否方正,表面是否平整,如有偏差及时修整。最后将龙骨中线全部引划在龙骨外面,以便封面板使用,并在安锁位置加钉300mm长90mm宽锁木,以便安锁时开锁孔。    

    (2)木龙骨或夹板龙骨三合板基层: 

    ①龙骨刨料、下料、开凹槽和变形缝,拼装工艺与(木龙骨或夹板龙骨基层)相关内容相同。 

    ②三合板基层:根据骨架制作尺寸,进行基层三合板下料,先划出外廓尺寸线,并加2-3mm的加工量以便修边之用。用靠尺或夹板原边与外廓线对齐平放,并左手压紧,右手握紧壁纸刀顺靠尺或夹板原边均速裁割。裁好后将龙骨架及三合板表面的灰尘、胶迹、颗粒等全部清理干净。清理后在龙骨架面上均匀刷胶,用J413码钉固定于龙骨架上,其钉距80-100mm(固定时先把龙骨中线引至    板面上,以便准确钉在龙骨上)。为保证面板及收口木方施工质量,对基层三夹板进行修边。修时将多余部分用锋利的刨子修好,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每次刨削要小,直到与龙骨架修合适为止,修好的边角应光滑顺直(最好用小螺机修边)。 

   (3)厚夹板造型基层:说明:厚夹板造型基层结构一般分三层组装,其制作分选料、配料、修边、基层组装四道工序,选料、配料参照2.2.2条内容,修边参照(木龙骨或夹板龙骨三夹板基层)中②三合板基层修边内容。 

   (4)基层组装:为预防基层变形,应将基板中间一层两面错位双向锯板厚1/2深的变形缝,其间距200mm左右(如两面造型面积较大时,三层基板均作变形缝处理),变形缝完成后将表面灰尘和颗粒等全部清理干净。然后按图纸尺寸进行组装,组装时将造型基板均匀刷白乳胶,用板厚2倍以上的钉固定,组装完成后应检查规格尺寸是否正确,是否方正,表面是否平整,如有偏差及时修正。 

    d. 面层镶贴制作: 

   (1)基层面清理:先将基层表面灰尘、胶迹、钉头和颗粒等全部清理干净,同时将饰面板背面的灰尘、颗粒等杂物清理干净。若留有灰尘、颗粘(较大)会出现粘贴不牢,大颗粒会把面板顶起,而产生鼓包等现象,会严重影响饰面效果,因此一定要认真清理干净基层表面及面板背面。 

   (2)刨掩:贴面板应将面板放在基层面上用铅笔准确划出两端短边外廓线,用刨子将多余部分刨削好,经对基层和面板清理干净后,将面板钉于基面上(其方法见(3)镶贴),用小螺机顺基层边角将多余部分进行修整,门套下部小螺机不到之处用扁铲(或刨刃),小心细致将肥边修好。若工地没有螺机可按下列方法进行修边,将面板放在基层面上用铅笔准确划出外廓线,用刨子将多余部分进行修边,修边的刨刃要锋利,用力要均匀,每次刨削量要小。修边时要非常严格细致,先两立面,后顶面,先短边,后长边,(预防缺口,毛刺,刨皮等现象),应随刨随与基层面比较,直到与基层板修合适为止,最后用砂纸和木方做成磨石形状的砂刨,轻轻刨磨两遍,修好的边角应光滑顺直。 

   (3)镶贴:粘贴前经对基层及面板的清理检查后,用刷子或滚筒将胶均匀涂刷在基面被粘处或饰面板背丽,用F15蚊钉由中间向两边固定,钉距不大于30mm,固定时用手在饰面板上压按,使面板紧紧地粘贴在基面上,对变形较大的面板采用压条固定,粘贴后马上用干净棉丝或布将挤出胶液擦干净。 

   (4)木饰收口:木饰收口施工前,应对木线和收口实木条进行挑选,应注意木线色泽一致,薄厚均匀,光滑无坑,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对疤裂,腐朽,扭曲部分应剔除。同时检查收口部位基面是否牢固,边角处是否光滑顺直,并检查其原因进行加固修正,需对接时,对口位置要避开人的视平线或置于室内不明显位置对接。安装时饰线背面和基面要均匀刷白乳胶,用直钉顺木纹方向固定,钉距80-100mm,木楔处每处1-2直钉。固定饰线应注意装修效果,水平位置高度小于1.6m时,钉钉位置应在饰线偏下部,高度大于1.7m时钉位应在饰线偏上部(并钉在园弧1/4处),钉位尽量避开视线。饰线拼接应割成45°角,不准错位和离缝,拼口处光滑顺直。圆弧收口时,背面开出一定间隔深度的槽,其槽深和间隔随园弧半径变化而确定,槽深间隔必须均匀,槽深不应大于木线厚度的2/5,间距不小于5mm。收口时应随时清理胶液,不得留胶渍,做好的收口线应保证连贯、规整、协调。 

   (5)加压:门扇经检查方正、平整后,平放在平台上,摆放整齐,然后压上重物夏季3-4天,冬季4-6天

4 门扇安装    

    a.先确定安装门扇所用五金件型号和安装位置。对开门的裁口方向一般应以开启方向的左扇为盖口扇。检查门套各部位尺寸是否与门扇尺寸吻合。 

    b.将门扇靠在门套上划出相应尺寸线,若门扇较大,则应根据门套尺寸    将其部分刨去,第一次修刨后的门扇应以能塞入口内为宜,塞好后用木楔顶住临时固定,按门扇与留缝的宽度合适后,划第二次修刨线,进行第二次修刨,缝隙尺寸合格后,标出合页槽的位置(在距门扇上下两端让开门扇高度尺寸的1/10处,往里量出合页长度),同时应注意门套与门扇安装平整。 

    c.剔开合页槽,首先应注意门及门套都要剔合页槽,决不能单开槽,以槽的深度来调整门扇安装后与门套的平整,剔开合页槽时应留线,不应开的过大,用事先作好的安装合页模卡,固定在合页的位置上,用小螺机开槽,开好的槽应边角顺直方正,槽底平整合适。安装合页应先拧一枚螺丝,然后关上门检查缝隙是否合适、平整,开关是否灵活,无问题后方可将螺丝全部拧上,木螺丝应钉入全长1/3拧入2/3,如门套木质较硬时,为避免劈裂和拧断螺丝,应先打孔、孔径为木螺丝的0.9倍,孔深为螺丝长的2/3。安装后的合页必须与开槽平齐紧密,不得不平或有宽缝。 

    d.安装对开门扇时,应将门扇宽度用尺量好,再确定中缝裁口深度。如采用企口锁时对口缝的裁口深度和裁口方向应满足安锁要求,然后将四周修刨到准确尺寸为止。 

    e.五金件安装应按图纸设计要求,不得遗漏,一般门锁、碰珠、拉手等距地高度950-1000mm插销应装在拉手下面。门扇开启时易碰墙面,为固定门扇应安装门吸使其定位,对有特殊要求者应安装闭门器,其安装方法参考产品说明书进行安装,安装后应端正,平整、牢固,螺帽必须平卧在铁件窝内,和铁件在同一平面上。 

六.    成品保护: 

1   半成品及材料应按品种、规格分层搁置,妥善存放,存放处应自然通风,并加防潮和防水措施。 

2   配料(下料)应在操作台上进行,不得在没有保护措施的地面上操作。 

3   操作时窗台板及其它平面面板上应铺垫保护层。 

4   所有而层材料应在使用前刷封固底漆两遍,以防干裂,污损。 

5   操作时应注意门窗洞口阳角,  已做好的墙面碰坏或污染,应采取钉保护条,遮档等保护措施。 

七.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   门扇不平整、方正:主要是基层龙骨架和基层夹板没有作好变形缝处理,基层龙骨架咬扣及拼装施工不认真造成,应认真按工艺要求施工。 

2   面板纹理错乱,颜色不均,边角不直,接缝不严及接缝污斑,主要是配料时面板选料不认真,施工时基层和面板没有认真修边,粘贴面板没有及时清胶和清胶不干净造成,应认真按工艺要求进行配料和施工。 

3   木线收口高低不平、劈裂、割角不方,接头不严,不通顺,主要是选料及施工时,没有严格按工艺要求检查木线规格、颜色、材质是否符合设计及规定要求,应按工艺要求认真进行选料和收口工艺施工。 

4   门套与门扇缝隙不匀,安装松动:主要是门扇安装时没有认真刨掩,拧螺丝没有按工艺要求做。应按工艺要求严格施工。 

5   五金件表面损伤:主要是五金件安装时,使用工具不当,将表面划伤。安装时应轻稳操作。 
参加单位

及人员

(参加的所有人员签字)注册建造师(项目经理):(签字)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