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琥珀》说课稿
2025-09-29 04:12:45 责编:小OO
文档
《琥珀》说课稿

【说教材】

《琥珀》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科技主题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属于科普小品,从琥珀的形成过程、被发现过程、科学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全文语言生动易懂,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感受生命的突变和渐变,还能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想象的准确以及体会作者推测琥珀形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说教学目标 】

根据教材及课文的特点,以及小学四年级学生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确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琥珀是怎么形成的。 

2.体会科学小品的特点,分辨真实的描写和想象的描写。 

3.继续练习画情节曲线。 

【说教学重难点 】 

1.本文是一篇科普类文章,因此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则成为了本堂课的重点。  

2.虽然四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仍然不成熟,较难区分真实的场景和想象的场景,因此我将本课的难点确定为:体会科学小品的特点,分辨真实的描写和想象的描写。

【说教法学法】

1.《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结合学生的阅读实际,本堂课我主要采取两种教学方法:朗读法和小组讨论法。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引导学生理解文意,达到以读促悟;通过小组讨论法给学生创造各抒己见的表达机会,发展学生的交流、合作以及思维能力。并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乐于学、勤于思。  

2.在学法上,《语文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之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学习能力和性增强,且有较强的表现欲望,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等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让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课伊始,我将播放琥珀视频,通过这种直观的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了解了琥珀的特点的同时引入新课:琥珀(板书)。  

2.并设置悬念:琥珀里面有一个小动物并不稀奇,而最稀奇的是在这块琥珀里同时存在着两个小动物,还有挣扎过的痕迹,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由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小组合作,研读课文  

为了突破课文的重难点,我主要设计了这样几个思考问题:一是画出课文的情节曲线图;二是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三是课文哪些部分描写了真实的场景,哪些部分描述了想象的情景?四是从“我的视角”中丁丁的话引导学生从生命的角度认识这颗琥珀。学生围绕以上几个思考题展开自读,然后小组讨论和交流,最后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1.画出课文的情节曲线图  学生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画出课文的情节曲线图。每个小组派出两名代表上台演示,一名同学画图,另一名讲解。通过画情节曲线图,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理解文意。 

2.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在自读、讨论后,请小组代表发表观点,教师要将学生的答案板书在黑板上,并请其他组的同学判断:哪些是形成琥珀的必要条件,哪些不是。(板书:松树在高温下分泌松脂;松脂被掩埋并阻止被分解;需要很长时间变成化石)  

3.课文哪些部分描写了真实的场景,哪些部分描述了想象的情景?  

(1)当学生说出渔民和儿子在海边发现琥珀是真实的描述后,或者说出前面两只小虫被松脂淹没的过程是想象的情景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可提示学生列表,对照前后两部分,从而更加清晰地分辨真实和想象,例如琥珀里面有苍蝇和蜘蛛,苍蝇是蜘蛛的猎物,可推知当时的蜘蛛正准备猎食苍蝇,还没吃到。  

(2)在学生交流了所列的表之后,我会进行小结:想象部分虽然写的是主观活动,但是不是胡编乱造,而是以真实存在为依据的。我会举例说明:如可以想象得到父母得知自己考了好成绩后会怎样。  

4.从生命的角度认识这颗琥珀  

(1)先请学生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以读促悟,体会时间的漫长和飞逝,以及没人关注的两只小虫留下来了,变得很珍贵、很有价值,再请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教师小结:生和死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生命的价值也不是靠寿命的长短能衡量的。  

整个环节都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自读、小组讨论交流和汇报,并把评价与竞赛游戏相结合,根据小组之间的评价进行加分,不仅创设了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更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