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宿新市徐公店优质教案
2025-09-29 04:14:28 责编:小OO
文档
宿新市徐公店优质教案

【篇一:《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人教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设计

【篇二: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宿新市徐公店》

 铁岭中心校李宗瑞

 教材分析:

 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所作。题目由一个动词“宿”与一个地点“新市徐公店”组成。“宿”为住宿之意;“新市”是今湖南攸县;“徐公店”指姓徐的人开的店。题目的意思是诗人在客店住宿时看到的景色。古诗中用这种方式命题的有很多,如我们熟悉的李白的《夜宿山寺》,孟浩然的《宿建得江》,六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等等,都是在写住宿某地的所见所闻。

 教学理念:《宿新市徐公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之作。诗中描写的是春末夏初诗人在店内所看到的儿童嬉戏的天真活泼,以及菜花开放、遍地金黄、彩蝶飞舞的自然景色。在诗人的笔下,有动有静,人景交融,是著名的田园佳作。本诗的重点和难点是: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要求:

 1、学会两个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一、导入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 春景的古诗?(学生汇报,《咏柳》、《绝句》、《春晓》)

 师:这些古诗都从很多方面写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个美丽。今天,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板书课题,师读课题)

 师:宿--住宿,  新市:地名

 公: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徐公,是姓徐的男人开的店题目的意思在新市姓徐的 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齐读课题

 2、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师:是的,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别有风趣。

 那么,杨万里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二、赏读古诗

 1、学古诗之前,同学们能不能给自己提些要求,你觉得应该学些什么内容?(学生汇报)师总结,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弄清不懂的词语,能背诵古诗。

 2、自主学习,课件显示《宿新市徐公店》全诗内容

师:自由朗读古诗,圈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把古诗读熟。

 3、谁能叫出这些字宝宝、词宝宝的名字。他叫对了,就请全班同学齐读。(出示课件:“花、”为红色,指名领读,课件2:“篱落、疏疏、急走、黄蝶、菜花”,指名领读、齐读)

 4、再读,要求正确流利的朗读

 师:和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的好

 三、赏析古诗,有感情的朗读

 1、课件第一、二句闪烁,谁愿意来读一读前两句, 师:谁能试着来说一说这两句话中的词语是什么意思(学生汇报)师补充: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未成阴--还没有成为树阴。

 谁能来说说这两句诗写的是什么的意思?(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深远的小路,数头的花已经落了,树叶不是很茂盛,所以还没有形成树阴)

 读了这两行诗,你眼前仿佛出现什么景象?课件显出春末初夏图,这给你怎样的感受?课件显出“静”。

 你觉得怎样读能显出它的幽静?(学生回答,师范读),请你根据老师的停顿画出节奏,(出示课件节奏)请你们也试着读一读(小组比赛读,男女生竞赛读,指名读,生评价)

 2、课件第三、四句闪烁,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学习后两句

(出示幻灯片)这两句诗讲的是什么?读了这两行诗,你眼前又出现怎样的景象?划分节奏

 3、学生汇报学习方式和收获,不足之处教师补充(孩子们使劲的追赶黄色的蝴蝶,飞到菜花当中怎么也找不到了。)其他小组评价

 4、提问:寻,寻找的意思,为什么说寻找还无处寻?(黄色的蝴蝶飞入黄色的菜花中,颜色差不多)

 5、这两句写了儿童捕捉蝴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喜爱的心情。汇报划分的节奏,再请这些同学读一读。

 三、创新练习

 (一)1、我说诗意,你对诗句(同桌练习)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的欣赏古诗(出示课件,显示诗文和景色图,欣赏配乐朗读。你眼前仿佛出现什么景色?)学生汇报(几个孩子在丽日当空,花香扑鼻的大好春光中,正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蝴蝶飞入了菜花中,只听到了孩子们的嬉笑声、欢呼声、失望的叹息声……)

 3、在打开课件中的音乐,学生配乐朗读。

 (二)1、这首诗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情意盎然,充满童趣。如果我们把这首诗画下来,要画哪些景物?(篱笆、小路、儿童、黄蝶、菜花)

 2、在这些景物中,要用上哪些颜色?(绿、黄)

3、学生动手绘画

 4、评析学生作品(实物投影打出)

 四、课外延伸

 按这首诗的三、四句的意思进行改写,描写捕蝶这一场面,写时要注意动的描写,发挥想象。题目为《捕蝶》。

 今天这堂课(指板书)同学们学会了读诗读会了诗,还朗读好了诗,并且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给古诗配上美丽的图画,你们学得真好。让我们一起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篇牢记在心吧。配乐集体朗读古诗。下课。

【篇三: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2.抓住字眼,理解诗句

 3.通过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 导入课题

 1.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生欣赏,说说这幅画描写的时间、地点和景物

 2.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田园风光和乡村儿童的古诗.师板书课题,《宿新市徐公店》。

 二检查预习情况

 1, 出示生字词认读

 2, 把诗读正确、流利、读出停顿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出,语意兼得

 一、解诗题

宿:过夜

 新市:地名,今湖南省攸县北。

 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客店

 题目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二、知诗人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自号诚斋野客,吉水南溪(今吉水县黄桥乡湴塘村)人。历任太常丞兼礼部右侍郎、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左司郎兼太子侍读,官至宝谟阁学士。他是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南宋四大家”。  三抓字眼,明诗意

  1.“篱落疏疏一径深”,理解“篱落”、“疏疏”、“径”、“深”。这一句描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第二句的意思

 3.“树头花落未成阴”,理解“未”、“阴”。这一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从哪看出来。

 4.“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理解“急走”、“处”、“寻”

 5.第三第四句讲的是什么意思呢?

 6.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二、 入诗境,悟诗情

 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了哪些景物?

2.后两句写儿童的活动,写了儿童在哪里做什么?

 3.对比两句诗的写法,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

 4.这样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什么呢?请大家欣赏一段宿新市徐公店的图画,看完后说说你的感受。

 5.《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代诗人。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 )季节,()和儿童们在菜园里(  )的生动画面,抒发了诗人对(  )的赞美和对( )的喜爱之情 。

 环节三、总结____积累拓展 ,读写训练

 一、再读感悟,读出韵律、抑扬顿挫。

 1.齐读;

 2.男生读单句,女生读双句;

 3.分组读,每组读一句;

 4.全班齐读;

 5.试背。

 二、欣赏描写春天的古诗

 《咏柳》、《春晓》、《江南春》、《游园不值》、

 三、 课外作业

 1. 背诵、默写古诗。

 2.根据《宿新市徐公店》的诗意,(1)画一幅暮春图,涂上颜色,比比谁画得最好。(2) 把它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任选一题)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