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14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全套复习提纲二
2025-09-29 04:14:35 责编:小OO
文档
2014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全套复习提纲二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各种选举方式的特点

民主选举的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含义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先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产生上一级代表机关的代表或领导成员的方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

优点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组织和技术工作难度不大,且选举成本较低。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通过演讲、答辩等竞选方式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

缺点在选民人数众多的情况下,直接选举的组织和技术工作都有相当大的难度,且选举成本较高。由于间接选举是由选民选举产生的代表进行投票,致使选民与当选者之间的联系受到一定的阻隔,影响了选愿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选民的自由选择,选民可能误认为将要当选者已事先“内定”,因而积极性受到影响。如果对候选人竞选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

适用范围适用于县及县级以下的的选举,城市的居委会,农村的村委会选举。县级以上的各级、乡以上各级的组成人员的选举。等额选举在极少数情况下使用。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一律实行差额选举。

2、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

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是社会经济制度、选民的文化素养和物质生活条件。因此选举方式的选择要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从国家性质角度看,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用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角度看,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3、珍惜自己的选举权

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即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选民要珍惜手中的选举权。选民要增强公识、主人翁意识,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选民要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的基础上,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选出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人。

4、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民主决策的方式内容具体方式依据意义

社情反映制度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是正确决策最重要的信息资源。有利于拓宽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专家咨询制度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论证会、座谈会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需要利用到专家的专业知识。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社会公示制度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公民在真正了解决策的有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公示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社会听证制度对同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民在听证会上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听证会帮助决策机关发现问题,修正问题的有效形式。听证的目的就是为了决策利民。

5、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从决策者的角度看,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的片面性。从公民的角度看,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

6、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村民和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的内容:①广大村民和居民直接选举村委会干部和居委会干部,这是村民和居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和居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②广大村民和居民通过村民会议、居民会议参与本村、本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③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以规范村民和村干部的行为,用民主的办法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④广大村民和居民创造了村务和社区事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委会和居委会干部、村委会和居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使村民和居民自治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7、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我国基层民主的形式有农村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县乡两级换届选举等。

发展基层民主,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8、民主监督的渠道和方式

民主监督的方式信访举报制度联系群众制度监督制度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内容通过给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向有关人员当面指出的方式反映自己的意见,提出批评、建议。将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形成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

具体方式信函、电话、手机短信、当面指出等。的议案和质询。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图书。听证会、测评、网络。

意义信访举报制度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联系群众制度使公民监督权得以真正落实,得到切实的保障。监督制度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在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公民直接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渠道。

9、公民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公民要敢于同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公民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照规则和程序办事。公民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公民不得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国家机关的正常工作,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10、公民积极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能否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决定着我们能否真正地享受民主生活。有序的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就在于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否坚持党的领导。

公民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不断改善公共管理,创建文明祥和的新社区;有力促进机关的廉政建设。

文章来源:中公青海教师考试网 (http://qh.zgjsks.com/)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