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语文课堂导入的设计
2025-09-29 04:46:18 责编:小OO
文档
语文课堂导入的设计

作者:赵红芳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中》2013年第03期

        【摘要】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联系新旧知识的桥梁,更重要的是好的导入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地融入课堂,轻松地走进作品,实现与文本的对话,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课堂导入 教学设计 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2013)03-0067-01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同样适合。如果把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比作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那么导语就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好的开场白能提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身临其境身入其境,让自己和作品的人、物、景、情相融合,产生心灵的共鸣,这样学生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会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整个教学活动就会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含蓄的导语,要舍得在导语上下功夫。本人就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法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激情式导入语重在感染,以情动人,以景引人。它是利用感情共鸣的心理机制,使学生像演员入戏一样进入角色,与课文中的事和物息息相通,最后通过道德和情感的融合所产生的内驱力来达到教学目的。

        例如,教学《天山景物记》时,有位老师这样导入:同学们,你们可曾游过一些祖国的名山大川,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你们当中谁又曾到过那美丽富饶的天山呢?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你们是否向往饱览一下天山那美丽的景色和富饶的物产呢?那就让我们随同碧野一起走进天山去看一看吧!学生的情弦被拨动,脑中充满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顿时兴意盎然。

        二、播放歌曲导入法

        音乐自古以来就有教化的作用,能陶冶人的情操。学生都喜欢唱歌,也喜欢听歌,那优美的旋律,饱含真情的歌词,能给人以享受,也会让人共鸣,因此我会结合语文课文内容插入一些动听的音乐,让学生在欣赏中陶醉,提起对课文兴趣,进行与文本的对话。

        例如,在教学《合欢树》一文时,先播放歌曲《母亲》,让学生在阅读之前已酝酿情绪,从生活的点滴中再次感受母亲的伟大,母爱的无私,接着引导学生要爱自己的母亲,要懂得感恩,不要有“子欲养而亲不待”悔恨,学生在不自觉中走进了史铁生,感受他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

        三、故事吸引导入法

        多年教学发现,课堂中提到课外的内容,学生的兴趣很浓,兴致很高,针对学生爱听奇闻轶事的特点,导课时引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趣闻。讲述时,语言要形象生动,表情可适当夸张,这样更能让学生兴致勃勃地进入学习状态,然后教师话锋一转引到课文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教师在讲《拿来主义》时,这样介绍“天津有位作家叫冯骥才,他访问法国时,在一次欢乐宴上,外国的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成功。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这时学生就知道“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于是便乘机导入课文的学习。

        引用的故事应简洁生动,不能拖泥带水,而且要融知识性、趣味性、启迪性于一炉,这样才能对学生形成巨大的吸引力,使以下的课堂教学顺利完成。

        四、设置悬念导入法

        利用悬念切入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度,这样学生的思维从一开始就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理想状态。巧妙而适度地创设悬念,可使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从而进入良好的学习情境。

        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时,我抓住美丽一词,让学生谈自己见过的美丽事物,“花儿的美丽,让人赏心悦目;蓝天白云美丽,让人心旷神怡;险峻山峰美丽,让人肃然起敬;人的美丽,面目清秀,五官端正,人见人爱。”师点评:这些都是外在的美,随着时间的流逝,美丽的事物可能会逐渐黯然失色,但有一种美丽,即使是跨越百年之久,却依然散发着它迷人的魅力。这是怎样的一种美丽?为什么这种美丽能跨越百年?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文寻找答案。

        五、直接析题导入法

        课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读者接触文章的第一步。新颖别致的标题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含蓄、隽永的题目又会引起学生对作品的深思。标题导入,就是从课文标题入手,通过对其解释分析,直接导入新课。

        在讲《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时,我直接介绍这是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用古诗引题蕴藉、含蓄,引人入胜,课题内涵丰富,提供了三点信息:①产地:南州,泛指我国南方。②成熟期:六月。③鲜果色彩:丹(红色)。以《南州六月荔枝丹》为题,突出荔枝生态的主要特点、产地、成熟期、颜色,充满诗情画意,而引古诗为题与全篇广泛引证的风格统一。

        以简洁语言直接对标题作解释,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确文章描写的对象、重点、难点,直接导入教学内容,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既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除上述五例外,还有问题导入、图示导入、对比导入、复习导入等,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无论如何设计,都应与课文内容相联,为文章重难点服务。总之,一名好的语文老师要认真钻研课标,深刻体会当前教学的指导思想,精心设计导入,充分发挥导入的“导火线”“催化剂”的作用,同时,还要明确,应将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处理好,使之成为一个紧凑的有机的统一体,课堂教学才能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薛红《浅谈语文课堂的导入技巧》 《现代阅读》2011.10

        [2]李阳《中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浅谈》 《新课程》(下)2012.4

        [3]牛志平《巧设导語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甘肃教育》 2006.24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