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混凝土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及工艺
2025-09-29 04:45:07 责编:小OO
文档
混凝土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及工艺 

一、混凝土主要技术指标是28天强度合格率为100%。

二、混凝土的各种性能

(一)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为了提高和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在混凝土中添加了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

(二)混凝土硬化后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混凝土的强度有立方体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等。

(三)抗压强度是评定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主要有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等。抗压强度检测龄期是28天。

(四)混凝土耐久性指混凝土在实际使用条件下抵抗各种破坏因素作用,长期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混凝土抗渗性能等级:P6、P8、P10、P12。

 混凝土抗冻性能等级:F50、F100、F150、F200、F250。

 混凝土抗侵蚀性通过电通量法和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法进行检测。

三、混凝土工艺

 原材料进厂

 (一)所有原材料进厂时,材料员对原材料进行称重,填写进厂送货单,并通知试验员验收取样。

 (二)粉料进厂时,应按不同厂家、不同品种分别存储在专用仓罐内,做好明显标识,严防混装,并应防止受潮,及时上锁。砂石进厂时根据标识分类堆放,严防有混料现象。

(三)取样批次有以下要求

1、水泥取样批量:按同一生产厂家生产的同期、同品种、同强度等级,以一次进厂的同一出厂编号的水泥500吨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得少于一次。

2、砂石取样批量:同一产地、同一规格、同一进厂时间,每600吨为一验收批,不足600吨亦为一验收批。

3、外加剂取样批量:同品种外加剂每一编号为50吨;不足50吨的,可按一个验收批量计;同一编号的产品应混合均匀。

4、矿物掺合料取样批量:粉煤灰以连续供应商的200吨相同等级的粉煤灰为一批;磨细矿渣粉按同级别、同一出厂编号以200吨为一个取样单位。

5、粉料留样数量不低于3kg,留样时间为不少于3个月,外加剂数量1.5kg,留样时间不少于6个月。所有留样粉料及外加剂由专人验收、保管、发放、登记,入库时分类保管,设明显标牌,不得混放。液体外加剂在使用时必须配备搅拌装置使液体浓度均匀,同时不得混入杂物和遭受污染。

(四)原材料检验项目

水泥:3d和28d抗折、抗压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 

粉煤灰:细度、烧失量、需水量比、安定性。

矿粉:比表面积、烧失量、流动度比、活性指数。

砂:筛分析、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

石:筛分析、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含量、压碎指标值。

外加剂:抗压强度比、减水率、泌水率、坍落度经时变化、收缩率比

生产计量秤自检

 (一)生产原材料配料秤要定期进行检定、校准每月至少对搅拌机计量秤质检一次。校验加载最大值不能低于额定荷载的80%或者生产所需最大称量,配料秤静态计量允许偏差±1%以内。

(二)为保证混凝土质量和搅拌机配料秤的精确度,配料秤首次使用、停用超过一个月、出现异常情况、维修后再次使用,生产大方量混凝土前应进行校准。

(三)生产过程中采用对罐车过磅方式验证混凝土容重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方量是否超方或亏方,再次验证生产计量的准确性。出现异常的情况立即暂停机组生产,查找原因,及时处理。

混凝土生产

(一)混凝土生产之前做好生产设备的日常检查、维修保养工作,保证计量、传感、电控、气压等系统稳定,检查无误后启动搅拌机进行空运转操作,确保搅拌机正常工作。

(二)生产操作员根据调度任务单执行操作。质检员在ERP系统中执行生产配比,以填写上料的形式通知装载车司机上料。中控操作员启动生产设备,核实配比后,先把骨料和粉料通过计量秤称重投放到中间仓,将外加剂先放入水中,再将其它原材料一起进入搅拌机,按规定的搅拌时间进行搅拌。C30及以下混凝土搅拌时间为30S,C35-C45混凝土搅拌时间为40S,C50-C60混凝土搅拌时间为50S。搅拌后投放到混凝土罐车。将混凝土放入罐车之前,对罐车进行倒转罐检查,防止罐内有剩余水或杂物影响混凝土质量。

混凝土出厂检验

(一)混凝土出机后,质检员要先目测混凝土和易性状态。开盘第一车混凝土必需进行取样检测,检测混凝土坍落度要满足设计、施工要求。

(二)混凝土强度检验取样试块制作组数为每天同标号同浇筑部位混凝土至少留制一组3天、7天、28天试块、备用及工地试块;生产量在1000方以内时(包括1000立方),应以每100立方留一组标养试块,不足100 立方,按100 立方做,生产量超过1000立方时,应以每200立方留一组标养试块。

(三)混凝土生产时可根据需要制作不同龄期的试件,作为质量控制依据,制作试件时要标明试件编号、强度等级、制作日期等。

(四)将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到试验为止。标准养护条件20±1℃、相对湿度大于95%。或放在温度为20±1℃的不流动的饱和的Ca(OH)2溶液中养护。

 混凝土运输

(一)运输混凝土使用的专用搅拌车到达浇筑施工现场,卸料前应快速转动2分钟,使混凝土拌合物不分层,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并保证施工所需要的塌落度。                                       

(二)混凝土自搅拌机卸出到运输车开始卸料为止,宜控制在1.5h内完成,若时间过长会影响混凝土质量。

(三)为确保混凝土浇筑时的塌落度,若出现搅拌运输车在工地停留时间过长,塌落度不宜泵送时,可在卸料前加入适量外加剂,并用适量水稀释,搅拌运输车快速搅拌1-2分钟,以满足泵送施工要求。

(四)预拌混凝土的运输频率应保证浇筑施工现场的连续性,并应符合合同规定。

 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及要求

(一)施工单位使用预拌混凝土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工程特点、现场条件、气候等具体实际情况,组织实施。

(二)泵送混凝土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现场拖泵输送时,输送管线宜直,转弯宜缓,接头应严密,固定应可靠,如管道向下倾斜,应防止混入空气产生阻塞。

2、泵送前应先用适量的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润滑输送管内壁。

3、泵送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暂停时,应每隔5-10min开一次,若停止较长时间再泵送时,应逆向运转一至两个行程,然后顺向泵送,预计泵送间歇时间超过45min或当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时,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它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防止堵泵,确保泵送畅通。

4、在泵送过程中,料斗内应具有足够的混凝土,以防止吸入空气产生阻塞。

(三)混凝土浇筑施工

1、在地基或垫层上浇筑混凝土时,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水措施。对干燥的非粘性土,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石,应用水清洗,使其表面不得留有积水。

2、对模板及其支撑、钢筋和预埋件必须进行检验,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及施工规程要求后方能浇筑混凝土。

3、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应清理干净;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予堵严;对木模板、砖胎模就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4、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宜超过2m。对于高强泵送混凝土,倾落的自由高度可增加到3m。当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使混凝土下落。

5、在浇筑竖向结构时不得向模板内侧面直冲布料,也不得直冲钢筋骨架。浇筑混凝土时应先在底部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公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

6、在浇筑水平结构混凝土时,不得在同一处连续布料,应在2-3m内水平移动布料,浇筑分层厚度,不得大于0.5m。

7、在降雨雪时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当需浇筑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质量。

8、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尽可能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9、浇筑柱梁不同等级混凝土相连接时,接缝应设置在低强度等级的构件中,并离开高强度等级一段距离。浇筑施工时可沿预定接缝位置,设置固定的筛网(孔径5×5mm),他浇高强度,后浇低强度,也可沿预定的接缝位置设置隔板,随着两侧混凝土浇入逐渐提升隔板,并同时将混凝土振捣密实。

混凝土振捣及自然养护

 (一)基础底板混凝土振捣时,既不要漏振、欠振,也不要过振,振捣时间宜为10-15s。板面振实刮平后要用木抹子搓压,并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有抗渗要求时,更要加强搓压表面,混凝土终凝前,要增加压面遍数,终凝后在薄膜上浇水养护,消除板面裂缝。

(二)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应合理分段分层进行,使混凝土沿高度均匀上升,并尽量避开高温开气,尽量在夜间施工浇筑,应将混凝土入模温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在28℃左右。混凝土浇筑达到设计标高,经过1-2h,即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消除混凝土塑性沉缩裂缝。二次振捣后应进得搓压,并在混凝土面上覆盖塑料薄膜和草袋,防止表面早期失水,出现干缩裂缝。

(三)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及时覆盖和浇水,加强保温和保温的养护,通过监测温度指导保温材料的覆盖和拆除。混凝土内部与表层的温差以及表层与大气的温差小于20℃,温度陡降不应超过10℃。

(四)现浇混凝土楼板在表面振捣搓平后,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接缝处需搭盖严密,混凝土初凝前,要进行二次搓压表面,发防止产生收缩裂缝。终凝后继续绕水养护不少于7d。

(五)对于箱形基础,平面尺寸过大时,应设变形缝或后浇带,地下室外墙应增设暗梁等抗裂钢筋,加强养护。拆模后及时回填土,以免混凝土墙长期暴露,受气候影响使混凝土收缩裂缝扩展。

(六)框架柱应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时间宜为5-10s,不要过振,以免混凝土中的石子下沉,砂浆上浮。框架应采用斜面推进浇筑,用插入式振捣棒轻插快拔,避免欠振、过振。振捣抹平后及时保温养护7-14d。

(七)现浇框架柱、剪力墙、筒体等结构拆模后,应悬挂麻袋片浇水养护7昼夜,对不便浇水或使用塑料薄膜养护的结构,可在混凝土表面喷洒或涂刷养护剂,对混凝土进行保温养护。高强度混凝土柱子拆模后,在柱子外围应用塑料布缠裹严密,保持塑膜内有凝结水。

 (八)要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特别是遇到气候干燥、风大、炎热夏季水分蒸发过快时,应在浇筑完毕12h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浇水养护,当混凝土表面不宜覆盖时,应刷养护剂,防止混凝土内部分水分蒸发,养护时间7-14d。

 (九)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十)冬期施工严格按《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2011的有关规定执行。

西安市市政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

试验室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