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医药师承教育经典学习心得-卓龙1
2025-09-29 04:44:22 责编:小OO
文档
尤溪县中医医院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经典学习心得

起止时间: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继承人卓龙指导老师吴锡琨
著作名称、读书篇数:

《金匮要略方论》

心得体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 、有分析、可附页)

《金匮要略方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是仲景创造辨证理论的代表作。古今医家对此书推崇备至,称之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书名“金匮”,言其重要和珍贵之意,“要略”,言其简明扼要之意,表明本书内容精要,价值珍贵,应当慎重保藏和应用。通过二年级下学期对《金匮要略方论》的学习,我感触颇多:  

 一、仲景,神人也!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应该说积累下来了不是文化瑰宝,在传统文化中,一直闪着耀眼光芒的一颗明星,那就是“中医”。中医四大经典中,两本是仲景所著,仲景不是神人是什么?   

二、人与自然  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中这样写道:“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一方面,自然界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同时也存在致病因素可使人发病。  

三、治未病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中医闪烁的一点就是治未病,不仅是要未病防变,还要已病防传,一脏有病课传变他脏,调治未病之脏,这样才能防止疾病蔓延,促使机体功能恢复。

四、上下之病治其中 如: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甘草干姜汤方: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炮)  此病属于虚寒肺痿仲景巧妙的运用仅仅两味药,炙甘草甘温补中益气,干姜辛温温复脾肺之阳。两药辛甘合化,重在温中焦之阳以暖肺,因肺为气之主,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中阳振,肺课温,寒课消,实乃培土生金之意。

五、辩证论治  

       一 仲景在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篇提到: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泻心汤方:亦治霍乱。大黄二两  黄连  黄芩各一两 方中虽无止血之品,但本方却有止血之功,泻心汤主治因心火亢盛,不仅扰乱心神,且邪热迫血妄行,形成的吐血,忸血。面红目赤,心烦不安,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泻火即可止血,大黄通腑泻热,釜底抽薪。芩、连以泻心火,三药苦寒直折其热,火降血亦安。二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逆,四逆汤主治。 四逆汤方:附子一枚 干姜一两半 甘草二两炙 此病属虚寒性呕吐,而仲景却没有去止呕,而从病因开始,治以回阳救逆。仲景从审因论治着手,这对我们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方指导。

六 位临川提供更多的治病思路

一 黄疸病篇中 1 脾色必黄,瘀热以行——告诉我们黄疸病也能够先考虑脾,再考虑肝。2 然黄家始得,从湿得之;诸病黄家,但当利其小便——告诉我们可以用利小便的方法治疗黄疸。

二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猪苓汤主治水热互结伤阴证。而其方药由猪苓 茯苓 泽泻 滑石 阿胶 组成。全方无清热之药,却可以清热利水养阴。告诉我们当有形之邪与无形之邪相结合,宜治有形之邪。

七 计量的准确性

一 五苓散用量剂量 泽泻五两:茯苓三两:猪苓三两:白术三两:桂枝二两=5:33:3:2现代实验研究表明 只有这个剂量配伍,才能更好的发挥利小便,发汗的目的。

二 甘草干姜汤 甘草四两:干姜二两=2:1 重用甘草,可以延缓干姜的半衰期。

三 麦门冬汤中 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7:1 半夏:祛痰而不化燥,降逆而不伤正。

四 大黄甘草汤 大黄四两:甘草一两=4:1 甘草:扶正祛邪,益气和中。

     结语:通过对《金匮要略方论》的学习,我对中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其中,吴锡琨老师上中下三焦思想给予我很深的感触。我会把这些宝贵的知识带上我人生的征程 。再次感谢吴锡琨老师的精心教导!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