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08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2025-09-29 04:44:34 责编:小OO
文档
22  2008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第I卷(共60分)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该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共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卑鄙(bì)    参差(cī)    断壁残垣(yuán)    谆谆教诲(zhūn)

B.氛围(fēn)    脊梁(jí)    津津有味(jīnɡ)    骇人听闻(hài)

C.星宿(xiù)    修葺(qì)    牵强附会(qiǎnɡ)    恰如其分(fèn)

D.字帖(tiē)    惬意(qiè)    杳无消息(yǎo)    鲜为人知(xiǎ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蓬勃    奠定    变本加利    不可思议

B.遵守    委屈    各行其是    首当其冲

C.观照    游弋    变幻莫测    漠不关心

D.贮藏    驿站    承前启后    誓不两利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鸡犬相闻  闻鸡起舞    B.无缘无故  温故知新

C.名副其实  春华秋实    D.触景生情  春和景明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鸟巢”体育场独具匠心的外观设计,令人叹为观止。

B.虽然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但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C.4·28胶济线火车相撞是近年来首屈一指的恶性交通事故。

D.“祥云”火炬的设计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得益彰。

5.下列诗、句属于同一作者的是            (    )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②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    ④直挂云帆济沧海

⑤将军白发征夫泪    ⑥断肠人在天涯

A.①⑥    B.②④    C.①④    D.③⑤

二、填空。(共8分)

6.默写。(5分)

(1)山不在高,________。________,有龙则灵。(《陋室铭》)

(2)山气日夕佳,________。此中有真意,________。(陶渊明《饮酒》)

(3)夫战,勇气也。________,________,三而竭。(《曹刿论战》)

(4)在默写古诗词名句时,有的同学因不能正确区别“雁”与“燕”而出现误写。其实,这两种形象在古诗词中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雁”一般与思乡有关,如________。而“燕”一般与报春有关,如________。

7.名著阅读。(3分)

仿照下面的例句,写一句话,说清楚你所阅读名著的内容。

示例:读《水浒传》,武松的英勇忠义令我倾倒。

仿句:读《        》,                           。

三、综合性学习。(共8分)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今年“世界读书日”的主题是“走向阅读社会,共享阅读快乐”。为响应这一主题,东城区某中学初三(1)班开展了“我爱读书”活动,以下是这次活动中同学们感兴趣的几个问题,请你和同学们一起探究这些问题。

8.问题一:

针对我国国民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的严峻现实,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市副朱永新在今年期间,再度提出了设立“国家阅读节”的提案,这也是他连续第五年提出相同提案,同时在提案上署名的还有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家王安忆、张抗抗、梁晓声、赵丽宏等人。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上面一段话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字)

9.问题二:

环球网就青少年阅读图书主要目的做了网上调查,共有2 868名网友参加,下面的表格是调查结果。(4分)

青少年阅读图书主要目的调查表

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解决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娱乐消遣提高自身思想修养
人数(人)1 692

6944793
所占比例(%)

59.03

24.23

16.73

0.01

(1)写出这个表格概括的主要信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球网公布这个表格的目的是什么?根据表格内容,谈谈你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问题三:

初三(1)班班长准备为同学们做题为“我们应该怎样读书”的演讲,为此,他搜集了下列材料,但这些材料中有两条和他演讲的主题不符,请你为他指出来。(2分)

①从前中国文人学作文,每人总须读过几百篇名著,揣摩呻吟,至能背诵,然后执笔为文,手腕自然纯熟。

②凡值得读的书至少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于把握全篇主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

③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

④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它作为人类财富保存下来,并为人类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⑤倘使他读杰作的时候,心里总惦记着“快学技巧呀!”他在杰作的字里行间时时都发生“这是不是技巧”的问号,那他决学不到什么技巧。

以上材料中不符合演讲主题的是:第________项;第________项。

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

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11~14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1.下列词语中“乐”字与“山水之乐”中“乐”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安居乐业    B.其乐无穷

C.津津乐道    D.敬业乐群

12.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的字。(2分)

(1)饮少辄醉  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寓之酒也  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翻译下面文言句子。(2分)

(1)山行六七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之意不在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部分在选段中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2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共11分)

平房情缘

柳  萌

①从平房院落迁入楼群,总有一二十年了,可是,至今还怀念平房日子。

②到底怀念平房的什么呢?说白了,怀念平房院落那种氛围,怀念平房邻里那种关系,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回想起来心里就发痒,往昔日子就会重现眼前。那些老邻居老街坊,别看已分别多年,他们的音容笑貌,有的依然时时闪出。

③平房在全国民宅都有,唯有北京的平房可爱,原因大都是四合院。这种格局如同火盆,把人气拢得红红火火。门对着门户挨着户,好似并肩而立的兄弟,天生透着亲热劲儿。早晨开门道一声:“早啊,您!”下班回来说一声:“下班啦,您!”邻居之间无半点陌生,有的总是难分的亲热,以及犹如春风的情分,荡漾在人们的心中。老邻居老街坊相处十几年,彼此之间不仅是面熟,经过艰难岁月的磨砺,有的连脾气性情都清楚,说话做事也就从不隔心。有外人打听某人,遇到邻居说起来,甭问,开口准是:“他呀,那可是个好人,老邻居了,我太了解啦。”话就这么简单几句,透着人间的情缘,更有着无限的信任。

④我至今还记着这样的情景:院里一条长长的晒衣绳,搭着多家的衣服被褥,响晴天突然变成风雨时,即使正在上班都不必担心,准有人给你收起来保管好。下班刚一进院,就会听到喊声:“他大兄弟,您的衣服在这儿哪,下雨我收进来了。”还有,大人有事匆忙出了门,孩子放学别怕没饭吃,到时有人争着抢着,接到自家的餐桌上,比在自己家还照顾得好。父母回来告诉一声,在哪家吃了喝了玩了,知道了也就完全心安,连句谢谢的话都不必说。谁让“远亲不如近邻”呢?假如谁家寄来汇款包裹,邮递员一声悠长的喊叫,恰好当事人忙家务没听见,或者有事外出未在家,准有人接话或者拿图章代领,这是邻居之间常有的事情。至于谁帮谁带点菜,谁求谁买点早点,谁陪谁看个病,谁代谁办点事,谁为谁接待客人,如同每天吃饭一样,平常得提都不需提。更不要说夏天院里纳凉,冬天炉旁聊天的自在,哪一样不是平房院落的氛围?就连院里孩子淘气,谁看见都得管管,管轻管重都成,就跟自己家的娃娃一样。如此种种,透着多少温馨,散着多少欢乐,漫着多少和谐……

⑤这样不分彼此的邻居,如今楼房里普遍吗?大概不普遍。这样亲如一家的关系,现在小区里很多吗?恐怕不很多。钢筋阻挡了交往的机会,水泥浇固了流动的情感,一家一户分隔开的小格子,如同挤在一起的孔孔蜂窝,每家人都似忙碌的蜜蜂,奔来维生的食物钻进去,独享属于自家的那份甜蜜。这就是楼房居民的生存状态。这就是仍在发展的城市民居。用牺牲人间美好情感,换来现代化生活方式,这究竟值不值呢?不知道。说不清。只是从感觉上认为,倘若,拥有的仍然拥有,失去的寻找回来,似乎生活质量会更好。

⑥就拿我来说吧。搬到这栋大楼快十年了,除了本单位同事有来往,其他邻居面熟却不知姓甚名谁,更甭说类似平房邻居的关系。有时因为什么事情必须得交涉,只能在对方半开的门缝交谈,连一声“您请进来坐”的话,都很难听到了。邻居间本该有的亲密尊敬早成为回忆里存在的往事。

⑦真的,很怀念平房日子啊!由于怀念平房日子,有时我想:邻居相见不相识,这种既熟又生的情况,难道真的就无法改变吗?因为无太多机会来往,毗邻而居隔壁闻声的人,怎么就不能消除这隔阂呢?回想在平房院落的年月,新搬来的人家刚落脚,立刻就会有老住户过来,上赶着搭话:“有需要帮忙的事,您尽管言语,来不及做饭您说话,我加双筷子。”说的人实诚,听的人舒服。从此,就算接上茬儿搭上话,再也没有了陌生感,心与心开始真诚互动。倘若新住户有半大孩子,跟老住户孩子玩一会儿,得,这邻居的情缘哪,您就是想怎么着,八成都不会拉扯得开。

⑧噢,平房日子再好再温馨再惬意终归已是“昨夜星辰昨夜风”,只能让它在住过平房人的回味中,留下几许踪影几许温情。如果能够在高楼里,营造哪怕一点温馨氛围,这对于跟平房有情缘的人,我想就是最大的安慰啦。

15.作者“怀念平房院落那种氛围,怀念平房邻里那种关系”,结合全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是怎样的“氛围”和“关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②段写道“只要回想起来心里就发痒”,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发痒”的感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通过叙写“平房情缘”,表达了怎样的愿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第④段,就这一段中某一个情节,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平房情缘”带给你的感受。(不超过150个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共8分)

应对城市的地面沉降

罗中云

①目前,我国有96个城市和地区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地面沉降,80%分布在东部地区。沉降速度是每年10毫米至56毫米。存在较严重地面沉降的城市超过50个。

②如此多的城市出现地面沉降,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③首先是地质因素。地壳运动就会使得有的地方抬升,有的地方下降。还有土壤的自然压缩,土壤中的有机物会慢慢分解,在自然重力作用下,原来松散地层或半松散地层变成致密、坚硬或半坚硬岩层,地层厚度变小,这就会造成某一地区的地面出现沉降现象。

④不过众多城市沉降的主要原因还是人为。地下水、石油、天然气、地热等的过度开采,城市建筑、重大工程造成地基土体发生缓慢变形……这些都在一点点改变着我们的城市。

⑤以最常见的开采地下水为例,当一个含水层的水被采出后,这个层位及相邻的弱透水层位就会像被挤干的毛巾,发生萎缩,体现在地表就是沉降。地下水是流动的,当你在一个地方抽水,其实流出的是一片同层位的水,所以由此引起的沉降也是连片的。

⑥过度开采地下水,长江三角洲最为典型。1970年以前,这个地区城市的纺织业发达,但能源紧缺,所以大量集中开采地下水用于纺织厂的空调降温。1980年以来,随着城市周边地区乡镇企业的兴起,他们不仅大量开采地下水,而且向地表河道不断排放污水,这使得地表水质普遍下降,地下水开采规模日趋扩大。

⑦而在华北地区,因为缺水,地下水的开采量增加,地下水位下降,形成了漏斗,破坏了地层岩土力学平衡,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沉降。

⑧地面沉降一个大的危害就是出现地裂缝。地面沉降比较均匀时,其破坏性显得不那么突然,而不均匀时,就容易出现地裂缝。如果建筑物正好在这个地裂缝上,又不是钢筋混凝土浇铸的,墙体就容易裂开,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城市地面不均匀的沉降,很可能造成掩埋在地下的管线被拉断,从而带来巨大的损失。

⑨虽然地质原因造成的地面沉降很难控制,但人为因素所致的沉降,是可以应对的。地面沉降一旦形成规模,以人类现有的能力和技术,治理和恢复起来比较困难。但如果我们发现及时、杜绝或者减少沉降的人为因素,就可以减缓或者中止正在下沉的趋势。

19.关于造成城市地面沉降的原因,这篇文章给出了两种解释,分别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0.作者介绍造成城市地面沉降的原因,为什么要以开采地下水为例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两则材料对你理解本文有帮助,请结合第④段、第⑨段内容,具体谈谈这两则材料对你理解本文的帮助是什么。(4分)

材料一:据北京市地研所调查统计:截止1993年底,在北京西山煤矿采空区已发现矿山地面塌陷坑1 232个,地裂缝577条,不均匀地面沉降点47处。

材料二:据了解,河北省正在探讨把南水北调过来的水注入地下,利用地下水位下降形成的漏斗建成“地下水库”,控制地面沉降。

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题。(共7分)

伟大的证伪

孙振华

①“天下乌鸦一般黑”,这句话被当成真理说了好多年。

②直到有一天,人们在澳大利亚的某个地方发现了白色的乌鸦,于是,真理变成了谬误。只要世界上存在一个例外,“天下乌鸦一般黑”就是一个错误的陈述。

③提出“天下乌鸦一般黑”的人,原本是想说出一个真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的确被当成了真理。可是到了白乌鸦被发现的那天,证明这个说法不对,这种否定的证明就是证伪。

④还有一个公论:沙漠里的鸵鸟,发现危险以后,便将头埋进沙里。这个说法是罗马历史学家普利尼奥最先提出来的,据说,他是欧洲第一个见到鸵鸟的人。后来,人们证明,鸵鸟之所以把头埋进沙子里,并不是因为躲避危险,而是用嘴挖洞,准备孵蛋。

⑤这个已经成为公论的说法尽管被证伪了,但它曾经是真理,理由是它可能被证伪……事实上也的确被证伪了。所以真理即过程,就是不断提出假说,不断被证伪的过程。

⑥证伪是不讲情面的,它对中国人尤其有启发作用。一是不要迷信,真理是相对的,不能证伪的不叫真理;二是不要怕错误,试错是追求真理的组成部分,承认错误不丢人,为了顾全面子而不承认事实才更丢人。

⑦最近,中国考古界有一个重要的证伪,专家花了五年时间得出结论,历史上的“阿房宫”其实并未建成。

⑧从2002年10月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开始对阿房宫的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结果证实,阿房宫现存遗址只是没有建成的前殿,共五十万平方米。同时,考古发掘还证实,这里并没有大火焚烧的痕迹,除了前殿遗址之外,就只有东汉的瓦砾。可见,历史上所有的关于阿房宫的说法,只不过是想象中的一个子虚乌有的东西。

⑨关于阿房宫曾经有多少记载啊:所谓“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说法;司马迁《史记》中“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的记载;杜牧“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形容,看来都是错误的。这种种说法都已经被阿房宫遗址的发掘所证伪。

⑩人类知识的进步,就是从不断的证伪中推动发展的。历史上有许多以讹传讹、添枝加叶的说法,通过证伪而逼近。

⑾只是,一个习以为常的说法被证伪了,往往让人觉得扫兴,甚至有点伤自尊。但是证伪改变了传统的说法,纠正了谬误的观念,无论如何,敢于证伪和承认事实与不敢面对现实、自欺欺人相比,都是巨大的进步。

22.结合第①~⑤段内容,在下面横线处填写一个词语,说清楚什么是“证伪”。(2分)

“证伪”是指对曾经的真理或公论进行________的过程。

23.简要分析第⑥~⑩段的论证过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作者为什么认为证伪是“伟大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共60分)

六、作文。(共60分)

25.“还来得及”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儿的一句话,有时它是鼓励,有时它是安慰,有时它是放纵……请自选角度,以“还来得及”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还来得及

要求:(1)将作文题目抄写在作文纸上。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

题目:________________

22.2008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1.C  2.B  3.A  4.C  5.D二、6.(1)有仙则名水不在深(1分)  (2)飞鸟相与还  欲辨已忘言(1分)  (3)一鼓作气再而衰(1分)  (4)答案示例:衡阳雁去无留意  谁家新燕啄春泥(2分,每句1分)  7.答案示例:示例一:朝花夕拾  长妈妈的勤劳善良令我感动。  示例二:三国演义诸葛亮的聪明睿智令我钦佩。(3分)  三、8.答案示例:政协委员提议设“国家阅读节”。(2分)  9.(1)答案示例:着眼于实用,是当前青少年阅读图书的主要目的。(或:以提高自身思想修养为主要目的读书的青少年太少了)(2分)  (2)答案示例:提醒青少年多读中外名著,提高自身思想修养。(2分)  10.①  ④(2分。每空1分)  四、11.B  12.(1)就  (2)寄托(2分,每空1分)  13.(1)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2)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2分,每句1分)  14.答案示例:“醉翁亭”得名的缘由。(2分)  五、(一)15.答案示例:温馨、欢乐、和谐……(2分)  16.答案示例:非常怀念(留恋)过去平房院落的氛围和邻里关系。(2分)  17.答案示例:渴望在今天的居住环境中,也能营造出邻里间温馨的氛围。(2分)  18.答案示例:读了第④段中邻居争先把家中无人看管的孩子接到自家餐桌上的情节,我想到放学回家,父母还没有下班,我只能孤独地待在家中,无奈地嚼着方便面……我真羡慕平房人家的那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邻里关系以及那种温馨的氛围啊!  (二)19.答案示例:(1)地质因素。  (2)人为因素。  20.答案示例:这是最常见的造成地面沉降的原因。(2分)  21.人为因素是造成城市沉降的主要原因。(2分)  人为因素所导致的沉降是可以应对的。(2分)  (三)22.否定证明(2分)  23.答案示例:先提出证伪对中国人尤其有启发作用,接着举阿房宫其实并未建成的例子,进而得出“人类知识的进步,就是从不断的证伪中推动发展的”的结论。(3分)  24.证伪改变了传统的说法,纠正了谬误的观念。(或:人类知识的进步,就是从不断的证伪中推动发展的)(2分)  六、25.

还来得及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代名贤留下的佳句提醒我们“还来得及”。这句话时常激励我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永不放弃。

从小我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成为一名钢琴家。那次比赛之前,我一直充满信心,向梦想的彼岸张望。但当比赛结束后,评委老师告诉我,我的技巧和基本功都不专业,想成为钢琴家,要吃很多苦的时候,我心中的热情被浇灭了。我知道十年的苦练已经失去了意义。我的梦想就此戛然而止。“要改掉弹琴技法上的毛病,已经太晚了,从小就应该纠正,来不及了!”我呢喃着,迷惘着,在梦想的征程上被困难拦住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了贝克汉姆的一本自传《梦想成真》。其中自序里的几句话让我至今难忘,并鼓起我战胜困难的勇气。他这样写道:“二十的我是五人制球队中身材最矮小的,总是在争抢中被身材高大的男生撞倒,我想过退出,但我抵抗不住对梦想的渴望,于是独自在傍晚时练习把球踢向轮胎成了我驰骋足坛的法宝。我从不认为为时已晚,当你意识到你要改变自己时,一切就还来得及。”

合上这本书,我心中久久难平。当我想到自己面临的困境时,为什么放弃一条或许可以通往光明的大路呢?我重新燃起希望之火,在梦想的道路上追逐着,此时的我相信,只要我想改变,我要追逐,一切就还来得及。

爱抚地摸着落满灰尘的《肖邦夜曲集》,我坐在钢琴前,流淌着用心血汇成的梦想的海洋,当我每每琢磨每个音的下键、力度、速度时梦想的浪花就会拍到我灵魂的岸边,我知道只有付出加倍的努力才会赢得骄人的荣誉,在梦想的海洋里,每一个音符就像被激起的浪花,正是这朵朵浪花才汇成汪洋大海。是的,或许那块礁石现在阻挡了我这朵浪花的前进,但当下一朵浪花袭来时,这礁石就会被淹没而不再浮现它的身影。我用每一滴汗水换取每一颗跳跃的音符,在我的努力下,我终于被老师认可。我这朵浪花也终于赶上了梦想的脚步,吞没了礁石。

钢琴教会了我很多,在学琴之路上,我不断遇到挫折也不断峰回路转。在踏向梦想之巅的路上我从未在美景处停留,因为最终我要登上用汗水浇铸成的天堂。没有人能拦得住你,拦住你的是你自己,我永远不能肯定前进路上等待我的是什么,但我唯一能肯定的是:一切还来得及,我会一如既往,做我自己!

东城区考生

还来得及

青春像水一样不知不觉地从我们指尖流走,未等青春之火燃烧,就被这水无情地熄灭。唉!我的青春也曾在一句句“还来得及”中流走。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摇头晃脑地吟起这句名诗,又抬头看了看挂历,吐出一句:“还来得及。”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我望向窗外萌芽的柳枝,“叽喳”不停的鸟儿,喃喃道:“还来得及。”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中考的日子也离我越来越近。挂历一页页翻了过去,窗外的柳条生机勃勃,绿树成荫,就是不知道我的学问长是没长,直到那次考试……

“这次考的可不太好……”老师苦口婆心地规劝,“考这点分你对得起谁?!你要懂得在为谁学!”有些尖刻的话语进入了我的耳朵。拿起试卷,连连叹气,竟有这么多马虎错,水平低到极点。回到家,面对母亲,我真觉得我谁也对不起。如果那时我认真一点,多学点……如果我不是有心赏柳逗鸟,悠得自在氰.…如果我不总想着“还来得及”这罪恶的字眼……我还会多得不少分吧!

母亲没吃惊,仿佛这是她早已预料的事。“时间就这样浪费,你多后悔!”原来我的一举一动都没逃过母亲的慧眼。是啊!真后悔!我有些犹豫地说:“如果现在开始努力……”“当然还来得及!”妈妈接过话来。我随即豁然开朗,把深深的自责转变为“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动力。

原来“还来得及”这几个字也并不是罪恶到了极点,在极度懊悔之时,他为我燃起了希望之火!

可我仍需反思的是,难道我一定要等到时间、青春流走,后悔不已时才懂得这道理么?我想我应时时提醒自己“来不及”,抓住生命每一秒,让自己的青春也燃上一把火,让青春流水“停止”吧!

让“还来得及”这句话使我走向正确的生活航向!

东城区考生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