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讲述春天的故事
2025-09-29 04:46:26 责编:小OO
文档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讲述春天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九年级        

2.学科:思想品德

3.课时:2

4.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改革开放前后白水县、林皋镇或者自己家里生活变化的图片、资料,准备mp3歌曲《春天的故事》《越来越好》在课堂上交流,

(2)教师准备:有关说明改革和开放的图片、资料、数据或多媒体课件,收集比学生更理性的资料。

二、  教学课题

让学生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而正确认识党的基本路线的正确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教材分析

该项目“讲述春天的故事”主要帮助学生理解改革开放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坚持改革开放是党基本路线的一个重要基本点。 本项目共设置两个层次:

层次一:“改革——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这一层次主要讲了两方面的内容:我国改革的必要性;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和参与者。本层次设计了三个材料、一组图片、一个相关链接和四段正文。 

  层次二:“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这一层次主要讲了三方面的内容:对外开放的有效方式和基本途径;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本课时集中体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党人,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取得了奇迹般的发展。短短20多年的时间,中国的经济、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了蓬勃生机和活力,为全世界所瞩目。

本课时具体讲解的是坚持改革开放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重要基本点,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两方面内容,所以本框设两个标题。第一:“改革——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主要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改革的性质、目标、目的;第二:“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介绍我国对外开放的方式、途径、原因。

本课时帮助学生去正确理解:1. 改革不是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改革也不是对原有的某些的微调和修补,而是一场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方方面面的深刻变革。这种对旧的改革,可以称作是一场。2. 改革的性质决定了改革的目的,不但要生产力,还要发展生产力。3. 对外开放途径: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种,刚开始进行改革开放,我国的对外开放主要是“引进来”,弥补了我国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的状况,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国内改革事业的顺利进行。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重视“走出去”的战略,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更为我们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创造了新机遇。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启发诱导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

五、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活动共分三大环节: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提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在学生欣赏歌曲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这曲《春天的故事》讲的是怎样的故事?“故事”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变化?(引导学生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或前面所学知识回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课前预习检测(多媒体展示)

1、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外开放的有效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办企业等。

4、对外开放的两种基本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为什么要改革?

6、我国为什么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7、在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青少年应怎样做? 转自:好课

(提前发放学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提出明确要求。小组长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批阅,教师做好,了解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存在的问题。)

(三)课内探究

探究(一)

多媒体播放小岗村的改革《小岗村的改革》

问题:

1、改革前,小岗村的农民是怎样进行生产劳动的?收益分配是怎样的?

2、这种劳动和收益分配方式能否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什么?

3、小岗村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4、这种改革为什么能使粮食产量猛增?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改革前,我国的一些具度存在着种种弊端,抑制了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经济组织失去了应有的活力,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揭示“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的道理。关于这一知识点的教学采用学生熟知的例子,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探究(二)

多媒体展示图片

图片一

图片二

   

       

问题:

1、这些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哪些领域的改革?

2、这些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村民选举调动了村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科技奖励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私人办学调动了社会各界办学的积极性,也为减轻了负担;行政行业的竞争上岗提高了行政人员的办事效率等。)

在学生观察图片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得出:我国的改革是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改革。通过改革,给我国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国家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改革使我国生产力获得极大的和快速发展。

师生通过以上两个知识点的学习,明确: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为了让学生对我国改革的内容、性质、目标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P73的“相关连接”。

探究(三)

播放视频国家出台下岗职工再就业

问题:国家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通过学生活动落实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这一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现实价值冲突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使学生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正确对待改革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对待改革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影响,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探究(四)

教师展示对外开放的两组资料图片

引进来图片:

  上海市松江新城规划方案

外国银行在中国落户

中法文化年

    

走出去图片:

我国企业到非洲办厂

                                        

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对外开放20多年来,我国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种基本途径,使我国的对外开放范围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

探究(五)

材料一:全球经济发展的状况

经济的全球化、集团化,使商品、技术、信息以及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分配,形成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经济局面,突出表现为公司的迅猛发展和扩张。据联合国最新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4.4万家公司母公司,在国外设有28万个子公司和附属企业,它们“以世界为工厂,以各国为车间”,形成一个庞大的全球生产和销售体系。公司控制了全世界1/3的生产,2/3的贸易额,7%以上的对外直接投资,70%以上的专利和其他技术转让。

问题:

1、材料说明了什么?

2、面对这样的形式,我国该怎么办?

材料二:我国利用外资形势分析与作用

新世纪以来,我国利用外资稳步快速发展,每两年就跃上一个新的台阶,2000年和2001年实际使用外资分别为407.15亿美元和468.78亿美元;2002年和2003年分别为527.43亿美元和535.05亿美元;2004年进一步跃升到606亿美元,2005年,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4万家,实际使用外资603.25亿美元,如果加上到金融保险领域的投资,超过700亿美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稳步增长,已连续多年位列发展中国家和亚洲国家FDI流入国首位,亦居世界前列。利用外资弥补了我国经济建设资金的不足,引进了大批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增加了就业和税收,扩大了对外贸易,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也促进了我国经济全面与国际接轨,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问题:

1、阅读材料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回答我国为什么要大量引进外资?

2、大量引进外资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何重要作用?

运用《全球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我国利用外资形势分析与作用》两侧材料,让学生充分认识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从而得出: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明确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让学生感悟名人语录:

实行对外开放,是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要求的、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

探究(六)

播放视频龙永图谈入市之遵守游戏规则

问题:

1、通过这个比喻谈谈你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什么新认识。

2、面对入世带来的新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应对?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从国家、个人两个角度探讨应对的办法。) 

通过讨论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入世对我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需要我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当中,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在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青少年更应该认真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为将来参与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做好充分准备。(以小组活动为主,引导学生按照“静思—手写—议论—展示—质疑—完善—评价”的步骤进行探究学习。学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组织在合作小组中进行集体互助攻关。在此基础上教师找准问题所在,进行重点讲解、点拨、归纳、提升,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观点。)

探究(七)

关注我们的家乡

教师一边播放播放歌曲《越来越好》一边展出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变化的图片,同时边给学生讲解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身边的巨大变化

 

白水县南大门—雷公路

欣欣向荣—仓颉广场

白水县青少年迎奥运校外教育活动

(通过观看跟我们白水县和林皋镇相关的反映改革开放巨大成果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更深入地了解家乡,从而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九年级的学生思想上已经趋向成熟,他们对事情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关注这些图片,也有助于引发他们对家乡现状的思考,激发社会责任感。)

六、课末小结

     本节课本着“以学为主”的精神,尝试对课堂教学中“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学论教”教学原则的实践和运用。

具体思路如下:教师首先准备一系列时事资料、相关学科的历史事实、周边的生活事例等,设计成案例材料或情景,再设计一系列导学题或活动,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师生共同得出相关结论。这样符合感性材料到理性认识一般认识规律,符合思想品德课中“三贴近”原则。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尝试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机制、互相依赖机制、监控机制、激励机制和群体影响个体行为机制等进行一定的实践。通过课堂实践,感到案例材料这一块比较满意,从材料的选取、组织,到问题的设置都比较成功,成功之处在于,一、与时事紧密结合,时代感强。二、选取了我们本地的事例,拉近了改革开放与学生的距离,三、问题设置恰当,有思维含量,学生参与度比较高。但在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大事,促进对改革开放成就的认识方面有点少,应引导学生多举例。小组活动能较好地体现“活动引领教学”、“教学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但在对小组的激励上准备过于仓促,可用实物或累计分对某一小组进行奖励以促进组间竞赛,另外在小组互相依赖机制中,没有很好地把学习任务、个人的责任、组内交流和组间交流结合起来。这些不足要在今后教学中逐步改进。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