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防工程施工方案
防洪堤布置原则
为了确保防洪堤的有效性,应遵循以下原则:
1.堤线应与河流流向相适应,并与大洪水的主流线大致平行。一个河段堤防距离应大致相等,不宜突然放大或缩小。
2.堤线应力求平顺,各堤段平缓连接,不得采用折线或急弯。
3.堤防工程应尽可能利用现有堤防和有利地形,修筑在土质较好、比较稳定的滩岸上,留有适当宽度的滩地,尽可能避开软弱地基、深水地带、古河道、强透水地基。
4.堤线应布置在占压耕地、拆迁房屋等建筑物少的地带,避开文物遗址,利于防汛抢险和工程管理。
5.湖堤、海堤应尽可能避开强风或暴潮正面袭击,本工程为河堤。
质量控制
为了确保工程的质量,应采取以下措施:
1.填筑前应进行填料碾压试验,优化填筑压实参数。铺土上层厚度、含水量、碾压机械及遍数应经过试验决定。
2.施工中应严格控制填筑压实参数,并按设计要求进行抽样检查。记录和干容重现场控制管理图应按规范要求制定,干容重合格率不得低于90%,不合格样的干容重不得低于设计干容重的98%,且不得集中,以防止砾石过分集中形成架空现象。
3.必须严格控制上堤材料的质量,不合格者不得上堤。
4.堤身填筑砂砾石料最大粒径为500mm。d<0.1mm者含量应≤5%,d<5mm者含量应控制在20%~30%之间。压实后的干容重为1.98t/m3(或待现场碾压后由设计、业主、监理、施工四方共同研究确定)。每层沿堤轴线纵向每50m长做一组(横向3个)干容重测试,不合格者要求再补压工作。
5.块石砂砾石混合料碾压后干容重应不小于2.1t/m3.
堤防开挖
为了确保开挖工作的顺利进行,应采取以下措施:
1.清理施工现场,除按图纸所示或监理工程师指示要保留的植被和保留物外,在用地范围内的所有树木、树墩、树根、灌木和垃圾应予清除运走。其中胸径大于15cm的树木,应根据监理工程师指示的长度锯成数段,在指定地点码放整齐。原地面的表土、草皮,应按图纸所示或监理工程师指示的深度和范围清除,并运到指定地点备用或废弃。用地范围以内所有的树墩、树根、竹根和其它有机物都必须彻底掘除。公路用地范围内的树墩、树根、竹根应挖到原地面30cm以下深度。
2.土石方的开挖采用机械化施工方法:土方运距在100米以内,选用推土机挖运;大体积的土方远运,采用挖装机械配合自卸汽车施工。
时应注意避免混入大块石料和杂物,保证填筑质量。
2).回填时应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不得超过30cm,每层填筑后应进行振动压实,并且不能超过设计含水量。
3).回填完成后,应进行表层削平和压实,确保填筑面平整、结实、坚固,符合设计要求。
6)工程质量检验
1).土石方开挖、填筑等施工过程中,应按照监理人的要求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应及时记录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处理情况,以备后续的验收和审计。
3).验收合格后,应及时进行档案整理和归档,确保施工记录和验收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该项目工程量较大,计划采用机械开挖运输的方式进行施工。堤身回填料将使用齿脚砂卵石开挖料,采用2台1m3挖掘机挖装砂卵石料,配合6台6-8t自卸汽车运输至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的堤基上分层堆放。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砂卵石堤身回填将进行碾压。施工方法为:先采用推土机铺筑砂卵石填筑料,再用振动压路机碾压。
在进行砂卵石堤身填筑作业之前,必须进行压实试验,并通过碾压试验确定施工参数。取得的参数需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应用于工程施工中。
填筑料必须符合设计文件及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堤身填筑施工需在清基工作经验收合格后进行。施工包括基本作业和辅助作业。基本作业为运料、卸料、平料、压实及质量检查;辅助作业为洒水、刨毛、清理坝面、接缝处理等。填筑料采用1m3挖掘机挖土装6-8T自卸汽车运输至工作面,自下而上分层分段平行坝轴线进占法卸料,74KW推土机平料,推土机平料过程中,及时检查铺层厚度,发现超厚部位立即进行处理,压实采用20T振动碾进退错距法压实。砂卵石填筑料的含水量、铺筑厚度、碾压遍数等以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参数为准。填筑含水率应控制在最优含水率附近,其上、下限偏离最优含水率不超过3%,以获得最佳的压实效果。
在堤身砂卵石填筑施工中,应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加强人员培训,建立健全各级责任制,以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设计标准,工程安全可靠与经济合理。施工人员必须对质量负责,实行自检、互检、交检查,并设立主要负责人领导下的专职质量检查机构,采用班组初检、施工工区复检、质检科终检的“三检制”。质检人员与施工人员都必须树立“预防为主”和“质量第一”的观点,双方密切配合,控制每一道工序的操作质量,防止发生质量事故。质量控制按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施工图、技术要求以及工地制定的施工规章制度。质量检查部门对所有取样检查部位的平面位置、高程、检验结果等均应如实记录,并逐班、逐日填写质量报表,分送有关部门和负责人。质检资料必须妥善保存,防止丢失,严禁自行销毁。质量检查部门应在验收小组领导下,参加施工期的分部验收工作,特别是隐蔽工程,应详细记录工程质量情况,必要时应照像或取原状样品保存。
During the n process。any quality issues that arise during each shift must be documented in detail in the on-site shift handover logbook。and signed by the duty supervisor。For each quality issue。the n made on-site must be signed by the technical supervisor in charge。as the original record for n quality control.
II) XXX filling
XXX clay filling。convex blocks are mainly used。and the water content should be controlled within ±2% of the optimal water content determined by testing。and its n degree should not be less than 0.94.For sand and gravel filling。the maximum particle size of the material used is 500mm。The content of particles with d<0.1mm should be ≤5%。and the content of particles with d<5mm should be controlled een 20% and 30%。The dry density after n should be 1.98t/m3 (or determined by joint research of the design。owner。supervisor。and n parties after on-site rolling)。A group of dry density tests should be done every 50m along the dam axis (3 horizontally)。and if it fails。n work is required。with a relative n density of not less than 0.75.
When backfilling。it should be done in layers with steps。and not spread randomly across XXX large-scale backfilling。a 75KW bulldozer and a 59KW bulldozer。as well as a roller of 20T or more。should be used for layered backfilling and n。with a layer thickness of no more than 30cm。For areas XXX not possible。manual backfilling should be used with a thickness of no more than 10cm for n.
II) XXX
n sequence: XXX → measurement and layout → XXX cleaning → template XXX → XXX → XXX → XXX.
1) n n
XXX external water flow into the site and XXX.
2) Measurement and layout
Measurement and layout must be done using a theodolite。level。and steel ruler。and setting layout stakes according to the XXX must have the corresponding nal knowledge and work experience。and must hold a certificate。During the n process。protective measures XXX。benchmark lines。XXX.
3) XXX cleaning
After the XXX XXX qualified。remove debris。soil。and loose rocks on the rock surface。and then pour the concrete。Before pouring the first layer of concrete on the rock surface。a layer of 2-3cm thick cement mortar must be laid。The sand-to-cement。of the mortar should be XXX。and the n process should XXX.
4) XXX
XXX: use standard wooden boards for splicing。and process XXX.
XXX: Before installing the template。measure and layout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al design ns of the structure。and set control points in XXX。When setting up the template。nail the template to the wooden support。and then support the wooden support on a firm ground.
5) Concrete pouring
XXX → XXX → n → XXX.
混凝土和石料通过双胶轮车水平运输到工作仓面,禁止直接从高处倾倒混凝土。入口与仓面的垂直距离应控制在1.5m以内,若距离过大,则必须设溜槽或溜筒缓置。
伸缩缝的施工应在混凝土施工完成后进行。在混凝土施工时,应先在分缝处按设计厚度与模板一起安装上沥青木板。
混凝土收仓完毕后12-18小时内即开始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并铺盖草帘保湿。在正常温度下养护7天后,可除去覆盖。混凝土模板拆除时限必须符合施工图纸规定。不承重侧面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失时,方可拆除。承重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时方可拆除。
模板和支架材料优先选用钢模,用φ48钢管架料支撑。当钢模无法利用时,可适量采用木模板,但木材质量应达到III等以上的材质标准。腐朽、严重扭曲或脆性的木材严禁使用。钢模面板厚应不小于3mm,钢板面应尽可能光滑,不得有凹坑、皱折或其他表面缺陷。在安装过程中,应设置足够的临时固定设施,以防变形和倾覆。
钢模板在每次使用前应清洗干净。为防锈和模板方便,钢模面板应涂刷矿物油类的防锈保护涂料。不得采用污染混凝土的油剂,不得影响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的质量。木模面板应采用烤涂石蜡或其他保护涂料。不承重侧面模板的拆除,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损伤时,方可拆除。其余拆除应符合相关规定方可拆除。
在普通混凝土的材料选择中,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和复检资料。袋装水泥的出厂日期不应超过3个月,散装水泥不应超过6个月,快硬水泥不应超过1个月。袋装水泥的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袋。水的选择应适宜饮用的水,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不得使用。拌合用水所含物质不应影响混凝土和易性和混凝土强度的增长,以及引起钢筋和混凝土的腐蚀。骨料应分别堆存,不同粒径的骨料严禁相互混杂和混入泥土。装卸时,粒径大于40mm的粗骨料的净自有落差不应大于3m,应避免造成骨料的严重破碎。
A、细骨料应满足《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00)中2.5~5.5的细度模数要求。砂料应该是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的,使用山砂或特细砂需要经过验证。天然砂料按照粒径分为两级,人工砂则不分级。如果砂料中有活性骨料,必须经过专门的验证。
B、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2/3,构件断面最小边长的1/4,素混凝土板厚的1/2.对于少筋或无筋结构,应选用较大的粗骨料粒径。含有活性骨料或黄锈的粗骨料必须经过专门试验论证后才能使用。
C、施工中骨料粒径分为以下几种级配:二级配为5~20mm和20~40mm,最大粒径为40mm;三级配为5~20mm、20~40mm和40~80mm,最大粒径为80mm。
D、含有活性骨料或黄锈等的粗骨料必须经过专门试验论证后才能使用。
2、配合比
水工混凝土水灰比的最大允许值应符合下表要求,但具体实施时配合比必须经过试验确定:
基础 | 内部 | 受水流冲刷部位 |
水灰比最大允许值 | 0.55 | 0.70 | 0.50 |
0.60 | 0.70 | 0.50 |
3、拌合:必须严格按照配料单进行配料。
4、运输:混凝土出拌合机后,应迅速运达浇筑地点,运输中不应有分离、漏浆和严重沁水现象。混凝土入仓时,应防止离析。骨料粒径小于80mm的三级配混凝土其垂直落距不应大于2m。
5、浇筑:
1)建筑物基面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2)基岩上的杂物、泥土及松动岩石均应清除,应冲洗干净并排干积水。如遇有承压水,应制定引排措施和方法。清洗后的基础岩面在混凝土浇筑前应保持洁净和湿润。
3)处理好地基临时保护层。
4)基岩面浇筑仓时,在浇筑第一层混凝土前,必须先铺一层2~3cm厚的水泥砂浆。砂浆水灰比应与混凝土的浇筑强度相适应。
分层浇筑时,严禁在仓内加水。浇筑应保持连续性,两相邻块浇筑间距不得小于72h。
6、混凝土面的修整:
混凝土表面处理:修补前必须用钢丝刷或加压水冲刷清除缺陷部分,或凿去薄弱的混凝土表面,用水冲洗干净。应采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砂浆、混凝土或其他填料填补缺陷处,并予抹平。修整部位应加强养护,确保修补材料牢固黏结,色泽一致,无明显痕迹。混凝土浇筑块成型后的偏差不得超过模板安装允许偏差的50%~80%。
在非模板混凝土结构表面修整方面,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和工艺,如整平板修整、木模刀修整、钢制修平刀修整和帚处理等。此外,为避免新浇混凝土表面干缩裂缝,应及时采取混凝土表面喷雾或加盖聚乙烯薄膜,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和降低水分蒸发损失。喷雾时水分不应过量,要求雾滴直径达到40~80um,以防止混凝土表面泛出水泥浆液,保湿应连续进行。
在养护和表面保护方面,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18小时内开始进行洒水养护。在干燥、炙热的条件下,应延长养护时间至少28天以上。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平施工缝,则应养护到建筑上层混凝土为止。此外,也可以在混凝土表面涂刷一层养护剂,形成保水薄膜,但涂料应不影响混凝土质量。在狭窄地段施工时,使用薄膜养护液应注意防止中毒。
植生型生态混凝土是本工程的护坡主要材料,其施工过程需要在混凝土框格内铺筑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再覆土植草。这种材料不仅能够满足防洪、边坡稳定的功能,还能够增加绿化美观效果。
在斜面的框架构筑、地基平整、清扫方面,需要按照设计施工图及施工规范施工。在混凝土施工时,需要注意模版的固定,防止跑摸、涨摸,以及预留的伸缩缝、支架、管道、预留孔、预埋件等是否松动、变形、位移。混凝土浇筑完脱模、养护时间的掌握也很重要,必须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成型美观。
在添加剂(SR系列生态混凝土专用添加剂)的现场投入和搅拌方面,需要制作添加剂原液,并按照设计要求的施工配合比,用强制式滚筒搅拌机搅拌生态混凝土。在投入砂、石子、水泥预拌一分钟后,再加入少量的水搅拌一分钟;再加入指定的添加剂(稀释液)原液需现场按1:6稀释后加入混凝土搅拌3分钟,这是要主要水灰比。生态混凝土的水灰浆较少,强度上来的很快,因此需要控制好出仓到浇筑为止的时间(气温在20°上其浇筑时间原则上不能超过60分钟)。浇筑时需要保证其设计厚度,摊铺后用专用的夯板夯实,再用抹子进行表面处理,浇筑完后要及时清理框架。
最后,绿化植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需要在混凝土框格内铺筑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再覆土植草,以增加绿化美观效果。
在生态混凝土上种植草皮时,需要选择适宜的气温,并且要进行养护。养护过程包括清洗坡面、盐碱改良、灌注营养基材、客土喷播、撒种覆盖等工艺。由于这是一项新兴的工艺,因此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指导,以确保工程质量。
UPVC管道工程中,在支沟穿堤桥的桥面两侧以及护坡和挡土墙施工中都需要安装DN50的UPVC排水管。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材料验收:管材和管件的颜色应一致,无色泽不均、分解变色线、轴向异向弯曲、管口不平整或不垂直于轴线、管件有缺损、变形、合模缝或浇口不平整无开裂等情况都是不合格的。
2.管道安装:采用粘接方式进行连接。在粘接前,需要检查管材和管件的承插粘接面,确保表面平整、尺寸准确,以保证接口的密封性能。粘接时应避免在湿度很大的环境下进行,操作场所应远离火源。在涂抹胶粘剂之前,需要用干净布将承插口表面擦干净,用砂纸将粘接面打毛,如有油污,则需要用清洁剂将其擦净。涂抹胶粘剂时,必须先涂承口,后涂插口。涂抹承口时,应由里向外。胶粘剂应涂抹均匀,并适量。涂抹胶粘剂后,应在20秒内完成粘剂。粘接时,应将插口轻轻插入承口中,对准轴线迅速完成。初粘接好的接头,应避免受力,须静置固化一定时间,牢固后方可继续安装。
混凝土涵管工程中,涵管安装共有9处,分为单排和双排管。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穿堤涵管的位置。钢筋砼管RCPⅡ1000×
1.在工地预制砼管时,必须防止内模或外模单独发生水平移动,造成管壁厚度不均的情况。
2.同直径砼管,因管顶填土高度不同,配钢筋数量不同的管节应分别浇筑,分开堆放,同时注明使用的填土高度和浇注日期,防止装动管节时弄错或因养护期不够,混凝土强度不合要求。
每次浇筑砼管混凝土时,都应同时浇筑一定数量的混凝土试件,并在试件上注明浇筑日期,以便与预制涵管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养护。安装时,应注意按照设计要求选用相应的管节,并顺流水坡度安装平顺。如果管壁厚度不一致,应调整高度使内壁XXX,并确保管节垫稳坐实,管道内不得遗留泥土等杂物。管与管之间的接口应平直,间隙应均匀,并按照图集04S516第23页执行,不得有裂缝、漏水等现象。禁止采用加大接缝宽度的方式来满足涵洞长度要求。涵管与竖井、消能池的接口处理必须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施工导流是为了避免河水对水工建筑物施工造成不利影响,创造干地施工条件,修建围堰围护基坑,并按预定方式控制原河道中各个时期的水流,将部分或全部水流导向下游。施工导流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完成期限,影响施工方法的选择、施工场地的布置、工程造价以及水工建筑物的型式和布置。因此,合理的导流方式可以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降低造价。设计施工导流方案时需要综合分析研究水文、地质、地形特点,以及河流施工期间的灌溉、贡税、通航、过木等要求,水工建筑物的组成和布置,施工方法与施工布置,当地材料供应条件等因素。基本方法有分段围堰导流法,本项目采用枯水期5年一遇洪水,汛期20年一遇洪水来设计。分段围堰法施工导流,就是利用围堰将河床分期分段围护起来,让河水从缩窄后的河床中下泄的导流方法。分期,就是从时间上将导流划分成若干个时间段,分段,就是用围堰将河床围成若干个地段。一般分为两期两段。
分段围堰法是一种适用于河道比较宽阔、流量比较大、工程施工时间比较长的工程的施工导流方法。在通航的河道上,不允许出现河道断流,因此分段围堰法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粘土编织袋围堰施工方法的工艺流程包括现场勘察、材料准备、测量放样、预埋木桩、编织袋投放、筑土振捣、防水布铺设和围堰加固。
施工方法包括现场勘察,选择合适的材料,测量放样,投放编织袋,填筑抗渗性能较好的土,并进行振捣振实,加强堰堤的强度和稳定性。堰堤的宽度、坡度应视水的深度和流速而定,一般堰顶宽度要保持在2~3米的宽度,堰堤放坡1:0.5~1:1.为保证围堰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应及时对围堰进行加固处理。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填筑堰堤的材料采用抗渗性能较好的土,以利阻水、减少漏水、渗水。当水深无法正常清淤除杂时,编织袋的投放速度和筑土速度不宜过快,应尽可能利用编织袋和筑土把淤泥挤跑。为应对紧急情况,应备足编织袋、斗车和木桩等应急物资设备;相关管理人员保证24小时内能够联系上并随时到场;组织好应急救助队伍等准备工作。
基坑排水工程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为了确保基坑内部的排水畅通,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下面介绍两种基坑排水工程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顺坡开挖。在基坑内侧设排水沟,让水自流排出至洞外。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需要注意的是排水沟的位置和坡度要合理,以确保水能够顺利地流出去。
第二种方法是反坡开挖。在基坑单侧设排水沟,并靠主洞侧布置若干集水坑,用低扬程水泵将水排出至外部。这种方法需要在设计时考虑到基坑周围的环境和排水量,以确保排水系统的有效性。
无论采取哪种方法,基坑排水工程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只有确保基坑内部的排水畅通,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