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浅析中国古代小说的地位
2025-09-29 04:45:35 责编:小OO
文档
浅析中国古代小说的地位

作者:***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0期

        摘要:从先秦发展到魏晋志人志怪小说,再到唐传奇宋话本直至近代,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远不如其他文学体裁,造成其地位之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姑且从原始记载、小说艺术研究之盛和小说的依附性三个方面来浅析小说地位不高的原因。

        关键词:古代小说;地位;原因

        [中图分类号]:I207.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0-0184-01

        谈起小说,似乎大家都觉得它是个舶来品,“中国小说自来无史;有之,则先见于外国人所作中国文学史中”(《鲁迅全集·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其实,中国小说无史亦有史,“小说”这个字眼出现最早是见于《庄子·物外》“饰小说以干县令”。可见我们文学史上小说的雏形早见于先秦时期。

        然而,小说的地位在古代却是一直处于被压抑的状态。

        首先,从中国古代关于小说的最早记载来看,小说的地位就不甚乐观。

        “飾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论语·子张》 ,孔子和庄子的观点大致相同,他们都认为小说虽然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君子“弗为”,作为道家和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们是不看好小说的。

        作为学家的班固在《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序》里,记录了九流十家,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雑家,农家,小说家。其中“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小说是不被入列的。可见,班固秉承的是庄子可孔子的观念。我们细看之,可以知道,在古代封建社会,一切文艺服务于政治,而那些士阶级的大家们,也是因为观点有益于统治而被统治者大肆宣扬的。士阶级的人士,自知不自知地充当着政治统治的工具。

        话说回来,虽然统治者看到农业的重要性,但是在封建等级制度相当严格的古代社会,统治阶层以及服务于他们的士级阶层,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种“鄙民”的思想的,农民的文化程度相当低,加之统治者一度施加愚民,那些打着“为民”口号的思想家实则是看不起农民的。而小说从根本上说是出自下层农民的,“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荛、狂夫之议也”。小说的来源极大部分是神话,而神话是先民在劳动之余休憩娱乐中产生的,亦是农民的杰作,也可以说,小说源自农民。既然出身不好,那也就决定了小说不会发展的很顺利很强大。就算是魏晋六朝志怪志人的繁荣,唐代传奇兴盛,宋话本流行,到明清小说的极大发展,不管怎么样的丰富多彩,小说终究多是以一种不正名的状态存在,“君子弗为”。直到外国关于小说的定义传入,小说在人们脑中的观念才渐渐清晰。

        再者,从小说写法艺术的研究相对繁荣而小说发展史的研究相对滞后来看小说地位之低。

        从第一点小说的最早记载可以看出小说乃“君子不为”。也许刚开始时只是被当做一项统治阶级考察民情的工作,由“稗官”来记载,内容也不过是田间农夫的只言片语,道听途说。可是同时因为农民休憩娱乐需要,很多原因掺杂一起,小说也有的不仅仅限于“短书”,发展成一些比较完整的有情节的故事。到了宋的话本,我们明确地看出了娱乐的重要性。说书人为了吸引听众,极大地发展了讲故事的手法和技巧,一些倒叙、插叙、连环百锁、百川入海,等等手法,被运用地相当娴熟。这些话本内容案头化以后,就成了书本记载,文人们便对这小说的叙事的艺术着了迷。在王靖宇《中国早期叙事文研究》中有说道,《左传》有传记性、游记性和戏剧性的“三复结构”。

        因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并不是清晰的有章可循的,而是在“君子”的“压制”下变相发展的。小说作为一种体裁并没有很明显的出现在人们的观念之中,在《中国古代小说史序论》中,刘勇强先生说“小说的起源与其说是一种文体的诞生,不如说是一种观念的诞生”,“真正意义上的小说至迟在汉魏时已经初显端倪”。中国古代的小说发展从先秦两汉时期依附于经史子集之中的子部到魏晋南北朝志人志怪集子的出现,再到唐代小说的正式形成,宋话本的出现,元戏曲小说的发展,最后直到近现代的小说,直到现在人们探讨的大部分还是集中于小说的观念,小说的叙事艺术,小说独有的细节描写等等。这是一门专门的学问。侧重小说写法艺术,也是因为小说的“名不甚正”然而确实存在值得研究令人着迷的艺术美感存在造成的,就像是词的发展,起初也是很不被肯定和称赞的。

        第三方面,可以从小说发展一直依附于其他文体看出中国古代小说的地位之低。

        真实和虚构是两个不相容的词语,而这两个词语正是史和小说的最本质的特点,可是这不能就此把两者彻底区分。因为小说和史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的。小说尽管多虚构,可是很多也是由史实故事发展而来的,尤其是野史杂传。就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就是一些很经典的和历史甚多交融的小说。另一方面,史传虽然专注客观事实,但是虚构也在其中相当普遍地存在。在结构和模式上,小说和史书也有很多相交之处。比如,史书有时间和任务两个写作线索,古代小说的章回小说即是按着时间来的,有纪传式特点的如《水浒传》《儒林外史》等均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说“一个人出来,分明便是一篇列传”。可见小说和史传有着无法忽视的相通之处。

        除了史传,小说还和一些其他文体文学有不小的渊源。在《庄子》中,就可见大量的寓言的运用,寓言的发展慢慢渗入小说的创作,最终为小说的艺术锦上添花。

        纵观小说的发展,很大部分是在依附被看做正统的文学存在,但实质上,它们是互相借鉴提升的。

        综述,中国古代小说地位低下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现象,由中国古代特殊背景和多方因素综合造成。我们可以透过其看到更多更广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陈国庆 北京:中华书局,1983.6

        [2]、《中国小说史序论》/刘勇强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0

        [3]、《鲁迅全集》/鲁迅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