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幼小衔接[论文]
2025-09-29 04:47:15 责编:小OO
文档
浅议幼小衔接

摘 要:大班面临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幼小衔接,大班的幼儿生理和心理较中班、小班都有很大的提高。面对即将升入的小学,他们心里既向往又恐惧,家长更是忐忑不安。本文就教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教师;幼小衔接;探讨

幼儿园教师有责任做好工作,使大班幼儿顺利进入小学。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地面对小学生活呢?幼小衔接的内容又有哪些呢?

一、做好家长工作

1.针对家长的认识问题,召开家长会和举办专题讲座

面对现在很多家长的“学前热”,我们及时向家长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介绍幼儿园的培养目标和大班学期工作计划以及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成立家长学校,请幼教专家来园讲课,使家长认识到入学准备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还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

2.充分发挥“家园直通车”的作用

“家园直通车”是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窗口。大班可设立幼小衔接专栏,根据目标有计划地选择和更换内容,让家长在小小的“园地”中,学习并掌握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从而与幼儿园积极配合,为幼儿的发展共同努力。

二、教师组织有关幼小衔接的活动

1.参观小学

每一年我们幼儿园都带大班的幼儿到附近的小学进行参观,参观小学生的教室、各种活动室、操场、教师的办公室等场所,还观摩小学生的各项活动,并和大哥哥、大姐姐进行联谊。在这个过程中让幼儿感受到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从而使其对上小学产生向往。

2.组织主题活动

组织幼儿参观完小学,还要组织相关的主题活动,让幼儿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如绘画活动“我心目中的小学”,幼儿通过参观,对小学有了直观的认识,然后启发幼儿加上自己的想象,想象小学还可以是什么样子,设计出自己心目中的小学,以增加对小学校园的亲切感。还可以组织语言活动“说出幼儿园与小学的区别”,教师加以记录,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来进行比较。首先是外观上的不同,然后是内部结构。通过比较,幼儿发现小学没有寝室、餐厅,而且洗手间都是集中在一起的,男厕和女厕是分开的,小学生有自己的桌椅、书包,还有同桌。幼儿还观察到了一些隐性的不同,比如:小学生中午可以回家,而上幼儿园中午不能回家;在幼儿园可以吃饭而在小学不能吃饭;小学生都有作业,幼儿园没有作业;小学有男教师而幼儿园没有;小学生一天上课时间长,而在幼儿园经常可以户外活动,等等。通过比较,幼儿发现小学和上幼儿园有很大的不同,从而对小学生活产生一种神秘感和向往。

3.安排值日生

在大班为幼儿安排值日活动,如:餐后的清洁、班级物品的管理、班级饲养角的管理,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自我管理能力、责任心、动手能力等。比如餐后清洁,我们每天安排六人进行此活动,其中挑选一名小组长进行分工,有擦餐桌的、搬椅子的、洗抹布的、洗勺子的,每个人各负其责又互相合作来完成这项工作。每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通过小组讨论,让小组长总结本组的优点和缺点,实现共同进步,从而培养了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三、教师在班级的组织工作中,要实现三个转变,以适应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发展需要

1.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的“突变”现象

大班末期要适当减少游戏和户外活动,增加看图书、手工等安静活动,尽量减少游戏、读写等直观方法,多进行口头教学,如猜谜语、找错等,促使幼儿思维由直观向抽象过渡。

2.生活环境布置逐渐向小学靠近

大班末期的作息制度可适当更改,如适当缩短午睡时间,延长上课时间,每周逐渐增加上课或智力活动次数。环境尽量小学化,改变课桌的安放,以利于幼儿注意力的集中。另外,还可开展一些与小学学习有关的常规训练,如自己背书包上学、不迟到、生病要请假等。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幼儿体质

为了幼儿能适应上学后紧张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大班末期要从训练幼儿的基本动作过渡到幼儿体质的锻炼,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体育竞技的能力和对外界环境、外部刺激的适应能力,如晨练时进行空气浴等。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关心的是幼儿是不是健康地成长、能不能适应各种环境、会不会与人相处、有没有一个乐观的心态,这个是很重要的。幼儿园的教育加幼小衔接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能让幼儿通过一个过渡的桥梁纽带逐步感受成长的快乐,做最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郭丽亚,袁凤芝.试谈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中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05).

[2]胡红.与家长朋友谈幼小衔接[j].教学与管理,2005,(05).

[3]林放儿.加强家园配合搞好幼小衔接[j].教育导刊,1997,(s3).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