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病句的考查是高考命题中持续时间最长、重现率最高的考点之一,在我们对口单独招生考试中,多用单选题考查病句的辨认。但是,这一部分学生往往掌握不是很好,失分现象十分严重。所以在三轮复习中还有必要把病句强化一下。
以往大多数情况是把病句的类型再复习一下,另外再精心挑选一些例题加以巩固。在高考临近之时,学生求知欲是要强烈一点,所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在病句方面的能力,但是对于基础好的同学来说就没有提高,也无异于二轮。
在经过二轮的专题复习之后,在做了大量的病句训练之后,如何复习才能收到实效?怎样应试才能快捷简便,准确无误?
在这次三轮复习中,我首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在那些方面还有待加强。说出病句需要加强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头脑中病句的积累,进行归纳整理句子在哪些情况下容易出错。在学生的归纳整理之下我再进行补充。之后通过精选的例题进行巩固。通过这节的病句复习,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当然在课堂的练习巩固中也看出学生在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题目,而且准确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其实我的这次病句复习跟以往的主要区别就是唤起了学生的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强制性训练如果不能,则结果不是事倍功半就是适得其反。高三语文复习正是这样一种强制性的训练。因此,首先要唤起高三学生主动投入的兴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之所以对于一个对象发生兴趣,是由于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可见只有适合教学对象的心理需要的教学,才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才是有效的;相反,不适合学生心理需要的教学,不但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会引发其抵触情绪,自然也就谈不上有什么教学效果了。因此,要想取得复习的高效,作为教学者首先要研究高三学生语文复习的特殊心理,要抓住“满足需要”这个心理契机,通过教学材料的诱因化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为什么要提倡主动学习呢?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些同学课堂上记了那么多笔记,课下花了那么大气力去背,遇到问题却无从下手,不知怎么解决。有些同学看了许多参考材料,做了很多习题,可是成绩却提高不上去。其关键问题就是学习时没有积极思考,没有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没有掌握知识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智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机结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根本任务
当然我觉得这节课还是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如果我能够在学生说病句需要提高是先发放一定量的病句,这病句题要精、面要全,量要少,那么指向性就会明确一点,课堂时间就会进一步节省,可以再设计一个让学生在课堂上自我消化的环节,效果可能会更好。
前洲综合高中 吴维清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