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对象不同
传统安全管理和科学安全管理在管理对象上由事故转变成事件和隐患危害的风险。
传统的安全管理保证不出事故就行,而科学的安全管理是全方位管理,管理潜在风险。
管理过程不同
传统安全管理和科学安全管理在管理过程上由事后型转变成预防型。
管理理论不同
传统安全管理和科学安全管理在管理理论上由事故致因型转变成风险管理。
传统安全管理强调事故和导致事故的原因,而科学安全管理强调识别潜在的安全方面风险,即有风险就采取措施,风险大采取措施的力度就大,风险小采取措施的力度就小。
管理的手段不同
相较于传统安全管理,科学安全管理在管理手段上逐渐多样化,即由行政手段转变成法治手段、经济手段、科学手段和文化手段等。科学安全管理强调多管齐下,因为安全问题比较复杂,所以需要从制度上对安全管理进行优化,包括经济手段、处罚奖励和法制责任等。
2.现代安全管理的特点
概括来说,现代安全管理具有七个特点:
第一,变纵向管理为横向管理,各部门都参与其中。
第二,变事故处理为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即变事后型为预型。
第三,变管理的对象为管理的动力。以前的管理对象是员工,现在逐渐变为让员工自动自发地进行自我安全管理。
第四,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生产现场在变,生产工艺在变,生产产品在变,生产人员在变,这也就要求了安全管理方法也应当跟着变。
第五,变只顾经济效益的商业管理为效益、环境、安全与卫生的综合经营管理。
第六,变被动、辅助、滞后的管理程式为主动、本质、超前的管理程式。
第七,变外部型目标管理为内积型目标管理,即变次要因素为核心事业。以前的安全管理更多地出于外部压力和相关机构的要求,现在逐渐变成员工企业自发的要求。企业为了追求效益和保护员工健康安全,需要安全管理。
3.生产科学管理的方法
技术性管理原则
生产科学管理的技术性管理共有十二个原则:
第一,消除潜在危险。在企业生产中,大部分事故都是由于没有依照操作规程导致,因此要求员工依照操作规程去操作,同时需要给设备增加安全防护装置。
第二,降低潜在危险因素数值。即危险隐患还存在,只是降低了隐患的危害。例如,公司需要的化学物品,可以对采购量进行,这样一旦发生事故也不会造成重大损失。
第三,冗余性,即故意把工序复杂化。例如,操作冲床完全可以单手作业,但企业要求用双手,以确保员工双手安全。
第四,闭锁。指对有安全隐患的部位加锁,没有钥匙的人无法进入该区域。企业对于危险部位的操作要进行名单授权,只有名单上的人员才能进行操作。
第五,能量屏蔽。指企业中的危险化学品要密闭存储在仓库的角落,以将危险控制在小范围内。
第六,距离防护。指企业中的化学品仓一定要建在仓库的角落,并且和其他产品相隔离,同时要远离员工,这也是在企业中生活区、宿舍、厂房不能在一起的原因。在一些大的化工厂中,生活区和厂区往往相距几公里,这样万一出现事故,可以降低损失。
第七,时间防护。指员工在有害的环境下待的时间不能太久,应有时间。
第八,薄弱环节。指在工作过程中设计薄弱环节,以起到保护作用。在企业中,当发生隐患时,一般最薄弱的环节会出现问题,这样就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第九,坚固性。即企业的各项装置特别是防护装置要坚固,如安全帽和安全绳要坚固,否则起不到防护的目的。
第十,个体防护。虽然企业采取了很多预防措施,但仍然不能完全防止事故的发生,所以需要采取被动的防护。比如,通过采取戴安全帽、穿安全鞋、带皮手套、穿防扎靴、戴护目镜等被动的防护,当出现事故时,可以把事故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第十一,代替作业人员。指在安全隐患很大很危险的场所,注意使用机器人代替人工作业。例如,采用拆弹机器人来拆除危险的;当某些隧道有毒气体含量比较高时,使用机器人配摄像头来进行相关的探测等。
第十二,警告和禁止信息。即安全部位应该有相关的警示信息,如张贴安全的警示标语,安装安全的警示灯和报警装置等。对于危险化学品仓库、有毒有害的部位、有电的部位或者容易着火的部位进行安全提醒,这些称为目视管理。
系统管理原则
具体来说,系统管理原则主要包括十项:
第一,系统整体性。指企业中的各个部门都要问责,各个部门都要在安全管理中承担责任。
第二,计划性。指安全管理要符合PDCA,也称为闭环管理。其中,P(Plan)指计划,D(Do)指实施,C(Check)指检查,A(Action)指总结。
第三,效果性。指不管任何技术性方法或管理性方法,一定要有效,而使方法有效的前提是管理者一定要专业,同时也可以向员工征询安全管理的方法。一般来说,员工通常对现场和设备了解更多,因而对安全隐患也更了解,提出的意见往往更具可操作性,因此,管理者可以从管理的角度把关,而员工可以从可操作性的角度把关。
第四,单项解决。指把安全作为一个单独事项解决,如果公司的安全问题比较多,那么需要针对安全问题策划出一套专门的文件。
第五,等同。指安全和质量、效益、成本一样重要,同样需要引起企业的重视。
第六,全面管理。指企业中要做好安全全面管理工作。
第七,责任制。企业中安全管理应实行责任制。
第八,精神与物质奖励。对于安全管理一定要有激励,包括正激励和负激励。表扬是激励,批评也是激励。现在,员工的追求更加多元化,因此,对员工进行激励时,不管奖励还是处罚,既要考虑物质方面也要考虑精神方面。
第九,批评教育和惩罚。指在企业安全管理方面既要有惩罚,也要有批评教育,其中,批评教育是最主要的目的。当惩罚员工之后,管理者要反问自己批评教育的目的是否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是让员工发自内心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既口服又心服,从而意识到今后该如何做。
第十,优化干部素质。在企业中,没有管不好的员工,只有不会管理员工的干部,因此干部素质要提升,包括专业能力和职业精神。如果想让员工做好,管理者一定要身先士卒,言传身教,为员工做好榜样。
系统模式管理法
系统模式管理法主要有两种:
第一,0123管理法。“0”是指重大事故达到0的管理目标;“1”指第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2”指岗位、班组标准化的双标建设;“3”指全面、全过程、全员的“三全”安全管理。这里可以将管理理解为折腾,进行管理创新,让管理变得有趣味性,方法多变。
第二,“四个一”工作程序法。指班组一日一考核,一周一汇总;车间一月一检查,一季一总结;工厂半年一检查,半年一次联合验收等。
绿色岗位建设
绿色岗位是指清洁、节约和少安全事故的岗位。在班组中,可以对绿色岗位进行奖励,打造安全型班组。
无隐患管理法
无隐患管理法指未雨绸缪,消除潜在隐患,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失效模式分析,把所有的隐患充分准确地识别出来。
该识别过程可以通过管理者识别,也可以让员工自己识别岗位上的隐患,从而让员工自己教育自己。具体的技术包括:隐患辩识;隐患分类;隐患分级;隐患检验;隐患档案、报表、统计、分析等。
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是指对人员的素质、管理的方法和现场、方案提前进行评价,判断是否能够消除相关的安全隐患,人员素质是否达到水平,操作规程是否了解,是否意识到本岗位的安全隐患等,让员工认识到自己岗位的安全隐患。
风险管理
风险等于频率加程度,发生的频率越高,风险越大;产生的后果越严重,风险越大。
安全目标管理法
安全管理就是风险管理,企业可以把目标安全管理纳入绩效考核。
行为抽样技术
即通过对员工进行抽样检查员工的行为方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等。
危险预知活动
危险预知是指提前未雨绸缪,判断会产生哪些隐患。
事故判定技术
即运用专业方法判定以及专业人员参与判定。
作业人机系统管理
即对进行作业的人和机器系统管理。
科学系统的应急预案
即科学的应急管理预案,在事故没有发生前形成形成预案,如何救助。
现场三点控制
现场控制的三点包括:
第一,危险点。危险点往往造成直接的危害。
第二,危害点。指可能会产生潜在的危害,但需要长期的时间积累。比如,工作场所如果噪音很大,长时间就会造成习惯性耳聋。一般来说,危险能够看得见摸得到,因此人们比较重视,但对危害往往会忽视,所以企业不仅要关注危险点,也要关注危害点和事故高发点。
第三,事故高发点。企业应根据历史记录,总结以往发生的事件,确定事故高发点。
一般来说,危险能够看得见摸得到,很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危害却往往被忽视,所以企业不仅要关注危险点,也要关注危害点和事故高发点。
“三治”工程
三治指的是治烟、治尘、治毒。
四全管理法
四全指全员、全面、全过程、全天候。
安全管理不只是某个部门或安全工程师的事,与全体员工、全体部门都有关系,企业中的所有过程和全面时间都与安全管理有关,因此要对重点时间进行重点管理。
“三群”管理法
三群包括群策、群力、群管。
安全管理人人有责,企业应让安全管理成为员工自动自发的行为。
系统管理工程
系统的安全管理无外乎人、设备和环境三方面因素,要从这三个方面着力进行管理。
人流、物流“定置”管理
人流、物流的“定置”管理也是科学管理的方法之一。
“5S”活动
安全管理也可采取“5S”活动。
“十个一”安全主题活动
“十个一”安全主题活动的内容包括:
第一,背一则安全规章;
第二,读一种安全生产知识书籍;
第三,受一次安全培训教育;
第四,忆一起事故教训;
第五,查一个事故隐患;
第六,提一条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
第七,做一件预防事实事;
第八,当一周安全监督员;
第九,献一元安全生产经费;
第十,写一篇安全生产感想(汇报)。
“一法三卡”管理技术
“一法三卡”是指重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险监控法、有毒有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危险源点警示卡、安全检查提示卡。
安全管理计算机应用
安全管理计算应用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经验管理,主要指管事故;
第二,科学管理,即重物轻人;
第三,文化管理。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