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2025-09-29 04:48:12 责编:小OO
文档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理解词句 品味语言

1、词语理解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辨析词语的特定含义。

    解答此类试题的步骤是:首先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其次分析语言环境。在分析语言环境时,先分析词语所在句子的意义和结构,再需找和词语相关的语言信息,进而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从修辞义、隐含义、临时义、情感义、网络义等多方面去分析。

答题格式:    词语语境义:“XX”一词原指_______,这里指______,起到了____的作用。

2、词语表达效果作用:要分析此词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了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文中人物)怎样的情感,达到了什么效果。

答题格式:

    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B、分析表面意义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的特点。

    C、分析深层含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_____,或者给了我们______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3、问某词能否去掉的题型

答题格式:

    A、回答“可以”或“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结合句子分析用该词强调突出了(、说明、修饰了)______,更能形象(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等。

4、能否调换为另一词的题型。

答题格式:

    A、回答“可以”或“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原词准确、生动、形象地描写了______,换了之后就变成 _______。

    C、用原词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调换后,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

5、文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方法:

A、常考的指示代词有:这、那、这些、其他、以上、如此……;

B、一般是往前找;

C、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示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6、一句话中某两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格式: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有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2、理解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这些句子包括:1、点名题旨的句子;2、描写、 议论、抒情的句子;3、总结全文的句子;4、起承转合的句子;5、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理解这些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技巧点拨:

1、分析重点句子的作用。

    总体思路:可按“结构+内容+效果”的思路考虑分析,效果较好。

    第一步,分析结构方面的作用。A、开头的句子: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等。B、中间的句子: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C、结尾的句子:起到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等的作用。

    第二步,分析内容方面的作用。要从内容上看思想感情及蕴含的哲理,要结合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深层含义及表达效果。

2、赏析优美的句子。

    应从形式(表达方式、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内容(思想内涵、感情、哲理等)、效果等三个方面赏析。

(1)运用修辞手法句子的赏析

答题三步:A、判断采用什么修辞手法;B、写出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C、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含义。(表现了什么/表达了某种感情/突出了什么/强调了什么)

答题格式: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表现了、描写了)____,表现了(人或者事物物)_______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或文中人物)对某某事物的______感情,给读者流下了深刻的印象。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炼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答题格式:     把_____比作_____,生动形象地表现了_____。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答题格式: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_____。把_______写活了,使_______富有人情味儿。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答题格式:    突出了_____,启发读者联想,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答题格式:    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恢宏,表现了_____,表达了_____的感情(之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律和谐,互相映衬,互相补充。

答题格式:    给人以音节匀称、音律和谐的美感。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答题格式:    强调了____,突出表达了_____的感情(之情)。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答题格式: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_____进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答题格式:    加强_____语气,意思是说______,表达了______的感情(之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深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12、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能特写突出所要表达的事物的某一特征。

(2)记叙中议论句的赏析

    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画龙点睛等。

(3)记叙中抒情句的赏析

    抒情可分为:一是直接抒情,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方式。二是间接抒情,指寓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抒情作用:书法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4)环境描写句子的赏析

1、自然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从____角度(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写出了景物_____的特点,渲染_____气氛,烘托人物的______情感(预示人物的____命运,变现人物_____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_____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______环境气氛,衬托人物_____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3、品味语言特色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

答题格式:    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____(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______”。

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

附:  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

(1)朴实无华  (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暇,如诗如画  (3)言简意赅,朴素自然  (4)语言简洁,气势纵横  (5)文字冼练,意境深邃   (6)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   (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

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

(1)文笔凝炼,刻画传神  (2)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3)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  (4)大笔泼墨,尽情挥洒 (5)说理深刻,内容厚重   (6)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憾人心扉  (7)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

课文文句赏析:

1、不管是谁,心胸里都贮藏着无数迷人的故事,好似地下的一股暗水,只要戳个小洞,就要喷溅出来。《画山绣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在烈日和暴风雨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渐进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故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文:

父亲的牛,母亲的鸽子

朱成玉

我想这就是最浪漫的人生了。父亲喂养着他的牛,母亲喂养着她的鸽子,袅袅的炊烟像一株顽强的植物,支撑着那段艰难的时光。

在我的记忆里,整个童年,除了父亲母亲,哥哥姐姐之外,父亲的牛和母亲的鸽子,已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父亲对牛的感情很深,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给它全身上下梳理一遍,让牛很舒服地休息。吃饭的时候,父亲总是会想到他的牛,拿起自己的碗,把自己的米粥给牛分一些。望着健壮的牛,父亲的眼睛里写满了爱怜。

我家隔壁住着一个寡妇,丈夫是在外面打工时出的意外。她家里没有牛,有一天晚上过来,低着头,不好意思开口的样子。父亲就主动说:“我的地犁完了,明天帮你去犁。”那女人在那里竟感动得直掉眼泪。

第二天早上,父亲早早地起来,给牛添了些草料,然后拍了拍它的脖子,自言自语地说:“唉,今天你又要挨累了。”

或许是牛真的太累了,在地里有些步履迟缓。为了能让它使上劲,父亲不得不狠狠抽打它。回到家的时候,父亲去牛棚,一遍遍地抚摸着牛的脊背,抚摸着那些鞭痕,竟然趴在上面大声哭了起来。

相比父亲对牛的爱,母亲对鸽子,除了爱,便多了一种浪漫的味道。这只鸽子,是母亲从猎人的下救下来的。它受了伤,在院子里扑腾,母亲为它包扎。这鸽子养好了伤,却不再飞走了,就在我家的屋檐上流连。母亲就时常在院子里撒点麦粒啥的喂它,它也很欢快地围着母亲咕咕地叫着。有时候就落到母亲的肩头,和母亲很亲昵,这鸽子似乎充满了灵性,好像要报恩的样子。

母亲非常喜欢这只鸽子,可是为了我,母亲却杀了它。那时我得了一种很奇怪的病,邻村的郎中给开了几味药,告诉母亲,必须要有鸽子血做药引子。

母亲的手在剧烈地抖动,她握着鸽子的脚,仿佛下了天大的决心一般,紧咬牙关,将它的头用力向那石头上磕去。鸽子张大了嘴,血从嘴里流出来。母亲仿佛被吓到了一样,尖叫着跑回屋里。

我的病治好了,母亲却常常负疚地望着天空,那里曾经有她的鸽子飞翔过的痕迹,她追寻过去,想知道她的鸽子在通往天堂的路途上是否安然无恙。

父亲不忍看到母亲这样伤心,就偷偷地问别人要了一对儿鸽子,院子里又重新荡漾起生机。

日子就那样过着,虽然穷苦,却不乏温馨。

那个时候,有一些没孵出来小鸡的鸡蛋,叫毛蛋。母亲总会单独拣出来,让父亲拿到灶膛下去烤着吃。如果碰巧多几个,我们就会有口福吃到,如果只有一两个,那就只能望而兴叹了。母亲说,这东西是壮力的,而父亲又是我们家里唯一的劳力,就该让父亲吃。父亲当仁不让,在火堆里眼睛都不忍眨一下,仔仔细细地烤着那两个毛蛋,生怕将它们烤糊了。直到将它们烤得黄灿灿的,满院子飘满诱人的香味。

“喝一口儿?”母亲取出家里自酿的烧酒,对父亲说。“嗯,来一口儿!”父亲满心的欢喜。

父母也不可避免地总会有争吵,可是不管父亲和母亲吵得多厉害,母亲都会把毛蛋替他留着。有时候,父亲没在家,母亲就一边做饭,一边将一个毛蛋放到火堆上去烤,也是像父亲那样烤得细致,生怕将它烤糊了。

父亲回来,闻到毛蛋的香味儿,便径自往厨房奔去,挠着头,笑嘻嘻地向母亲讨要。母亲装作依然很生气的样子:“回来晚了,都被我吃掉了。”手却不由自主地向一簇已熄灭却依然热着的火堆探去,两个被烤得黄灿灿的毛蛋依然散着热气儿,父亲一小口一小口地吃着,并不时对母亲陪着不是,母亲慢慢地便喜笑颜开起来。

我曾经在一首诗里描绘过这样一种幸福:屋檐上鸽子成群,脚边有鸡鸭流连,屋子里有粮食的味道,夜里睡觉的时候,鼾声里伴着蟋蟀的弦音......这就是父亲和母亲的幸福吧!

父亲是牛,为我们犁开一片片荆棘,把明天变成沃土;母亲是鸽子,为我们驱赶一团团冷凉,让日子溢满暖意。

这,便是我们的幸福吧!

1、品读下面句子,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作答思路:先分别解释加点词语,然后从表现父亲的心理角度思考表达作用。)

回到家的时候,父亲去牛棚,一遍遍地抚摸着牛的脊背,抚摸着那些鞭痕,竟然趴在上面大声哭了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揣摩、体味下列句子,按照指定角度进行赏析。(作答思路:问题(1),从突出炊烟的情态、揭示炊烟的比喻义、表现父母的特点等角度赏析。问题(2),从刻画父亲心理、表现父母之间的感情等角度赏析。)

(1)袅袅的炊烟像一株顽强的植物,支撑着那段艰难的时光。(修辞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回来,闻到毛蛋的香味儿,便径自往厨房奔去,挠着头,笑嘻嘻地向母亲讨要。(描写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