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ndustr i a l &Sc i ence Tr i bune 2007.2
全要素生产力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史 睁 王满仓
【摘 要】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中国1978年到2005年的数据,研究了这27年劳动力投入、物质资本存量、TFP 的
平均增长率和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通过实证研究得到的结果可以看出物质资本存量对产出的贡献率已经达到一个顶峰,未来中国产出增长主要靠TFP 的增长,并由此给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物资资本存量;劳动力;TFP ;产出【作者简介】史睁(19821~),女,陕西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
王满仓(1963~),男,陕西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从事财政与金融理论研究
一、问题提出和理论回顾
大部分的学者认为中国从1978年农村进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开始到目前2005年27年超过9%的年均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过度的资本投入,即物质资本是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原因。但本文认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评估应该是基于整体生产力的评估,如果只从资本或劳动力的投资效率这一方面进行评估是不全面的。所以在本文中应用全要素生产力即TFP 来评估整体的经济效益。TFP 也被称为全要素生产力或索洛剩余,是指与要素投入增长无关的产出增长,与仅由技术进步带来的效益增长相比,TFP 更加全面,因为他还反映了更有效的资源配置和管理,更密集的劳动力使用和更有力的经济、法律和制度环境。
Young [1]
在2000年的研究认为中国从1978年到1998年
之间TFP 的平均增长率是1.4%,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是
15%,Young 对这个时期的估计值比其他学者所估计的值要
低,是因为Young 认为人为低估了这段时期的通胀值导致
G DP 值高估,并且这段时期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来自于人力
资本的人数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根据Lau 和Ki m
[2]
在1994
年的研究与Lau 和Park [3]
在2000年及2003年进行的研究,他们认为在1983年到1995年间中国物质资本积累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是86%~95%,人力资本对产出的贡献率为5%~14%,而生产力在这段时期不是负增长就是没有增长。但是他们在进行计算时所用的60%的资本占投入比重太高,国家收入统计和对企业金融资料的详尽研究都不支持这么高的份额。
相对于上面提到的对中国生产力增长持悲观态度的学者,很多学者也提出了相反的结论。Hu 和Khan [4]
在1997年的研究中指出,从1979到1994年这段期间,中国TFP 的平均增长率是3.9%,对产出增长的贡献是42%,比资本积累对产出增长的贡献还高。他们认为TFP 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值主要原因是中国当时进行的市场经济改革,还有私有经济的发展,外贸的发展和外商的直接投资。世界银行[5]在1997年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在1978年到1995年这段时期,中国TFP 的平均增长率是3.7%,对产出增长的贡献是43%。但是世界
银行所用的这段时期的平均G DP 增长率为8.2%,如果采用官方公布的9.4%的平均增长率,那么TFP 对产出的增长将达到46%。
如果从产出增长中去除人力资本改善(主要是教育所带
来的影响)带来的影响,林毅夫[6]在2003年所作的研究中指出从1978年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对产出增长有很大的影响。但去除人力资本是不太实际的,因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是影响产出增长的重要因素。OEC D [7]在2005年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在1983年到2003年这段时期,TFP 的平均增长率是3.7%,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是30%。
国内学者相对于研究部门主要是农业和工业部门和区域范围的全要素生产率绩效来说,研究全国范围加总时间序列数据相对较少。王小鲁、樊纲[8](2000)的研究发现改革之前只有50年代有明显的生产率提高,而60年代到改革前TFP 呈负增长,改革期间有1.5%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张军和施少华[9](2003)运用C -D 生产函数通过对1952~1998年中国经济统计数据的回归分析,计量了中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作者发现,在改革前,中国经济的TPP 波动很大,1978年的TPP 水平与1952年相比,不仅没有增长,反而有所退步;但是改革后,中国经济的TPP 有了明显的提高。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中国TFP 的平均增长率以及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做过统计和分析,但他们只是就1978年到2005年其中一段时期做出TFP 值的估算,没有就这27年整体作出
TFP 值的估算。他们所采用的数据和对资本份额的假设是不
同的,一般都集中于物质资本存量的增长率在8%~10%之间,资本占投入比重在0.3~0.5之间,在这个基础上,得出的中国在1978年后某段时期的TFP 平均增长率一般都在3%以上。因为资本占投入比重的值对整个结果影响比较大,所以本文将采用两个不同的资本占投入比重的假设值来对中国的TFP 平均增长率和对G DP 增长的贡献率做出估计。
二、相关指标选择、数据来源与分析
(一)指标选择。本文使用的是含有三个变量的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经过变形后可得到:
・
111・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第2期
I ndustr i a l &Sc i ence Tr i bune 2007.2
logA =logY -αlogK -(1-α)logL
从这个等式可以看出,TFP 的增加值是受总产出增长、资本占投入的比重、资本存量、投入的劳动力这四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二)数据来源与分析。
11物质资本存量。因为对中国全国范围内的资本存量并没有做过调查,所以用什么方法估算出真实的物资资本存量是有争议的。
a .最初的资本存量(k 0)Chow
[10]
对中国1952年的资本存量的估计是被采用得最
多的。根据Chow 的理论,中国1952年的资本存量相当于人民币2200亿元(用1978年的物价指数),其中720亿元是土地资本。到了1978年,中国的资本存量增加到1141亿元。
林毅夫在2003年研究中使用了Chow 对中国1952年资本存量估计的结果,但是由于每年固定的资产投资量会随着时间贬值,并且在大跃进和文化大时期这个贬值率上升到平均每年6%。如果把这个因素考虑进来的话,1978年中国的资本存量就会小于Chow 所估计得,为人民币1007亿元(用1978年的物价指数)。
本文在计算中国TFP 增长值时使用的是Cho w 所估计的1978年的资本存量值,但本文也使用了林毅夫所估计得稍低一些的1978年中国的资本存量值,主要目的是进行两个之间的比较。
b .投资(I )
对于投资这个量,本文使用的是每年的资本形成总额,它是属于G DP 中消费部分的。
c .固定资产折旧率(δ
)Hu 和Khan 在1996年的研究中指出如果使用中国官方
公布的1953年到1994年平均每年3.6%的折旧率将会导致高估资本增长率,因为官方公布的3.6%太低了。本文将采用适用的较为广泛的4%~5%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并且选择4%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值。
21资本占有量(α)。值对TFP 的估计有很大影响,因此过去学者所作的研究中所使用的α值有很大的区别。本文使用的α值是0.4,但为了证明本文结果的可靠性。我们还用了α=0.31这个值,原因是很多学者认为中国从1978年的改革后产出增长相当快。
31总产出、劳动力投入和教育。a 1总产出(Y )
对于总产出,我们使用的是以1978年的G DP 值为基数,即1978=100的实际G DP 值,G DP 值的来源为中国的统计年鉴。
b 1劳动力投入(L )
劳动力投入的数据来自于中国国家统计局每年的就业调查和人口普查数据,这些数据应该说是没有争议的。因为,Young 在2000年发现中国国家统计局有关就业的数据与人口和劳动力的数据是一致的。
三、实证分析结果
我们用(方程1),用1978年到2005年这27年的G DP 、劳动力投入和物资资本存量的数据,用evie ws5.0版,可得到如下结果:
变量名称参数估计值
标准差
T 统计量截距-3.87841315.04633-0.257765(0.7987)劳动力投入0.5881691.575570.373306(0.7121)
物质资本存量
0.77054
0.243428
3.165376(0.004)
R 2
=0.883271
R 2=0.873932DW =2.131141F =94.58532(0.00000)
从回归结果来看,劳动力占投入比重与资本占投入比重之和与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设定1不等,于是对这个模型进行W ald 检验,即对关于模型系数的约定条件进行检验,在这里,是对劳动力投入比重+资本投入比重=1这个条件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F =0.071474(P =0.7914) X 2
=0.071474(P =0.72)从结果来看,和F 值都没有通过检验,即两个检验均能拒绝参数和为1的原假设。因此,本文从实证中得到的劳动力占投入比重值和资本占投入比重值之和不等于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对这两个值和的假设。所以,像上文提到,本文将使用Young (2000)估计的0.4和L in (2003)估计的0.31这两个值对这27年的TFP 值进行估计,并且会对两个结果进行比较。
如果使用0.4的资本占有量进行计算,可以得到从1978到2005这27年平均TFP 增长率为3.4%。下表列出了资本、劳动力、和TFP 总的增长率和对总产出的贡献率。物资资本的增加对总产出增加的贡献率占三分之一,而TFP 对总产出增加的贡献率超过50%。
平均增长率(1978~2005)
对产出贡献率
G DP
9.6%物质资本存量(α=0.4)
9.1%35.7%劳动力投入
2.1%13%TFP
4.9%
51.3%
因为本文的α值和最初的资本存量值都是根据别人曾用过了或估计出的值,所以,为了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本文下面将使用与刚才不同的α值和最初资本存量值进行验证,并对这个四个值进行搭配来检验TFP 的增长率以及对产出的贡献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α=0.4α=0.31
k 0=1007k 0=1411k 0=1007k 0=1411
TFP
4.4% 4.9% 4.9%
5.3%资本对产出的贡献率
41.3%35.7%32%27.7%TFP 对产出的贡献率
30.7%
51.3%
35.7%
44.3%
从计算出的结果来看,虽然对α值和资本存量值假设不同,但计算出的结果差距并不是那么大,TFP 的年增长率在
4.4%~
5.3%之间,资本对产出增加的贡献率差不多为三分
之一,TFP 对产出增加的贡献率大概为三分之一。
四、结语
从上面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中国这27年经济的高速增长,并不主要是由资本投入拉动的,本文总结了四个因素,一是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和不同所有制之间的重新配置;二是改革;三是对外开放、吸引外资,自身技术创新和加快技术进步速度;四是教育水平的提高改善了劳动力要素的质量,这因素是引起中国TFP 值增加的具体原因。
从本文第三部分已经可以看出,这些生(下转第127页)
・
211・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第2期
I ndustr i a l &Sc i ence Tr i bune 2007.2
元/月/人,还要考虑其他要素收入,如股份收入、存款利息收入、出租房屋收入、知识产权收入等。还要考虑国民的家庭现有财产。在消费支出项目中,要考虑调查吃饭、穿衣、购房、买车、旅游、医疗及其他重要支出等情况。在医疗健康项目中,要考虑调查生、老、病、死等方面的情况。在家庭和睦和人际关系方面,应考虑亲情、友情、爱情等方面的情况。在居住质量项目中要考虑调查住房面积、住房所有权等方面的情况。在社会治安项目中要考虑调查丢失财物、被盗财物、人身安全、参与保险等方面的情况。在交通状况项目中要考虑上下班主要乘载何种交通工具、是否拥有私有交通工具的情况。在生态环境项目中要考虑调查工作与生活环境,邻里、同事是否协调方面的情况。在个人的成就感项目中要考虑调查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感悟情况。在对工作的满意度项目中要考虑调查对工作的性质,对岗位职责、对工作效果满意度的情况。
总之,每一个国民对幸福与快乐的感悟尽管有差异,但归结起来,国民关于工作、生活、感情这三者总会都有的。因此,围绕上述以生活质量为基础的统计调查方法必定会得出调查的具体结论,在此基础上再采用较好的统计分析方法的处理,就可得出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民实际的幸福指数。
(三)关于调查问卷的设计。幸福感是人们的主观感受,
因此在设计调查问卷时一般不设定量化的指标,可采取一系列的选择判断题来进行调查。
三、幸福指数量化和谐社会
尽管幸福指数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但在当前的中国,解决人们的幸福问题,仍然是主导。幸福指数可以量化和谐社会。2005年以来,开始实行一系列的措施,如取消农业税、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调整土地征用价格,积极扩大就业,加大就业培训力度,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解决拖欠农民工的工资问题,加强社区建设,进行农村养老保障的试点,制止教育乱收费,对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继续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推进非公企业的工会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加强对和省级权力部门的审计和监督,严格税收督管,调整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线等等都是解决民生、民计、民权、民情、民心的深受老百姓拥戴的好、好措施,这为提升国民的幸福感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条件。
【参考文献】
1.邢占军.心理体验与幸福指数[J ].人民论坛,2005,12、葛晨红.哲学视野中的幸福理念[J ].人民论坛,2005,1(上接第112页)产要素之外的因素可以解释三分之一的产
出增长。中国以后还想继续保持G DP 年9%的增长率,必须要从资本和劳动力生产要素之外的其他因素着手,通过提高
TFP 的增加值,来保证G DP 的增长率。
首先,引导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并建立新的增长方式。中国虽然持续保持高增长的态势,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都是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所以只有通过改善经济增长方式,高效节约这些资源,并建立必要的能源安全体系,才能使经济持续增长。造成中国目前资源消耗模式,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能源价格水平低,产权不明确,所有者权益没有完全体现在价格之中,导致能源的低效使用。因此,要改变这种状态,就要明确产权,提高价格,通过竞争性有偿方式取得使用权,这样才能体现所有者权益。
其次,推进其他配套改革措施,进一步完善经济。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成功已经体现在TFP 对产出增长所作的贡献上了。而目前,应该进行市场经济配套措施方面的改革,包括金融改革、就业制度改革、社会保障改革、医疗改革等,这些改革的成功将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变的更加有效、更加透明、更有竞争力,这样的制度环境将使TFP 为产出增长作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加快技术进步水平和教育程度。加入W T O 使中国进一步扩大了开放水平,环境和竞争环境的完善也将增大企业改进管理和技术的改造压力,同时加快技术转移速度,知识保护程度的不断提高也增强了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动力,这些都会促进TFP 保持较快增长。
根据中国2000年的人口普查,中国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还是低于法国、英国、德国这些国家,占全部劳动力总数10%的农民工的整体素质更令人担
忧。所以,可以通过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来带动TFP 的增长,继而保证G DP 的持续增长。【参考文献】
11Young,A l w yn,2000,Gold int o Base Metals:Pr oductivity Gr owth in the Peop le’s Republic of China during the Refor m Peri 2od,NBER working paper
21Ki m ,La wrence Lau,1996,The Source of A sian Pacific Eco 2nom ic Gr owth,The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 ics,Vol 2931Lau,Laerence and Jungs oo Park,2003,The Source of EastA 2sian Econom ic Gr owth Revisiter,
Stanford I nstitute f or Econom ic Policy and Research Working Pa 2per Series
41Hu,Zuliu andMohsin Khan ,1996,W hy is China Gr owing So Fast?I M F Working Paper
51World Bank,1997,China 2020-Devel opment Challenges in the Ne w Century
61L in,Yifu,Guodong Guo,2003,Ter m Long -Gr owth and Pr os pects of China Economy,Perking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 71OECD,2005,OECD Econom ic Surveys:China,Vol .2005/13
81王小鲁1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制度变革[J ]1经济
研究,2000,7
91张军,施少华1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52~1998[J ]1世界经济文汇,2003,2
101Chow,Gregory,1993,Cap ital For mati on and Econom ic Gr owth in China,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 ics,Vol .108
・
721・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