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区干管、分干管均采用埋设于地面下的两级固定式管道。分干管垂直于干管布置,干、分干管埋深设计为1.8m。分干管间距为80m左右,分干管上设置给水栓,给水栓间距为66-80m左右。
7.1 PE管材要求
(1)工程施工材料的规格标准要统一执行国标与行业标准
(2)管材和管件应具有质量检验部门的质量合格证,并应有明显的标志表明生产厂家和规格。包装上应标有批号、生产日期和检验代号。提供所购管材厂家的省市级管材检验报告,开工现场管材要提供二次检验报告。
(3)各种施工材料均为正规产品,必须是招标要求的规格标准,如无此货,可选高于此标准的材料。
7.2管材与管件的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材和管件的颜色应一致,无色泽不均匀及分解变色线。
(2)管材和管件的内外壁应光滑、平整、无气泡、裂口、裂纹、脱皮和严重的冷斑及明显的痕纹凹陷。
(3)管材轴向不得有异向弯曲,其直线度偏差应小于1%;管材端口必须平整并垂直于管轴线。
(4)管件应完整,无缺损、变形,合模缝、浇口应平整,无开裂。
(5)管材在同一截面内的壁厚偏差不得超过14%;管件的壁厚不得小于相应的管材的壁厚。
(6)管材和管件的承插粘接面必须表面平整、尺寸准确。
7.3塑料管和管件的存放
(1)搬运管材和管件时,应小心轻放,避免油污,严禁剧烈撞击,与尖锐物品碰触和抛、摔、滚、拖等。
(2)管材和管件应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库房或简易棚内,不得露天存放,防止太阳直射,注意防水安全,距离热源不得小于1米。
(3)管材应水平堆放在平整的地上,应避免弯曲管材,堆置高度不得超过1.5米,管件应逐层码堆,不宜叠得过高。
7.4管槽开挖
(1)放线:首先进行放线,确定管道走向和建筑物位置,对管槽预期暂时的占地范围进行划定,包括管槽底坡脚线和开挖线,对控制高程进行预设和检查。管道测量放线,分为纵向放线和横向放线。纵向放线确定管道沟中心线的平面位置和设置高程控制点。横向放线任务是确定管槽横断面的空间位置,找出挖填起点,并钉置边桩。
(2)人工开挖管槽:采用台阶式分层开挖,开挖程序是先挖台阶后削坡,初挖断面应略小于设计断面,经校核无误后再行修整。控制沟底高程的简单办法是“三棍法”,即用三根长度相等的棍,将其中两根放在两个中心桩处沟底的设计高程上,然后在两桩间的中心线上移动第三根棍;用眼瞄棍顶,如棍顶超过视线,说明沟底挖深不足;棍顶低于视线,说明沟底挖得太多;棍顶正落在视线上,说明沟底挖得恰好。
(3)机械开挖一般用反铲挖掘机,顺管槽方向边推边挖,先挖中间部位土方,而后向两边扩挖,最后进行修整。管道开挖断面采用梯形断面,要求沟线顺直,沟底平整。挖土尽量堆放在沟槽的同一侧,以利于管道安装施工。沟底修整及底部保护层由人工完成,开挖沟槽同时安装管道,如有局部超挖,应以同类土回填。
(4)管沟的挖掘,须依照管线设计线路正直平整施工,不得任意偏斜曲折,而管线如必须弯曲时,其弯曲角度应按照管子每一承口允许弯折的角度进行。
(5)管沟挖掘,应视土壤性质,作适当的斜坡,以防止崩塌及发生危险,如在规定的深度,发现砾石层或坚硬物体时,须加挖深度10㎝,以便于配管前的填砂,再行放置管材。
(6)土质较松软的外,应作挡土设施,以防崩塌,管底并须夯实。管沟中如有积水,应予抽干,方可放管。
(7)管槽开挖应清除管槽底部的石块杂物,并一次平整。管槽经过岩石、卵石等硬基础处,槽底超挖不应小于10cm,清除砾石后再用细土回填夯实至设计高程。如果开挖后不能立即进行下道工序,应预留15cm-30cm土层,待下道工序开始前再挖至设计高程。
(8)当在深沟内挖土施工时,要注意沟壁的稳定情况,所有人员不得在沟内坐卧、休息,要在沟上设专人监视,并采取措施,防止塌方伤人。在电杆、变压器附近堆土时,其堆土高度要考虑到距电线的安全距离。
7.5下管与稳管
(1)所谓下管就是将管节从沟槽上运到沟槽下的过程。
(2)人工下管
压绳下管法中一种最常用的人工下管方法。适用于中小型管子,方法灵活,经济实用。人工压绳法用两根大绳分别套住管节的两端,然后分别将两根大绳的一端用人脚踩牢固,并用手拉紧绳子的另一端,在专人指挥下,徐徐放松绳子,直到将管节放至沟槽底部。为了节省人力,保证安全,有时也在槽边打入两根撬棍,利用大绳和撬棍和摩擦力,帮助下管。
(3)下管后,对稳管位置进行控制,包括管道轴线位置控制和管道高程控制。
7.6管道连接安装
管道安装必须在管槽开挖和管床处理验收合格后进行。管道在连接安装时,要将塑料管按设计高程稳定在沟底。管件安装时一定根据产品的性质指标,按厂家提供的方法和要求正确安装,并要符合有关规范要求。本工程管道连接采用热熔连接,热熔连接分为热熔承插连接和热熔对接连接。dn(公称外径)≤63mm时,一般采用热熔承插连接。
(1)热熔承插连接
将管材表面和管件内表面同时无旋转的插入熔接器的模头中加热数秒,然后迅速撤去熔接器,把已加热的管子快速的垂直插入管件,保压、冷却的连接过程。一般适用于4寸以下小口径塑料管道的连接。
连接流程:检查→切管→清理接头部位及划线→加热→撤熔接器→找正→管件套入管子并校正→保压、冷却
①切管:管材的连接端要求切割垂直,以保证有足够的热熔区。常用的切割工具有旋切刀、锯弓、塑料管剪刀等;切割时不允许产生高温,以免引起高温变形。
②清洁接头部位并标出插入深度线:用细砂纸、刮刀等刮除管材表面的氧化层,用干净棉布擦除管材和管件连接面上的污物,标出插入深度线。
③加热:将管材外表面和管件内表面同时无旋转地插入熔接器的模头中(之前已经预热)加热数秒,加热温度为260度,加热时间表。
④插接:管材管件加热到规定的时间后,迅速从熔接器的模头中拔出并撤出熔接器,快速找正方向,将管件套入管段至划线位置,套入过程中若发现歪斜应及时校正。找正和校正可利用管材上所印度线条和管件两端面上成十字形的四条刻线作为参考。
⑤保压、冷却:冷却过程中,不得移动管材或管件,完全冷却后才可进行下一个接头的连接操作。
⑥阀门安装位置方向正确,连接牢固、紧密、启闭灵活。
(2)热熔对接连接
将与管轴线垂直的两管子对应端面与加热板接触使之加热熔化,撤去加热板后,迅速将熔化端压紧,并保压至接头冷却,从而连接管子。这种连接方式无需管件,连接时必须使用对接焊机。
连接程序:装夹管子→铣削连接面→加热端面→撤加热板→对接→保压、冷却
①将待连接的两管子分别装夹在对接焊机的两侧夹具上,管子端面应伸出夹具20-30mm,并调整两管子使其在同一轴线上,管口错边不宜大于管壁厚度的10%。
②用专用铣刀同时铣削两端面,使其与管轴线垂直、待两连接面相吻合,铣削后用刷子、棉布等工具清除管子内外的碎屑及污物。
③当加热板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将加热板插入两端面间同时加热熔化两端面,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按对接工具生产厂或管材生产厂的规定,加热完毕快速撤出加热板,接着操纵对接焊机使其中一根管子移动至两端面完全接触并形成均匀凸缘,保持适当压力直到连接部位冷却到室温为止。
7.7管件及给水栓安装
(1)管道上的三通、弯头均应根据管内压力计算轴向推力,设置固定墩。PE管件与管材的连接采用热熔连接,连接接口应严格按照工艺施工,确保接口不漏水;装三通、球阀等丝口件时,用生料带或塑料薄膜缠绕,确保连接牢固不漏水。
(2)连接附件为金属件时,多采用法兰或螺纹连接。各部件与管道连接,应保持同轴、平行、螺栓自由穿入,不得用强紧螺栓的方法消除歪斜。用法兰连接时,须安装止水胶垫,止水垫不得阻挡过水断面。
(3)本工程给水栓间距为66-80m左右,给水栓采用φ90双向一体给水栓(含φ63双耳、φ63铸铁堵盖)。给水栓应结构合理、坚固耐用、密封性好、操作方便且水流阻力小,有足够的过流能力。
(4)双向一体给水栓出地竖管(铸铁管)安装应符合要求,不得歪斜或倾倒。安装接口应符合要求,确保接口不漏水,安装完成后应美观、适用。
7.8管道工程质量与验收
当管道安装后,土方回填以前,应对管道进行全面质量检查。检查工作应分段进行。
外观检查是对管道质量检查的第一步,应对管道基础形状和尺寸、管壁和接口的完整性等进行全面检查。当外观检查合格后,进行断面检查,可通过挂中线的方法检查中线位移,用水准仪复测高程检查高程误差。当所有误差均在允许范围以内,可进行管道的严密性检查。
7.9管道试水、试压
(1)管道安装工程完毕后,要对管道进行输水试验,检查管道有无裂缝或破损,是否存在渗漏、安装不合格等问题,严格保证管道工程安装质量。
(2)试水开泵前先打开管道最远端给水栓,待远端给水栓出水后依次打开其他给水栓。试验压力按管道系统的设计压力,保压时间不小于1.0h,管道渗漏损失量应符合管道水利用系数。检查管网所有接口、管道、管件、阀门等有无渗水、漏水现象。
(3)管道试压
管道在施工安装期间应分段进行水压实验,施工安装结束后应对整个管网进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的方法是先将待试管段上的排气阀和末端出水口处的闸阀打开,然后向管道内缓缓充水,当管道全部充满后,关闭排气阀和出水阀,使其封闭。再用水泵等加压设备使管道水压逐渐增至规定数值,并 保持一定时间,如管道没有渗漏和变形即为合格。
(4)如有漏水现象及时用防水胶带或专用胶修复,发现裂缝漏水严重无法修复时应立即更换。待所有发现问题解决后再次进行试水,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5)试水结束后,要将管网内所有的退水井阀门打开进行排水,检查管路铺设比降是否合理,保证管网内余水全部排空。
7.10管道土方回填
管道系统安装完毕,经水压试验符合设计要求时,方可进行管沟回填。管沟回填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程序进行。
(1)在管道安装与铺设完毕后应尽快回填,回填的时间宜在一昼夜中气温最低的时间:回填土中不应含砾石、冻块及其它杂硬物体;沟内如有积水应排除。
(2)回填土应分层夯实先用人工回填管道两侧,直至回填到管顶0.5m以上,才可采用推土机推土回填。管区的夯实应从沟槽壁两侧同时开始,逐渐向管道靠近,严禁单侧夯实。回填土内不得含有有机物、砖块及大于20mm的石子。
(3)人工填筑需选择质均、含水量适当的土料进行回填,土料标准是“一纯、二匀、三适当”,“纯”指不夹杂树根、草皮、烂泥和其它腐殖质;“匀”指最大粒径不超过5cm,“适当”指干湿得当。初填断面尺寸要稍大于设计断面,预留2-3%的沉陷高度。经校核无误后再行修筑。
(4)压实采用人工压实,要分层进行,分层厚度不大于0.2m。在回填过程中,管道下部与管底间的空隙处必须填实;管道接口前后0.2米范围内不得回填,以便观察试压时事故情况。
(5)管道试压后大面积回填,宜在管道内冲满水的情况下进行。管顶0.5米以上部分,可回填原土。采用机械回填时,要从管的两侧同时回填,机械不得在管道上行驶。
(6)在管道试压前,管顶以上回填土厚度不宜小于0.5米,以防试压时管道系统产生推移。可留出管道接头处0.2米范围内不进行回填,管道弯头、三通等特殊部位在试压前必须回填至设计地面标高。
(7)对管道系统的关键部位,如镇墩、竖管周围及建筑物地基等部位的回填应分层夯实,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