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巴蜀文化的特点及形成与发展
2025-09-29 04:50:02 责编:小OO
文档
巴蜀文化的特点及形成与发展

内容摘要:所谓巴蜀文化,即巴文化与蜀文化,巴蜀文化的发展形成了自身的特点,而巴蜀文化的特点又了自身的发展。巴文化与蜀文化有着各自的特点和明显的区别,却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割舍不断的关系。本文由巴文化与蜀文化的联系和区别展开,从而探讨她们的特点以及她们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巴蜀文化  特点  四川  重庆  联系  

巴蜀地区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是长江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今天的重庆市和四川省古称巴蜀,所谓“巴”,即大致指今盆地东部(即川东地区);所谓“蜀”,即大致指盆地西部和中部地区一级整个盆地连同周边地区。巴蜀文化是一种内涵丰富,特色独具,影响深远的文化,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的洗练和变革,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特点,并在历史的浪涛中,将会变得更加意蕴深厚。

一、巴蜀文化的特点

1、巴蜀文化的地域特点

巴蜀山川,自古有雄险幽秀之称: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阁天下险,夔门天下雄。

巴蜀,即巴和蜀。“蜀”,以成都为中心,包括盆地西部及陕南、滇北一带;“巴”,即盆地东部及附近地区。巴蜀文化区是指以四川盆地为中心,兼及周边地区而风俗略同的地区。由于涵盖范围甚广,巴蜀地形复杂多样,含盆地、平原、丘陵、山地、高原、高山诸多类型,大致可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盆地四面环山,而西面则是高原,地形复杂,海拔悬殊。

2、巴蜀文化区的气候特点

巴蜀文化区因地形的多样,自然也拥有了比较多变的气候。成都平原,古称“广都之野”,适宜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长,这里自古即是山清水秀,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适于农耕的美丽富饶之地。

巴蜀地区的东部盆地,由于四面环山,冬季寒潮不宜入侵,夏季焚风现象显著,具有冬暖、夏热、春旱,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秋季多绵雨的特点。而巴蜀地区的西部高原,由于海拔悬殊,因而气候变化比较很大,有多种类型,具有干雨季分明、日照充足的特点。

3、巴蜀文化区的自然资源

巴蜀文化区正是由于地形的复杂导致了气候的多变,而气候的多变则导致了地理资源的丰富和生物圈的多样性。

巴蜀地区能源资源丰富,主要以天然气、水能和煤炭为主;矿产资源种类齐全,能源、黑色、有色、稀有、贵金属、化工、建材等矿产均有分布。巴蜀地区的矿产资源不仅具有总量丰富、分布相对集中的特点,综合利用价值也是不容小觑。此外,水资源也很丰富,全年降水量甚高。

巴蜀地区的生物圈具有兼容性和多样性,其植物种类比整个欧洲还多。资源植物约有4000多种,脊椎动物1100多种,占全国总数的40%以上,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55种。举世闻名的大熊猫,“金发女郎”金丝猴,“六不象”扭角羚等。优越独特的生态环境为巴蜀的农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很早兴起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4、巴蜀文化的人文特点

“自古文人多入蜀”,四川是我国的文化盛地。三国时期,诸葛亮“两表”耀千秋;唐代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大批文人云集于此;宋代,苏洵、苏辙、苏轼一门三父子;现代文学泰斗巴金、大文豪郭沫若均出自此地。众多文人的集中,也在一定程度之上将文人的气息渲散在这片巴蜀之地上,使得成都人崇文却不尚勇。而受巴文化渲染的重庆人,性格却胆大、心直、外向、多些叛逆的江湖气而少些规矩和儒雅,与成都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巴蜀文化,一个巴文化,一个蜀文化。巴山与蜀水的不同的文脉所孕育出来的两座城和两种人竟有几乎全然不同的文化品格,成都人和重庆人的区别在历史的长流中竟渐渐地变得清晰,两者之间的血缘细节却仅仅联系在一起。

二、巴蜀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1、巴蜀文化的形成

现在的巴蜀地域看起来虽然是一个整体,但是在历史上,巴和蜀这两位亲密的朋友最开始并不认识。在战国以前的历史文献里,巴和蜀是分称的,不论在地域范围、人类群体,还是在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清楚地分界,到战国时代的文献中,才出现了巴蜀合称的记载。

巴国最初立国在汉水上游一带,西周时向东发展,战国时代南移长江流域,最后进入重庆地区。蜀国最初指的是以成都平原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边包括汉中盆地在内的古蜀国。公元前316年,巴、蜀统一于秦,但一直以郡、州、道的形式存在,而在隋唐以后,巴和蜀才作为地区的代称在各种场合被广泛地使用。从此,一代又一代的先民们开始突破巴蜀地区的地理障碍,打通了对外交通的要道,促进了与四方的交通和文化的交流,形成巴蜀文化善于兼容和开放的明显特点。并且开始影响着一代一代的巴蜀人。

2、巴蜀文化的发展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李白这句赞美的评价,让我们可以看见当时成都的繁荣盛世。是的,巴蜀地区经济政治以及各方面的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一万年前,川西平原已经成为古蜀族的活动中心;四千多年前,古蜀人定都于川西平原;两千三百多年前,四川被并入秦国;两千三百多年前后,西南先民开拓的南方丝绸之路;西汉前期,四川的经济实力已位居全国榜首;东汉时期,成都已是全国的五大都之一……

巴蜀人一直在不停地繁衍生息,巴蜀文化也一直在不停地被弘扬沉淀。直到今天,巴蜀文化形成了她自有的特点,壮心浩荡又风情万种,雄心壮志又温文尔雅。巴文化和蜀文化同是一家,一个是“盆地文化”,一个是“山地文化”。巴文化造就了重庆人,蜀文化造就了四川人,四川人与重庆人在文化血缘上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巴文化与蜀文化一脉相承,并在以后的发展中,将会被后代发扬与传承。

参考文献:《中国文化性格》,秦榆,中国长安出版社,2006年6月

 《中国现代文学的巴蜀视野》,李怡,巴蜀书社,2006年6月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