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程说明书(新人教版)
2025-09-29 04:47:43 责编:小OO
文档
《课程说明书》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新人教版)

学校: 望谟县第三中学

教师: 八年级物理组 

科目:  物  理       

2013年9月2日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课程说明书》

课程内容及目标             

课程内容知识目标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授课时间:

9月1日---9月20日

1、学会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换算、了解国际单位制;

2、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会从刻度尺和停表上读数;

3、学会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

4、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5、了解参照物是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条件,学会物体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描述;

6、了解两种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学会用速度公式v=s/t进行简单的计算;

7、学会常见的速度单位换算m/s与km/h;

8、会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了解实验原理、学会实验探究的过程。

第二章: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第三节 声的利用

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授课时间:

9月21日---10月10日

1.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了解什么是骨传声;

2.了解常见物质中的声速,记住空气中的声速;

3.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决定因素,从频率上了解人耳听到声音的范围和了解什么是超声波和次声波;

4.会从声音的三个特性去进行判断;

5.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了解生活中应有声的例子;

6.了解噪声的等级,会从物理学角度和环保角度去了解生活中那些属于噪声;

7.知道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并能从生活中去进行判断。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一节  温度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

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授课时间:

10月10日---10月25日

1.了解温度的单位;

2.学会使用实验室温度计和医用温度计,并能读数;

3.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及其变化规律;

4.知道六大物态变化,及其过程伴随的吸放热,了解晶体和非晶体;

5.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和液化的两种方法;

6.掌握水的沸腾实验;

7.能从物态变化上判断一些与天气有关的自然现象

第四章:光现象

第一节  光的直线传播

第二节 光的反射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第四节 光的折射

第五节 光的色散

授课时间:

10月26日---11月10日

1.了解一些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一些光现象;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2.知道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能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

3.知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其平面镜成像实验;

4.记住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

5.记住光的折射规律,了解生活中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一些光现象并能加以解释;

6.通过光的色散了解七色光,了解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基色的区别。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节  透镜

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

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规律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第五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授课时间:

11月11日---11月25日

1.知道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正取理解会聚与发散;

3.记住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4.了解照相机成像的原理及其像大小调节规律;

5.了解眼睛的结构和成像规律,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的原因及其矫正;

6.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成像规律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一节  质量

第二节 密度

第三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四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授课时间:

11月26日---12月30日

1.知道质量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学会质量单位的换算;

2.了解天平的结构,学会天平的正确使用;

3.知道密度的定义,学会用密度公式进行一些计算;

4.学会密度单位的换算,会用密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不规则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学会用排水法测体积,掌握在实验中减少误差的一些方法;

6.了解气体和一些液体密度受温度的影响规律,水的反常膨胀,会从密度的角度鉴别不同的物质。

教学措施: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  

A、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  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有目的探究活动,  

   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    

   科学创新的意识。 

B、使学生养成对所做工作进行评估的好习惯。 

C、重视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  在现代社会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与团体之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