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流浪儿童救助论文
2025-09-29 04:51:01 责编:小OO
文档
流浪儿童救助论文

摘要:流浪儿童的大量存在会给国家以及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流浪儿童的救助亟待成为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运用社会资本的相关内容阐述了社会资本建构在流浪儿童救助的作用,就如何增加流浪儿童救助的社会资本提出建议。

关键词:社会资本;流浪儿童救助;资本积累

1 社会资本的界定

最早提出社会资本概念的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把它定义为“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普特南认为社会资本是“能够通过推动协调的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率的信任、规范和网络”。林南认为,“社会资本由嵌入在个人的网络和联系中的资源组成,是存在于人们的社会关系或社会网络中的资源。”

结合前人对社会资本概念的研究观点,笔者认为救助流浪儿童的社会资本指的是:为了能够使流浪儿童救助工作能让更多主体参与,充分调动和利用嵌入于其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各种社会资源的总和,以及通过各救助主体的通力合作而产生的一种社会性规范,由这种规范而提高救助工作的效率。

2 社会资本对流浪儿童救助的作用

(1)扩大流浪儿童救助的信息量,让更多的救助主体参与。

通过救助者之间的的社会关系网络,利用其信任,节约了彼此考察的成本,有效的散播了救助信息,让更多的救助主体参与救助工作。同时流浪儿童也可通过社会关系网络,向信任的救助机构或个人咨询,以获得更好的救助。

(2)丰富流浪儿童救助工作的方式与救助渠道。

流浪儿童被救助的方式、渠道是有限的,大多数的救助是以基本的生活物质救助为准,而且时限性也较为随意。而通过社会资本,就会让那些流浪儿童的原有的救助方式得以巩固、完善、创新,丰富了救助工作方式以及救助渠道。

(3)促进建立有效的救助规范,提高救助效率。

在救助流浪儿童的过程中,各救助主体之间势必要发生各种联系,而在发生这种联系时彼此之间就会形成一种非制度性的规范,约束着彼此之间的活动,使整个救助过程向一个规范化、明确化的方向发展,大大的提高了救助流浪儿童的效率。

3 流浪儿童救助的社会资本积累

3.1 充分挖掘救助管理站自身社会资本

(1)救助部门之间应加强沟通、协调与合作。流浪儿童问题的解决虽然主要由民政部门负责,但需要教育、、卫生等各部门的合作与支持,各部门之间只有处于良好的沟通协调状态,才能使工作更好地得以开展。

(2)加强与其他相关救助主题的合作。郑州中心开创的“类家庭”、家庭寄养、技能培训等方法在流浪儿童救助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形成了“郑州模式”。可参照推广此模式,加强与寄养家庭、技能培训学校等的联系,丰富流浪儿童回归社会的社会资本。

3.2 拓展民间组织社会资本

部门应加大对民间组织的扶植与支持,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简化对民间组织的身份认证,支持民间组织的救助工作。同时,民间组织应规范自己的行为,配合的工作。

3.3 挖掘社区社会资本

在综合治理城市流浪儿童问题实践中,社区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及时发现和接触到流浪儿童,帮助解决流浪儿童家庭问题,发挥对流浪儿童的矫治和再社会化功能。同时可在社区建立流浪儿童预防和救助保护中心、监督组织,还可与高校社会工作专业联合,促进社区预防救助保护工作的专业化。

3.4 拓展流浪儿童本身的社会资本

调动机构内流浪儿童参与寻找流浪儿童,彼此之间更容易相互接纳和认可,接受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救助的流浪少年儿童把中心的情况介绍给流浪同伴,更易引起流浪少年儿童之间感情上的接纳,对其自身也是一种生动的再教育、再塑造。其体现了尊重儿童、救助流浪儿童、保护他们权益的初衷。

3.5 注重运用专业技巧的社会资本

社会工作者掌握了一套科学的助人方法,他们能够对不同类型或有不同需要的流浪少年儿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因此要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作用,积极开展外展工作,实施“街头(道)帮服”,做好“小组工作”,组建“类家庭”,支持做好救助管理站的工作,做好前期预防和后期巩固工作。

3.6 建构认知社会资本

流浪儿童的救助需要认知社会资本的建构,要充分调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作用,营造关爱流浪儿童、救助流浪儿童的社会氛围。如“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行动,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反响就是很好的证明。

参考文献

[1]朱国宏,桂勇.经济社会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2]李惠斌,杨雪冬.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程福财.我国流浪儿童救助:反思与重构[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4]李志君.社会工作者在救助和保护流浪少年儿童工作中的作用[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5).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