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100以内数的认识》课标解读
2025-09-29 04:53:11 责编:小OO
文档
    数的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数学概念。本单元处于学习数概念的第二阶段,主要包括:数的认识、解决问题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在课程实施中,既要拓展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进一步感知、理解十进制位值制两个基本概念,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还要注意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应用意识。

    一、充分利用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和直观化、结构化的学具,并借助认数工具,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掌握100以内数的概念

    (一)利用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和直观化、结构化的学具,让学生在数数、读数、写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组成,理解计数单位百及十进制位值制

    1.通过让学生从数直观、无结构的方木块、小棒到数直观有结构的方木块、小棒,加深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的认识,并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体会十进制计数法。例如,在例1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实物操作或课件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先一根一根地数,每数10根捆成一捆,数到100,再十根十根地数,数到100,将10捆捆成一大捆,最后归纳出10个一就是十,10个十就是一百。

    2.借助直观、有结构的学具,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并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一个数,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十。例如,在例2的教学中,呈现杂乱摆放的小棒,让学生思考如果想一眼看出是多少根小棒应该怎么办?当学生说出10根为1捆的方法后,再呈现有结构的小棒,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数的组成,理解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或多少个一组成的。

    3.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借助计数器,让学生在操作、表达、对比等活动中,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法,理解数位、数位上的数的含义。例如,在例3的教学中,让学生经历数纽扣数──用小棒表示数──用计数器表示数──写数、读数的完整过程,体会用多种方式表达数,直观感受数位、数位上的数的含义、读数和写数的方法。通过操作、对照、填写、概括等活动,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法,进一步理解数位、数位上的数的含义及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的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

    4.通过交流班级学生数、门牌号等生活中的数,让学生学会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感受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借助百数表数尺数轴等认数工具,让学生在思考、交流、对比等活动中,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学会用符号和词语描述100以内数的大小

    1.通过填写百数表,探索数的排列规律,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在课程实施中,先依次呈现表中的四支不同数队伍,让学生逐一发现数的不同排列规律,体会数与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构建数与数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让学生在填满百数表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每一行、每一列的排列规律,弄清一个数和排在它上、下、左、右的数之间的关系,加深对数的顺序的理解。

    2.通过填写数轴为数找家按顺序连点成画等练习活动,巩固百以内数的顺序,深入体会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3.充分利用已学的知识与经验,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学会用符号和词语描述100以内数的大小。在课程实施中,学生根据小棒图比大小,根据数的顺序比大小,根据从高位上的数比起比大小无论学生采取哪种比较方法,只要能比较出大小,教师就要及时肯定,并让学生在对比、交流中概括出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二、借助现实素材和认数工具,让学生在认识100以内数的过程中,构建数本身以及数之间的逻辑关系,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1.充分利用百羊图百圆图钮扣图等现实素材,通过多层次的估计、多角度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数感。例如,在教学主题图时,先让学生估计羊的数量,然后让学生以圈出的10只羊为标准进行估计,接着让学生交流估测的结果并给出准确数量100,最后引导学生把100和20进行比较,感受100比20大得多,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

    2.借助百数表数轴等认数工具,以数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合作交流,建构数与数之间的逻辑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例如,在练习九第2题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在数轴上填数,然后通过观察数轴上数的位置以及两数之间距离的长短,使学生形象地感知77更接近70还是更接近80,最后引导学生逐渐由看出来的的直观思维向77和70相差7,和80相差3的抽象思维过渡,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3.通过创设比较3个瓶子中球的个数猜数游戏等情境,让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情境中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应用意识

    1.创设串珠子装饼干装苹果等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解决问题,从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例如,在例7的教学中,学生可以用画图、数的组成、数数等策略解决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数学知识的简单应用。

    2.通过解决买写字本小猫钓鱼分跳绳等情境中的问题,使学生学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巩固100以内数的组成,为学习100以内的口算作准备,同时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读数、写数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数拐弯数、数位的意义、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在课程实施中,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切实结合相应的内容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增加教学的实效性。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