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16年威海职业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解析)
2025-09-29 02:49:59 责编:小OO
文档
2017年威海职业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一)基础知识(24分)

1、中国书法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请将下面格言抄写在方格内,要求正确、工整、整洁(3分)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惟妙惟肖(xiào)     绮丽(qǐ)         憎恨(zēng)    两栖(qī) 

B  销声匿迹(nì)       愧怍(zuò)        琐屑(xiè)     追溯(sù)

C  风雪载途 (zài)     蹒跚(pán shān)   褶皱(zhě)     震悚(sǒng)  

D  日薄西山(bó)       箱箧(qiè)        殷红(yān)   绥靖(súi)

3、请根据具体的语境和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gān gà (     )的笑。

②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miù(  )的画面

③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jìng(     )天择的法则

④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báshè(     )了二三十年。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各级应该加大力度,因地制宜的发展地方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B、巴勒斯坦的斯瓦特被誉为“东方的瑞士”,但“9.11”事件以后,来这里旅游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

C、玉雕作品“翠玉白菜”因其材质上乘,惟妙惟肖,富有创意而被誉为我国的国宝。

D、看着他瘦骨嶙峋的样子,母亲的眼角湿润了。

5、下列句子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但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也经常运用。

B、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C、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总——分式和总——分——总式。事物说明文大都用前者,事理说明文大都用后者。

D、新闻的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简明扼要的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6、仿照例句的句式,在后面的横线上再补写一个句子。(2分)

你有权憧憬未来,当不应该忘记眼前的责任;你有权争取成功,但不应该以牺牲他人为代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默写。(9分)

(1)                ,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

(2)会当凌绝顶,              。(《望岳》)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浣溪沙》)

(4)日暮乡关何处是?                  。(《黄鹤楼》)

(5)“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记承天寺夜游》)

(7)《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气蒸云梦泽,          ”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

(8)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铁马冰河入梦来”就是爱国诗人陆游垂暮之年不忘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梦境,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有龙则灵 。

综合性学习(4分)

本学期的名著导读向我们推荐了《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三本书,如果你是老师,请你任选一本设计一下。

8、你会选择哪一本书放在哪一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向同学们推荐?并说明理由(2分)

 

 

9、你将会采用怎样的方式引起同学们的阅读兴趣?(2分)

 

 

二、比较阅读《苏州园林》和《故宫博物院》,回答问题。(14分)

【一】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A)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 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B)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苏州园林》节选)

 【二】(C)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D)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故宫博物院》节选)

10.、文段(一)中最能体现苏州园林整体特征的是哪一句话?这体现出本文什么样的说明结构?(2分)

 

11、结合语段(一)中“败笔”一词的意思是——————(2分)

12、文段(二)主要按照由________到________,由特点_到________的顺序说明。(3分)

13、文中划横线的A、B、C、D四句话分别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4分)

A       B           C            D

14、文段(一)中“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一句中“没有一个不”能否替换为“都”?为什么?。(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3分)

多爱一次

鲁小莫

前年,他患眼疾,视力严重下降,外物在他眼里只是一团模糊。那是一段心灰意冷的日子。先是单位借故辞退他,而后女朋友离开他。他的心里,成天灰蒙蒙地飘着细雨。

  每天下午他都要去附近一家医院治疗,傍晚时分,再顺原路回来。这条路,他走了20年。路边的每一块石砖,他都再熟悉不过了。可那段时间,这段路整修,到处被挖得坑坑洼洼。

  他极力辨认着坑洼处,尽量绕开,可还是不可避免地闯进去,一次次摔倒。根本没人注意他。他的心里充满愤怒。以前,他曾多次帮助盲人过马路,可为什么自己需要帮助时,却无人理睬?他想,视力恢复后,他一定将这些愤怒,扔垃圾一样统统还给周遭。

  他摔了三天跤。第四天,再经过这段坑洼路时,他听见一阵“咚咚咚”的脚步声,一个小男孩跑来,说:“叔叔,我帮你。”一只小手伸进他的手心。

  他的心里吹进一股清凉的风。由男孩牵引,他很顺利地通过坑洼处。

  此后的第二天、第三天……男孩总是及时出现在他身边。他有些惊讶,问起才知,男孩住在路边,从自家的阳台上,可以看见他走过来。

  他微笑着问:“你家住哪一栋哪一层?”他想视力恢复后,一定要登门感谢,感谢男孩和他的父母。

  男孩却沉默一会儿,说:“叔叔,妈妈说,不要告诉陌生人住在哪里。”

  他笑了,不再过问。

  第二天,他带来一罐饼干。没想到男孩还是沉默一会儿,说:“叔叔,谢谢你!可妈妈说了,不能吃陌生人的东西。”转身又跑了。

  他拿饼干的手擎在半空,愣住。原以为孩子的心,是没有污染的天空。其实,孩子同大人一样,也会遭遇冷漠、自私、欺骗……于是,孩子早早地学会保护自己。这也许无可厚非。令他感动的是,尽管男孩心存警惕,却不妨碍他用一颗善良的心,帮助别人,爱别人。

  他觉得一股强烈的阳光,猛地射进他的心中。

眼睛康复后,他又找到一份工作。那段路,他还常常走过,他的掌心里,始终留有男孩的温暖。是男孩教会他,不管世界怎样,都不妨碍我们做个好人,多爱一次。

(《青年文摘》2008年7月上)

15、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作者的观点。(2分)

 

16、找出文章中“他”心情变化的句子,写在下面,并说说变化的原因。(5分)

心情变化的句子:

 

变化理由:

 

17、文章最后一段“那段路,他还常常走过,他的掌心里,始终留有男孩的温暖。”一句中,“男孩的温暖”指什么?(2分)

 

 

18、小男孩的妈妈在文中并未出现,但她深深影响着小男孩的行为,请根据文章的相关内容,分析小男孩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四、古诗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 分):

(1)缘溪行:        (2)芳草鲜美:                (3)便要还家 : 

2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1、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试作评价。(3分)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5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2、在空格中填上相应的诗句。(2分)

 

23、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从意境、修辞、语言等任何一个角度赏析颈联。(2分)

 

 

参及解析:

1、有错别字无分。

2、D;3、尴尬、谬、竞、跋涉;4、B;5、C;6、略;

7、(1)山随平野尽;(2)一览众山小;3、休将白发唱黄鸡;(4)烟波江上使人愁;(5)濯清涟而不妖;(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7)波撼岳阳城  ;(8)夜阑卧听风吹雨;(9)水不在深

8、扣住单元主题,结合名著内容即可。例:把《骆驼祥子》放在第二单元“爱”的单元,因为祥子心酸故事正是因为生活中缺乏爱造成的;把《朝花夕拾》放在第二单元来讲,因为正好要学《阿长与〈山海经〉》,可以作为拓展阅读来推荐。9、具有可行性即可。

二、10、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总分结构。11、园林设计上的欠缺12、.外 内  用途13、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摹状貌

14、不能换。因为原句是双重否定句,起强调作用。

三、15、不管世界怎样,都不妨碍我们做个好人,多爱一次。16、心灰意冷(他的心里,成天灰蒙蒙地飘着细雨)---心里充满愤怒---他的心里吹进一股清凉的风---他觉得一股强烈的阳光,猛地射进他的心中。因为有一个小男孩帮助了他,让他感受到了世界的爱。

17、男孩的温暖指他用一颗善良的心,帮助别人,爱别人。或不管世界怎样,都不妨碍我们做个好人;或我们可以对外部世界心怀戒备,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做个好人。(意思对即可)18、小男孩的妈妈是一位有智慧的母亲,因为她不仅教会孩怎么保护自己,重要的是她教会了孩子如何做人。

四、19、沿着;鲜艳美丽;通“邀”,邀请

20、(1)渔人对此感到诧异。再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2)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21、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和谐平等自由美好的社会理想;

不能。.因为当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到处战乱,极度黑暗,社会环境复杂,这样的现实很难实现。人们心中期望一个像桃花源一样安宁平静的生活场所,表达了作者追求安宁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意思对即可)

2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3、言之有理即可

例:这两句诗用排比的手法,描绘了一副壮丽的山河图。一个“直”字,写出了沙漠里渺无人烟的广袤意境;一个“圆”字,把落日的浑圆柔和描写得惟妙惟肖。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