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钢塔技术要求
一、铁塔生产技术要求
1.1.本次铁塔委托设计院组织设计,铁塔加工、镀锌和安装应按设计要求执行。非设计允许不得自行进行钢材的拼接和焊接。
1.2.铁塔制造技术要求:生产前应以设计图纸确定的基准为依据进行放样。所有构件加工精度,除设计图纸中特殊注明外,均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具体标准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
4)《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50135-2006
5)《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6)《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设计规范》YD-T 5131-2005
7)《钢结构单管塔通信技术规程》CECS 236:2008
8)《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GB506-2011
9)《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验收规范》YD-T 5132-2005
10)《塔桅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程》CECS 80:2006
1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
12)《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13912-2002
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1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1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GJ18-2003
16)《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82-2011
17)《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
18)《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焊条》GB/T5117-2012
19)《热强钢焊条》GB/T5118-2012
20)《建筑外表面用热反射隔热涂料》 JC/T 1040-2007
2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2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2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2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除上述标准外,投标人提供的产品还应遵守其它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如有最新标准或规范,按最新标准或规范执行。
1.3.铁塔所有材料均应符合质检要求,主材使用Q345B钢材,辅材使用Q235B钢材,质量标准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 700、《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的规定,并应有书面鉴定;
1.4.铁塔构件均应热镀锌、防腐处理,拼装合格后出厂;铁塔的镀层应均匀并达到规范厚度,不起泡、不翘皮、无返锈现象;
1.5.铁塔应安装生产单位铭牌,注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铁塔高度、施工时间。
1.6.移动通信塔产品质量检验标准
1.6.1.零件、构件外形和几何尺寸的允许偏差
序号 | 项 目 | 允许偏差(mm) |
1 | 零件基本长度L:(1) L≤5m | ±2.0 |
(2)L>5m | ±3.0 | |
2 | 单管塔单节构件长度L | +2L/1000 |
3 | 塔的同一层构件、桅杆的各弦杆长度相对公差 | 1 |
4 | 构件整体弯曲 | L/1000 且≤5.0 |
5 | 构件局部弯曲 | 被测长度的1/750 且≤3.0 |
6 | 法兰面对轴线倾斜Δ(D 为管底部直径) | |
(1)D<1000 | 1.5 | |
(2)1000≤D≤2000 | 1.5D/1000 | |
(3)D>2000 | 3 | |
7 | 法兰盘平面间隙 | |
(1)法兰盘平面由若干单独法兰盘组成 | ||
在螺栓孔范围内间隙 | ≤1.0 | |
在法兰盘边缘处间隙 | ≤1.2 | |
(2)法兰盘平面为整体 | ||
在螺栓孔范围内间隙 | ≤1.2 | |
在法兰盘边缘处间隙 | ≤1.5 | |
8 | 钢板卷管圆度D | |
(1)对接端头 | ±2.0 | |
(2)插接端头 | ±D/100 | |
(3)其他处 | ±5.0 |
9 | 钢板折弯多边形管棱边宽度b | ±1.5 |
10 | 钢板折弯多边形管对边尺寸D | |
(1)对接端头 | ±2.0 | |
(2)插接端头 | ±D/100 | |
(3)其他处 | ±5.0 | |
11 | 桅杆或组合构件的横杆和斜杆在平面内和平面外的偏移 | ±3.0 |
12 | 构件上节点板 | |
(1)节点板在平面内偏移 | 1 | |
(2)节点板在平面外偏移 | 2 | |
(3)节点板上螺栓孔偏移 | 1 | |
(4)有多个节点板时,任意两组孔距或节点板上孔与准线的距离 | ±1.5 | |
13 | 固定拉线用的节点板在平面内和平面外的偏移 | 2 |
1、对于重要部位或设计要求的焊缝按GB50205-2001 的规定进行二级检验;对于其它部位或设计无要求的焊缝按GB50205-2001的规定进行三级检验。
2、焊缝质量在外观上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具有平滑的细鳞形表面、无折皱、间断和未焊满的陷槽,并与基本金属平滑连接。
(2)焊缝金属应细密无裂纹、夹渣等缺陷。
(3)焊缝咬边深度不得超过0.5mm,累计总长度不得超过焊缝长度的20%。
(4)对于施焊困难的地方或焊缝高度大于10mm时,焊缝咬边深度不得超过1.0mm,累计总长度不得超过焊缝长度的25%。
1.6.3.对首次采用的钢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并应根据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确定焊接工艺。
1.6.4.焊条、焊丝、焊剂等焊接材料与母材的匹配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的规定。焊条、焊丝、焊剂在使用前,应按其产品说明书及焊接工艺文件的规定进行烘焙和存放。
1.6.5.★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并取得合格证书。持证焊工必须在其考试合格项目及其认可范围内施焊。
1.6.6.施工现场环境应采用有效防护措施,并达到焊接环境要求。
1.6.7.需进行焊前预热的焊缝,其焊接部位预热温度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1.6.8.严禁在焊缝间隙内嵌入金属材料。
1.6.9.焊接完毕在距焊趾50mm显眼处打上焊工钢印号,且在防腐处理后清晰可见。
1.6.10.★铁塔焊接须满足二级焊缝要求,环缝应全熔透,并应采用超声波探伤对其进行无损检测。超声波探伤不能对缺陷作出判断时,应采用射线探伤,其内部缺陷分级和探伤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缝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GB11345或《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GB/T 3323的规定。
一、二级焊缝的质量等级及缺陷分级应符合表2.6.2的规定:
表2.6.2 一、二级焊缝的质量等级及缺陷分级
焊缝质量等级 | 一级 | 二级 | |
内部缺陷 超声波探伤 | 评定等级 | II | III |
检验等级 | B级 | B级 | |
探伤比例 | 100% | 20% | |
内部缺陷 射线探伤 | 评定等级 | II | III |
检验等级 | AB级 | AB级 | |
探伤比例 | 100% | 20% |
对工厂制作焊缝,应按每条焊缝计算百分比,且探伤长度应不小于200mm,当焊缝长度不足200mm时,应对整条焊缝进行探伤。
1.6.11.一级、二级焊缝不得有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擦伤等缺陷,且一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未焊满、根部收缩等缺陷。焊缝感观应外形均匀、成型较好,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之间的过渡应平滑,焊渣和飞溅物应清除干净。二级、三级焊缝外观质量标准应符合表2.6.3的规定。
表2.6.3 二级、三级焊缝外观质量标准(mm)
项目 | 允许偏差 | |
缺陷类型 | 二级 | 三级 |
未焊满(指不足设计要求) | 0.2+0.02t,且≤1.0 | ≤0.2+0.04t,且≤1.5 |
每100mm焊缝内缺陷总长≤25.0 | ||
根部收缩 | 0.2+0.02t,且≤1.0 | ≤0.2+0.04t,且≤1.5 |
咬边 | ≤0.05t,且≤0.5;连续长度≤100.0,且焊缝两侧咬边总长≤10%焊缝全长 | ≤0.1t,且≤1.0,连续长度≤200.0,且焊缝两侧咬边总长≤20%焊缝全长 |
弧坑裂纹 | _ | _ |
电弧擦伤 | _ | 允许存在1个/1000以下的擦伤 |
接头不良 | 缺口深度0.05t,且≤0.5 | 缺口深度0.1t,且≤1.0 |
表面夹渣 | _ | 深≤0.2t,长≤0.5t,且≤20.0 |
表面气孔 | _ | 每50.0焊缝长度内允许直径≤0.4t,且≤3.0的气孔2个,孔距≥6倍孔径 |
2.1.镀锌质量要求
钢塔结构的所有构件材料(地脚螺栓除外)均需进行防锈处理,一般宜采用热浸镀锌法,要求具有30年抗腐蚀能力。
a.外观:镀锌表面应有实用性光滑,在连接外不允许有毛刺、滴瘤和多余结块,并不得有过酸洗或露铁等缺陷;应严格控制浸锌过程的构件热变形,每根构件的长度伸缩量≤L/5000,弯曲变形≤L/1000。(L-构件长度)
b.镀锌厚度要求:当镀锌附着量和镀件锌层厚度小于5mm时,锌附着量应不低于460g/m2,即锌层厚度应不低于65μm。当镀件厚度大于或等于5mm时,锌附着量应不低于610g/m2,即锌层厚度应不低于86μm;
c.均匀性:镀件的锌层应均匀,用硫酸铜溶液浸蚀四次不露铁;
d.附着性:镀件的锌层应与基本金属结合牢固,经锤击试验,锌层不剥离,不凸起。
2.2.试验方法
a.铁塔在生产厂家加工完成后,应进行立组装或卧式组装,对铁塔加工情况进行检验;
b.锌层厚度用磁性厚度计直接测量锌层厚度(发生争议时,以脱层法作为仲裁试验的方法。详见附录C);
c.锌层均匀性测定采用硫酸铜溶液浸蚀试验方法(详见附录D),也可用磁性测厚仪直接测量;
d.锌层附着性测定采用锤击试验方法。
三、出厂运输到货要求
3.1.塔体材料出厂前应具备厂家出具的自行检测报告,如供货当地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有特殊要求,应满足其要求。
3.2.塔件包装采用软包装,装车用草垫、枕木等垫实,紧固件、小件物品应采用木箱分别标注装箱运输。
3.3.出厂后应合理运输,减少构件受损。堆放应放置在垫木上,已变形的构件应予矫正,并重新检验。
3.4.投标人应按规定供货时限将塔体、地脚螺栓及相关零配件运送至招标人指定地点,在五个工作日内由招标人组织相关人员对到货材料按照《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验收规范》YD 5132-2005及招标人基站建设验收管理办法进行材料进场验收。如招标人变更交货地点,应提前五个工作日书面通知投标人。
四、铁塔安装技术要求
4.1.安装前按照明细表排列图(或编导图)对进场院的构件查验质量证明书和设计更改文件,工厂试预装的大型构件在现场组装时,应根据预组装的合格记录进行,严禁强组装。
4.2.塔身垂直度,其中心倾斜度小于塔全高1/1500,塔身每段上下平面中心线偏差小于节间高1/750,扭转角小于0.5度。
4.3.安装焊缝的质量标准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定位焊缝,需承受荷载者,焊点数量、高度和长度应由计算确定;不承受荷载的点焊长度,不得小于设计焊缝长度的10%,并不小于50mm。所有现场焊缝须按3级焊缝进行检查。
4.4.节段之间的连接(内法兰、外法兰)接触面的贴合不低于75%。即用0.3mm塞尺检查。插入深度的面积之和不得大于总面积的25%,边缘最大间隙不得大于0.8mm。
4.5.钢塔柱脚下面的支承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塔脚地脚螺栓位置,法兰支承面的偏差应符合《表一》的规定。
4.6.钢塔扭转角不得大于±0.1°。天线支撑、挂高、方位应符合设计要求,应与钢塔结构构件牢固联接。塔整体及单层安装允许偏差符合《表二》。
4.7.露出基础顶面的螺栓在钢结构安装前应涂防腐材料,并妥善保护,防止钢筋锈蚀与损伤。
4.8.钢塔柱底角板(法兰)与基础之间的空隙(为调整塔柱底板水平高差而预留之空隙),在主要荷载加载之前用细石混凝土浇注密实。
4.9.铁塔连接螺栓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与钢塔基础连接的构件必须上双螺母。
b.连接螺栓应顺畅穿入,不得强行敲击。当孔位偏差<3mm时可打过冲后再穿入螺栓,螺栓穿向应一致。
c. 螺母拧紧后螺栓外露丝扣为2-3扣。
4.10.塔柱、横杆、斜杆及塔楼主梁的连接螺栓必须100%穿孔,次要部位的螺栓允许有总数2%不能穿孔,但必须用电焊补救,焊缝强度应等于该节点全部螺栓强度,对于高强度螺栓,应等于所缺螺栓强度。
4.11.当铁塔与机房间的需安装航架时,航架生产施工要求由设计单位设计方案,施工单位按设计施工.。
4.12.当铁塔位于航空航道时,铁塔需安装航空障碍灯,施工单位应协助招标人进行航空障碍灯安装。
4.13.铁塔安装完成后应完成铁塔与基础地网连接(焊接),连接完成后应对塔脚进行包封。钢塔柱脚底板(法兰)与基础间的空隙,在钢塔安装完成后应用细石混凝土浇筑密实。调试、检测完毕后,塔脚处的塔脚板及地脚锚栓宜用低强度等级,混凝土封闭且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表一: 支承面、支座和地脚螺栓的允许偏差
项次 | 项 目 | 允许偏差 |
1 | 支承面(混凝土柱墩) (1)标高 (2)水平度 | ±2.0mm 1/1000 |
2 | 支承表面(法兰上端面) (1)标高 (2)水平度(法兰上端面) | ±1.5mm 1/500且不大于3mm |
3 | 地脚螺栓位置扭转偏差(任意截面处) | ±1.00mm |
4 | 地脚螺栓法兰对角线偏差 | ≤ι/1500 ι-对角线距离且<10mm |
5 | 地脚螺栓相邻之间偏差 | ≤b/1500 B-塔脚跨距且<10mm |
6 | 地脚螺栓伸出法兰面的长度 | a±10mma-设计螺栓伸出长度 |
7 | 地脚螺栓的螺纹长度 | ιw±10mm ιw-设计螺纹长度 |
项次 | 项 目 | 允许偏差 |
1 | 塔体垂直度: 整体垂直度 相邻两层垂直偏差 | ≤H/1500 ≤H/750 |
2 | 塔柱顶面水平度 法兰顶面相应点水平高差联结板孔距水平高差(每层断面相邻塔柱之间的水平高差) | ≤±2.00mm ≤±1.5mm |
3 | 塔楼平台水平度 塔楼梁高差 楼面板高差 工作平台高差 | ≤1/1000 ≤10mm ≤4mm ≤1/750 |
4 | 塔体截面几何形状公差: 对角线误差 D≤4m时 D>4 m时 相邻间距误差 b≤4m时 b >4m时 球形网架各层横杆断面不同度 | ≤±2.00mm ≤±3.00mm ≤±1.5mm ≤±2.5mm ≤±5.00mm |
(1)室外走线架材料选用热镀锌、不锈钢或铝材,需满足使用强度的要求。
(2)室外走线架应牢固安装,有足够的支撑或拉线。
(3)室外走线架位置正确,应在馈线窗下沿,并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4)室外走线架宽度正确,应大于400mm。
(5)从铁塔和桅杆到馈线窗之间必须有连续的走线架。
(6)室外走线架路径合理,便于馈线安装并满足馈线转弯半径要求。
(7)走线架一侧应有维护用人梯。
(8)室外走线架横档之间的最大距离是800 mm。
(9)室外走线架横档的材料截面最小宽度为50mm,最小厚度为5mm。
(10)室外走线架每节之间应通过扁钢可靠连接,并与接地系统可靠连接。
(11)室外走线架始末两端均应作接地连接,在机房馈线口处的接地应单独引接地线至地网,不能与馈线接地排相连,也不能与馈线接地排合用接地线。
八、质量检测
投标人应根据相关要求配合完成招标人组织的质量检测工作,并承担相应检测费用。
投标产品的质量检测及相关处理措施应遵守《单管通信塔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及招标人制定的铁塔质量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