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航空业发展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研究
2025-09-29 02:50:36 责编:小OO
文档
航空业发展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研究

作者:肖芸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20期

        摘要:航空业和旅游业是两个密切相关的产业。航空业的发展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增多,中国国内航空旅行的人数、旅游机场、旅游航线都不断增加,航空企业与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网站等也有了更多的关联。通用航空的兴起,为旅游点之间的通达提供了便利,也创造出新的航空旅游产品。

        关键词:航空业;旅游业;影响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0-0043-03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与航空业都迅速发展。2010年,中国人均出游率1.57次,国内旅游人数21亿人次,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33亿人次。国内旅游消费在社会总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中占有重要地位。旅游对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

        一、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近年来中国成为全球增长最快、最重要的民航市场之一。2010年,民航旅客周转量359.55亿吨公里,全行业完成旅客运输量2.68亿人次。截至2010年底,中国共有颁证运输机场175个并全部开通定期航班,覆盖全国91%的经济总量、76%的人口和70%的县级行政单元。旅客吞吐量超过1 000万人次的机场数量16个,其中首都机场客运位列世界第二。中国民航全行业运输飞机期末在册架数1 597架,共有定期航班航线1 880条,按重复距离计算的航线里程为398.1万公里,按不重复距离计算的航线里程为276.5万公里。国内航空公司的国际定期航班通航国家54个,通航城市110个。共有运输航空公司43家。“十一五”期间中国旅客运输量年平均增速14.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项研究显示,当人均GDP在1 500—5 000美元时,国民每人每年坐飞机的次数,将由0.01次迅速增长为0.5次左右。当前,中国进入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时代,为民航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2011年中国民航的增长量居世界第一。

        按照规划,到2015年,航空运输服务能力基本满足需求,转变发展方式取得成效,竞争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在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对国家经济社会的贡献明显增大。旅客运输量将达4.5亿人,运输机场数量将达到230个以上,初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层次分明、安全高效的机场体系,覆盖全国94%的经济总量、83%的人口和81%的县级行政单元。建设以枢纽机场为核心,多种交通方式汇集的“零换乘”、“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吞吐量较大的枢纽机场建设机场轨道交通,省会及部分经济发达城市的机场建设机场快速通道。提高枢纽机场与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重点旅游城市的航班密度。

        二、航空运输交通发展对旅游活动的推动作用

        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相互依赖,相辅相成,是同一供应链上的不同环节。交通作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之一,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便利旅游者出行

        从旅游者的角度看,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提供了出行的便利,成为现代旅游常用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选择航空的方式旅游。航空运输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最主要的优点是快速,尤其对于远距离运输有着明显优势。一个国家和地区航空产业的布局影响着该区域的旅游发展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条件影响到旅游者的出游半径。在一定的引力和外推力的作用下,游客流量与距离影响力是成反比的。

        旅游旅客已成为民航客源的重要来源,据统计,2002年开始航空业30%的客源就已来自旅游。民航局消费者事务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2007年,旅客的旅行目的为旅游的比例分别为32.5%、38,4%、40.3%、36.7%。市场已经呈现公商务、休闲并举的特征,商务旅行者比例下降,探亲、观光等目的的旅行者增多。一项研究也证实了这种趋势。现将 1999—2008年国内航空旅客旅行目的变化分析表整理如图1、图2所示。

        旅游业与航空运输业的关联性越来越强,旅游客流已经成航空客流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近年来航空客流增长的主导力量。对于长途旅游者,航空成为越来越普遍的交通方式。

        通用航空的发展为私人飞机的运输也带来了机遇。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过4 000美元时,飞机将进入部分家庭。2009年,中国人均GDP约为3 711美元,已经接近通用航空快速发展的临界水平。虽然私人飞机仍只是少数人的运输工具,但无疑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成为新的一种旅游现象。

        (二)促进旅游目的地的兴盛

        在旅游者选择至最后确定旅游目的地的过程中,区域旅游的可进入性是一个关键因素。目的地的可进入性首先是地理空间的可进入性,以交通是否顺畅便捷作为衡量的主要因素。在资源本身吸引力相差不大的条件下,游客流量与距离是成反比例的。实际距离遥远的目的地可采用快速的交通形式缩短相对距离。旅游者的方便到达是旅游目的地吸引旅游者的一大条件,影响旅游者的旅游感知和对目的地的口碑。对于一些地处偏远的旅游点,尤其是路途遥远险峻,陆地交通不便的旅游资源,航空交通对联系旅游者和旅游资源便能起到关键的作用。

        航空业的发展促进了旅游目的地的兴盛,近年来许多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历程都证实了此点。旅游城市和著名旅游景区民航机场的运量近些年都取得了较快的增长,机场网络覆盖和辐射范围越来越广。机场的建设和发展,作为重要的旅游基础设施,带动了许多旅游城市的发展。旅游地机场大多为旅游城市机场,也有少数离城市较远的景区机场,如九寨沟机场旅游城市机场。西双版纳、丽江、大理、张家界、九寨沟—黄龙等著名旅游地的机场开航后业务量增长迅速,迪庆香格里拉、康定、长白山、腾冲等一系列主要以旅游者为服务对象的机场也已建成通航。许多旅游地意识到发展航空运输能给本地带来的积极作用,如巫山、泸沽湖、稻城亚丁、乐山等地的机场已进入选址、征地阶段。大举兴建旅游机场成为各地旅游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举措。

        以旅游城市丽江为例,旅游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起步,迅速发展,航空运输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995年,机场投入使用的第一年客流量仅1.87万人次,而到2010年这一数字迅速扩大到了221.77万人次。1995—2010年,丽江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由84.5万人次和5660万元,增加到909.97万人次和112.46亿元,分别增长了10.77倍和21.1倍。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市GDP的比重从1995年的18.3%增加到了2010年的78.3%。

        旅游地机场对于各地发挥的作用可通过旅游地机场的吞吐量考察,取决于机场的规模、航班数量、通航城市等民航内部的因素以及区域交通环境,其他交通工具的竞争与衔接,区域旅游资源的布局等外部因素。

        三、航空运输业发展对其他旅游产业的影响

        交通业与酒店业、旅行社业并称为旅游业三大支柱,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对其他旅游产业即交通业的其他行业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航空运输企业与旅游业合作加强

        航空公司与旅游企业,包括旅行社、酒店、旅游网站等建立了日益广泛的联系,成为许多旅游产品的组成部分。与酒店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面向公商务旅客群体设计开发全程旅行服务产品、中转航点服务产品,是近几年许多航空公司市场营销的普遍模式。国内各大航空公司早已和许多高星级酒店进行合作,主要是针对常旅客积分共享、里程兑换、登机牌优惠等,与酒店共享信息资源和顾客资源,如今这种合作已扩至经济型酒店,7天、汉庭、如家、格林豪泰等经济型酒店已成为国航、海航、南航等航空公司的合作伙伴。

        旅行社一直是航空公司的重要合作伙伴,是航空公司产品的一大分销渠道。旅行社可以结合航空公司的航线、航班,设计开发观光游、商务游、度假游等各种旅游产品,把航空运输过程包含于其中。在一些发达城市,越来越多的旅行社开发了包机产品,使旅行社拥有了更多的产品设计灵活性和主动权。

        航空公司借助旅游网站提高与消费者接触的深度和广度。以“携程”、“艺龙”、“芒果”等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在线旅游企业凭借其资金、电子商务技术、人才、竞争情报以及精细管理等多方面领域的优势挑战传统的航空代理商,成为航空公司的重要伙伴。根据统计,2009 年中国所有机票经过各种电子平台(含呼叫中心)销售的已达到50%。根据估计,“携程网”每月机票的销售量已高达180万张(主要为散客机票)。仅该网络商一家的机票销量就占国内4 000多家航空代理总销量的15%。

        航空运输的快速发展推动旅行社业也参与了航空市场的竞争。旅行社在组团出游经常会受到航空公司的各种,时间上、航线上的选择都要服从于航空公司,迫使旅行社在制定自己旅游产品时不得不考虑这些因素。如春秋旅行社于2004年筹建春秋航空有限公司。旅游客户每年可以为春秋航空贡献40%的旅客量。

        (二)航空运输企业的旅游业务拓展

        一些航空运输企业将业务向旅游业延伸,逐渐走上集团化道路,建立了自己的旅游板块,通过控股、收购等方式涉足到旅行社、酒店和景区。航空公司大多拥有自己的航空假期产品,利用航空运输网络为依托,发挥一般旅行社无法具备的优势,发展与航空相关的旅游产业,提高竞争力。

        以海航为例,海航旅业控股集团是海航集团航空旅游业的核心企业,负责整个海航集团旅游产业链的资源整合和业务拓展。海航旅业可整合、调动海航集团旗下290余架飞机、53家星级酒店、20家旅行社等丰富资源海。航旅业运营14家旅行社、383家海航乐游门店、25家货币兑换门店,建立了海航国际旅游岛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等旅游相关机构。海航集团麾下的酒店业也初具规模,有酒店50家,35家全资、控股或参股企业,和15家受托管理酒店,资产1 300亿元,年收入500亿元。海航酒店集团已位列全球第位,国内酒店业排名第四位。

        不仅航空公司入主旅游市场,机场也利用自身优势,组建旅游公司,向旅游产业延伸。如四川九寨黄龙机场旅游实业集团公司隶属于九寨黄龙机场,经营有旅游包机、旅行社、客运公司、酒店、购物中心、油料公司等,向旅游产业全面渗透经营。这不但为机场带来了更多业务收入,还加强了旅游业各环节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四、促生新的旅游产品

        去年中国正式出台了《关于深化中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低空空域将逐步开放,为通用航空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将促生相关旅游产品。通用航空旅游包括空中观光游览、航空体育运动、表演飞行等与通用航空相关的旅游活动。通用航空旅游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娱乐性和刺激性,但在中国航空旅游尚未兴起,潜在的市场十分广阔。中国通用航空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主要用于空中游览,形式主要为直升机、固定翼飞机和轻型飞机、超轻型航空器。航空旅游产品主要可概括为以下三大类。

        (一)航空运动

        航空运动产品作为一种旅游吸引物已逐渐兴起。一方面,航空运动表演或赛事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如飞行特技表演、跳伞、滑翔运动、热气球等,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旅游;另一方面,航空运动惊险刺激,某些项目游客可以参与,符合体验旅游的特点,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利用航空运动打造城市旅游品牌最具影响力的城市当属山东莱芜和陕西阎良。莱芜将“航空运动之城”作为自己的形象定位,举办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成为全省十大旅游节庆品牌之一。陕西阎良打造航空城,借此发展特色旅游产业,举办航空旅游节,航空旅游体验季等活动。

        (二)低空观光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形式更加多样,传统旅游产品已不能完全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不少地方都推出了空中观光游览项目,对于一些壮美的景色更适合俯瞰达到最佳效果。直升飞机旅游成为当今旅游的一大亮点。如2005年成立的云南英安通用航空公司早已在云南发展空中观光旅游。北京八达岭长城、青岛、华西村都旅游地都有直升机观光项目。厦门、海南等地也在项目的建设中,将此作为未来的一个旅游产品。

        (三)航空工业旅游

        航空工业旅游以航空制造企业工厂为主要旅游资源,包括航空博物馆、航展、动态和静态航空器等开展参观、游览、体验、购物等旅游活动,是集知识性和休闲性于一体的新型旅游产品。这种旅游产品主要为地面观光和体验产品,适应游客群体更广泛,较少受季节影响,具有教育科普意义。

        综上所述,航空业的快速发展为旅游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的发展从旅游交通上为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者的连接创造了条件,对于远距离旅游者,航空方式已成为重要的出行方式。航空运输企业的发展对旅游产业的格局造成了影响,旅游企业和航空运输企业的合作增强,并相互渗透。通用航空产业的兴起促生新的旅游产品,尚需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邵琪伟.新时期推进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8):19-22.

        [2] 吕立勤.旅游業发展面临新机遇[N].经济日报,2010-05-23(2).

        [3] http://www.caac.gov.cn/I1/K3/201105/t20110504_394.html.

        [4] http://www.caac.gov.cn/I1/I2/201105/t20110509_39615.html.

        [5] 赵民合.中国旅游机场发展前景广阔[J].综合运输,2003,(4):40-42.

        [6] 施鼎豪,梁馨.中国民航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

        [7] 王晶.大型客机国内民航旅客市场特征分析[J].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10,(4):73-78.

        [8] 张琳.中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与通用航空旅游的发展[J].当代旅游,2011,(5):68-69.

        [9] 王冠云.航空运输对旅游导向型城市的贡献分析及发展建议——以云南丽江为例[J].空运商务,2011,(9):15-18.

        [10] 戴福瑞.数字化浪潮推动全球航空业发展[J].中国民用航空,2010,(6):45-47.

        [11] 党亚茹,陈韦宏.基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航空客运网络分析[J].旅游学刊,2011,(2):13-19.

        [12] http://www.hnagroup.com/hhgl/jtjj/.

        [13] 周海龙.海南航空:航空巨头成功跨界酒店业[J].经营者,2009,(9):21.

        [14] 中国空中游览和航空旅游市场浅析[J].国际航空,2007,(9):90-91.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