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集团公司现场管理制度
2025-09-29 02:50:44 责编:小OO
文档
公司管理制度

现场管理制度起草:生产计划考核部

审核:生产计划考核部

批准:集团董事长

执行日期:

日期:2003.8.21

日期:2003.8.25

日期:2003.9.17

        2003.10.8

版本/修订编码

A/01
SYJT/GL/JS/023页码1/14

现场管理是生产作业管理中重要一个环节,通过对物品进行定置、清洁、控制,使其在安全生产,清洁生产及降低生产环境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上发挥重要作用,使企业科学、规范、有序开展生产工作,同时提升企业的形象。

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公司及各子公司部室、生产区、车间、销售公司的现场管理。

1. 现场定置管理

1.1 定置管理的概念

定置管理是对生产与工作现场物品定置进行设计、组织、实施、控制,使现场管理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过程。

定置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生产、工作环境的治理,消除人的无效劳动和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

1.2 定置管理的对象

包括生产(工作)现场内的生产记录、原辅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包装材料、加工维修工具、消防设施、卫生用具、管理图表和办公桌椅、资料柜架、文件资料、办公文具以及待清理物品等。

1.3 定置管理的要求

1.3.1 定置图要求

1.3.1.1 定置图是对生产现场所在物进行定置,并通过科学调整来改善场所中人与物、人与场所、物与场所的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图。生产现场中所有的设施、物品,均应绘制定置图,重点要突出可移动物品的放置位置。

1.3.1.2 定置图的绘制应简明、扼要、完整。物体形状为大概轮廓;尺寸按比例;相对位置基本准确;区域划分清晰鲜明;全图的绘制要美观、实用,线条规范,颜色协调,留出适当的边框,并画出边框线。对小型可移动物品用醒目的颜色标出,(如:灭火器用红色,垃圾桶用黑色等),其它物品视具体情况采用与全图相协调的颜色标出。

1.3.1.3 生产现场暂时缺少、但已定置并决定放置的,也应在图上表示出来。准备清理的废弃物,不得在定置图上出现。

1.3.1.4 定置物可用标准信息符号或自定信息符号进行标注,并均需在图上加以说明,图示说明均标注在图的右下角。

1.3.1.5 定置图的种类:车间定置图(针对车间生产现场而绘制);区域定置图(针对车间某一班组(或工段)而绘制);库房定置图;办公室定置图。其中:区域定置图和库房定置图必须设置;车间定置图和办公室定置图可视需要设置。

1.3.2 区域定置要求

1.3.2.1 区域划分:根据生产工艺特点和人与物的基本活动路线,本着物料输送方便、布局合理、整齐美观、不影响其它岗位正常操作的原则,使工作场所内、区域、工序间秩序井然。

1.3.2.2 对可移动物品,要根据其数量及使用次序,划分出固定的存放区域。(如: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体、半成品、待处理品区;成品待检、合格品、不合格品区;垃圾存放区、清洁工具存放区;运料车停滞、存放区;消防器材放置区;各种工器具放置区等。)

1.3.2.3 厂区内外、大型施工现场均应实行围栏作业。施工材料、新进设备、待清洁废料要设置固定区域存放。

1.3.2.4 各区域均应设置区域标示或标志牌,并用文字形式标明区域名称。

1.3.2.5 物料容器上标明品名,摆放整齐。各种物料间应规定防止混料或相互污染的间距,若场地狭小,应设隔离墙;对外来污染要求严格的物品,或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危险品应按其要求设置特别的储存场所。

1.3.2.6 可码放物品根据物品性质规定码放数量、层数,堆垛要整齐、平稳、安全。

1.3.2.7 岗位记录要求字迹清晰,保管完好,无破损、无残缺,干净整洁,统一放置在指定地点。

1.3.2.8 生产现场的管理图、表、牌(定置图、各类图表、固定标志牌、安全标志、火警电话标志、宣传园地等)均固定在尺寸合适、高度一致的位置。一般要求:室内的图、表、牌底边距地面1.6米,室外为2米(国家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图表固定于所标示区域的醒目位置;安全标志固定于所指示区域的醒目位置;固定标志牌固定于所标识物品的正上方。图、表、牌必须与周围物品的位置协调。

1.3.2.9 消防器材的放置地点要经消防管理部门审定,原则为不影响生产现场的正常操作,便于取用、醒目的固定位置,并放置于特制的架上(箱内),或按要求挂于符合规定高度的固定位置,有明显标志,严禁随意挪用。

1.3.2.10 必需的私人用品放置在指定位置,不得随意摆放。

1.3.2.11 设备、管道上不得悬挂任何物品。

1.3.3 “三箱”的定置要求

1.3.3.1 工具箱

箱内物品要分类摆放,方便查找取用。必要时可分类编号或绘制分类图表。箱内清洁、整齐,严禁放置非工具物品。

1.3.3.2 更衣箱

岗位更衣箱整齐摆列,统一指定专人使用;箱内物品摆放整齐,除工作服、防护用品、必要的更换衣物、清洁用品外,不准存放其它与工作无关的用品。

1.3.3.3 卫生工具箱

卫生工具箱要统一放在易于清洁,对生产环境不造成污染的区域内。卫生工具应摆放整齐,不得随意堆放。

1.3.4 库房定置要求

1.3.4.1 库房物品要按定置图分类摆放,明显标志。

1.3.4.2 垛与垛的间距不小于50厘米;垛与墙的间距不小于50厘米;库房水暖散热器、供暖管道与储存物品的距离不小于30厘米;垛与梁间距 (下弦)不小于30厘米;垛与柱的间距不小于30厘米;垛与地面的间距不小于10厘米;库房内主要通道宽度不小于200厘米;照明灯具垂直下方不准堆放物品;其垂直下方与货垛的水平间距不小于50厘米。(物品另有要求的除外)。

1.3.4.3堆放高度(原则)

片剂:每箱毛重20kg以上的堆高不超过10箱;20kg以下的堆高不超过12箱;水针堆高不超过10箱;原料药堆高不超过5件;粉针堆高不超过8件;输液堆高500ml的不超过10件,250ml的不超过12件。药品另有要求的除外。

1.3.4.4 辅助材料实行“四号(库号、货架号、层号、货位号)定位”摆放,不能“四号定位”的按要求放置于指定区域,并设标记。

1.3.4.5 积压及报废物资、设备要设专架,专区或专库放置,并及时处理。

1.3.4.6 及时清除与所存货物无关的物品,保持库内整洁,货架层、格应清洁无垢。

1.3.4.7 库房的定置做到帐、物、卡、号、图相符,出入库手续齐全。

1.3.4.8 库房内的道路畅通无阻。

1.4 定置标记的要求

1.4.1 生产区域颜色标记

1.4.1.1 标记位置在标记线底边距地面1.4m的区域入口门上。

1.4.1.2 标记线为两条相间25mm,宽为50mm的线条。

1.4.1.3 标记线条颜色如下:

10000级区域为:        桔黄色

100000级区域为:        天蓝色

缓冲区域为:            黄色

一般区域为:            绿色

防爆区域为:            红色

1.4.2 定置区域标记

1.4.2.1 可移动标记(标志牌)

码(堆)放物品区域要设标志牌。标志牌规格全公司统一,一般底色为白色,字迹为桔红色。产成品、半成品标志牌字迹为白色,底色分别为:合格品为绿色,待验品为黄色,不合格品为红色。

1.4.2.2 地面标记

生产现场定置区域应有地面标志。

地面标记均以40(50)mm白色线整齐标出。

1.4.2.3 消防器材架均为红色。

1.4.3 设备管道涂色

1.4.3.1 铸铁管道、碳钢管道、带保温管道

蒸汽管道-红色

凝水(乏汽)管道-铝色(带黑色色环)

冷冻盐水供水管道-深绿色

冷冻盐水回水管道-深绿色(带紫红色色环)

一次水(溴化锂低温水)供水管道-浅绿色

一次水(溴化锂低温水)回水管道-浅绿色(带紫红色色环)

循环水供水管道-铝色

循环水回水管道-铝色(带紫红色色环)

压缩空气管道-浅蓝色

真空管道-白色

酸管道-紫色

碱管道-粉红色

工艺物料管道-黄色

易燃易爆物料管道-棕色

废气(尾气)排放风筒-黄褐色

设备排空管道-蓝色(带白色色环)

下水管道、电线穿线管道-黑色

1.4.3.2 不锈钢、有色金属及非金属管道原则上不涂色(可涂识别色环)

1.4.3.3 定型设备

反应罐、计量罐、缓冲罐、压滤罐、储罐-灰色

不锈钢、有色金属、非金属设备-不涂色

其它定型设备-制造厂出厂原色

1.4.3.4 非标设备

一般区域的非标设备-灰色

洁净区域的非标设备-铝色

1.4.3.5 钢结构

操作台、支架、桥架、梯子等-灰色

扶手、栏杆等-黄色

1.4.3.6 混合管道的涂色保温规定:

蒸汽(乏汽)与其它介质合用一根管道时,该管道按蒸汽(乏汽)管道涂色保温。

压缩与其它介质(除蒸汽乏汽外)合用一根管道时,该管道按压缩管道涂色保温。

1.4.3.7 识别色环涂刷规定

识别色环用于同一区域内颜色相同,但内部介质不同,易混淆不清的管道。色环间距如下表:

管道类别管道(或保温层)

外径d=(mm)

色环间距L(m)

室外主管d≤15010(或60d)

15020(或60d)

室内主管d≤1505(或30d)

15010(或30d)

设备分支管d≤1000.5 (或5d)

色环宽度:50mm

1.4.3.8 集团内各子公司一般按规范要求涂色,如需根据环境、厂房、工艺、产品等特点,与制度不统一,需报集团公司备案。安全标志色不得更改。

1.4.4 安全标志与安全色。(详见国家标准GB24-82《安全标志》)

1.4.4.1 安全色:表达安全信息的颜色,表示禁止、警告、指令、提示等。安全色应用红、蓝、黄、绿四种颜色。红色表示禁止、停止、消防和危险的意思;黄色表示注意、警告的意思;蓝色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规定;绿色表示通行、安全和提供信息的意思。

1.4.4.2 安全标志:由安全色、几何图形和图形符号构成。

禁止标志:含义是不准或制止人们的某种行动的一种安全标志。几何图形是带斜杠的圆环,背景是白色,圆环和斜杠为红色,图形符号为黑色,共16个。

警告标志:含义是使人注意可能发生的危险的一种安全标志。几何图形是三角形,背景是黄色,三角形的边框及符号均为黑色,共23个。

指令标志:含义是提醒人们必须要遵守的一种安全标志。几何图形是圆形,背景为蓝色,图形符号为白色,共8个。

提示标志:含义是示意目标和方向的安全标志。几何图形是长方形,按长短边的比例不同,分一般提示标志和消防设备提示标志两类。图形背景为绿色,图形符号及文字为白色。

1.4.4.3 GB24-82《安全标志》对安全标志的尺寸、衬底色,安全标志牌的制作,设置位置,检查与维修以及各类安全标志的几何图形、标志数目、图形颜色及其补充标志等都作了具体规定。各子公司要严格按该标准要求设置安全标志,不能出现漏设、误设。对被损坏的标志牌要及时予以维修、更换。

2. 办公室定置标准

2.1 办公桌椅、资料柜架摆放整齐,办公方便。日常处理文件、办公用品用后置于合适位置,保持桌面整洁。资料柜顶、窗台上不允许放置任何物品。

2.2 不准在室内随意拉绳、乱拉电线,所有的电线应横平竖直、规范整齐。

2.3 不准在暖气管、暖气片、椅子靠背、桌子围板上挂放衣物、手提包、毛巾、抹布等各类杂物。

2.4 办公桌围板上不准随意贴挂图表等物品,电话号码表应贴挂整齐美观,污损后应及时更换。不准私自在墙上钉钉子、悬挂、张贴各种表格和图片,室内四壁除必要图表外,不得悬挂其它无关物品,必须上墙的图表贴挂于合适位置,并要注意贴挂高度一致,整齐、美观。

2.5 清洁工具一律放置于指定的位置。

2.6 各部门办公室内不得摆放花瓶或工艺品等与工作无关的物品,不得种植花草。

2.7 办公桌桌面上只允许放置文件架、文具盒(含笔、钉书器、胶水瓶、剪刀等)、水杯和档案盒。各类文件、资料用完后要及时入档案盒,整齐放置于文件架内,不得堆放于桌面上,文件架要放置整齐。

2.8 微机桌、传真桌桌面上不允许放置资料、纸张、杂物等,工作结束后要随时整理、收存所用物品;桌下抽屉、层格内所放纸张要摆放整齐。

2.9 资料柜、办公桌抽屉内部物品要分类摆放整齐。柜内文件资料分类存放,必要时可编码、标记。

2.10 公用毛巾整齐放置于盆架上;个人用毛巾放置于统一位置的挂钩上;抹布整齐晾于盆架上。必需的私人用品放在指定位置。

2.11 个人用手提包要整齐放置于办公桌的橱子内,衣服挂于衣架上。

2.12 报纸要整齐放置于报架或固定的位置。

2.13 各部门暂存物品(报表、资料、奖品等杂物),要整齐放置于储存室指定的货架上。

2.14 下班前或工作人员外出前,要将办公椅(包括微机桌前座椅)整齐放置于办公桌下。

2.15 办公室内暖水瓶、清洁用洗衣粉、清洁剂、室内卫生工具放置于指定位置。

2.16 不准用纸张、布帘、木板等物品遮挡办公室门窗玻璃。

2.17 会议室桌椅、各种辅助设施及用品要固定摆放,整齐有序。

2.18 办公室小仓库内各类物品要分类摆放、整齐有序。必要时加注物品说明卡片。

3. 现场卫生标准

3.1 厂区现场卫生标准

3.1.1 道路平坦,无尘土、无杂物、无积水,落叶及时清扫。白班遇到雨天雨停后一小时内,扫除道路上积水。

3.1.2 马路牙子完好,道路井盖、雨水篦子完好,损坏处及时修复。

3.1.3 花草、树木合理布置。树木、草坪修剪整齐、保养得当;枯死的花草两日内完成清理、补种,花池内无杂物。

3.1.4 垃圾点内垃圾定时清理,分类存放,四周干净。厂区内垃圾桶定量、定点放置,并保持桶外清洁。

3.1.5 厂区施工现场要围挡作业,通道上严禁堆放建筑物资,保持道路畅通,保持施工现场清洁。

3.1.6 新进、闲置设备存放在固定部位,排放整齐,厂区其它处不得存放闲置设备。

3.1.7 仪表线、电话线、网线、广播线布线规范。

3.1.8 宣传牌标语完好,无灰尘、无涂抹、无损坏,与石药文化要求一致。通知栏中通知书写规范,张贴横平竖直,过期通知单由张贴单位清除。

3.1.9 进入公司车辆必须按规定路线行驶。规划小车停车部位并画出停车位,到仓库装卸物资车辆靠边停放,不得阻碍消防车辆通行,车辆厂区驶速不超过5km/h。

3.1.10 厂区消防器具整洁、完好、有效。

3.1.11 动力管道的保温包扎完整、光洁,无跑、冒、滴、漏,管道、管架着色符合要求。

3.2 车间、厂房现场卫生标准

3.2.1 门窗完好,玻璃齐全、干净。门窗及窗台、玻璃清洁无灰尘、无料迹、无污迹。工房周围、房顶无杂物、杂草,不得存放废弃设备、设施。

3.2.2 物料、容器分类摆放整齐,不同物料有间距,并挂有品名标志牌。室内不得存放与生产无关的杂品。

3.2.3 地面无积水,无落尘,无卫生死角,无杂物,对于洒落的物料要及时清理。

3.2.4 车间使用的各种容器要标明所装物料名称,不混用,使用时放置整齐,保持洁净。清场后的工具、容器清洁无异物,无前次产品的遗留物。

3.2.5 墙壁无料迹、灰尘,无涂抹及刻痕,墙皮无脱落,顶棚洁净、完好。

3.2.6 墙壁上各种标牌张贴端正,距地面高度一致,室内各种规章制度整齐,无灰尘。

3.2.7 走廊及楼梯无明显脚印及污迹,扶手无尘土。楼道、走廊、电梯间不得存放无关的生产用具或其它物品。

3.2.8 照明设施:照明灯具及开关完好,照明设施及防护罩无尘土。

3.2.9 设备、容器保持整洁,无油污、灰尘。

3.2.10 各种原辅材料、中间体、成品的存放区域有严格的区分和明显的界限。生产区域中各种可移动的物品设置定置区。定置线清楚,无残缺。

3.2.11 包装工序调换品种时,必须对原辅料、包装材料标签、说明书等的领用、使用数和剩余数认真核对,核对无误后,认真填写记录,对不再使用的原辅料、包装材料、标签、说明书要及时清场。对印有批号的标签、包装材料不得涂改使用,由专人负责及时收集销毁,并做好记录,记录纳入批生产记录。

3.2.12 消防器材的放置不影响生产现场的正常操作,便于取用、醒目,可放置于特制的架上,或按要求挂于符合规定高度的固定位置,有明显标志,严禁随意挪用。

3.2.12 一般生产区职工必须按规定穿戴好工作服及防护用品进行生产操作。

3.3 卫生工具现场卫生标准

3.3.1 卫生工具使用后放于定置区内。

3.3.2 垃圾桶应有固定存放区,垃圾及时清理,无积存;不得用物料周转桶装运垃圾。

3.3.3 笤帚和簸箕与垃圾桶放在一起,放置整齐。

3.3.4 墩布要放在支架上且竖直放置。放置墩布处水池经常清理,不能有提杂物、堵塞现象。

3.3.5 擦机布用后洗好晾干叠整齐放于工具箱内,或放于墩布架上。

3.4 .生产操作区域现场卫生标准

3.4.1 操作区域内桌椅存放完好,无损坏,无划痕。

3.4.2 岗位记录(原始记录,交记录,中间体交接卡)字迹清晰。各种记录要填写完整,不允许有缺项。记录要保持整洁,无破损、无污迹。岗位记录统一放置在固定地点。

3.4.3 各种通知及告示贴在专用标题栏中,无破损。

3.4.4 电话要放置在电话台上,无电话台者可放在记录桌指定部位。

3.4.5 水杯可放置于记录桌上或放于水杯架上,摆放整齐。

3.4.6 操作间内不允许存放衣物。

3.4.7 生产场所无食物等与生产无关的物品,设备、管道上不得悬挂或存放任何物品。

3.5 洁净区现场卫生标准

3.5.1地面整洁、门窗玻璃、墙面、顶棚洁净完好,设备、管道、管线排列整齐,表面光洁。

3.5.2 生产场所不得存放非生产物品和个人杂物,生产中的废弃物要及时处理。

3.5.3 空气洁净度要符合本区域要求。

3.5.4 压差、温度、湿度应符合规定。

3.5.5 洁净区内应对地面、地漏等及时清洗保持其清洁。

3.5.6 操作人员无胡须、长指甲、不化装、不佩带饰物等操作,人员不得有传染病(包括感冒)、外伤、炎症、瘙痒症。

3.5.7 不得裸手直接接触药品。

3.5.8出入洁净区人员应严格遵守净化程序,按规定洗手、更衣,其工作服、鞋、帽不得穿离本工作区。

3.5.9 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好工作服、鞋、帽、手套、口罩,戴帽应不露头发。

3.5.10 操作人员动作要轻、缓,严禁跑、跳、打闹、摘口罩、挽袖子,在非坐具及地面上坐卧。

3.5.11 洁净服装在穿前严格检查,表面无粉尘,无纤维剥落、断丝等现象。

3.5.12 一切非洁净区用具不得带入洁净区。

3.5.13 不允许在洁净区内吃食物。洁净区不得存放食物。饮用水必须摆放在休息间。

3.5.14 清场后的工具、容器清洁无异物,无前次产品的遗留物。

3.5.15 物料分类码放整齐,无混批现象。

3.5.16设备、地面残粉回收入袋,专区存放,及时回收。

3.6 办公室现场卫生标准

3.6.1 室内及各部门所负责卫生区地面要干净整洁、无杂物,墙壁无尘土及涂划痕迹,定期进行墩扫。

3.6.2 办公室、会议室及楼道门窗、窗台、玻璃、暖气管、暖气片、地角台、地角砖、地脚线、消防栓、电灯开关、各种标志牌、墙角、墙面等部位要求保持清洁无尘;各种设施角落无卫生死角。

3.6.3 办公室内桌椅、资料柜、微机、传真机、电话、电线、衣架应摆放整齐,表面无尘;会议室内桌椅、水杯、座位牌等设施用具整洁无尘。

3.6.4 各部室垃圾要求定置存放,不得乱丢垃圾,并要求每日及时清理,统一倒入卫生间内垃圾箱。

3.6.5 保持卫生间洗手池清洁干净,卫生纸更换及时,墩布用完后清洗归位,不得随地吐痰、乱丢纸屑。

3.6.6、各种办公设施及用品,无粉刷房屋、设施等残留涂料、油漆痕迹。

3.6.7桌面、地面、门窗清洁干净,屋顶、墙壁无蜘蛛网、尘网、浮土。各类灯具、风扇等室内设施完好,表面无尘土、无杂物。地面无废纸、无痰迹。

3.6.8 办公用具及其它物品摆放整齐,笤帚、墩布等卫生工具放置有序,不得乱堆乱放或故意损坏。

3.6.9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无异味,无蚊蝇。

4 检查与考核

4.1 各子公司必须建立现场、卫生管理及检查、考核制度。明确各部室、车间的现场及卫生责任,明确检查标准和考核标准。各部室、车间依据厂有关制度建立自己的现场、卫生检查标准及相应考核办法。检查标准分生产静态和动态标准,各子公司及部门要严格按标准进行检查、考核。

4.2 各子公司要将全厂的定置管理责任范围及卫生区域划分到各车间、部室,并要求各车间、部室将所辖岗位、卫生区域内的定置、清扫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位员工身上,具体到每一个设备、设施、管线、物料、物品、门窗、地面等都要有责任人,并且责任明确。

4.3 检查程序

4.3.1 班组内的检查:在生产操作过程中由班组长随时对现场管理状况按检查标准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记录。更换产品批次时,按清场程序及要求检查原辅料、设施、工具等的清场结果是否符合要求。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安排责任人及时进行整改,并将不符合项列入责任人的班内考核。

4.3.2 班组间的检查:在进行岗位交接时,由下一个班组按有关现场定置及卫生标准对上一个班组的现场管理状况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不予接受,并要求上一个班组进行整改合格。拒不整改的,或整改仍不符合要求的,报告车间现场管理人员,由车间列入对上一班组的现场考核。已经接受的,现场管理由本班组负责。现场检查结果应记入交记录。

4.3.3 部室车间级检查:部室、车间的现场管理人员,每日对本部门范围内的现场管理状况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要求其当日进行整改,并将检查结果列入对班组及个人的考核。

4.3.4厂级检查:各子公司现场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各部室、车间进行现场联查,每周对全厂各部室、车间、仓库等所有部位进行一次联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通报,由厂考核部门对部室、车间列入当月考核。

4.3.5 集团级检查:集团公司生产管理部门每月对各子公司的现场管理状况按本制度进行一次检查,检查结果列入对责任子公司总经理的考核。

4.4 检查考核标准:

本考核标准为集团建议考核标准,各子公司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加以修改、补充,但一定要制定本企业的考核标准。

考核方式可以采用扣分方式,也可采用和扣分相当的现金方式进行扣罚,不论采用何种方式,务必将考核落实到责任者。责任者不明确的,落实到上一级管理人员。

4.4.1 班组内的检查:每个不符合要求项,视情节每次每点减责任人1~2分。

4.4.2 班组间的检查:拒不整改的,或整改仍不符合要求的,每个不符合要求项,由车间现场管理人员视情节每次每点减责任人1~2分。同时减班组负责人1分。

4.4.3 车间级检查:每个不符合要求项,视情节每次每点减责任人3~6分。同时减班组负责人3分。

4.4.4 厂级检查:每个不符合要求项,视情节每次每点减责任人5~10分。同时减班组负责人5分,减部室、车间负责人5分。

4.4.5 集团级检查:每个不符合要求项,视情节每次每点减子公司总经理3~10分。

4.4.6 发现不合格点,但具体责任人划分不清,每个点减责任部门车间负责人3分、减厂级现场管理部门2分。

4.4.7 班组内、班组间的现场管理检查情况,由车间现场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每周至少检查一次。部室车间级现场管理检查情况,由厂级现场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厂级现场管理检查情况,由厂级负责考核部门进行监督,每月至少检查一次。

未按照检查周期进行检查,每少检查一次,减相应负责检查责任人5分。

4.4.8 检查没有力度,车间级一周内检查没有不合格点,减负责检查人员5分,厂级检查连续两次没有不合格点,减负责检查人员5分;

4.4.9 没有现场管理检查标准和管理制度,或管理规定不细化,减负责现场管理部门负责人5分。

4.5 车间级、厂级现场检查要有记录,整改要有整改结果,没有组织检查、记录不全的,减相应负责检查人员5分。

4.6 厂级联查结果要进行全厂通报,没有特殊原因到期未完成整改的,加倍扣罚直至整改完毕。同一单位同一类问题在一月之内连续被通报两次,加倍处罚。

4.7 在集团公司检查中,没有现场管理检查标准和管理制度,或管理规定不细化,减子公司总经理5分。未按制度进行检查,在责任子公司总经理月度考核中减1~10分。

5 子公司严重违犯本制度或经集团公司生产管理部门指正后仍不重视现场管理工作,减责任子公司总经理月考核50~100分。

6 本制度由集团公司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历次修订编码起草部门及日期审核部门及日期批准日期
首次发布A/00

生产计划考核部生产计划考核部
本  次

修订内容

1 增加办公室定置标准。

2 增加现场卫生标准。

3 增加检查与考核。

4 增加处罚。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