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16高考新课标全国Ⅰ卷语文试题分析
2025-09-29 02:48:35 责编:小OO
文档
2016高考新课标全国Ⅰ卷语文试题分析

一、命题分析 

  “稳中有变,凸显素养”是2016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I卷的突出特征。2016年是高考改革的重要年份,是对2017年高考全面改革的过渡。作为教育部命制的高考语文课标I卷在试卷在命制上,保持了整体稳定的基本特征,在稳定形式,降低难度的基础上凸显能力,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和基本应试能力。 

  “稳”体现在试卷构成、主要题型、考查要点三个方面,与去年、前年基本保持一致。全卷分第Ⅰ、Ⅱ两卷,六道大题,18道小题,总分150分,题型和分值分配和2010年以来的试题保持相对一致,呈现出平稳的态势。 

  “变”体现在某些试题上。在考点、题型基本固定长达10年之后,2016年的高考全国语文新课标卷终于稳中求变,在命题点、命题形式等方面有了一些预料之外、期待之中的变化。其变化点、创新点较多,但难度不大,较之往年更好地体现了《考试大纲》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对近年来高考语文改革呼声的一种回应。 

二、真题详解 

  论述类文章阅读方面,材料选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选择的材料与命题中规中矩,难度不大。 

  文言文阅读方面,今年的试卷与2015年试卷结构,命题角度保持一致,突出稳定性。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的依然是小说文本,文本内容关注了现在社会热门的土地承包权转让问题,拆迁问题,农业种植被忽略问题,贴近现实社会,题目难度不大。 

  实用类文本阅读依然选择了人物传记。传主陈忠实是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作品《白鹿原》能反映上世纪80年代小说艺术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2016年春天,陈忠实因病去世,本题选择陈忠实的生平作为考点,也是在意料之中,高考卷有选择当年度去世的名家的传统。 

  语言文字运用题,13题的成语题进行了创新,给出6个句子,要求选出3个使用正确的词语,与以往三选一,四选一的考查方式不同,考查内容量有了变化,但是难度不大。虽然出现了这点变化,但是考生得分率不会受太大影响。一般来说新出来的东西难度都不会太大,因为命题者一定会给考生一个适应的过程。大家遇到新的题型,新的考查角度的时候只要冷静、沉着去应对它,看清楚它的要求是什么,问的问题是什么,再去做答就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15题考查词语(实词、虚词)的使用,这个题目属于近几年没有考过的考点。这个考查内容都属于近几年没有考查过的考点,在复习备考时很多人会忽略的部分,很多学生备考时候就会忽略这部分内容,考场上一看见这样的题目,就慌了,就会导致读题不细致,从而失分。 

  今年高考作文以漫画形式出现,可谓较为新颖。漫画反应的问题其实并不新颖,关于“家庭教育”“分数”: 图中最显眼的是分数,“可扬君”是“好学生”的代表,考上高分时,父母就喜上眉梢,认为孩子学习下功夫了,成绩进步了,进一步推论孩子懂事了,在学校各方面表现肯定优秀。于是乎各种奖励接踵而来。更有甚者,放松对孩子的要求,对孩子的缺点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之,若分数下降了,就认为“不争气”、“没出息”,枉费了老师、家长的一片苦心,进而推论出孩子“太笨”、“没有希望”,甚至认为孩子分数既然不高,那么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方面肯定表现不好。因此在批评帮助时容易失去耐心,甚至恶语相讥,拳脚相加,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而另一类就是“差生”代表,平时调皮捣蛋,上课不认真,家长教育不到位,孩子进步一点就欣喜异常,面对这两种极端的家庭教育,审题立意应该就家长如何对待“成绩单”、家庭教育方面,分析家长的心态及给出建议。也可以从孩子自己的角度立意,如给自己设置合适的标准。 

  题目需要考生用自己的头脑去认真分析事理,然后妥帖地表达看法;需要调动积累,想方设法将场景描摹得详细,将道理阐发得令对方信服;需要发动情感,将其灌注于字里行间,让文字真正有温度,从而产生打动人心的力量。这种类型的写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价值的写作,更是明显区别于多年来形成的那一套浮华空洞、无病呻吟、生搬硬套、千篇一律的“考场八股”“拼装作文”。“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修辞立其诚”,今年作文的最大功绩,就是尝试着倡导一种有真感情、真思考的真诚的写作。这,应该是作文改革的大方向。 

  总体而论,2016年的课标卷保持了近年来命题的基本形式,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做出微调,让语文试卷走向平易化,常规化。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