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不敢乱开药
在日本,看病并不算难。患者看病前一般先电话预约,急诊除外。此外,日本的医院实施“先看病、后收钱”,虽然医院每年也会面临部分看完病后不付钱的患者,但一直坚持这种收费制度。
日本医药分开经营,医生开药后,患者需要到药店取药,同时医生开药要接受医院和医疗保险部门的双重监督,因此,医生多开药、乱开药的现象较少。
全民有健康保险
在医疗费用方面,由于日本建立了国民健康保险制度,因此国民享有的医疗保障比较完善。根据有关规定,日本国民和在日本居住一年以上的外国人都要加入国民健康保险,交纳一定数额的保险费,领取国民健康保险证。有病到医院就医,自己承担30%的医疗费,余下的由医院与就诊者所在地方结算。
日本医院或诊所要经过保险组织审核,符合资格者才可提供医疗保险服务。目前,日本有近百万家医院、诊所为医保患者提供服务,日本国民可持医疗保险卡到其中任何一家就诊。
医疗保险种类齐全
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基本实现了全民医疗保险,有关分类相当详细。从保险的内容看,不仅包括医疗费用的分摊,还包括分娩补贴、育婴补贴、丧葬和疗养补贴等。从保险对象看,不仅包括被保险者本人,还包括其赡养家属。从交费比率来看,有按定额交纳的,也有按工资比率交纳的,按工资交纳的比率也由4.92%至10.0%不等。
在发展过程中,日本的医疗保险也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1973年日本实现70岁以上老人免费医疗,同年实现被保险者家属医疗费70%免费,还建立了对个人负担规定一定上限的高额疗养费制度。1984年日本修改了健康保险法,实行医疗费个人负担10%,利用新技术部分则全部由个人负担的制度。后来,在日本经济低迷、老年人医疗费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医疗费个人负担比例又上升到20%,现在则达到了30%,但老年人仍然视收入情况不同负担10%到20%。
在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日本,近几年老人的医疗费每年都占全国医疗费的53%以上。日本医疗保险资金也屡屡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有一部分年轻人认为,每月的工资扣除国民健康保险、房租等,所剩太少,有些便因此不想交国民健康保险。
日本医疗的现状与问题
作为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日本医疗的完善程度堪称世界一流。对此,曾在美国和日本居住过多年的早稻田大学临床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陈文权教授深有感触。
陈教授介绍说,加入了医疗保险的日本国民看病时只需自付30%的医药费,到诊所看感冒病再拿三天的药,一般花费大约1300日元(约合人民币100元),这相对于普通日本人的收入来说并不算高。尽管日本不能像某些欧洲国家那样向国民提供近乎免费的医疗服务,但日本国民并不需要缴纳过高的保险费或消费税、日本也没有因为医疗支出过多而背上过于沉重的财政负担。
更重要的是,日本的医疗保险几乎覆盖全体国民,加上日本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总体水平比较高,在日本一般见不到“看病难”或者“看病贵”的现象。此外,由于日本没有像美国那样实行家庭医生的制度,因此所有患者都有权利自由选择到大医院挑自己信任的名医就诊。由于日本媒体的监督功能比较强等原因,日本也几乎不会发生医生收取病人红包的事。
不过,日本的普通国民或是为国民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生们也并非对本国的医疗制度毫无怨言。日本媒体就曾讽刺日本的医院“排队3小时,看病3分钟”。在日本的大医院,排队也是司空见惯的事,只是不会像国内某些知名医院那样出现患者通宵排队等待挂号的现象。日本国民生病之后大都首先到附近的个人诊所就诊,如果确属大病需要综合检查或住院治疗,诊所会向患者推荐合适的大医院。
关于医疗费,日本也存在着各种争议。此前日本国内曾出现过所谓的“医疗费亡国论”,意思是说为国民的医疗费支出的财政太多,长此以往将导致国家的灭亡。可能日本也意识到这一问题,于是在2003年将普通国民医疗费的自付比例从过去的20%提高到了现在的30%。对此日本的医疗界强烈反对,认为这么做并不能节约国家的医疗开支,因为国民在生病之后为了省钱往往不会马上去医院,结果导致病情恶化,需要花费更多的医药费。不过日本还是坚持提高了个人自付医疗费的比例,并同样提高了老年人的自付比例,这招致一定程度的批评。
日本医疗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应是医生不足特别是妇产科和儿科的医生严重不足。由于行医在日本一直被看成一个收入很高的工作,因此在上世纪70年代曾出现了医科大学或医学部激增的现象,为了防止医生过多导致医疗机构间竞争过激,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大幅削减医学专业的学生人数,这导致目前日本某些地区医生缺乏。日本的医生不足主要表现在某些地区不足和某些种类不足两个方面。与大城市相比,偏远的山村和小的岛屿由于生活不便等原因医生数量大多不足。而在外科、妇产科和儿科等领域,由于工作压力大、容易出纠纷等缘故也奇缺医生。去年东京就曾发生过一名孕妇被救护车送到几家医院的急诊部后均被拒绝最终丧生的重大事件。由于存在这些严重问题,就是在日本这个医疗完善的发达国家,医疗制度改革也一直是个热门话题。
http://naowaike.blog.sohu.com/160710826.html 这个上面还有点资料和图片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