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润朝 李成浩
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13期
摘 要:一门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大量的阅读,英语也是如此。阅读在丰富学生词汇量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语感,为他们提供写作素材等。英语专业的学生就更需要通过大量的英语阅读来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具有高时效性、话题性、专业性的英文外刊在这时就成了英专学生首选的阅读材料。所以笔者对英语外刊的阅读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外刊阅读 英语学习 阅读方法
一、研究背景
从学科要求来看,阅读能力举足轻重,阅读理解题型是英语试卷中不可或缺的重头戏;从教学要求来看,在高等教育中,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英语专业四级八级、托福、雅思以及考研英语等重要考试的阅读理解题源大都来自原汁原味的外国报刊,由此可见阅读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在现有的课堂教学以及学生日常的自主练习过程中,教师或者学生大多会把重点放在词汇、句式、语法等方面,花大量的时间对其进行理解和积累。这样的锻炼阅读能力的方法一来在消耗大量时间的同时会让学生觉得枯燥,甚至逐渐丧失对阅读的兴趣,二来并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即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文章结构的逻辑分析能力。所以笔者由此出发,展开了对外刊阅读方法的初步探索。
二、研究结果
(一)开发你的大脑——思维导图
思维模式的拓宽与探究思路的成熟是阅读能力提高的直接体现。思维导图的运用便很好地考虑到了这些。思维导图由东尼·博赞发明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传入中国初期时旨在为“学习困难学生”克服学习障碍,后经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因其简单有效,实用性强的特点逐渐在工商界,学术界等各个领域开始普及。
思维导图自身框架式的结构带来了内部的等级划分,一般在外刊阅读文本分析中,一级框架结构代表文章的标题与中心论点,二级框架结构便代表了总论点下划分的各个分论点,三级框架结构则代表了分论点的具体论述方式,可能包含背景、原因、措施、特点、结果等多个细节。在外刊阅读方面,思维导图可以锻炼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同时让学生的思维角度化,思维方式立体化,这更有利于学生通过简单易操作的方法对文本内容达成高效的认知与理解。
(二)改变你的身份——培养跨文化意识
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习惯让学生对词汇、句式、语法等进行积累和学习。但是在学习英语,进行外刊阅读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有这样的问题:“明明单词都认识,语法也明白,怎么文章还是看不懂?”这就是缺乏跨文化意识所致。单词,句子等可以通过查阅来理解,但是缺少跨文化意识将会从跟本上使阅读效果大打折扣。这就要求学生不单做一个英语学习者,还要成为一个文化传播者。
基于这个问题,学生在进行外刊阅读的过程中,应该分出部分精力去留意那些因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甚至俗语俚语用法的差异产生的阅读障碍,并且把留意到的问题都积累下来,坚持这种习惯的养成也会一定程度上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意识。简单的比如常见的“dragon”这个词汇,在中国代表了权力和尊贵,到了西方就成了猛兽与的代名词;“up sticks”在英国作为习语表示“迁居别处”;“techlash”则是外刊《经济学人》中创造的合成词,用来表示一种“科技抵制潮”(表示公众对或巨型科技公司强烈的对抗反应。);旧时指代希腊神话中泰坦巨神的“titan”现在则多用来描述“商业巨头”……英语作为一个每时每刻都在更新的语言,需要我们时刻保持创新精神并且将时事的学习作为一种常态。
(三)跟紧这个时代——依托“互联网+”模式,展开自主学习
现今已经进入了信息大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众多新兴技术迅速发展起来。随之也衍生出了MOOC、翻转课堂等一系列新兴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这些新兴课堂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课堂教学时间空间上的,能够让学生最高效地接触到多样丰富而且优秀全面的教学资源。
除了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智能手机上有各种各样的学习类APP供我们使用。信息存在于每个角落:微信公众号、微博大V、贴吧、论坛各种各样的公众平台里都可以找到相关的学习信息。外语专业学习者更是可以通过种种途径了解到最新的国际时事,这都将对于我们的外语知识积累,外国文化了解提供丰富优质的平台。系统整合的资源能够在提供听、说、读、写、译综合外语学习平台的同时渗透至跨文化交际层面,這对外刊阅读的学习大有裨益。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从思维层面、文化层面、时代层面进行了英语外刊阅读的方法探索。灵活发散的思维模式、与时俱进的跨文化意识以及贴合时代步伐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阅读外刊能力的提升,对一门语言的习得与运用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林琴.英语阅读习惯的培养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7):137-138.
[2] 聂志兴.基于跨文化意识与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7):140+142.
[3] 侯伟立.“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7(05):50+52.
作者简介:张润朝(1999年—)男,籍贯:河南新乡,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6级翻译专业在读本科生。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