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及探讨
2025-09-29 02:51:31 责编:小OO
文档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及探讨

本文初步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介绍、支持、历史进程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对银行业务的潜在影响。目的为管理层就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银行业务新发展提供和宏观层面的信息参考和支持。

一、介绍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过国境,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银行的投资工具,同时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的交易达到一定的比重,逐步成为世界货币的过程。

二、支持

2011年1月,央行发布《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明确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的银行和企业可开展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

2011年8月,央行发文明确允许三类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试点,即、澳门地区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参加银行和境外银行或货币当局均可申请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投资。

2011年10月,央行正式公布《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明确境外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以人民币来华投资在遵守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相关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可以直接向银行申请办理人民币结算业务。

2012年7月,李克强副总理了在访问时,公布了一系列支持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的重要措施。这些措施中,最大的亮点就是RQFII与港股ETF双轮驱动,开拓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机制,解决了由于缺少投资渠道,没有回流机制造成的人民币资金流循环难以扩大的长期制度性障碍。

2012年7月,中国日前批复关於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开放有关,包括允许前海探索拓宽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渠道,配合支持人民币离岸业务发展,构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支持设立在前海的银行机构发放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支持在前海注册、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在批准的额度范围内在发行人民币债券等。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2010年3月,人行与白俄罗斯国家银行签署双边本币结算协议,是中国与非接壤国家签订的第一个一般贸易本币结算协议。

2010年12月,人民币兑卢布在莫斯科外汇交易所交易,正式开启人民币在境外挂牌交易历史。

2011年10月,人民银行与韩国续签中韩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由原来1,800亿元扩大至3,600亿元。

2011年12月,人民银行与泰国签署7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机制协议。

2011年12月,民银行与巴基斯坦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100亿元。

2011年12月,日本申购100亿美元中国国债。

2012年2月,人民银行与马来西亚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由原来的800亿元扩大至1,800亿元。

2012年3月,人民银行与澳洲签署中澳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2,000亿元,有效期3年。

2012年4月,央行决定,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

2012年6月,人民币与日圆直接兑换交易,结束中日之间靠美元计算汇率历史。

2012年9月,交易所宣布将于9月17日推出人民币货币期货。这种美元兑人民币期货合约将是全球首只人民币可交收货币期货合约。

四、人民币国际化对银行业的潜在影响

银行体系在货币国际化的过程中承担着载体和渠道的作用。同时,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在世界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和与我国经贸合作关系密切的地区建立分行、子银行或合资银行等形式的营业机构,积极开办人民币业务,逐渐在特定区域形成初具规模的海外服务网络。

1人民币国际化对银行业安全性的影响

如果人民币国际化能够使人民币离岸存款与国内存款之间的利差水平达到一个适当均衡的常量,那么人民币利率的市场化也就迎刃而解了。离岸市场的利率水平随离岸金融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化随时变化。当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得更加完善,中国国内的银行机构可以通过向境外分支机构拆借无息贷款来解决流动性紧缺问题,从而使利率成为更加灵活的货币工具。

可见,发达的人民币离岸市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条件,也是重要表现之一。当人民币离岸市场的规模逐渐扩大,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接受程度和使用范围也就相应扩大。人民币国际化伴随而来的资本项目放宽和离岸银行业务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市场化利率的形成,并增强利率的灵活性和性。以发展相对完善的离岸市场利率作为参照,将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规避利率风险,提高银行经营的安全性。

2人民币国际化对银行业流动性的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会增大人民币的国内外供给和需求,提高人民币的周转速率。当人民币成为国际国货币,国内金融机构不必为了保持资产流动性而持有大量本外币备付金,从而避免资源的浪费。当备付金暂时短缺时,商业银行可以随时向国内同业或国际市场拆借资金,作为国际化货币的人民币将具有更高的可获得性,并且有利于国内金融机构规避汇率风险,减少外汇敞口货币错配的现象。

人民币国际化能够增强人民币的国际流通范围,人民币资产业务也将迅速拓展,对外汇贷款业务形成一定的冲击。但这不会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形成太大的影响,只是外币资产业务向本币资产业务的转移。这样会减小本国商业银行外币资产业务由于货币错配和期限错配带来的汇率风险,保证其流动性和稳定性。

3人民币国际化对银行业盈利性的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人民币流通范围和影响力的扩大,以及国内银行出于竞争的需要而提供的离岸贷款优惠利率,境外人民币贷款的份额将逐渐扩大,并对其它币种的贷款形成一定程度上的替代。同时,离岸人民币市场业务的快速发展会挤占国内的一部分存款份额,尤其当国内利率上调引起人民币存款境内外利差幅度增大时,这种替代效应会更加明显。但是,国内的银行机构可以通过向境外分支机构拆借无息贷款来解决流动性紧缺问题,缓解利率调整的压力,从而更有利于国家根据宏观经济形势来灵活运用货币工具。对于中间业务收入来说,本国货币的国际化可以使银行国际中间业务的开展更加方便,且能够减少换汇成本,降低汇率风险。

总体来说,在与国际银行业接轨的过程中,中资银行可以更好的吸取国际先进经验,充分利用人民币将成为国际化货币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人民币业务。目前,对于大部分国际银行而言,零售银行业务是现代银行重要的业务领域,并已构成银行主要利润来源。国际大银行的零售银行业务对整体的利润贡献率已达到50%左右,可见该业务的收益水平十分可观。面对国内外零售业务巨大的市场需求,我国银行业也应该适时调整思路,抓住人民币国际化所带来的重大机遇,着力发展财富管理、住房按揭、消费信贷和信用卡等零售银行业务。这样不仅可以为银行带来丰厚的利润,而且可以在国际市场上拓展业务份额,提高银行的知名度和信誉度。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