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
2025-09-29 02:53:29 责编:小OO
文档
名词解释

1.公共关系:所谓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和管理职能。

2.公共关系观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 

3.揭丑运动:19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了垄断。百来个经济巨头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命脉,他们为了巩固这种垄断地位,对内根本无视员工的利益,对外以损害公众利益作为赚钱的重要手段,奉行所谓“只有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强烈不满和抨击,出现了2000多篇揭露实业界、传播界丑闻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国史—上著名的“揭丑运动”。(又称“扒粪运动”)

4.爱德华·伯尼斯:使公共关系由一种活动、一种社会现象变为一门科学的杰出人物是爱德华·伯奈斯。他从1923年出版第一部公共关系著作《公众之凝结》,到1952年完成教科书《公共关系学》,使公共关系的原理和方法逐渐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他强调组织应该在确切了解自己的公众的基础上来进行组织的传播工作;通过“投公众所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由于伯奈斯将公共关系引上了科学的轨道,被世人誉为“公共关系泰斗”。5.全员公关:全员公关指社会组织中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公共关系活动,简称全员PR。其意义在于增强组织全体员工的公关意识,上下齐心,合理搞好公关工作。

6.交际型公关:交际型公关,以人际交往为主,目的是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为组织广结良缘,建立起社会关系网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其具体内容包括:各种招待会、座谈会、宴会、茶会、慰问、专访、接待、个人信函、电话等等。    

7.进攻型公关:进攻型公关是指社会组织与环境发生某种冲突、磨擦的时候,为了摆脱被动局面,开创新的局面,采取的出奇制胜、以攻为守的策略。

8.媒介关系:叫做新闻界关系,是指组织与新闻传播机构(包括报社、杂志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各种网站)以及新闻界人士(包括记者、编辑)等等的关系。这种关系含有双重人格关系:其一,大众传播是社会组织与其他公众信息沟通的“中介”环节;其二,大众传播本身也是社会组织的目标公众。保持与媒体的良好关系为公共关系的重要内容。

9.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又称记者招待会,是一个组织集中发布新闻、扩大社会影响、搞好媒介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从传播方式的角度看,记者招待会介于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之间,属于一种“两极传播方式”。其直接形式是会议,属于人际传播,但参加会议的记者又都是代表某个新闻机构,他们可以把在记者招待会上获得的信息拿到自己的媒介上去发表,使组织的信息转变成了大众传播。

10.劝说:劝说指公共关系人员运用多种传播方式,努力地影响公众接受组织的观点,或促使公众主动地采取某种行动。

公关危机:是指由于组织内部或外部的种种因素,严重损害了组织的声誉和形象,使组织陷入了强大的社会压力之下,并处于发展危机之下的一种公共关系状态。这种状态如果不迅速改变,就会影响到组织的生存,所以称之为公关危机。

11.危机公关:是指组织危机的公共关系处理。具体讲,就是任何社会组织,为了解决给公众带来损失、给企业形象造成危害的危机事件,以及预防、扭转或改变组织发展的不良状态所采取的公关策略与措施。

12.企业使命:所谓企业使命就是企业根据社会的分工和自身的条件,准备在社会上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角色。企业使命回答了企业“干什么”的问题,是构成企业理念识别系统中最基本的要素。企业使命也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只有树立了崇高使命感的企业,才能不断创造新成就,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

13.公关礼仪:公关礼仪是礼仪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指社会组织极其成员在与公众交往的过程中,所应具有的合乎社交规范和道德规范的礼节、礼貌、仪式等的总称。

14.4C’S理论:4C’S理论它主张研究消费者欲望与需求;研究消费者为此而付出的成本;考虑给予消费者方便;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与交流。

公共关系:所谓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和管理职能。

15.公共关系调查:公共关系调查是指社会组织通过运用科学方法,搜集公众对组织主体的评价资料,进而对主体公共关系状态进行客观分析的一种公共关系实务活动。

16.防御型公关:防御型公关是指社会组织公共关系可能出现不协调,或者已经出现了不协调,为了防患于未然,组织提前采取或及时采取的以防为主的措施。

17.员工关系:员工关系是指在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人事关系,其具体对象包括全体职员、工人、管理干部。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内部公众,室内求团结的首要对象。

18.理念识别系统:理念识别系统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实际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信条、经营战略、企业使命、企业目标、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文化、企业性格和座右铭的一体化。

19.公共关系:是指通过与社会各界公众的双向沟通,树立形象,争取公众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的自觉活动。

20.名门战略:即利用某些组织或企业的整体形象,来提升一些产品形象的战略。有种方式:其一,有的企业在某一产品的生产上已建立了知名度,就可以借此来推广其它产品形象;其二,可借助联营、合资的渠道,投靠名门,提高自己的身价。

21.员工关系:是指在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人事关系,其具体对象包括全体职员﹑工人、管理干部。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内部公众,是内求团结的首要对象。 

22.社会组织:简称组织,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团体。它是一个与“个体”相区别的概念,是人们有意识地为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依照一定的结构形成而组成的有机整体。 

23.全员公关:指组织中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公共关系活动,简称全员PR。其意义在于增强组织全体员工的公关意识,上下齐心,合力搞好公关工作。 

24.公共关系观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既有易显的公共关系观念,也有尚未被人意识的潜在观念,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 

25.公共关系活动: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和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工作。

26.公共关系状态:是指一个组织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状态,即这个组织在公众心中的实际形象。

27.顺意公众:又称为支持公众,是指对组织持赞赏、支持、合作和信任的公众。他们是推动组织发展变化的基本公众和主要力量。

28.组织形象:是指组织在公众脑海里留下的印象及其对组织的评价。这种形象不仅来自外在的有形事物,而且也出自由组织行为所反映的内在精神,一个企业的组织形象是由产品形象,机构形象,管理形象,企业文化形象综合反映出来的。

29.爱德华.伯尼斯:是现代公共关系活动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于1923年首次在纽约大学讲台上讲授公共关系学,并发表论著《公众愚论之形成》,到1952年完成教科书《公共关系学》,使公共关系的原理与方法逐步形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他的思想主要是“投公众所好”。由于伯尼斯将公共关系引上了科学的轨道,被世人称为公共关系学之父。30.企业视觉识别系统:是指企业的全部可见事物所传递的视觉信息的一体化,是CI中项目最多,层面最广,效果最直接的传递信息的形式。 

31.公众:公众是指一个社会组织发生直接或间接关系,结该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现实的或潜在影响力的个人,体和社会团体。也就是说,公众必须是对某一组织具有现实或潜在的利益关系,并且对组织的目标与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个人和团体。

32.管理说:突出公共关系的管理属性。(美:雷克斯。哈罗) 

33.传播说:公共关系的传播属性。(英:费兰克。杰夫金斯)

34.传播管理说:强调PR是组织一种特定的传播管理行为和职能。

35.(美,詹姆斯。格鲁尼格):PR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36.咨询说:PR的决策咨询功能。《墨西哥宣言》: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

37.关系说:公众性或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美:蔡尔兹)

38.协调说:是关系说的深化,指协调组织与公众间的关系。

39.形象说:为组织塑造良好的形象。

40.艾维.李:是美国佐治亚洲一个牧师的儿子,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曾就学于哈佛大学法学院。他从事公关工作的原则是“公众必须迅速被告知”和“向公众说真话”,公布了一个《原则宣言》,公共关系职业产生于1903年,人们通常把美国的新闻记者艾维,李尊为“公共关系之父”。

41.组织:是PR活动的主体,即PR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

42.关系: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的性质和程度,是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标志。(两个主要特征:一是特指组织与公众间的关系;二是特指信息交流的关系。)

43. :在PR中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和,是大多数人对组织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 

44.形象: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

45.人际关系:指个人关系、私人关系,即个人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46.人群关系:指群体内部活动和组织管理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群体的关系。

47. 《有效公共关系》:1952年,美国著名学者卡特里普和森特,合作出版了一本公共关系学方面的权威著作,即《有效公共关系》。

48. 概说阶段:谈判正式开始后,双方各用一段时间陈述自己的主要立场和观点,称为概说阶段。概说阶段要让对方了解自己的基本目标和想法,但不必将谈判的全部真实想法在此阶段就合盘托出。同时,又要通过概说阶段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

49. 公关广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广告,它不是直接宣传企业生产的某种商品,而是在推销组织的形象。它与商品广告的区别是:两者的直接目的不同;二者的内容不同;新闻界的报道方式不完全相同;两者的应用范围不同。

50. 晕轮效应:是指公众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整体,“以偏概全”,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心理现象,这是一种心理定势。

51. 交际性公共关系:是以元媒介人际交往为主,目的是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为组织广结良缘,建立起社会关系网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具体内容包括:各种招待会、座谈会、宴会、茶会、慰问、专访、接待、个人信函、电话等。

52. 消费者公众:也称服务对象公众,是指社会组织的具体服务对象,如商店中的顾客、宾馆中的住客、酒店中的就餐者及火车、轮船、飞机上乘客等。

53. 庆典活动:是指组织在内部发生值得庆祝的重要事件时,或围绕重要节目而举行的庆祝活动,一般将其作为一种制度和礼仪。

54. 网络公关:又称e公关,是以互联网为手段,沟通组织内外消息,加强组织与公众的交流,以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良好形象的新型公关活动。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