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湖北省桂花产业园规划设计说明
2025-09-29 02:53:12 责编:小OO
文档


湖北省桂花产业园规划设计说明

1项目建设背景

1.1建设背景

    改善我国农业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决定了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必须走节约资源,改善农业环境的生态农业之路。并且,在新农村建设中明确提出,支持私营企业向农产品加工、种植业以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行业拓展。鼓励私营企业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健康养殖业。积极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鼓励私营企业通过发展经济林进行坡耕地的改造,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园林绿化市场的持续升温,尤其是我国取得桂花栽培品种国际登录权威后,桂花内涵的研究上不断深入,外延日益扩大,对促进我国桂花产业化,传统名花国际化有着重大意义,给桂花产业带来新的机遇。

2007年1 2月27日,湖北当阳市桂花专业研究会召开年会,重点讨论了当阳桂园的基础建设和桂园的运行机制以及当阳市市花——月月桂的市场问题。与会代表一致认为, 桂园经过1 6年的建设,专业生产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已经日趋完善,所培育的桂花树苗也开始辐射周边市场,并出现了十几位桂花专业大户;月月桂在花卉园林领域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完全可以作为当阳的特色花木产业来发展。但在宣传的力度上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理事们还对桂园的运行机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要求桂园下属的科研组、市场组、财务组能拿出自己的具体方案促进桂园产业的健康发展。会议还决定当阳市花协将和桂花专业研究会合作在2008年联合举办月月桂栽培技术培训班,促进会员的栽培技艺。这项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桂花产业在当阳的发展基础,暗示了桂花产业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1.2项目建设必要性和意义

湖北省桂花产业园的建设是积极响应国家现代农业建设的生态农业项目。以桂花种植为主,带动桂花产业、科研的发展,以经济林的种植,发展经济,增加国民收入,又响应国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的倡导。是富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公益事业。

该园区处于丘陵地区,农耕用地多局限与丘岗谷地或河谷两岸,有大量的丘陵坡地、荒山草坡被荒废,没有充分的得到利用。湖北省桂花产业园就是利用这些荒秃的山丘,发展种植桂花,并结合农、林、牧、副、渔,以桂花产业为主打的,多层次,多空间的立体化发展,扩大土地利用率。

湖北省桂花产业园的建立,还为桂花的科学研究提供基地,建立品种资源库,与科研单位、高等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研究、开发、保护桂花资源,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2园区概况

2.1区位条件

2.1.1地理及交通区位

    湖北省桂花产业园位于湖北省宜昌当阳市南部的半月镇,地处江汉平原与川东鄂西山地过渡地带。东经111°48′41"—111°52′54",北纬30°37′55"—30°42′41"。东通荆州,南接枝江,西临宜昌,北达荆门、襄樊。枝当高等级公路纵贯全境,境外20公里分别连接宜黄高速公路、荆宜高速公司、长江黄金水道和湖北省县市级最大的火车站,距三峡国际机场50公里。

2.1.2社会经济状况

当阳经济繁荣。1992年以来,当阳连续九年跻身“湖北省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十强县市”之列,并率先跨入“湖北省小康县市”和“湖北省综合经济效益十佳县(市)”行列。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6亿元,完成财政收入10.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00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15元。建材、纺织、食品、能源化工四大工业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粮油、畜牧、林果、蔬菜、水产等农业支柱产业逐渐形成。

当阳政通人和,、市着力创造宽松优质的环境,制定优惠的投资。建立了客商从引进到投产见效的一条龙服务,设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结,并向社会公开承诺做到“三优”,即优先办理、优惠、优质服务。

2.2自然地理概况

2.2.1地质水文

  半月镇国土面积217平方公里,耕地8万亩,山林10万亩,地形以丘陵为主,当阳市土壤类型复杂多样。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全市有黄棕壤、紫色土、石灰(岩)土、潮土和水稻土5个土类、12个亚类、36个土属、83个土种和16个变种。受地形、地貌影响,呈明显的水平及垂直地带分布规律,适应各种作物生长,是发展农、林、牧生产的较好场所。 气候适宜,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20天,全年最高降雨量为1100毫米,最低降雨量为800毫米,常年平均降雨量在950毫米,降雨多集中于夏季。

2.2.2气候

    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为湿润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兼有南北过渡的特点。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5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1.8%。无霜期长(年平均为268天),年平均气温为16.4℃,年极端最高气温40.9℃(1966年8月4日),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5.6℃(1977年1月30日),气温稳定在10.0℃以上的日数为241天,年均总积温5225.1℃。雨水充沛,宜于农耕。

2.3人文景观资源

2.3.1旅游资源

当阳,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独具特色。现有重要旅游景区(点)15处,其中国家级4处,省级风景名胜区2处。旅游资源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三国文化旅游资源,以关公文化旅游资源为主(关陵、三国文化园、长坂坡、坝陵桥、显圣处等);二是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天下丛林四绝”之一的玉泉寺等);三是山水文化旅游资源(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玉泉山、百宝寨风景区、月亮河旅游渡假区等)。

2.3.2乡土民俗

当阳除了沿袭着传统的楚汉文化外,最特别当地风俗应该祭拜关公了。当阳是关公葬身之地,玉泉山是关公最先显圣之地,玉泉山有全国最早的关庙“显烈祠”, 当阳城西有全国三大关庇之一的中国关陵。因为与关公有特殊的缘分,当阳民间对关公的崇拜千百年来久盛不衰。自古以来就有祭拜关公的风俗,特别是关姓人家,逢年过节都要到关庙进行祭拜。现在还将祭拜关公的仪式作为文化节的活动之一。

3建设可行性分析

3.1园区场地现状条件

湖北省桂花产业园计划规模达到万亩,近期规划用地已有5000余亩,区内地形为四周高中间底,大面积的丘陵坡地,中间为狭长的山谷冲田,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山脚居住有十几户农户,房前为冲田,种植有水稻和蔬菜,山上植被为稀疏马尾松林。区内海拔最高为248.6米,最低为150米左右,垂直变化高度在100米内,局部坡度较陡,但不影响种植。通风、排水良好,适宜于桂花的种植。

    园区位于跑马水库南边,区内山谷尾部也有一蓄水库——黑湾水库,通过大坝拦截蓄水,常年蓄水丰富,可开发渔产养殖及水滨渡假休闲。

场地主要道路入口在园区东北角,是村民修筑土山路,区内拥有一套经过人们长期行走出来的山路,无硬质公路。

3.2市场分析

3.2.1客源市场

根据产业园发展方向及潜力、园区区域、周边旅游带动等因子综合考虑,我们把客源市场分为两种,一种为产品销售客源市场,一种为产业园休闲观光客源市场。从销售推广的潜力看,桂花树木及桂花蜜、桂花酒、桂花糕等深加工产品的销售主要集中在华中地区,以湖北省为依托,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甚至采用传统工艺加领先科技,可以实现海外市场的扩张。而产业园作为休闲观光园,根据就近原则,主体客源市场为宜昌、荆州、武汉,除了接待休闲渡假的游客外,还重点作为科研示范基地,接待科研人员进行科研讨论交流。未来客源市场可发展至华中地区及全国,作为全国示范园接待参观游客。

3.2.2涉及相关产业市场分析

项目涉及的相关产业有,桂花种植产业、桂花深加工产业、桂花文化旅游产业、高新渔业与畜禽。

3.2.2.1桂花种植产业

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园林绿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带动了苗木产业的发展,使其成为农业产业中最活跃的新兴产业。桂花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具有优良的美化、香化功能,并且由于蕴涵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一向深受人们喜爱而广泛栽培于各地的大街小巷、庭前屋后。桂花带给我们的是视觉的愉悦、嗅觉的清香、身心的熏陶、精神的升华。桂花还是优良的木材桂木坚实质密,木材有光泽,纹理美丽如犀角纹,故有木犀之称,是作雕刻的良材。随着桂花登陆权落户中国,桂花种植产业如日中天,前景一片光明。

3.2.2.2桂花深加工产业

桂花拥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食用价值、日用价值,其深加工产品颇受国内外人们的喜爱,尤其是桂花天然香料产品在国际市场十分走俏。桂花的根、花和果实都可药用除病, 性温、味辛、无毒, 有化痰、散淤、健脾益肾、舒筋活络的功能,《本草纲目》中早有记载,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桂花还有极高的营养价值。经测定, 桂花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微量元素以锌最丰富, 是人参含量的3~4倍, 是银耳含量的20~30 倍。桂花的食用早在春秋时代,人们就会用桂花来酿酒, 后来又用桂花来窨制花茶, 香气扑鼻,长饮能治口腔炎, 皮肤干裂等。现代人们则将桂花用盐渍、糖浸后制作糕点、糖果、蜜饯, 如桂花元宵、桂花芋艿、桂花藕粉、桂花发糕等。同时又开发桂花蜜酒、桂花茶、桂花月饼、桂花糖、桂花晶、桂花皮蛋。用桂花加工提炼的“桂花” 浸膏,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商品。出口1kg“桂花浸膏”, 人民币4 000 余元。桂花还可开发佳肴名食, 如桂花冰糖蹄膀, 桂花还是饮料和食品加工的原料, 可制成桂花莲藕饼、桂花脆皮鱼、桂花山药、桂花栗子、桂花鸡茸汤、桂花藕粉等。

3.2.2.3桂花文化旅游产业

桂花作为我国十大传统名画,有着画中“花中月老”、“九里飘香”、“独占三秋压群芳”的美誉,自古以来颇受国人喜爱,留下了赏桂、折桂的传统文化,尤其引得文人墨客的青睐,为此创作了不少佳作,传承至今,形成了庞大的桂花文化产业。每逢金秋时节、丹桂飘香,不少游客闻香而来,纷纷融入到赏桂、品桂的文化盛宴中。桂花种植区更是抓住商机,纷纷开展桂花文化节作为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头戏。

3.2.2.4高新渔业与林地畜禽养殖

我国名优水产品养殖业的发展长期受鱼苗生产规模的制约,养殖面积相对较小,养殖产量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虽然我国开展名优水产品养殖已有多年,但是至今规模化生产尚未形成气候,这为发展水产养殖业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契机。尤其是桂花鱼的养殖,既可以结合桂花主题,又是长江中游楚乡饮食文化中的名菜,适宜在园区水库养殖。林地养殖家禽作为生态农业的一种,因其绿色放养,无激素也深受现代人喜爱。比如饲养肉兔,饲养肉兔投资少,见效快,不需太多的粮食和复杂的加工设备,据测定,肉兔瘦肉率高达70%。肉中蛋白质达21%;赖氨酸、磷脂、钙、维生索的含量也很高,特别适宜老人、小孩食用。在国外,兔肉被誉为 “美容食品”,需要量不断增加。再结合桂花种植,具有很好的文化品牌效益。 

3.3开发潜力

3.3.1国内桂花产业发展概况

我国桂花的主要产区有浙江的金华和新昌、四川的温江郫县、湖北咸宁、湖南浏阳, 江苏吴县、安徽六安、广西桂林等。目前, 正大力开发桂花品种资源, 建立了桂花品种园, 生产基地、桂花专类园等, 桂花生产面积快速增长, 品种也日趋多样化。浙江杭州蓝天园林公司正利用国债项目来实施桂花产业化, 从本地及苏州、上海、南京、四川等地搜集到近几百个品种。

被国家林业局和中国花卉协会命名的“ 中国桂花之乡” 的咸宁市咸安区是我国最大的桂花生产基地。建立种植面积2467hm2 的种植基地, 拥有桂花120万株, 年产鲜桂花50万kg, 占全国鲜桂花产量的2/3。1997年,该区桂花产品就被国家绿色食品中心评为A级绿色食品。咸安区采取了“桂花生产产业化、桂花食品工业化” 的发展思路, 实行“基地+ 农户+ 龙头企业+ 拳头产品” 的发展模式。

但是,咸宁桂花产业的发展缺乏对桂花文化的挖掘,虽然种植规模大,势力雄厚,但对桂花文化旅游的开发还远远不足,没有将桂花文化与产业充分结合,这极大的影响了该地区桂花产业的长远发展及知名度的提升。

3.3.2存在问题

   桂花的种植、使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桂花产业的发展如今也作为朝阳产业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但是桂花产业的发展仍然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比如:

   只重视桂花商品的生产,桂花文化旅游开发相对落后,设施服务粗糙,缺少文化氛围

   长期以来,大部分的商家只是对桂花悠久的历史,优良的品质、可观的产量以及富有地方色彩的特产进行宣传,而未对桂花旅游作过论证和宣传,缺乏桂花旅游的观念,仅以桂花商品生产为其发展目标,桂花种植只是简单地满足其商品生产的需要,因受生产加工能力的,大量的鲜花被积压和浪费。即使有开展桂花文化休闲旅游的,大部分设施也简单粗陋,难以与悠久的桂花文化相结合,且受旅游季节的,只做短暂、粗糙的开发,旅游旺季一过,又被荒废,形成资源的浪费,使得游赏质量大大降低。

   产品初具规模,但缺乏品牌产品

   现在很多桂花产业园拥有的桂花产品大多为粗加工产品,如桂花酒、桂花糖、桂花茶等,产品科技含量低且品质差,影响了游客的购买欲望;而象桂花浸膏、桂花香精等高科技产品却因投入不足和成本过高而无法占领市场。

    研究技术还存在很多问题

    桂花因花小、开花期短且贴生于枝杆上的一系列特点,使其采收成为难点,从而形成桂花难以大规模生产的瓶颈因素,制约了桂花规模化及精深化的生产和加工。桂花单朵花期极短,只有8 - 9天,使其美化、香化功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受技术条件和技术水平的制约,桂花浸膏提取率一直在较低(1 ~ 2% ) 的水平徘徊。目前得率最高也只有3%。这样不仅浪费了桂花资源,而且严重挫伤了香料厂的深加工积极性。虽然目前有不少桂花工作者在进行桂花各种抗寒锻炼,但抗寒锻炼的措施也只是集中在逐步降温的驯化锻炼上,而使用抗寒性强的植物通过杂交或将抗寒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导入桂花植株的却少见报道。

基于以上原因,说明湖北省桂花产业园的建设具有较大潜力,不仅从种植规模、产品加工、还是文化旅游的开发投入上,都具有强大的竞争力,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上的不足,我们拥有十分广阔的前景,桂花登陆权的取得,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与信心。

3.4可行性分析

根据以上综合分析,湖北省桂花产业园从区位优势、自然条件、发展规模、市场情况来看,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我们所面对的最大竞争对手是,拥有“桂花之乡”之称的咸宁,它从规模和历史来看,已经拥有很深的发展基础。但是在旅游开发、产品加工、文化打造上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并且,虽然咸宁地区拥有全国最大的桂花生产规模,但是种植基地分散于整个咸宁区,并不利于旅游开发与文化氛围的营造。而像湖北省桂花产业园这样种植规模大,开发项目集中,文化氛围浓郁,便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科教旅游的桂花产业园在国内仍属少有,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湖北省桂花产业园的开发结合了当地传统的文化,将桂花文化与三国文化、楚文化、三峡文化相结合,产业园的建设,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更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保护和宣传,具有深远的社会效益。该项目的建设切实可行。

4指导原则与建设目标

4.1编制依据

(1) 2007年一号文件,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与农民持续增收的28点措施

(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扎实开展推进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工作的通知(工商市字[2006]第13号)

(3)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4) 当阳市生态示范建设试点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资源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区规划通则》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

(8)《城乡规划设计》

4.2基本原则

4.2.1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

湖北省桂花产业园建设与周边城市发展方向相协调,同时遵循生态优先的设计理念,以自然生态为主、人工构建为辅, 全面贯彻生态思想,体现生态体系,实现良性生态循环.

4.2.2综合性原则

将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结合,综合协调种植生产与观光旅游、开发与环保的关系,最大限度的发挥园区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

4.2.3以人为本的原则

强调人的参与性、娱乐性、舒适性,增强产业园对人们的吸引力,为游人提供多种活动,提高人的舒适度与感知度,充分展开与桂花文化有关的活动,加强对游人精神层面的关注,从游人的感受出发,建立通畅,可达性好,可识别性强的景观体系、文化空间。

4.2.4多样性原则

在空间层次上丰富多变,使各景区形式丰富、各具特色。同时,种植规划应改善原有场地植被单薄、缺乏层次的情况,根据各景点不同的氛围,因地制宜选择恰当品种,在季相、色相、层次上做出多种变化,构建景观多样性。

4.3建设目标

湖北省桂花产业园的建设目标是,全面发展桂花产业园,以桂花种植业为主导,以桂花文化旅游为优势,以桂花深加工产品为特色,的复合型生态桂花产业。以技术挂帅、做大桂花文化产业,最终把基地作为集科研、旅游、销售为一体的全国著名桂花文化园。

5总体规划

5.1规划理念

湖北省桂花产业园的规划设计,我们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理念,以弘扬中国桂花文化为目标,打造一个“黄金产业、绿色效益”的桂花产业园。所谓“黄金产业”一是指桂花的花色为黄色,二是指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产业,三是指具有光明前景的产业。而“绿色效益”则是指桂花产业园的生态性和景观性。所以该桂花产业园的园区布局、产业规划、发展方向都始终围绕着这个主题,希望湖北省桂花产业园的建设能创造黄金般的经济效益,绿色的生态效益,将中国的桂花文化发扬光大。

5.2基于产业结构分析的分区规划

结合场地现状、产业内容、发展方向,经过市场分析,我们将在湖北省桂花产业园中形成这样的一个产业结构:以桂花种植业、桂花深加工、桂花文化旅游为主导,结合桂花文化适当发展林地肉兔养殖、水库桂鱼养殖等生态养殖业。形成立体式开发,合理充分的利用土地资源,创造最高的经济效益。结合以上分析,我们将园区规划成为一个具有“一个文化中心,一个经济环”的桂花产业园。

一个文化中心——是指由位于园区中部的桂花文化展示区和名桂园所构成的桂花文化中心。目的是让游人更多的了解桂花知识,了解我国的桂花传统文化,得到文化的熏陶,内涵的提升。该区是园区的核心,虽然不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但是,对于产业园的长远发展和社会影响力密切相关。

一个经济环——是指由桂花深加工及办公服务区、桂花采摘园、科研及盆栽基地、休闲渡假区组成的产业圈,一个以直接创造经济收益为主的经济环。

   下面是对具体的分区说明:

5.2.1桂花深加工及办公服务区

该区是集办公接待、观光集散、桂花理疗、休闲食宿与一体的重要中心,靠近园区入口,是进去产业园的第一站。该区设有办公接待中心、停车厂、入口广场、桂花酒厂、桂花食坊、渡假酒店、销售商铺、预留厂房等,主要服务项目是,外来人员接待,桂花酒厂、桂花食品厂的参观品尝,产品销售及休息食宿等服务。

该区根据功能需要,景观以建筑为主,植物围合为辅。在建筑的塑造上,其形式、色彩、质感都具有当地楚式建筑及乡土建筑特色,充分体现当地传统文化。建筑及广场的布局充分的与自然融合,以木栈道相连接,随地势高低曲折进行布局,尽量保证场地生态的最小破坏与场地特征的真实反应。主要景点有:

办公接待处

办公接待处位于入口进来300米处的山腰上,选择这个位置作为接待处一是因为靠近入口,二是具有合适的高程便于观看园区,总看全园风貌。相应的修建有办公室、接待室、观光远眺平台,是参观、交流、蓝图规划的理想位置。

入口广场

位于整个功能区的西南侧。与该区功能及景观特色相呼应,广场铺装以花瓣造型为主,标志该区域的进入,并适当增加铺装面积满足人流的聚集和疏散。同时,在广场中心以一个桂花雕塑引导人们的目光,与区域整体氛围相互呼应。

桂花酒厂

酒厂布局于狭长山谷中,阴凉的自然条件利于酒的储藏,该酒厂就地取材,主要生产桂花酒。建筑采用中国传统院落围合,与我国酒文化、桂花文化相协调适应。酒厂散发出的醇香,即使位于山谷也不寂寞,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融花香于酒香之中,让人醉神于这月宫琼浆当中。

桂花食坊

是个桂花食品深加工的厂房,包括花月饼、桂花糖、桂花晶、桂花皮蛋、桂花元宵、桂花芋艿、桂花藕粉、桂花发糕等一系列桂花食品。同时,这里也是集生产、参观、品尝为一体的桂花食品加工制作坊。

枕香楼

这是一个度假酒店,该酒店与众不同的地方不仅在于位于这满园花香的桂花园中,更重的是它是一个集桂花体验、休闲、品尝、服务为特色的酒店。在酒店中可以轻松享受桂花带来的全新生活,如桂花食宴、桂花美容、桂花理疗等。就连酒店头枕芯都是桂花,能让人带着桂花的清香入睡,消除一天的疲劳。同时在酒店一层设有产品销售柜台,可以买到最天然、最新鲜的桂花产品。酒店后附有型游园,随山势而建,并为减少对原有植被的破坏,采用木栈道连接。穿过游园,便可登上后山,到达桂花文化展区。

5.2.2桂花采摘园

该区是桂花产业园中为了采集桂花、桂花蜜而专门设置的采摘场,拥有蜂场与采摘园。蜂场设于园区北部,远离主要活动区,避免蜜蜂伤人。但是游人可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进行参观,特别是针对小朋友进行科普教育,体会养蜂、采蜜等辛勤劳动过程。在蜂场还可以直接品尝、购买新鲜的桂花蜜,相信桂花蜜这样的美容佳品一定颇受女性朋友的喜爱。

该区除了设置蜂场采蜜以外,还有人工采摘区,采摘桂花主要供应桂花产品的深加工。所以该区专门种植以采花为目的的,花繁而密、丰产型的品种,如开花、落花整齐的“潢川金桂”、“金桂”、“籽银桂”,“大花丹桂”、“橙红丹桂”等。所以,在该区,主要的观光的景点有:

蜂场观光

该处设有蜂场办公室、接待室、操作室。户外布置着美观整齐的蜂箱,忙碌的蜜蜂飞来飞去,带着防护罩的养蜂人。这是一个忙碌、勤劳的场面,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是青少年儿童参观学习的好场所。

摘金园

桂花采摘园,每当金秋十月,桂花飘香的时候,采摘园里,由于花大、花繁、花密,呈现一片花香景灿的景象,人们忙于桂花的采摘,丰收的喜悦跃然脸上,不过也要时时小心,因为这时的蜜蜂也都忙了起来。

5.2.3科研及盆栽基地

这是一个研究桂花培育、栽植的技术中心,专门根据市场需要培育新型桂花品种,适应产业规模化的发展,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谁最先掌握技术,谁就最先占领市场。所以,这里作为一个研究中心,除了内部工作人员长期研究外,还和科研单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作为学生实习基地,实现产、学、研相结合。该区也是一个桂花盆栽种植基地,同时也是四季桂的主要栽培中心,主要是利用四季桂大多品种均为矮小灌木的特性,易于做造型,是桂花盆景的主要用材。盆栽桂花前景广阔,特别是现在居住于高楼之中的人,盆栽桂花是成为他们的首选。该区的观赏景点主要就是:

科技观光

在这里设有科技大棚、扦插床等试验设施。可以领略到现代化的桂花种植培育技术,和最新的培育品种,感受科技带来的乐趣,真正体会到科技兴农的意义。

盆艺欣赏

我国很早就有欣赏盆景的雅趣,能从小小的盆景中悟出人生哲理,将盆景的制作、欣赏当做是一种陶冶情操、修生养性的趣事。桂花盆景不仅可观可赏,淡淡的花香更能让人沉醉。在盆景园中,您将会观赏到高雅、别致、风趣、奇特的桂花造型艺术。

5.2.4桂花文化展示区

该区的设计是为游人提供一场桂花文化之旅,集中对我国传统桂花文化进行展示,达到弘扬桂花文化,提升产业园内涵的一个特色区域。和其他区域浓郁的种植园风光不同,这里更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园林,通过各种方式,展示着有关桂花文化的诗词碑帖、名曲传说。当游人来到这里,对桂花的欣赏将从直观感受上升到文化的熏陶,精神的享受,真正体会到那种传承了几千年的桂花情结。

该区为了营造文化氛围,在桂花的种植上,多采用自然式,且集中种植丹桂,是丹桂品种的主要栽植区,因为丹桂的花香清雅不浓郁,闻起来跟让人舒适。该区布置了观光塔,成为园区最高点,是等高远眺,欣赏全园的最佳位置。该区有以下几个景点:

借月楼

一座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登高观光塔楼,位于整个园区的最高点,登高可俯瞰全园。名字“借月楼”取自于白居易的“天将秋气蒸寒馥,月借金波摘子黄”。中秋月夜,登高赏月,伴着桂花醉人的清香,尝一口桂花饼,品一壶桂花酒,天上人间至此一游。

冷露亭

    位于园区中部山顶边缘的一座古式小亭,在此可以看到整个山谷,北望采摘园,南见黑湾水库,对面则是精品园中的天香阁,实现通透,观景位置绝佳。“冷露亭”名字取自唐代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的“冷露无声湿桂花”。赏桂季节,露重天凉,清晨踏露登高于此,一览晨露中的桂园,嗅一嗅冷露打湿的桂花,香气、湿气、泥土气,清新的一天由此开始。

碑林

石刻艺术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家诗词碑帖刻于石上,林立与桂花林下,形成碑林景观。碑林作为收藏文化遗产的一种方式,运用于此,更能突出文化旅游的特色。

5.2.5名桂园

这是一个集中展示名品桂花的园中园,园中收集种植有大量各地引种培育的桂中精品,供游人鉴赏。有种植于室外的,形成一个精品小游园,也有盆栽精品布置于品茗阁室内。

天香阁

一个集品茗、赏名为一体的楼阁,是一个为了迎合精品展示这一氛围建造的,由楼阁、庭院、爬山廊组成,游人可于此一边品茗一边欣赏桂中精品。“天香阁”名字取自桂花品种天香台阁。该阁楼建于园区西部中间山头,是西部景区重要的景点,与桂花文化园中的冷露亭隔谷相望,成为对景,并与冷露亭、借月楼互为借景,构成全园文化中心。

5.2.6休闲渡假区

该区位于园区最南部,滨水而建,是一个集渡假、垂钓、观光与一体的区域。为桂花产业园提供休闲渡假的主要区域,人们可以来此长期居住,认种桂花,休闲垂钓,体验乡野风情,回归自然。

该区是典型的山林水库景观,大坝拦截蓄水,在狭长山谷尾部形成水库,水面与两岸山林相映成趣,景色优美,再加上桂花飘香,金秋时节桂子飘落水面,形成金色水面,形成美丽的秋山金湖景象。

冠芳台

一个沿山腰修建的爬山廊,从山腰一直延伸到湖面凌波阁,山腰修建观景台,地势险要,居高临下,与桂花“独占三秋压群芳”的美誉相符,前看秋山美景,脚下金湖碧波,周围桂子飘香,临栏而靠,不经感慨,“自是花中第一流”。

渡假别墅

渡假别墅,靠山面水,坐北朝南,是理想的家居住所,居住于此,早晨可以登上冷露亭呼吸新鲜的空气,夜晚可以来到借月楼登高赏月,白天可以参与体验采摘桂花的乐趣,劳累时可以到天香阁,闲坐半天,一边品茗一边欣赏精品桂花。沉醉于周围桂花飘香,欣赏着鱼跃湖面,山中时光悠哉、美哉。

金湖闲垂

在水库水湾的地方,设置了垂钓中心,由休闲服务处与垂钓栈道组成,游人可于此进行垂钓。水库中养殖有桂花鱼等优质鱼类,在此山中,游人既可以享受垂钓乐趣,又能品尝到美味佳肴,游金湖、赏桂花、吃桂鱼,将桂花旅游进行到底。

5.3种植规划

5.3.1种植规划原则

    由于该园是个桂花产业园,所以园中植被以桂花为主,再根据桂花不同品种的生态习性、生长特点进行合理的分区种植,结合总体功能分区,将桂花的种植按以下几个原则进行分类:首先是采摘区以种植花繁而蜜的品种为主,便于人工采摘和蜜蜂采蜜,比如开花、落花整齐的“潢川金桂”、“金桂”、“籽银桂”,“大花丹桂”、“橙红丹桂”等。其次,在人流活动比较集中的地方,以种植香味清淡的品种,以利于人的嗅觉接受,比如“大花丹桂”,“籽丹桂”,“朱砂丹桂”,“大花金桂”,“圆瓣金桂”等。第三,在盆栽区,主要是种植四季桂等矮小品种,便于盆景造型。第四,根据品种喜阳、耐阴等生态习性,合理选择坡向进行种植。再根据品种耐湿、不耐湿的特性,选择合理的高程种,植尽量满足各个品种的良好生长。

5.3.2具体规划

种植规划以乔木和亚乔木为主,局部结合观景和景观需要点缀适量灌木和地被,乔、灌、草比约为6:3:1,体现农业园以各科属桂花为种植特色,营造观光、旅游、科研、生产的怡人环境和氛围。

5.3.1.1桂花深加工及办公服务区

   该区侧重入口广场、酒厂、食坊、枕香楼的种植设计,入口广场结合桂花雕塑,遍植丹桂、金桂和常绿、落叶灌木,且根据季节变化,适当摆放颜色鲜艳的盆花,如三色堇、孔雀草、美女樱等,创造一个亲切、热烈的氛围,一个花的海洋。酒厂及食坊建筑四周根据环境条件适当种植月月桂、四季桂、大花丹桂等。酒厂处山谷中,适当种植“满条红”、九龙桂。食坊建筑周围栽以香气适宜的大叶丹桂,四季桂,枕香楼建筑四周散植速生金桂、早银桂、晚银桂等。

5.3.1.2桂花采摘园景区

此景观区观赏行为主要以动态为主,种植具浓厚香气的金桂、银桂,如“潢川”金桂、大花金桂、晚银桂等,来营造热烈、活泼的气氛。在北坡植有适应性强的“潢川”金桂、长叶早银桂、晚银桂、早银桂以及“天香台阁”、金桂,南坡种植“状元红”。在摘金园里,主要以花大、数量多的品种为主,如“潢川”金桂、金桂、籽银桂,大花丹桂、橙红丹桂等。每到繁花盛开,景色怡人,游人如织,人们体验桂花的香纯怡和劳动的快乐。

5.3.1.3科研及盆栽基地

该区是一个桂花盆栽种植基地,同时也是四季桂的主要栽培中心。另外,还混植一些分枝点低的其它盆栽品种,如月月桂、柳叶苏桂、“金秋早”、“佛顶珠”、日香桂等。

5.3.1.4桂花文化景区

引用“嫦娥奔月”、 “蟾宫折桂”等神话传说,以及古今咏桂诗词,营造美轮美奂、诗意朦胧且具浓厚人文气息的环境氛围。在精致的亭台周围,四周遍植香气馥郁、树姿秀美的桂花,并结合地形和环境设计在北坡种植耐荫的“满条红”、九龙桂、速生金桂等,在阳光充足的山顶种植大叶丹桂、橙红丹桂,在山脚种植狭叶金桂、硬叶丹桂。每到夜晚,伴着明月,或在借月楼俯瞰全景,或在冷露亭赏桂, 和着宋代诗人朱淑真的“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须知天上人间物,同禀清秋在一时”的诗句,在阵阵浓香中品尝桂花糕、桂花酒,别有一番情趣。

5.3.1.5名桂园景区

   作为集中展示名品桂花的园中园,园内收集了不少桂花精品,如“玉帘”银丝桂、朱砂丹桂、“醉肌红”、“白洁”、晚银桂、早银桂等。天香阁附近遍植“天香台阁”和金桂,凸显天香阁与众不同之处。

5.3.1.6休闲渡假景区

冠芳台地处山腰,此处遍植大花丹桂、朱砂丹桂、大花金桂,游人在休憩的同时,收获无边的美景。另外,在度假别墅附近,主要种植大叶丹桂、橙红丹桂、速生金桂。在临湖垂钓处,滨水种植一些耐水植物,如柳树、枫杨、乌桕等,朴实无华,颇有乡土气息,与桂花相映成趣。

5.4道路规划

5.4.1道路交通规划原则

交通道路是产业园,种植运输、提供旅游、组织景点、增加游乐内容等活动的重要手段,交通道路规划服从总体规划,充分利用场地条件,在满足施工生产要求,和游人的各种必需旅游服务需求的同时,保持产业园的环境优美、生态健全。 根据地形特征以及人的行为心理、游览观光路线、人流及视线空间组织、景观意境表征等因素,规划道路交通系统。

5.4.2具体规划

考虑到产业园在功能上有种植业和加工业的生产、销售需求,因此环园园路需要充分考虑车行,设一级道路为宽度7米的双车道,主要沿山腰修筑,路线贯穿全园,方便到达每个园区,在满足功能要求的情况下,尽量不破坏生态地貌。二级道路为宽度3.5米的单向车道,与一级路连接,方便上下山运输,覆盖每个园区。三级路为行走步道宽度为2米,即为工人搬运树木提供捷径,又方便游人到达各个景点,将园区的所有景点串联在一起,保证了游人游览的完整性。其中,一、二级道路采用沥青混凝土结构,三级路可采取石板、地砖铺砌,或卵石镶嵌,灵活处理。考虑到分期建设,所以园中每一期的建设都能保证交通循环。

    本园内有分布有多处停车场,方便使用,基本能满足停车、集散的需求。并且在山路上设置有多出的休息停靠平台,方便车辆停靠装卸树木,也为游人提供了休息观光的平台。

5.5给水及电力系统规划

5.5.1给水规划

5.5.1.1给水规划原则

结合当地的地形条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输水管的位置。定线时力求缩短线路长度,尽量沿规划道路定线,少占农田,减少拆迁,减少与河流、公路的交叉,便于施工与维护。选择最佳的地形与地质条件,努力避开滑坡、塌方、岩层、沼泽及侵蚀性土壤以减低造价,便于管理。规划时考虑近期和分期实施要求,并留有充分发展的余地。干管布置主要方向应按供水主要方向延伸,而供水流向主要取决于最大用户或水塔调节构筑物的位置,即干管输水到它们的距离要求最近。管网布置保障供水安全可靠,布置成网状其间用连通管连接,平行的干管间距500-800m。干管尽可能布置在高地以保证配水管内有足够的压力,减少干管内的压力,地形高差较大时考虑局部加压。

5.5.1.2具体设计

本案设置两条主供水管,分别沿山顶和山腰。采用树状与环状相结合的布置方式。尽量沿规划道路铺设,以便于管理和维护。同时每隔200m设置水龙头,满足灌溉及生产生活用水。在山顶设置水塔3个以调节流量和保证水压,山脚建泵站两个以提升水量。在高差过大的位置设置加压泵站共两个,以提升输水管及管网中的压力,从而保障整个给水系统的供水顺畅。其中,加工、生活用水采用挖井或山泉水,别墅、垂钓区的水可从水库引。

5.5.2电力系统规划

5.5.2.1电力系统规划原则

从整体出发,综合安排,既要节省线路投资,保证居民和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又要与整体规划布局协调,与其他建筑不发生冲突与干扰。线路长度短捷,减少线路电荷损失,降低工程造价。保证线路与居民、建筑物、各工程构筑物之间的距离,按照国家规定的规范,留出合理的高压走廊地带。考虑规划地块远景发展需要,避免线路占用工业备用地或居住备用地。减少线路转弯次数,适合线路的经济档距(即电杆之间的距离),使线路比较经济。在上述原则不能同时满足时,应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做多方案的经济技术比较,选择最合理的方案。

5.5.2.2具体设计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本案采用单电源环式结线方式进行规划布置。干线尽量沿车行道路布置,没隔50米设置路灯一盏。对于厂房及泵站等特殊用电建筑设置配电房调节电压,从而满足生产用电电压的要求,其他用电区域本着安全、合理、经济的原则,进行电力输送。

5.6分期建设规划

根据统筹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湖北省桂花产业园的建设分三步走,时间跨度大概为五年,从2009年动工,到2013年完成全园建设。建设任务的安排以主导产业先行、环境先行为原则,具体分期建设项目如下:

一期建设,主要在园区北部和东北部,种植面积大概为1000亩,主要种植品种为金桂、银桂,同时也有少面积的丹桂和四季桂。相关设施建设有,一期内的道路系统,管理室、休息室(以后可用作工厂管理办公)。建设时间预计一年,资金投入大概为1000万元。

    二期建设,对园区中东部和东南部区域开发种植和二期道路系统的修建。并本着环境先行原则,在一期已种植范围内,开始进行产业园生产销售及办公服务中心的建设,这样能保证建筑投入使用的时,有很好的环境条件。面积大概为2000亩,主要种植品种为丹桂。预计建设时间为两年。主要涉及项目有,办公接待处、桂花酒场、桂花食坊、渡假酒店及广场的建设,还有将蜂厂设施配备齐全。二期建设时间预计为两年,资金投入2883万元

三期建设,主要是对园区西部区域进行开发,并修建其道路系统,最终完成整个园区的道路系统建设。同时对水库附近进行开发,发展水库养殖业,建设休闲渡假区。面积大概为2000亩,涉及项目有科研基地、盆栽基地、名桂园、天香阁、垂钓中心、别墅区、滨水区游览设施的建设。预计时间为2年,资金投入3100万元。

6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6.1概算依据

(1)《国家计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法与参数》

(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3)中国国家造林项目《技术经济手册》

(4)《林业工程建设概预算编制办法》

(5)《农业工程建设概预算编制办法》

(6)《园林工程概预算》

(7)湖北省宜昌市有关建设项目技术经济指标定额

6.2投资估算

   根据本次建设内容,结合目前种植业、旅游业发展建设情况,对园区各建设内容费用估算如下:

工程类别项目名称工程量金额(万元)备注
种植工程苗木种植5000亩

1050
盆栽种植1500盆

200
名品种植80亩

280
小计1530

大门一个20
办公接待室300㎡

50
蜂厂办公室300㎡

50
桂花酒厂1800㎡

300
桂花食坊1600㎡

280
酒店4500㎡

840
预留厂房900㎡

150
观景塔一个25
观景亭一个3
品茗阁500㎡

60
科研大棚600㎡

30
科研办公100㎡

20
爬山廊0㎡

50
休息廊450㎡

15
垂钓中心300㎡

50
亲水阁70㎡

5
别墅8栋

400木屋
小计2348

一级路9034m600
二级路7841m300
三级路15280m300
木栈道2200㎡

100
广场12450㎡

450
停车场2028㎡

35
       路边休息台

7840㎡

300
小计2085
养殖工程水产养殖水域80亩

50以桂鱼为主
林地肉兔养殖年出栏1000只

20
小计70
给水工程管道架设14433m200
泵站4个

30
水塔3个

20
小计250
电力工程排线13859m300
其他400
总计6983
6.3资金筹措

   园区建设资金来源由自筹、和申请银行贷款两部分组成。在总建设中,各部分所占比例为自筹资金80%,银行贷款为20%。

7效益分析与综合评价

7.1经济效益

   在园林绿化、生态旅游高速发展的今天,抓住人们对桂花的喜爱这一商机,进行桂花种植、桂花产品加工、桂花文化旅游的一系列开发,其经济效益非常乐观,是发展致富的绝佳项目。

   该项目的经济创造点主要有,桂花苗出售、桂花大树出售、桂花盆栽出售、桂花深加工产品出售、桂花产业园休闲观光收益。还有利用场地立体化发展的林地肉兔养殖出售、水库桂鱼养殖出售等附属产业,都将带来可观的效益。

具体收益如下表分析,本项目经济分析计算期为产业园营运后第10年开始,投资基准收益率取一般社会折现率的12%。

湖北省桂花产业园年收益分析表

收益项目年产量年纯收益(万)备注
种植业苗木出售3000万

900万

3年左右

大树出售2000株

1500万

10年以上

盆栽出售1万盆

200万

加工业鲜桂花20万kg

70万

桂花食品1500万

酒、糕点、蜂蜜
桂花香精1万kg

500万

桂花药材100万kg

100万

干桂花、根等
旅游业酒店5万人次

1000住宿、桂花理疗
桂花食宴1.5万桌

500万

桂花文化节100万

主题诗文、绘画
养殖业林地家禽养殖30万只

200万

肉兔、鸡等
水产养殖150万kg

300万

桂鱼、蟹等
合计6370万

7.2生态效益

该项目的建设,始终遵循“绿色效益”的规划发展理念,园区从绿色建设、水土保持、景观营造等方面进行生态建设,使其不仅在园区内部形成很好的生态环境,并且对于周边环境的改善,调节小气候、提高土壤涵水量、改善微循环起到重要作用。其开发的桂花糕点、桂花蜜、桂花酒、桂花饮食均为无污染绿色健康食品,且所提供的桂花理疗、桂花美容也将成为现代生态健康的新兴产业。

7.3社会效益

本项目的一大特色就是打造桂花文化旅游盛宴,传承中国几千年的桂花文化,保护、弘扬我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产业园观光出发,达到文化熏陶,精神升华的境界,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吃喝玩乐上。

园区建成后每年的收入将可向国家缴纳高额税费。产业园的建设也将增加就业岗位,帮组农民走向致富的道路,农民人均收入将实现收入翻番。产业园自行科研研究,以科技促产,实现“产、学、研”相结合,所研发的成果将促进我国桂花事业的发展,所取光辉的社会效益。

7.4综合评价

湖北省桂花产业园的建设,始终坚持以弘扬中国桂花文化为目标,打造一个“绿色效益、黄金产业”的桂花产业园。建设项目符合国家对农业发展产业,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科技、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加速我国桂花产业建设、探索运用现代管理机制发展高新桂花产业的运作模式,提高桂花苗木生产水平与桂花深加工产品质量具有促进作用。是一项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事业。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